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鲜红的紫红的酸枣缀满荆棘的季节。我们每人挎一只小篮筐,披荆斩棘狂摘酸枣,手啊脚啊都被扎破。蝴蝶和蜻蜓在头顶上方飞舞,蚂蚱在脚底边的草棵间蹦来蹦去,偶尔还能看见松鼠大战。几只翘着大尾巴的小松鼠,以惊人的敏捷在酸枣林间,在荆棵之上穿梭般地相互追逐、打斗,弱者在失利的情势下落荒而逃。
那时候我们就看到过一座坟包,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比麦穗谷穗还巨大的毛狗草,还长着一些莲蓬头一样的花朵迎风摇曳。坟包的背后更是红黄绿蓝紫,山花烂漫,有像旋转风车一样的花,还有柔和的集束花球。当时我还在猜想,那一定是好人的坟包,那些热烈的花草是对穴中人的深情追思。
九九和正信的坟摹就在这片山坡上。于莺辨别出位置后,大家就在这里停下脚步。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坟包,被薄薄的清雪覆盖着,四周光秃秃的,树是秃的,山冈是秃的,都被雪压着。
在胶东山区有个规矩,尚未立碑的坟墓还不算正式的坟墓,只是一座稍稍凸起的小土包而已。要立碑,是要后人给立,而且要等故去的人夫妻合葬之后才正式立碑。
九九和正信在此沉睡,相依相伴,在这空旷的大山中,他们会寂寞吗? 依照当地习俗,我们摆上了供品,燃上了香火,长辈和平辈立拜,小辈儿们跪拜。仪式进行了半小时左右,待小海把坟包上的雪用干树枝清扫了清扫,露出黄褐色的土堆之后,大家就悲悲戚戚相扶相携下山去了。
援朝、小海、万星、美萍,他们在回到17号楼的家中,当夜就商量着为父母立碑的大事。碑文如何写,墓碑选什么样的石材,墓穴做多大,他们讨论得极认真。
我感到欣慰。我去过他们的墓前祭拜过了,我了却了一桩心愿。
那夜我早早睡去,梦中又看见了那片荷塘,九九发间别一朵荷花,猫儿一样温顺地偎在正信靠的藤椅旁……还有山中那冰雪覆盖的小小坟包,九九和正信睡在里面很温暖的样子……
初八要上班了,我初七便要离开大家乘飞机回北京。吃早餐时,大家都说着自己的打算。援朝夫妇和孩子们要等立完墓碑之后就飞回美国。郭璋决定留在家乡不回美国了,九十多岁高龄,希望叶落归根。
美萍留下来照顾姥爷的晚年生活。为了报答王木匠夫妇对小海的养育之恩,郭璋要小海和美萍把他们接来与郭璋同住,照顾起来也方便。
老人们最怕孤独。于莺留郭璋和王木匠夫妇住在自己的楼房里,美萍和秋儿负责照顾老人们。他们商量好,深秋和冬季住楼房,有很好的暖气设备,春夏住郭庄老宅,房子多又凉爽,空气也好。于莺很乐意,因为她和郭璋都是教师出身,可以在大宅里每天看孩子们读书写字蹦蹦跳跳,一定很开心。
万星和小海也都要等到立完碑修完墓之后各自离开。姐姐万星仍然回成都,一边重张茶楼,一边照顾年迈养母,抚养儿子长大,还要常常去探望在狱中服刑的弟弟万辰。她要努力打拼,积攒一份丰厚的家业,等待万辰出狱后,她让他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和收入。她要把她的茶楼最终交给弟弟万辰。
她也很舍不得小海这个亲弟弟,夸他有出息,能去上军校,以后成为一名技术军官。小海回学校学习,也很牵挂姐姐,怕她太辛苦累垮了身体。姐弟俩约好要常来常往,每天通通电话。
多么美好的大团圆结局啊! 故事全部结束了。我说我要把它写成书。
回到北京上班半个月了,整天忙忙碌碌,会议呀,文稿呀,评比呀,调研呀……如林立的钢筋水泥一般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无论多么繁忙,要把这个故事写成长篇小说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深夜躺在床上,任思绪飘回,一段段摘取、揉和形成着腹稿,一阵阵的冲动经常催我快些落笔。
就在此时,我接到了小海的电话,传送给我又一个意外而震惊的消息。这是关于万星和小海的真正父亲是谁的谜底! “张姨,我们已经给父母立了一座挺气派的墓碑。”
“哦,你们这么快就立好了? ”
“是。不过,张姨,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谢谢您以前没有把正信爸爸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您是善意的隐瞒。我姥爷已经说过,正信爸爸根本不可能……这次修墓穴,我们才发现有个男人每年来这里扫墓。”
“是谁? ”我的血液骤然冲上脑门儿。
“没有见到他人。但是,明年清明节,我们就会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了。他才是我们的父亲。……他现在就在北京,是个退了休的水利工程师。我是从他留在我母亲骨灰盒里的笔记本上知道的……' ‘我简直蒙了! 北京的水利工程师,怎么会跟弱智的九九牵扯到一起? 是她小时候在旧北平上学时的同窗? 还是胡同里玩耍的好伙伴? 不能吧! 没听说有什么男人追到家乡去找她? 后头就模模糊糊听小海说,在他们修建墓穴时,要先捧出骨灰盒,深挖下去一米,里面砌一层砖,浇上水泥,然后封土,在地面以上再修起一米高。开穴后,援朝吃了一惊,说两个木质骨灰盒为何变成了两只大出一倍多的玉石盒? 早年给他们合葬时,援朝跟母亲于莺一起来办理的,两只红木盒子是她们从城里买了带来的。小海探身下去,先捧上一只玉石盒,揭开盖子,发现一只红木盒静静地躺在里面,红木盒的正面镶着正信早年的老照片。他又探身下去,直接揭开另一只玉石盒的盖子,里面红木盒的正面是母亲年轻时的一张黑白照片,而红木盒的下方却压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
“张姨,您记着龙山后面有一座叫‘黑虎口’的大水库吗? ‘文革’期间有个‘右派’独自在那里看管水库? ‘’”啊! 记起来啦! 没错! 有个‘黑虎口’大水库,水库边上有一排石头工房,当年有一个戴近视镜,长得很帅的工程师被派在那里看守水库! 是他! “
小海说,他把那本日记里其中的一些篇章复印给我寄来了。他说,既然要写书,就要把他母亲的全部人生经历写出来。他说他很理解他的母亲,并且被那日记所记叙的真情所感动。
搁下电话,我踱到阳台,呆望着城市连成一片的各色各样的灯火,心中便飘荡过那座黑黝黝的偌大水库。因为我曾在黄昏时分多次跑到那座水库边上观望水上落日。那水上的落日余晖,在当时我一个小孩子的眼里,都感觉像吃人的老妖怪。几十年以后的今天回想起来,我都吃惊当时怎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这种怪怪的感觉,大概源于人们关于“黑虎口”水库的传说。这座水库建于1958年,完工的当天,男女老幼敲锣打鼓在水库边庆祝,山间就突然刮来一阵猛烈的旋风,咆哮声如虎啸,天空骤然阴暗,人们被风吹得睁不开眼站不住脚,人群大乱,靠水边的人竭力挣扎,却无济于事纷纷落水,并且立刻被漩涡卷入水底。当黑色旋风刮过之后,人群更乱了,各自寻着自己家的人,寻不见的,则高声喊叫高声痛哭。
几天之后的傍晚,那些被卷入水底的人统统浮出水面,横七竖八地漂浮着,整整十具尸体。有老人有小孩,有大姑娘有小伙子,亦有中年男人和女人。落日的血色光芒照着水面,照着这些漂浮的长短尸体,惨兮兮的,活活把两位七旬老翁给吓昏过去。当时人们就渲染出了“水鬼抓人”、“水妖吃人”的恐怖气氛。
这之后,怪事频频发生。每年,这座“黑虎口”水库都要吸进十个人,四季都作怪,三三两两的,一接近水边那条道路,黑旋风立刻席卷而来,刹那间把人卷入水中,下去就上不来,总是在三天后的傍晚,肿胀的尸体才漂浮于水面之上。
连续多年都是如此,老百姓可吓坏了,再也没有人敢靠近这座死亡水库一步,必须要经过此地,也宁愿绕很远的道避开这里。大人们怕小孩子跑到水库边玩,被水库的妖怪掳去,便吓唬小孩子说,只要有人靠近水边,被老妖怪嗅到了人味儿,即使在大白天也会突变为月黑风高,水库水就呜呜作响,那是水底无数冤魂在哀号。他们在水底受熬煎,受寂寞,所以男人招男人,男人招妇人,女人招男人,女人招女人,老人招老人,老人招幼童,金童招玉女……反正是人就往里卷。所以,小孩子们,哪怕最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也不敢靠近那杀人的水库。
十几岁的时候,我胆子很大,很富有冒险精神。越是没人敢去的地方,我越是想去探个究竟。我从不相信水底会有什么捉人的妖怪。
不信是不信,但毕竟每年有十个人死于此水中。我不知道是谁统计出的这个数字,反正附近几个村庄的山民都说自己村子里有人被拉进水库做了冤死鬼。我第一次跑去那里时,没敢太靠近水库边,而是爬到一座山岗上,登山临水,居高临下地小心观望。
那正是一个黄昏,血色夕阳照射的二百八十亩水库一片静默,水面上波澜不起,什么东西都没有,连一片树叶一根水草都望不见。在远处的对岸,绿树葱郁,偶有鸟儿林间飞出,在水库一角的上方小小盘旋一阵儿便飞回林中。难道连鸟儿也知晓水下潜在的危险? 水库在夕阳中很寂寞。
这寂寞令人心情很不愉快,很压仰。
我赶忙逃离。初次探险,毫无发现。没有月黑风高,没有水底呜咽,没有黑旋风翻卷。
也许那次登高远眺距离太远? 几天中,心仍旧蠢蠢欲动,迫切策划和实施一次同那片死亡之水来一次真正的接触,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一个人的胆儿不够,得借个胆儿。我想到九九,她人高马大,关键时刻能冲得上,不退缩,不会出卖同伴,还会拼了性命保护同伴。
再说,她容易邀请,一请,准接受。她事事听我的,绝不置疑。她家里也没有人对她讲关于水库的恐怖传说。
又是一个傍晚,我和九九结伴而去。这回我们没有爬上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