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作者:杨在田-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作出准确的预言。 
  一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曾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唯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还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希望曾国藩能给他们分派一份适合的职务。但不巧的是,他去的时候,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 
  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并有意让曾国藩考察一下三个人的能力,也好按能力、人品、学识,安排适合他们的职位。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这样的人才能委以重任,才不会误了社稷苍生。” 
  李鸿章闻听此言,大吃一惊,问曾国藩是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到那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工作一类的事情,我相信他不会中饱私囊,会兢兢业业干好;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 
  李鸿章照曾国藩的话去做,果不其然,三个人都如所料,物尽其用。其中那个拥有才学之人,正是淮军勇将、后来的台湾巡抚刘铭传。 
  这上面的两次识人,他都是通过观察人的言行举止,准确判断人的品行和性格的。可见,他的察人之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了。对曾国藩的察人之术,毛泽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曾在《致黎锦熙书》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这里,毛泽东说的曾文正指的就是曾国藩。 
  灵魂透视: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祸福悲欢,升沉进退,最关键的环节是知人善交,知人善任。只要你慧眼识真,“以貌取人”则更为简捷。



相由心生,慧眼识真

   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妻子吕雉辅佐他得天下,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吕雉与刘邦的结合,则是因早年吕雉的父亲吕公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从而把她许配给刘邦的。 
  刘邦原是沛县的一个小小的亭长(汉代实行的是郡县制,百家一里,十里一亭,设亭长,十亭一乡)。刘邦鼻梁很高,面相像龙,胡须很美,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性情仁厚爱人,喜欢布施,心胸豁达,常常表现出宏大的气度,不愿意干普通人家生产和经营之类的事情。刘邦娶得吕雉源于一次他参加庆祝吕公来临的聚会。 
  吕公原是单县人,和沛县县令关系亲密,为了躲避仇人,而跟随县令到沛县客居,因而在沛县定居。沛县里的豪杰和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来临,都前去祝贺。萧何担任主吏,负责迎接宾客和接收贺礼,规定送礼不足一千个钱的人,在堂下就座。刘邦是亭长,一向看不起县中官吏,写了一张贺钱一万的礼单送了进去,实际上一个子也没带。而且进门高喊“礼万钱”,众人大吃一惊,吕公甚以为奇,便到门口迎接。吕公善于为人看相,看到刘邦的相貌,就非常尊敬他,引他入上座。萧何说:“刘邦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常说大话。”刘邦于是轻侮调侃各位客人,进而坐在上座,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结束的时候,吕公便以目示意,特意挽留刘邦,他对刘邦说:“我年少时候喜欢给人看相,相过的人已有许多,都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把她嫁给你做扶箕持帚的妻子。”吕公的夫人得知此事后,直埋怨吕公说:“你经常说我们的女儿气质不凡,将来一定会成为贵人。沛令向你求婚,你都没有答应,怎么却把女儿许配给刘邦这样一个人呢?”吕公不予理睬,终于将吕雉许配给了刘邦。 
  在吕公看来,刘邦除了相貌和气度不凡外,他的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表现了藐视礼法传统、官吏豪富的大家风度,认定刘邦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果不其然,刘邦后来率众反秦,夺取天下,成了汉代的开国皇帝。如此应验了吕公的“非同寻常”之言,而其女也成为一代皇后。 
  一个人的神情仪貌、举手投足,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昭示了他的未来。吕公正是透过对刘邦这些外在行为举止的细心观察和揣摩,推断出刘邦日后必成大器,从而果决地将女儿许配给刘邦。后来的事实果然应验了吕公的预见。可见,具备识人的本领是多么重要! 
  灵魂透视: 
  知人不易,从外表观察人物固然有失偏颇,却是很直观的。俗话说:“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外相。观察人的相貌,辅以辨别人的声音、细究人的举止,三管齐下,可以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准确的了解和判断。



以虚对虚,慧眼识奸除恶小

   晋末年南朝宋国的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公元43年,刘裕为东晋王朝建立了战功,得升迁为建武将军,担任下邳太守。这时候,东晋已衰败不堪,安帝司马德宗分封了一个功臣战将桓玄为楚王,桓玄就于该年篡位称帝。刘裕身为建武将军,随桓玄的堂兄桓修去建康拜见了桓玄,桓玄看刘裕龙形虎步,气宇不凡,非是久居人下之人,害怕他将来会谋杀自己。于是决定派自己的心腹干将归安去谋刺刘裕。为了达到使归安能当刘裕贴身侍卫的目的,使出了“苦肉计”。 
  先是,桓玄以新任皇帝之名分颁发诏书,数说东晋如何如何腐败,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先天性傻子,要这样一个废物来当皇帝能有什么作为,所以我把他废掉遣送外地,由我自己来登基,我将建立一个国富民安的国度。 
  可是,偏是归安破口大骂桓玄“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说桓玄受楚王于东晋,篡位称帝是叛国行为云云。 
  桓玄勃然大怒,命令给归安动以墨刑,在其额头用火刺字,再在字中点上黑墨。归安受这墨刑之后,来到刘裕跟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一讲,最后哀求道:“刘将军,我这个样子也没法见人,就请刘将军收留在身边做个随身侍卫吧。我这人其他本事可能没有,但我的忠心可鉴。有我随侍刘将军身侧,可保刘将军永无危险。” 
  刘裕心里想,“墨刑太过于残酷,先秦时常常用它,后来就慢慢取消了。何以这次桓玄突然又想到使用它呢?看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我看得明明白白,没有半点怀疑……” 
  于是,刘裕便好心劝慰归安说:“归壮士先好好调养一下吧,刚在额上刺了字,受刑好惨,你就多吃点好吃东西,补补身子吧。你额上戴着字行动不便,就先在内室住着吧。”他不仅不让归安接近自己,还将他暗暗地杀死在那间“内室”之中了。 
  灵魂透视: 
  那个归安,看来并不想安,而是个满肚子毒汁的恶小。他为了索取名利富贵,不惜自轻自贱,自残自身。结果,被君子识破,不是让他“归安”,而是送他下地狱!



苍天有眼,恶恶相报

   秦国商鞅就曾利用与公子卬的交情,欺骗公子卬。 
  商鞅曾向孝公建议:“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孝公以为很正确,就派商鞅为将伐魏。商鞅率兵出发后,警报传到西河,守将朱仓向魏都告急。魏惠王派公子卬为大将赶来抵御秦军。 
  商鞅是卫国人,后到魏国求仕,相国公叔痤在临死前推荐商鞅代替自己执法,惠王不答应。公叔痤说:“如不能重用,必杀之,勿使之出境。”惠王走后,公叔痤又叫来商鞅,告诉他赶紧逃跑,把对惠王说的话又对商鞅说了一遍,并说让惠王杀商鞅是为了国家,再告诉商鞅逃跑是为了朋友。商鞅说:“他不会听你的话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果然惠王认为公叔痤在重病之下说的是胡话。在这期间,商鞅同公子卬的交情也很深,初到魏国即住在公子卬家里。 
  商鞅率兵伐魏,即是为秦国开疆拓土,当然也有向魏王示威报复的意思。听说公子卬率五万大军进攻吴城,商鞅即派人给公子卬送了一封信,谈起过去的交情不异骨肉,在魏国时受到的照顾未曾报答。如今魏国派他来守西河,这些城他就不好攻了,绝不敢骨肉相残,情愿缔盟结约罢兵回去,希望在城外玉泉山相见,为衣冠之会,为表真诚都不带兵,一来商定盟约条款,再就是借机相聚一番。 
  公子卬看了商鞅的信,深为感动。他始终认为商鞅是个稀世之才,可惜在魏不得重用,现在秦国为相,大展抱负,他确实为他高兴。现在各为其主带兵对垒,能不厮杀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况且他也渴望同商鞅见上一面。 
  于是公子卬毫不戒备,脱去戎装,只带着一队亲随和掌管饮食、车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