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欤灾劣诶床患爸跻丫兴尉域2龇⒌酱镏V荩煲剿睦铣擦恕�
颍昌城这时驻守的是岳家军的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这两支军队在岳飞所部12军中战力偏低,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指武装侦察,都不是主战力量。这时也只是用他们来守城,保护张宪的侧后。可就是这样两支军队,得知金军临境之后,做出的反应是出城迎战。
公元1140年,宋绍兴十年闰六月二十五日,颍昌城北七里店,岳家军的侦察巡逻兵对阵女真战神完颜宗弼、万人敌韩常、邪也孛堇所率领六千精骑。“女真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此威名,这样的阵容,激战一个时辰之后,落荒而逃的居然是金国的四太子殿下。
不知道他的鞭子哪儿去了,会不会狠狠地抽自己一顿。
二十九日深夜金军郑州守军全军覆灭,王贵部没有停留,连夜向洛阳进发。七月初一日,距洛阳60里处下寨休整。
再强也是人,不可能无视疲劳。可洛阳的金军非常狡猾,没给岳家军这个机会,几乎同一时间杀了过来。领军的人是岳飞的老对手李成。这位汉奸哥历经刘豫、金国的连续奴役,早就死心塌地为异族人卖命了,这时决心露一手,让新主子知道当年最强游寇的风采实力。
李成趁王贵百里奔袭强弩之末时挑战,迎来的是他军事生涯里最丑陋的失败。王贵部放弃了休整,冲出营寨与他野战,他怎么也没想会败得一塌糊涂,仅能勉强逃回洛阳城里。随即紧闭城门,把所有希望都交给城墙,说什么都不出战了。
纵观以上战事,可以很轻易地看到一个现象。岳飞第四次北伐时,战斗力远远凌驾于金军之上,以往金兀术、李成都能与岳飞临阵对决,哪怕失败,岳飞也要付出些代价。可这时岳飞的部下们就足以摧枯拉朽式地解决他们。
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反观其它战区,比如陕西完颜撒离喝对阵胡世将、江淮区域内张俊、韩世忠出境作战,战绩却与从前没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很明显撒离喝、韩世忠、张俊甚至金兀术、李成、韩常的战力并没有下降,而是岳飞一支独秀,在多年的征战中不断提高,他的军队已经举世无敌,远远地甩开了当年与他处在同一区间的这些人。岳飞,已经威慑天下。
回到战场,洛阳被王贵部围困,名城高墙名不虚传,王贵全力以赴也用了11天才攻破了它。七月十二日,北宋西京光复了。
这个胜利意义非凡,抛开政治、心理等影响,单从军事上看,也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是一次大踏步的飞跃,没有按部就班地从颍昌开始一步步地强攻进去,而是瞬间脱离,一下子突入到金军的腹地,从而内外同时打开。这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岳家军对开封形成了三面包围。
西南颍昌,南面陈州、西北方郑州、洛阳,唯独正北面空虚,给金军留下了后路。
如果金兀术也这样看,那么他就死定了。他不会想到岳飞在战场上有怎样的魄力,鹰怎么会像推土机那样强攻硬打拼蛮力呢,岳飞的触角早就伸过了黄河北岸!
还是在七月一日那一天,刚刚说过,那是王贵部与李成野战,围攻洛阳的时候。就在同时,有一支岳家军扮成平民模样,在当天晚上悄悄地潜伏至京西北路西北角的黄河南岸,于凌晨时分渡过黄河。
靖康之变北宋沦亡快15年了,终于有汉人军队重新抵达了黄河北岸。
这支军队由梁兴、董荣率领,他们过河之前是做了大量的先期准备的,这种准备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着手,名字叫“连结河朔”。河朔是岳飞的故乡,也是这时金国在华势力的腹地,这里民风强悍崇尚武勇,如果能发掘起来,让金国内外受敌,对北伐的胜利会有决定性意义。
七月初二日,梁兴等人与河朔义军汇合,他们先是扫清了黄河北岸的金国守军,之后立即向第一个目标绛州的垣曲县前进。
不要小看了一个县城,在这片区域里,集结着至少一万五千名金军的实力,首领的名字很经典,叫——“高太尉”。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当年的战报里,有很多高太尉、翟将军之类的人名。这些人在战争里与岳家军对垒,或死或逃,没法知道确切的姓名。客观原因造成的,只能这样。
同时也不能小瞧忠义民兵的实力,他们的前身是动辄聚众十万百万的宗泽时期的民兵,这十多年来能在金军的打压下保持生存,素质可想而知。他们到了垣曲县,里边的金军非常警觉,居然来得及关闭城门,可下一刻事情就乱了,外边的义军在爬城墙,城里的居民帮忙开了城门!
垣曲县金军死光光,城外的高太尉带人杀了过来。先是五千人,梁兴等出战,从辰时(早7——9点)杀到午时,高太尉落荒而逃,梁兴追出去十多里,抓了80多个活的回来;高太尉愤怒,第二次带了一万多人来报仇,这次从未时(13——15点)杀到酉时(17——19时),一万人剩下十分之二三,继续逃。
之后高太尉失踪了。
忠义民兵在黄河北岸迅速壮大,四处出击,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直到岳飞北伐结束,金军仍然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时从全局来看,岳飞连续大踏步跳跃,像现代化战争中的空投战术一样,在敌占区内多点、纵深开花,使金军内外一起混乱。局势空前大好,只要维持住眼下的状态,配合岳家军远超金军的战场实力,金军必将迅速全面溃败,甚至退路在黄河北岸就被截断,真的能实现岳飞多年以来的宿愿——“……使虏骑匹马不回耳!”
可就在这时,岳飞的侧后方突然间空了。
与岳飞战区毗邻的是淮南东路,由张俊、王德负责。这两人的资历、实力都是相当高的,不管以往怎样,这次战役里取得的成绩也非常可观。
开战以来,他们迅速推进,已经抵达并且占领了亳州(今安徽亳县)、宿州(今安徽宿县)。看地理位置,这两州在陈州的东端,处于平行一线,甚至更偏北一点。也就是说,他们居然推进到了比岳家军更北一点的地方。
很意外是吗?
看表面上的数据的确是这样。可研究一下细节就会知道里面充满了水分,跟海绵似的。淮南东路里包括顺昌府,在大战爆发之前,刘锜曾在这里把金兀术击溃,所有金军都撤回开封,以及开封周边,可以说淮南东路境内没有敌人。
张俊、王德指挥大军前进,就像郊游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占领收复了亳、宿两州,而是接管。堂堂南宋资历最老的张大将军捡便宜捡到这种程度,应该很满足很滋润,哪怕不再进取,也要多在战场上呆一会儿吧。不,没有任何预兆的,他突然间率军后退,一路退回自己的驻地庐州去了。
这时是七月四日左右,可怜的岳飞正满怀信心地给赵构写战报,说黄河以北已有州县收复,请诸路各军配合他迅速北进。
这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能证明张俊的撤军原因,一来没有金军的攻击;二来他本人也没有向赵构请示,完全是他的私人行为。
联想到之前传旨人带的口谕,会明白张俊是多么的体贴领导,光荣属于皇帝,丑陋留给自己,他真是称职合格的好干部。不过有一点,他怎么偏偏选在了这个关键时刻撤呢,早点,或者再晚点不行吗?
早一点的话,岳飞的攻势没有全部展开,那时随时可以从战场脱身。而这时,兵力全都铺开了,说走能走得了吗?
再晚一点,岳飞的攻势会转化成战绩,金兀术会因为损失而退缩,那时战局明朗,岳飞也会进退自如。可偏偏就是这时,谁说张俊没有军事才能的,他恰到好处地卡住了岳飞的脖子,岳家军不是强吗,想进,得独抗金军全部;想退,也得留下一部分本钱。
岳飞对张俊的退兵毫无知觉,他一点都不知道当大家齐头并进时,突然间同伴们会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一步,把他晾在了最前线。
他的部队向北面的纵深不断铺开,离他越来越远。他身边的军队很少,连最精锐的亲兵背嵬军都派给了张宪部。可以说,这是他最虚弱的时候,而他的大本营位置却暴露了。
岳飞这时驻扎在颍昌府东南端的郾城县内,一般来说,他的正北方有张宪、王贵两支部队遮挡,足够安全了,侧翼则有张俊、王德,再向东还有韩世忠,无论如何谈不到个人安危。可这一次金兀术的动作神速,他比岳飞先一步知道了张俊退兵的消息,更准确掌握了岳飞本人的所在地。
那还等什么,突如其来的好运!金兀术用最快的速度集结了15000人的骑兵,从小路绕过岳飞的先头部队,直奔郾城。
斩首行动。
岳飞是整个岳家军的灵魂,只要杀掉他,局势立即扭转。计算精确,执行得也非常完美,15000铁骑昼夜赶路,距离郾城还有20里时才被发现。这么点距离,相当于岳家军全军五分之一的力量,让岳飞仓促之间怎么应对?!
退吗。
不说能不能在金军骑兵的追逐下逃脱,只要岳飞退了,对全军士气的打击就是灾难性的。岳飞激昂奋锐,多年来战无不胜,光凭他的名字就能让黄河对岸的义军们走上战场。他本人面对金军的挑战却避开了的话,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这和近代史上以色列总理拉宾的遭遇是一样的,作为战争中以色列最强的将军,拉宾永远不穿防弹衣,哪怕面对暗杀时也一样,他必须挺起胸膛。
岳飞选择迎战。他派出了为数不多的背嵬军亲兵,连同游奕军骑兵一起迎向郾城北20里开外的金军。战斗从下午申时起爆发,即15——17点时,在人数上占绝对劣势的岳家军面对的不止是满万、过万的女真人,那里面还包括了金军的两大主力。
拐子马、铁浮屠。
拐子马是轻骑兵,临阵时从两翼出击,左右穿插,出没于敌方侧翼或纵深,由于速度快变化多,往往出奇制胜。
铁浮屠是重装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