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克星抗ヌ煜漳歉鲴坑只蛘哒馐钦钥镓返淖罡咧甘荆欢ㄒ谧钋康阃黄疲右豢季腿媚咸迫顺沟椎ê

不,都不是。请回忆一下当初赵匡胤给李煜的那两个奇怪的命令之一——送一家姓樊的南唐人全家去开封,以及这家人里的原举人先生樊若水。

樊若水,原南唐举人,屡考不第,但志在千里。他主动给国王李煜写信,对国家大事精心议论,提出各种建议,可惜,没人理他。报国无门,当官无路,更不要说金银美女……于是举人先生很伤心,他扔下了书本,决心寄情于山水,其具体表现就是——划船打鱼。而且他偏爱一个地段,采石矶。就在这里,他日夜不停地打鱼,捞鱼,还时不时往江心里扔下去像网?又像鱼线?或者是系着石头的浮标?反正他神出鬼没的独来独往,坚持了很长时间。之后,南唐人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直到宋朝皇帝突然点明要他的全家老小。

紧接着,长江上就恒古未有地出现了一条没有根基,却能稳稳地托住千军万马迅速通过的浮桥。

潘美迅速过桥。中国的历史开始改写了,不管这时的潘美是不是已经杀心难遏,只想着冲过桥去打开金陵城活捉李煜,他都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晋灭东吴、隋灭南朝陈之后的第三次跨江作战的主力。

刚过长江,潘美的脚才踩到南唐的土地上,就迎头遇上了南唐兵。人不多,只有一万,带队的是南唐天德军都虞候杜真,是李煜十万火急派过来堵漏洞缺口的。双方二话没说就杀到了一起。潘美纵横沙场,百忙中觉得身后边不对劲,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长江里也一样的热闹非凡。

那是南唐的另一路救兵,由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领,全是水军,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里就把宋朝的浮桥毁了。南唐人很清醒,只要浮桥在,宋军就能进能退,能把无数的军队源源不断地送过长江来……所以必须毁掉它,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但是历史证明,南唐在这方面的成绩极差。不管是以前毁柴荣搭在淮河里的浮桥,还是这时毁赵匡胤搭在长江里的浮桥,他们都没能做到。尤其是这时的郑彦华,此人是个孬种,他在长江里眼看着杜真和潘美浴血厮杀,逐渐崩溃,直到最后所剩无几,他不仅没去助战,更没去救援,而是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

但潘美和曹彬根本就没心再搭理他了,他们真正的目标还在很远的地方,再没时间耽搁了!

下一瞬间战线全面铺开,宋军水陆并进,就像是一张大网,要把江南每一寸土地都覆盖。但其实中心点却只有一个——金陵城。这是所有行动的最终目的,其战术思想完全是征南汉时的翻版,即用最短的时间,走最快的路线,迅速杀到对方国都的城下。

只要拿下都城,一切就算结束。因为很明显,不管李煜和刘鋹有多少处不同,他们的身份和处境都完全一样。第一,他们的国家里都没有第二座能和国都的防御力相媲美的城池;第二,他们也都没有寸土必争,哪怕步步后退,可也让敌人举步维艰的勇气。

所以他们注定了只能死守在都城里,等着敌人越逼越近,最后就是终点站之前的等待——人人都知道车一定会停下,问题只在还有多少的剩余时间。

时间注定了很少,因为潘美从来都不拖泥带水,他是一把刀,轻刀薄刃,斩筋断骨,就算沉稳的曹彬一直在后面叫唤,要他慢一点都没用。

攻势毫不停顿,金陵西南方向的新林寨、白鹭洲、新林港,被一路攻破。此外曹彬尾随着潘美弃舟登岸,同时派出两支偏师,迂回到南方,从背后攻击金陵外围的溧水(今属江苏)、宣州,把金陵城彻底地包围了起来。这时其余的那三路人马也都没闲着,史称连吴越王钱俶都亲自上阵,把南唐的东南方重镇常州团团围困。至于像李汉琼、田钦祚这样的猛人,他们每天都有战报飞向曹彬,再转往开封,记到他们各自的功劳薄上去。

到了12月,南唐的国都金陵城被迫宣布戒严,并且同时进入战争状态。其具体反应是,从城内守军中分出近10万之众,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据水列阵,以待宋师。

宋军在秦淮河的北岸止步了。对岸战云密布,宋朝人决定让自己冷静一点。想一想,南唐至此己享国近40年,三代人苦心经营,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它还曾经是当世最繁华富足,而且兵力强盛的国家。就这样,宋军开始了修整,一直到转过年来,到了公元975年的正月17日,宋军才再次开始进攻。

却很难说是主帅曹彬的命令,因为就在这时,宋军还没有准备好运载大军渡过秦淮河的船只,但是潘美已经按捺不住了,他面对深冬时节的秦淮河微微冷笑,突然间纵马跃入河中,率先向对岸的南唐军杀去!

强攻金陵的序幕就此拉开了。

潘美带水杀上对岸,与南唐近10万守军展开厮杀。没过多久,他身边就出现了一片火海。这是宋军大将,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赶到了。此人聪明,当天正是深冬,北风凛冽,他带来了超级巨大的战舰,里面装满了芦苇……还用多说吗?南唐的水寨片刻之间就灰飞烟灭,熊熊的大火和潘美雪亮的刀子让南唐人只能后退,一直退回到金陵城里。

潘美率部开始攻城,但是马上他也后退了。而且十万火急地一退再退,直接向长江边上跑。跑到江边之后一口大气都不敢喘,直接拔出刀子就冲向浮桥。没办法,南唐人又在打浮桥的主意,他们是坐着船来的,想想潘美得怎么跑?!

一路狂奔,满身血腥,潘美在浮桥边把南唐人赶跑,还抓住了带头烧桥的人——南唐神卫都军头郑宾。之后潘美再次回头,赶回金陵城下,这次的目标是金陵城的外关城。

至此,战火已经真的烧到了南唐皇帝李煜的脚下,不管他精美华丽的宫殿有多么的深邃,也不管他教坊里的歌声是怎样的悦耳,城外数十百万人就他不远处呐喊厮杀,想必他还是会听见的吧……那么,他现在正在做什么?

在想着怎样迎敌?还是躲在罗绮深处美人丛中,在瑟瑟发抖,担忧害怕?

不,都猜错了,李煜好着呢,他神清气爽,精神正常,每天的生活跟战争没有半点的关系,一切都和从前一样的潇洒安逸。

因为张洎对他说了,对付宋军其实很容易,四个字——坚壁清野。具体的作法就是,只要把地方都腾空了,把金陵城再守住,时间稍微长一点,宋朝人就会自己撤走。

李煜相信了,因为张洎是他真正的亲信,亲到了随时留在他身边,就住在皇宫深处的澄心堂里,和另外两个叫徐邈、徐游的人一起主持国政。至于南唐的宰相府、枢密院这些正规办公场合,已经成了摆设。史称“政令不出”。

而李煜也没有一味的贪图享乐,他每天都把大批的和尚、道士聚集在自己的深宫内院里,除了必不可少的法事之外,他还殆精竭虑深思密谋于一本旷世奇书里——《易》。

不知道他研习的是哪一个版本,但在传说中《易》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传统意义上一切文明的起源。在《易》之中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一切知觉,纤毫毕现。只要你研习得法,入神照坐,那么哪怕你身处斗室之中,也会遍知宇宙之事……所以,李煜绝对没有脱离本职工作,他的日子过得紧张而有意义。

何况,他还把金陵城的城防任务交给了一位年轻有为的武将世家之子,时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的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这可是赵匡胤的故人之子,他的老爹就是当年在滁州城一定要下城和赵匡胤单挑的皇甫晖。皇甫老将军当年不管战绩怎样,至少是个难得一见的硬汉,不仅战场上勇猛,就算失败了也绝不投降,这都在江南人民的心中留吓了光辉的形象,于是所有人冲着这份强硬的遗传基因,就都期待着皇甫小将军的表现。

而李煜不是这样,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把任务交代了下去之后,他就重返深宫,再捧《易》经,不问外界的俗事了。毕竟,他有那么事的要做。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平淡无奇地过了下去,直到公元974年5月份的某一天。这一天里李煜静极思动,突然想到城墙上去走走。

虎踞龙蟠石头城,金陵王气覆满江……李煜独上城头,突然发现外关城己失,举目所及全都是无边无沿的宋军营帐!

李煜惊呆了,他知道宋朝人打了过来,也知道长江被突破了,更知道浮桥搭在了采石矶江面,但他从来都不知道他的金陵城已经被敌军团团围困!

但这就是现实,历史证明了,宋军围困金陵已经达到了五个月,这座伟大都城里的南唐国君居然还不知道……那一天在城头之上,温文儒雅的李煜终于怒吼了起来——皇甫继勋,皇甫继勋呢?!要他马上来见我!

皇甫继勋很快就来了,李煜手指城外,浑身颤抖(气的)——这是怎么回事?城下这都是些什么?!

皇甫继勋面不改色,很清晰地回答——宋军。

李煜差点昏倒,他很勉强地才能想起来下面还要再问什么——我是说,我为什么一直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报告我?!

皇甫继勋笑了笑,说出来的话非常地有哲理——那有什么区别吗?臣这都是为了陛下好。因为“北军强劲,无人可敌,即令臣日夜报闻,徒令宫中震惊而已。”

难道不是吗?

李煜彻底昏倒,他再也没什么要说的了,他无力向卫士们挥挥手,示意赶快把这个如此“体贴”他的将军扔大牢里去,马上就扔!但他随即就改变了主意,把皇甫继勋砍掉了事。可砍人的时候还是发生了意外,只见城防士兵们,也就是这五个月里受皇甫小将军指挥的南唐大兵们突然间一拥而上,各自拔刀,一阵乱砍,把皇甫继勋当场剁碎……

然后李煜才知道,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他选的这位年少有为,具有优势遗传基因的皇甫将军在守城时不仅懦弱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