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客套话。”希斯双手插袋,潇洒地耸了耸肩,“而是事实——说实话,如果不是威尼斯对于好莱坞一向不那么喜欢,我认为这一届的最佳女演员只会在你和凯特之间产生。”
他的言下之意,等于是否定了珍妮和凯特得奖的可能性,珍妮挑了挑眉毛,“原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所以凯特才先行回了美国?”
“这基本算是行业常识吧。”希斯说,“毕竟这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奖——倒是丹尼尔很有希望拿奖,我还以为你来这里是为了帮他领奖。”
丹尼尔。戴…刘易斯几乎是缺席了和有关的全部宣传活动,就连威尼斯电影节都没来,据说是因为他的档期安排得太密集,之后又要赶拍,精神状况不适合过多地出现在公开场合。而不论是华纳还是大梦也都没有对此多做要求,毕竟他会答应出演,已经是为剧组解了燃眉之急,再有过多的要求就不合适了。再者,的冲奖企图心也不是很大,在几大资方意见不能同意,丹尼尔本人又无意出钱公关冲奖的情况下,也没有谁非常迫切地想要他出面宣传。
“你认为会是丹尼尔拿奖吗?”珍妮对于这一届威尼斯的结果当然一无所知,毕竟会到威尼斯参展的电影都不属于商业片。
“如果不是他,就是梁。”希斯对自己能否得奖看来是不抱希望的,他随意地和珍妮聊了起来,“丹尼尔毕竟是英国人——但梁也是蜚声国际的演员,我看了,你也应该看一看,安的故事永远是这么含蓄,带有禅的感觉。”
听到一个外国人说到zen这个单词,珍妮的感觉有点怪怪的,她当然看过,不过那是在穿越前,而且当时她并没有觉得有多好,反而觉得这故事压抑阴郁,简直让人窒息——前段时间再看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李安的过人之处了,事实上,她对电影的欣赏眼光也是穿越后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在这6年间实在是发生了太多事,她的变化也实在太大,有时候珍妮都怀疑她和原来的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相同之处。
走进更衣室换上礼服,佩戴上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蓝宝石首饰,珍妮游刃有余地在保镖们的护送中忽略种种杂音,继续和希斯聊着天,“看来你这一周看了不少电影,是在了解敌情吗?我听说是有机会拿到金熊的——他们说这完完全全就是欧洲人会喜欢的调调。”
讲述的是一带摇滚巨匠鲍勃。迪伦的一生,拍摄手法非常大胆前卫,甚至可以说是意识流,导演动用了六个人来扮演鲍勃。迪伦,讲述他生活中的六个侧面,凯特。布兰切特女扮男装,出演了鲍勃一生中较为困顿,想要转型的那一段时期。珍妮还没看电影,但据说凯特的扮演惟妙惟肖,虽为女性,但扮相和鲍勃极为神似,演技也非常彪悍,是今年奥斯卡的又一匹黑马,一个奥提应该是能稳稳到手的。——而这种抽象的风格,艺术性也非常强,是威尼斯的最爱,如果说参展的诸多好莱坞系影片里有谁会被选出来做分猪肉的代表,那么这部电影应该就是了,这也是为什么希斯会留到最后,因为威尼斯电影节显然不可能让诸多好莱坞影片入选主竞赛单元,然后一个奖都不给,但到底是金狮奖还是更像是安慰奖的银狮奖,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到底是好莱坞影片,而它显然也没好到能够征服评委偏见的地步。
至于剧组,如希斯所说的,除了丹尼尔以外,几乎没人有得奖希望,而在丹尼尔压根没有露面过的情况下,很难说评委会不会给奖,所以,如果不是张导演的那句话,珍妮是不会回来参加颁奖典礼的。
“我的确看了不少电影,就是我挖掘到的一个惊喜。”希斯倒是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参与的电影会不会得奖,而是和珍妮谈起了他这一周看到的佳作,“我认为威尼斯电影节的指导精神的确有道理,这世界上并不只有好莱坞能出产好电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值得注意的作品……”
他们一路都在谈论着好莱坞以外的佳作,很快地,贡多拉到达了码头,珍妮和希斯吸引来了最为壮观的人潮与最多的闪光灯:不论希斯怎么说,不论威尼斯电影节的参与者们承认不承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一体化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如果说10年前,意大利人最为熟悉的还是自己的本土明星,那么现在,走红毯的本土演员已经激不起多少欢呼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电影世界已经进入了好莱坞年代。
“珍妮弗、希斯!”他们迎面撞上了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他高兴地握了握两人的手,用口音浓厚的英语说道,“很高兴看到你们留到了最后。”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单纯,但对珍妮来说,又似乎蕴含了另一重意思,她用眼角余光扫了站在马克身后不远处的张导演,恰好和他对了一个眼神。而张导演的表情则相当微妙,说不上热情,但也没有歉疚,让珍妮一时竟然无从辨别张导演的真实意思:这个影后的桂冠,张导到底是为她争取到了呢,还是压根就没成功,又或者虽然没争到金狮奖,但张导还是推动她拿到了银狮……
第230章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和投票程序严格的奥斯卡不同,威尼斯电影节的形式比金球奖都还要更随意——金球奖起码还有90多名评委,而威尼斯电影节非但只有7名评委,而且奖项设计也非常灵活,除了主竞赛单元一定要选出,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三尊金狮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以外,还有银狮奖——评审团决定给予,并非每年颁发,特设杂项奖以及小单元奖项,可以说这种奖项带有浓厚的因人成事色彩,在大众的想象中,投票过程也不像是各自写下选票,然后唱票定乾坤,反倒更像是大家坐下来开着茶话会,然后在讨论中把猪肉分一分,如果说座谈会上不止7位评委列席,人们都不会诧异的,因为有些奖项的安慰性质实在是太明显,看上去就像是有人在说,‘啊,她拿不到金狮了,但她毕竟表演得不错,所以我们给她一个特设奖可以吗?’
当然了,作为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能维持它的公信力,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分猪肉。爱玩爱看就来xs520。反而客观地说,在国际范围内,它的含金量甚至要比金球奖略微高一些,因为金球奖的评委席有90多位,但成员固定,而且对于贿选、公关态度开放,历史上出过数次丑闻,而威尼斯电影节每年邀请的都是各国耆宿大师级的人物,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已经功成名就,很少有筹码能让他们心动,再者,这毕竟是国际级竞赛,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虽然都想得奖,但一时半会要能搞定来自异国他乡的七名评委难度还是很高的,而即使有评委为本国的影片投票,那也顶多只能拿到一票,作用并不大。
与此同时,聚集在威尼斯的各国电影记者和影评家也都会对参展电影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投票,这使得暗箱操作的难度很高,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你的关系再硬,评委也不会把好猪肉分给你,毕竟这和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是匿名投票,成员身份还保密,投人情票伤害的是奥斯卡的名誉,和自己无关。而威尼斯的评委席可是透明的,选出太差的作品和演员,受到损害的则是评委们自己的声誉,起码鉴赏力就会受到怀疑。
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奖只会在有足够实力的几个顶尖作品之间进行竞争,决定谁能得奖的元素很多,人脉、口味都可以算在内,还算是相对公平,毕竟这些因素都和本身的质量无关。得奖者或者是运气好,作品合评委口味呢,或者是人脉广,评委都愿意给你这个奖,毕竟对于电影这门难以量化评分的艺术来说,谁更够格得奖是个非常模糊的命题,并没有一定的正确答案。
能够格被邀请来威尼斯做评委的大师,无一不是沉浮数十年之久,在大奖小赛里杀出来的老将,对于奖项的局限性肯定都看得相当清楚,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已经适应了这样公平与不公平间充满矛盾冲突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确保自己认可的最佳电影拿到大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所有相对最好的演员和作品都得到鼓励,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设立杂项奖,并且尽量‘分猪肉’的理由,从一方面说,这些奖项会激发电影所在国继续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热情,维持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出色作品的鼓励。至于说为了自己看好的作品争得头破血流、大声小声的情况,则很少出现在评委席会议上,大家更多是悠闲地通过翻译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像是一场茶话会,甚至有些人都很少会为自己国家的电影发声说话,就比如说张导演,虽然姜文的也有参选,但他并不打算为其拉票:都是内行人,电影好不好都知道,真的好电影,看到你坐在这里,少不了肯定,不够格的,你为他发声也很跌份,都混到这份上了,也不必求着谁,何必搁下一张老脸去为一个和你没什么利益往来的同行拉票呢,就因为都是中国人吗?再说,你推动了也未必能拿奖啊。
当然,这也和他不是那么认可有关,虽然也有一些人物通过各种渠道来打了招呼,但张导演只是置之一笑:讨论过程肯定是保密的,这种人情就属于白拿,不管你在会上怎么说,会后都可以用一种说法敷衍过去——‘我尽力了,但没成功’,再说这本来也是事实,的评价在威尼斯一点不高,根本就不属于得奖热门,6位评审对他也是大摇其头,你推不推都不影响结果,还不如多把精力花在推一把就能得奖的人身上,不论是从自身审美出发,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都是对他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从自身审美来说,他确实喜欢那姑娘在两部影片里的表演和进步,这是一个导演对演员最纯粹和最专业的欣赏,也是他敬业的选择。
来做评委那就要做好评委,选择最有潜力、水平最高的演员理所当然,其次,从自身利益来说,珍妮弗。杰弗森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