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宴》。冯晓刚这部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加日本能剧美术传统加中国演员中国主创的三方混杂的四不象。生搬硬套模仿《哈姆雷特》的剧情的结果,寻致了故事的不可信。葛尤饰演的皇帝为什么甘愿服毒自尽;周讯饰演地青女被自己的爱人强奸了却一点不伤心;马经武老师和黄小明饰演地权臣父子以及吴延祖饰演的太子要夺取政权竟然试图调动一兵一弈;张子仪饰演的婉后身为女人。说做皇帝就做皇帝,一点阻力都没有…………自这些硬伤全都无法解释。唯一的解释是——第一,《哈姆雷特》的剧情就是这样的,第二,这些情况发生在西方就会有这样的地结果。只有西方女人才会对贞操观念如此淡漠,也只有西方国家才自古就有女王即位的传统,欧洲小国的许多谋反,还真就用着兵谏……《夜宴》的故事完全破坏了中国的历史逻辑。为了顺应华裔兄弟公司的国际路线,牺牲掉了最有中国都市气息的冯晓刚导演的冯氏喜剧路线。实在是得不偿失。”说到这里,一个影评人突然道:“但是不可否认,这四部电影票房都很高啊,国内票房超过两亿,北美票房全部超过1亿美金,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易青点头道:“所以这几部电影虽然各有缺点,却不能说它们是完全失败地作品。恰恰相反,将来它们都是要记入中国电影里程碑的,去研究它们的得失。中国电影就不能更好地进步。我要特别提到一点来佐证我的观点,那就是,在这四部电影中。哪部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最成功,哪部票房最高?”响鼓不用重锤,座上的都是老电影人了,易青一说,大家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在阐述第二个问题是,易素唯一没有批评的《英雄,国内票房两亿五千万人币,北美票房单1。7211亿美金,超过同档的《指环王》系列和《哈利波特》,是当年全美票房排行榜前五名,仅次于《黑客帝国、《星战前传等大片,超过曾经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卧虎藏龙,创造华语电影的一个票房奇迹。易青慨然道:“《英雄靠什么在艺术和商业获得双丰收,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毛笔,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天下大一统的思想……整个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整个故事中的所有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刺客,心怀天下的君王,全都是英雄,这类英雄形象,完全是中国式的,跟美国人那种挂着一身子弹拿着大口径机枪的破坏性英雄截然不同。同时,一部没有反面人物,在英雄和英雄之间构筑矛盾的电影,体现了东方式的哲学和智慧,这样的思维方式,当然会令西方观众惊叹并充满好奇。当然在操作上,《英雄还有很多缺憾,比如故事主题大家太能接受,比如个别台词和表现方法不太真实,但是总体而言,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MadeinChina’!这也是《英雄》能够创造票房神话的根本原因。”话到此处,易青忍不住叹息道:“可惜张一谋导演却不能坚持这种创作思想,在《十面埋伏》中几乎完全颠覆和动摇了这一点。中国现在的电影人的思维方向,尤其是商业化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式,是直线性的,就着商业做商业——他们以为目标是国际市场,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就应该西方化,因为要赚外国人的钱,所以要拍外国的文化和审美趣味。这其实是违背艺术规律更违背商业规律的,道理很简单,好比做饭给外国人吃,中国人做西餐做的再好,恐怕也比上人家家里做了一辈子外国厨师地道;要想让老外吃得惊叹不已,那就要做新奇的中国菜给他们吃,然后加一点点迁就他们口味的西式调料。好莱坞每年出上百部顶级的商业大片,再加上英国、法国的商业电影,西方人看这些还没看腻吗?还不够看吗?谁还要看你模仿《哈姆雷特》?恰恰是《英雄》这种电影,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思维方式,没有见识过的美术画面,以及他们想象不到的故事思想,才能真正令他们觉得新奇,才能吸引眼球。成龙大哥在好莱坞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独特,没人能取代他。个人的独特在能力和个性,一个族产业和文化的独特也是如此吗?”易青总结道:“所有西方电影的先进经验和优点我们都可以学,但是要分清楚主次,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主体,什么是附庸。以中国的文化价值为主要的取向,吸取西方文化里的适用的精华,而不是生搬硬套,主观甚至媚外的把作品完全西化。只有坚持走本民族文化的道路,我们才能不仅挖掘国内市场,更加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人,要拍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第三卷 第六章 后生可畏(下)
这第二个问题一说完,话题立刻多了起来。管家收拾了桌子,端上热茶、咖啡、热牛奶。
经过了今天晚上,孙茹现在对易青真是刮目相看,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往她和易素以及寻演班的同学在一起,无非是讨论些这个镜头怎么拍,那个机位怎么摆,那场戏灯怎么打之类的专业话题。
孙茹私心里一直觉得,易青这个状元未必比她高明得了多少,专业方面两人应该是不相上下。今天她才知道,易青的思维方式竟是与她完全不一样的,就象工匠和艺术家是不同的一样。
孙茹看了一眼桌上的餐后热饮,她知道易青喝东西喜欢浓郁香滑的口味,对咖啡和浓茶都不太感兴趣。她一边跟大家聊天,一边很自然的拿起一个空杯子,倒了半杯热红茶,兑进热奶牛奶,在小罐子里挑了些气味非常浓郁的巴西黑蜂蜜出来加进茶里,给易青调了一杯香滑馥郁的热奶茶,笑盈盈的放在他面前。
易青平时在学校早被孙茹惯坏了,连句谢谢都没有拿起来就喝。
几个客人若有所悟,意味深长的互相对视一眼。原来这个叫易青的小伙子不但是孙老爷子的学生,更是孙家第三代唯一女丁的乘龙快婿,也就是说,将来很有可能是孙老爷子事业和庞大遗产的继承人。
这样一想,这些人愈加的曲意逢迎。颂声不断。孙老爷子抿着红茶,嘴角含笑,这正是他地目的所在。从今天这顿饭以后,整个业界都会知道易青这个名字。无数只眼睛将关注着他,无数数人议论着他,这但能更好的磨练他,更重要的是为他建立起关系网打下基础——就象当年为孔儒做地那样。
一位年轻点的客人感慨的道:“易世兄说的固然是好极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些人在这里高谈阔论,意兴飞扬又有何用。易世兄不觉得曲高和寡?中国电影观众素质之差,举世皆知,所谓的电影改革,又能得到基层众的多少支持?”
易青肃然道:“这话我可决不能苟同。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也是这四部商业电影暴露出来的电影改革中将遭遇的最大阻力。其实也正是中国电影薄弱的观众基础地问题。阁下强调中国观众的整体艺术修养差,却没有看到中国观众地文化鉴赏能力高。我们的族文化积淀深这个特点。中国电影观众基础薄弱,观众欣赏水平低,这是历史形成的,世界各国的电影文化形态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岂能把这种现象独立出来单单指责我们中国的观众?”
那客人笑道:“中国观众文化鉴赏能力高?真没看出来!当今世界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电影,电影修养高而文化鉴赏能力高,闻所未闻。岂不是自相矛盾。”
易青摇头道:“一点也不矛盾。先生只知艺术史,而不知社会史。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这一事物在民国时期虽然已经焕发出特有地东方神采,但是毕竟时间太短;自新中国建立之后,电影为政治服务,造成艺术萎缩,主旋律电影盛行,实际上阻碍了平电影的发展,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其余波的种种破坏。第四代寻演之前中国可谓全无电影。中国第三代导演、第四代导演虽有部分作品,却被政治阉割的非常厉害,广大中国观众接触电影大抵是从第五代的《黄土地》、《红高粱》开始。也就是说,中国观众真正接受电影文化熏陶的时间不过是区区二十几年。以二十几年的积淀,中国电影能走到今天,几乎拿遍世界所有重要电影节的奖项,中国观众的水平至少能达到世界中等偏下地程度,这个事实还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底子确实极好?”
………先生与一些业内前辈只知抱怨观众不懂电影,却不知其根源。我们都知道中国观众有喜爱看故事片的传统,有崇尚真实,注重情节地特点。这些老掉牙的观点人人在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根本,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上来说,中国是世界各个大国古国中,封建历史最长,封建思想积存最深厚的国家;大一统、高集权的社会形态与政治形态决定了中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格。数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教育人民要做顺,以维护稳定的统治环境和国家的和谐。顺文化必然导致艺术欣赏性格的不健全。从古至今,中国的基层文化受众只注重戏剧、文学等作品情节和再现式的真实性,中国的电影观众看电影只看故事情节,只看作品反映的生活与现实比较是否真实,却不知道这恰恰是艺术中最不重要或者比较不重要的两部分。”
……再有,中国电影观众基础薄弱的现状;更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和社会现状形成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要进行文化消费。在西方,文化消费的主流或者说最重要的方式是电影,但是中国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依靠什么?是电视!因为在中国看电视是不要钱的。一个中国的家庭,可能一年都不进电影院,但是几乎天天都要看电视。在中国,很多不看经典名著、不听古典音乐、不看电影,更不看舞台剧话剧的年轻人,他们通过什么渠道感知自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