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当上了首相。

这个过程是很纠结的,限于篇幅不能详细记述,只提一点,有位叫颜岐的官儿居然说,张邦昌是金国人喜欢的,那么他虽然已经是三公、郡王,还应该加封同平章事,让他更显赫;李纲是金国人所厌恶的,虽然已经是首相了,也得趁他没上任就罢免了。

下边一片应和之声。

赵构沉下了脸,说了一句话:“如朕之立,恐怕也不是金国人所喜欢的吧。”

这样的事堂而皇之的出现,能稍微理解出李纲的心情了吧。他之所以苛刻地对待张邦昌,是夹杂着整顿官场风气的用意。

宋朝一败涂地,已经亡国,现在说复兴只是在名义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以赵构这时的实力,只要金军再次入侵,必将第二次灭亡。那么怎样抵挡,不先把投降派软骨派金人体贴党清除,根本看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而杀张邦昌,正是绝好的前奏。

在李纲到来之前,张邦昌被免除一切罪名,加封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接着又擢升为太傅。这是多么高的头衔,哪怕是十年之后的岳飞,达到战功最顶峰时,也不也奢望。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投降、篡位还有理了吗?

以后再濒临绝境,谁还会为国尽忠不惜一死?!

因此,李纲无论如何都要张邦昌去死。但他说了不算,很多人替张邦昌说情,据说连赵构本人都回忆起了当初和张邦昌一起出使金营的情分,最后综合意见,张邦昌被贬到潭州(今湖南)安置,注意,不是编管,不需要很严厉的管制。

只是要求当地的监司机构时常注意张邦昌的动态。

张邦昌离开了北方,他深感庆幸,觉得噩梦终于过去了,他还活着,并且离开了漩涡……这太好了!能活着,能平常,比什么都强。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弹劾他的奏章雪片一样飞来,各种“劣迹”被一一揭发,九月时圣旨降临,他被赐死。他死了,张邦昌在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上自缢而亡,关于他的死,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都清楚,他是多么的怨,他的人生履历表上如果写死亡原因的话,四个字足以概括。

——“舍己为人。”

不管开封城百姓死活的话,哪来后面那么多的无奈屈辱。

而这不是官方的说法,宋朝给出的正规罪名是,张邦昌在当皇帝的33天里,晚上住在了皇宫大内深处,他……和宫女睡在一起。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这个罪名,居然比篡位还要致命。

张邦昌死在九月,他的死后果严重,直接推动了历史进程。这是后话,这时是五六月份之间,还有一些别的事发生,别的人出现。

集中在赵构的身边,南京城里。

先是李纲见到了宗泽。据考证,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俩人年龄相差悬殊,一个45岁,一个68岁,是两个辈份的人,却相见恨晚,一见面就互相说出了心里话。

宗泽直斥黄潜善是个“闲人”,什么事都不管,对国家危亡无动于衷;汪伯彦是“微人”,出身低、善钻营,在举国危难之中还图谋自身利益,实在卑劣得让人发指。

微,甚至是阴微诡谲的微。

这些话让李纲一下子轻松了起来,这是他从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以来从来没有听到的,偌大神州,偌大官场,只有这一个人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明白,这是他难得的战友,必须要把宗泽安排在最重要的地方,担任最重大的职位。

李纲去见赵构,以首相的身份推荐宗泽出任开封知府、东京留守。

东京开封,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皇朝,以往是荣耀,现在是危机。谁敢再住进去?不说满目疮痍全城废墟,就说时刻都会第三次出现的金军,就让所有人认定那是块死地。

而放弃它,却会一下子丢了所有的精气神。

复兴宋朝,连都城都不敢进,还谈得到什么?它是一把尺子,一支标杆,用来衡量赵宋、乃至于汉人的种族等级。

这些谁都懂,谁都不去做。

公元1127年,宋建炎元年六月一日,宗泽赶赴开封城,深入险地,复兴旧都。那里是最混乱的漩涡,各种渣滓污秽盘踞着,想生存都是问题。而宗泽过去,却抱着一个伟大的理想,他想在那片废墟上重建以前的辉煌,让开封城再次成为最伟大的都城之前,先成为一个最坚固的堡垒,足以让宋人抵御任何侵扰。

到那时,他会请他的皇帝重回故都,那一刻,才是他宗泽存在的意义。

宗泽走了,张浚来了。

他终于出现了,这个30岁的四川人从始至终一直到死,都在强调着他的强烈、炽烈、刚烈的爱国之心,却在第一、二次东京保卫战之中踪影未露。这是为什么呢?

想人要往好里想,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分析结果是——他要留着自己的有为之身,为国家尽最重大的努力吧。

姑且这样相信他,反正他一生都在追逐着各种各样的“最”。比如这时的最正统的领导,等赵构称帝了,有合法的领导权了,没有内敌也暂时没有外患时,他才赶到陛下的身边。

陛下对他还不了解,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地拥抱亲吻他,给予他最重的权、最高的位,而是让他当枢密院的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请注意御史两个字,这是张浚飞黄腾达的台阶,他会用言官的权力去扳倒一个又一个的大人物,不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该扳倒,只要扳倒他们,会让皇帝高兴,会让他升官,他就大义凛然、巍峨壮观地去扳!

这时他安静地上下班,观察着每一个人,衡量着该扳谁、怎么扳。

几乎在同时,南京应天府的城里,有一个人失意地脱下了宋军的军装,走出了营地。他是岳飞,被开除军籍了。

关于岳飞的生平,实在是太多的模糊和争议了,从官方的《宋史•岳飞列传》来看,他是第一批追随赵构的人,远在张俊、刘光世出现之前,就和赵构面对面地谈过话了。

据《宋史》记载,赵构到相州后,在汪伯彦的帮助下组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队。某天,枢密院一个叫刘浩的官员带来了一个人,引见给赵构,就是岳飞。赵构很喜欢他,初见面就派给了一个任务。命岳飞去招降盗贼吉倩。

吉倩……如果是吉青的话,相信听过评书《岳飞传》的人会很熟吧。

岳飞圆满完成任务,吉倩带着380多人投降。岳飞升官当上了承信郎;赵构很高兴,又命令他率领300名铁骑前往黄河边的李固渡渡口向金军挑战,岳飞奋勇前进,大破金军;赵构再命令岳飞跟随刘浩进击开封,解救都城。

这一次,岳飞率领300名骑兵在滑州之南,与金军大部队遭遇。岳飞鼓舞部下,主动挑战,他独自一人率先进击,阵斩一员金军枭将。金军大败,他以300骑兵力斩敌数千,夺马数百匹,以军功升秉义郎。

他杀进了开封城,进而隶属于宗泽部下。

这些事迹很激动人心,与岳飞之后的战绩相比较,可信度很高,也就是说,以岳飞之神勇,这些都不在话下。

但是经考证,这些很难是事实。有几点可疑处,首先是时间。赵构在靖康元年的腊月初一日当上了大元帅,十四日时离开相州去大名府。13天之间,他连续命令岳飞招降吉倩、挑战李固渡、激战滑州之南,这在时间、地理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二,看上面会知道,宗泽这时才刚刚离开应天府赶赴开封城,他还没到任,岳飞就算真的杀了过去,要怎样向他报到呢?

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宋史•岳飞列传》中的这一段是谬误。虽然是假的,但无损于岳飞的威望。武穆有自己真实的事迹,那些足以让他高踞所有武将之上,成为中华民族战士的象征。岳武穆、鄂王是伟大的,只是在这时,他还真的很……直率。

让他丢掉军籍的那封奏章很长,有几千个字,大略上说了三个意思。1,赵构已登大宝,中原有主,应该趁金国不备,出其不意进攻;2,黄潜善、汪伯彦是庸才,不足以成大事,应该罢免;3,建议赵构亲征,率大军北渡黄河,收复失地。

有人会笑岳飞不自量力吧,只是一个小兵,居然敢轻言国政,不仅谈到了宰执大臣的任免,还要求皇帝御驾亲征,这实在太过分、太儿戏、太不知起倒了。

我不这样看,首先岳飞说得都对,这些都是一个王朝在此时此刻最该做的事。并且他也无所谓什么不自量力,宋朝是一个言论宽松自由的国家,无论谁都可以说任何事,甚至一个平民百姓在太平岁月里都能上书议论皇帝大臣的得失,那么为什么岳飞不能以一个小兵的身份说这些话呢?

这是宋朝,不是明朝、清朝,或者别的什么专治暴戾的时代。如果一定要说他错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对赵构的认知了。

在这时,谁也不清楚赵构是怎样的人。李纲、宗泽、岳飞等等了不起的人都看不清这位年轻的陛下的真面目,所以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悲剧了。

岳飞被开除军籍,成为一个无业游民。这是件很郁闷的事,在国家最需要英雄的时候,最强的军人居然被开除了!

这是好事,不这样的话,岳飞会随着赵构的亲兵营一路跑啊跑的,不知不觉就跑到江南了。他只是个小兵,在刘光世等人的率领下,能做出些什么呢?

他是一只展翅高飞,独自翱翔的金翅大鹏鸟,他需要自己的天空,只有走出了这片充满了私欲、多变、政治性高于战斗力、战斗力不断玩失踪的营房,他才会是传说中的那个人。

放下岳飞,等待他再一次出现。现在回到赵构、李纲之间。对于恢复中原,李纲有一整套构思,派宗泽去开封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给开封城披上铠甲。

开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能没有外围防线,一马平川的地势,如果没有黄河天险的隔断,河东河北等地的拱卫,它本身再坚固,也无法应对外敌。

所以李纲派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司,傅亮任河东经制司,去两河地区招抚百姓,建立武装。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