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首都里放了一把大火,把一座大型军械库给烧成了白地。

此举让南宋朝野心惊肉跳,很多人真的怕了,觉得李全是中世代的跨国恐怖分子,没法根除那就屈服吧,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让他安静点。可还有一些人,比如副宰相郑清之、枢密院使袁韶决定加大出兵力度,给赵氏兄弟真正的前线决断权,彻底的消灭李全。

赵范、赵葵兄弟的父亲是赵方,赵方是孟珙的父亲孟宗政的老上级。这两家人是南宋后期的军界主流。而赵家,还要比孟家发展得早一些。

赵氏兄弟出身将门,李全当了多年的匪首,对战争都不陌生,尤其是李全,他非常清楚在淮北作战,楚州是核心,可战争的目标如果是渡江的话,争的却是扬州。他迅速起兵,可是却被部下误导,先去攻打通州、泰州,之后才奔向扬州。

这时赵氏兄弟已经进驻扬州。而长江之南传来的最新政讯是,史弥远再一次对李全微笑,承诺他只要退回楚州去,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万五千人的粮饷。

李全哭笑不得,嗤之以鼻。都刺刀见红了,还想着这种假招数,无耻到可笑。

扬州之战爆发,李全的兵力远在二赵之上,他重兵围城,再以数十万民夫修砦建堡,绝断外援,想以此活活困死扬州全城人。这在当时是无解的,以二赵之力无法自行解围,想南宋渡江支援,别说军力能否达到,即便支援,也要提防蒙古军、金军突然出现。

李全在公元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的岁末围困扬州城。扬州是个神奇的城市,虽然地处传统印象里柔软旖旎的南方,可在历史上却以罕见的铁血面目存在。

这座城市几乎从不屈服!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屡经战乱,屡遭屠戮,可随即就会以更加强悍的姿态重新站起来。可以这么说,她从来没有被征服过。

李全围住了扬州,时不时地在城边的小山上张盖奏乐置酒高会,愉快潇洒,像是非常享受每一天。实际上他很闹心。城,攻不进去,粮,渐渐不够,还要提防着二赵突然冲出来,每每那时都会让他的军队流很多血。长此以往,怎样了局?

两个月后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李全在城外高地上,迎着深冬的寒风,貌似轻松惬意地喝酒,突然发现扬州城门打开,一支几千人的小部队冲了出来,看旗号都是曾经的手下败将。他立刻兴奋了起来,生怕对方又缩回去,带着身边的几百人就冲了过去。

事反常即为妖。急昏头了的李全被意识到这是个坑,他被这几千人挡住没有去路,后面又被官军堵住,只带得及向北方逃走,而北面是新塘。时值深冬,新塘决水之后,地面变成了泥潭,表面上因为战尘飞扬看着像硬土地,实则泥潭已经有数尺深。

李全连人带马陷了进去,后面南宋追兵赶到,李全连忙高喊不要杀他,他是头目……转眼间几十杆长枪戳来,把他活活刺死。

李全死后,二赵率军乘胜追杀,很快收复了盐城、涟水、淮安、盱眙等城,把义军的残部赶过了淮河。至此,南宋终于“战胜”了义军,结束了自公元1218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李全率众归宋起,至公元1231年,南宋理宗绍定四年败死扬州,共14年的动乱,维护了正统地位,彰显了国家威力。

实在是了不起啊。

这在当时是杰出的成绩,作为年度重点写进了南宋的政府报告。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为之欢呼喝彩歌功颂德。

在一片欢腾中,没有谁去翻阅陈年账本,回忆李全是怎样180度大变身,从忠诚到叛变,走到与南宋不死不休的地步。

关于那段岁月,官方在讨论,史书在懊悔,说南宋是多么需要一道拦在宋、蒙之间的坚实可靠的屏障,为了屏障,都恨不得把记忆抹杀,和不共戴天的世仇金国联合。其实有那必要吗,需要那么调动情绪忍辱负重地借重女真人吗?

眼放着近百万的河朔义军,同种族共血脉的强大战力不用,却试图去抚摸沾满了同胞鲜血的仇人的手,这是什么思路,什么样的脑子呢?!

14年间血肉横飞,在临近灭亡,清晰地闻到了更北方蛮族的血腥杀气之前,还动用一切手段砍本来真心归顺的自己人……

不过南宋朝廷当时是不会这样反思的,他们认定李全、乃至所有义军都是毒瘤,用了14年的光阴,巨大的国力损耗终于切掉了,是件大幸事,大快事。至于金国了,尤其是蒙古人了,都还是遥远的传说,就在剿灭李全的最后几年里,蒙古内部大动荡,东亚西北大动荡,全部天翻地覆,乱成了一锅粥。

此诚逍遥自在享乐无极之日也!

以上,全是真事,并不是南宋官方的意淫。我们把历史的指针向后拨几个刻度,去跟踪黄河以北的各种变动。

还是从西夏说起。这个由怪异的种族组建的怪异的国家总是出会现各种各样的幺蛾子,这一次那位状元皇帝夏神宗终于把自己玩死了。

这人趁着蒙古西征,先是要联金抗蒙,被拒绝后又联宋伐金,没等有成果,蒙古中原之主木华黎突然率军西征,攻打西夏。大兵压境,夏神宗一下子就萎了,他第一时间低头,说永远臣服于蒙古,马上就帮忙出兵去打女真人。

如此出尔反尔,他儿子、西夏太子李德任都看不下去了,对他说金国的兵力还是有的,不如与其约和,共守国土。

状元皇帝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大叫你什么都不懂!

直到这时,状元皇帝才吐露了心声。他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往事。西夏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可以说是开国之君李元昊,但是另一个的成就也很高。

夏崇宗。

这个皇帝在金灭辽时迅速看准形势,依附金国,在金灭辽、金灭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火中取栗,让西夏不仅平安渡过,还得到了大片土地。此时与那时何其相似,夏神宗来回摇摆不定,不外乎就是杨趁着蒙古灭金,同样发一次夹缝财。

难道不可以吗,金辽世仇,金蒙也是世仇,只要运作得当,西夏完全可以复制上一次的幸运,只要运作得当!

所以他就不停地运作了……他唯一的错处,是不了解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一样。

不知是怎么搞的,在中国有个传统的思维方式,总是把铁木真、阿骨打,或者铁木真、努儿哈赤联系起来,仿佛他们是一个等级的。

这完全错了。

阿骨打也好,努儿哈赤也好,都只是参与了中国历史,与周边其它国家没有交集,而铁木真则完全不同,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一分子,他的业绩,他的目光远远地高于古代历史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高度不变。

这样一个人,不会死抱着祖先那点仇恨不放,不会把灭掉金国当成唯一目标。事实上,蒙古的首攻点是在西夏。因为西夏处于它发展的肋部,不灭掉它,总让蒙古军队不敢真正发力攻击远方。所以,在宏观角度上,不管谁怎么运作,西夏的灭亡是注定的。

夏神宗不了解这些,他在为西夏的生存尽一切努力,谁反对他这一点,都会成为他的敌人,哪怕是他的太子。

这位太子在郁闷中表示不干了,愿意避位出家为僧。他老爹满足了他,把他禁闭在灵州城里,然后不顾国破民弊,调集人马攻击金国,尽可能地讨蒙古人的欢心。

这注定了是徒劳。西征归来,史称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他本人的气魄、识见、心性都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峰的程度,回望中原、河套一带局势,哪怕再乱,也是轻松。

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能给出答案。

关于西夏,成吉思汗下令夏神宗必须退位。状元皇帝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乖乖地去创造另一项纪录,他成为了西夏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太上皇。

太上皇在3年后去世,西夏的新皇帝是他的次子李德旺。

李德旺是个现实的人,没有他老爹那么高的智商。根据形势,他派人去金国结盟,没等金国同意,这边就单方面急吼吼地以兄弟相称了。他急,催得蒙古人也加速,河朔地区,与西夏距离最近的蒙古军木华黎部率先动手。

这时木华黎已经病死,这位命运赐给铁木真的天才将领没能及身灭亡金国,可他走过的人生之路是完美圆满的。从奴隶到将军,从将军至国王,征战一生,堪称辉煌。

他的战绩要超过当年金国初建时的常胜将领完颜娄室。他的政绩更凌驾于战绩之上,天知道他怎么能以一万五千人的本族部队,就在广阔复杂的异族区域内建立起稳固的,不断扩张的新帝国雏形。

攻打西夏的部队由木华黎的儿子孛鲁率领,蒙古军势如洪水,很快攻克了西夏重镇银州,之后大加杀掠,留下蒙古守军,却没有进一步攻进西夏腹地。那是留给成吉思汗的礼物。

西征归来,成吉思汗意识到自己老了。他曾经在回来的路上从马背上摔下来过,就是在那场著名的、声势空前浩大的围猎聚会上,那对一个蒙古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是不可能发生在神勇天纵举世无敌永不衰老的成吉思汗身上。

它发生了,意味着他终于老了。

回到蒙古本部,成吉思汗长时间地思索着一个问题——既然他不能永远生存,那么他应该怎样去世。难道要像蒙古老人那样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阳光里晒太阳,等着死亡降临吗?!

绝不,他宁愿死在战场上。

灭亡西夏,与其说是为了蒙古大业,更不如说是他一生征战的终点纪念。公元1226年,也就是蒙古结束西征花剌子模的次年春天,成吉思汗征讨西夏。

那一年,他骑上战马又一次离开故乡,他频频地回望春天里的怯绿连河,那里有他早年的记忆,有他一生的开始……这时,他奔向自己一生的终点。

战争在当年二月爆发,被十万蒙古铁骑淹没的第一座西夏城池是黑水城,之后兀剌海、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相继陷落,入秋之后蒙古军攻克了西夏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