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再详述。
现在,说一说何贤未强调的那“第五次”历险。这一次按时间顺序,应在“四大风险”事件的中间,时间是1949年冬天。
1949年冬,蒋家王朝彻底崩溃,新中国建立,蒋介石逃到台湾。与此同时,国民党军李及兰部队向万山群岛大撤退时,有的官兵不愿随队伍南逃,便逃到澳门,在公海抢劫来往商船和渔船。此外,他们还经常在澳门抢劫、杀人,丢放炸弹,扰乱民生,危及百姓。
结果形势愈来愈不妙。有一次,一天之内,他们竟在不同街道爆响了四枚炸弹,其中有一枚就在何贤寓所附近爆炸!当时何贤的一个老朋友也遭到歹徒袭击,但上天保佑,侥幸大难不死。何贤心急如焚,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尽管澳门小岛上有七十多个天主教堂,上帝恐也保佑不了澳门。说不定,教堂也遭爆炸和袭击,求上帝,求观音,没用。人呀,还得自己想法子保护自己,救自己。何贤为了安全,除却加强保安员的队伍外,他想出一个法子,就是以高价暗中收购流入市面的私藏武器,以免不法之徒利用这些枪械破坏社会治安。何贤把重金收购的一批批武器弹药,送交澳门警方。此举果然奏效,深得有关人士赞许,澳门的治安也渐渐稳定了许多……
何厚铧家族传20、收购萧条酒店业
20、收购萧条酒店业
何贤赚过滚滚财源,不过也确实做了许多亏本生意。究其原因,那都是为着稳定澳门经济,安排工人就业而做的“慈善营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澳门居住的大陆民众,也就是那些战争岁月里跑到澳门避难的人们,现在都纷纷撤离。不少人重返内地家园,或是移居香港。毕竟,澳门太小,已完成了它作为战时的中转站使命。客居异乡的人,终归是要回归故里的。就在这时候,发生大陆民众和澳门居民强烈要求收回澳门的事件。
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下令中山县县长张惠长及驻军师长刘绍武等人支持民众这项要求。1945年11月,中国军队武装封锁了澳门。当时澳葡军警仅有一千余人和两艘炮艇,澳门局势紧张,社会秩序大乱。当时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每担大米涨至70元钱,猪肉每斤涨至15元(均为澳币),但工业品滞销,价格大跌。不少工厂停工,居民纷纷离开澳门到广州、香港、南洋等地谋生。尽管后来葡国政府派雅玛纽到广州道歉,国民党政府下令撤除武装封锁命令,可是澳门居民的外流仍然严重,因而澳门各行各业都十分萧条。
昔日的繁华盛景不再,街上人迹稀寥,尤其是旅游业,一落千丈。酒店老板纷纷关门“歇业”,自然又有大批工人随着酒店业的关停,失去了饭碗。何贤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不插手,便好似不能睡得香、吃得好了。
为了稳定澳门经济和为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何贤明知经营旅游业亏本,却还是一意孤行,出巨资先后收购了新亚、澳门、国际三间酒店,自己经营。别小瞧这一举动,无论如何,在当时的危难关头,对发展澳门经济,无疑起了一剂“强心针”和“活血素”的作用。
抗战期间,由于燃料短缺,歧关公司经营的澳门巴士也停开了。抗战胜利后,尽管燃料供应逐步得到了恢复,但由于澳门人口已大幅度减少,巴士业一直得不到恢复。何贤认为,要发展澳门经济,首先必须发展交通业。于是他便投资办起了澳门福利公共汽车公司,与澳门市政厅签订了合约,取得澳门市内公共交通的专利权,使澳门交通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还有一个时期,剧场生意不景气,他也接过来承办。许多人也都知道,“十四哥”张瑛搞个“华侨公司”拍电影,“贤哥”也曾在幕后出过大力,不过这些都是亏本生意。这些得到何贤鼎力支持的事业,对别人的好处,远远多过对他自己。说到此类纯粹是为了公益慈善而办的事业,何贤完全只有投入,没有“收益”。
要说有益,那既是造福社会,救济民生。明知是亏本生意却仍要做,因为他说过:“取诸于社会,要用诸于社会。”
有一部分实业赚了钱,就应该把挣到的钱用于有益社会的方面———何贤将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作风,一点点顺理成章、不折不扣地付诸着实践。
抗战8年之后,人们到香港发展,而何贤为什么会选择澳门呢?
“一打完仗,澳门就好冷落。如果个个都走,更加散。而且这里中国人的福利机构,亦未上轨道,镜湖医院年年亏本,我实在不想离开!”何贤再记述当年往事说,依他的眼光看,城市景象,都会有起跌有衰荣的,不必悲观,筲箕湾都会有兴旺出头之日,那么显然没理由澳门会一直萧条下去的。何贤不是表明他真的对澳门多么多么充满希望,只是他有自己的主张,不会随波逐流,茫然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因而,即使他那帮好友都接连搬迁到香港,而他依然决定驻守原地,留在澳门半岛。
在人生旅程的漂泊中,似要经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驿站”或“客乡”。而何贤,错把异乡当故乡了吗?不,这能从中看出何贤的“衷情”,他一辈子经商,却一辈子都是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性情中人”。
对于澳门,对于广州,对于所有留驻过他拼搏血汗和奋斗足迹的地方,他都眷眷难离。
何厚铧家族传21、柯麟诊所遇知音
21、柯麟诊所遇知音
如果说,葡国政府的罗保博士,对于作为商人的何贤的一生有过重大影响的话,那么,对于作为社会政治活动家的何贤来说,对其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当数柯麟了。
贤哥和大陆拉上关系,比后来一窝蜂爱国的人早得多。那时,中共在大部分澳门人眼中,仍然是不可接近的。
当人们都怀疑和惧怕共产党的时候,何贤便已开始和他们有交往了。这期间,一定有人对他有过影响的。
于是,何贤直截了当地回答人们的疑问:“影响我最大的,是澳门镜湖医院院长柯麟!”
柯麟是位老共产党员。当年他在厦门从事地下工作时,因为地下机关遭到敌人破坏,于是辗转来到香港。
1935年中秋节的前几天,中央特派员潘汉年约柯麟到自己的住处弥敦酒店见面。柯麟依照约定走进潘汉年的房间,不料却惊讶地见到自己1929年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24师工作期间认识的将军叶挺。
久违的故人重逢,不胜感慨唏嘘。潘汉年告知柯麟,叶挺刚从国外回来,定居在澳门。可不久前,叶挺的一个儿子不幸染上白喉,却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病死了,叶挺为此伤心不已。
考虑到叶挺需要有一个地下党员经常与他保持联系,并鼓舞他重新参加革命工作,同时还照顾好他的家庭,于是组织上建议柯麟迁居澳门担此重任。
潘汉年对柯麟说:“你在香港熟人太多,容易出事,又不能挂西医牌行医,维持生活也有困难。如果迁居到澳门,既可以执行党委派的任务,又可以解决你自己家庭的实际问题,一举两得。”
这次会面后没几天,也就是1935年中秋节,柯麟举家由香港迁往澳门。到了澳门以后,柯麟在板樟堂前街开了一间门诊,挂起“柯麟诊所”的牌子。
那期间,马万祺得了肺病,便到诊所请柯麟治病。病治好了,两人也成了朋友。潘汉年得知马万祺思想进步,遂要柯麟多多与马万祺联系,并通过马万祺团结澳门工商界人士。于是,经过马万祺的介绍,何贤、崔德祺等人也结识了柯麟。
何贤与柯麟两人无论是受教育的程度抑或所从事的职业,还有各自的身份背景,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柯麟的侠义性情,使何贤深感钦佩。
柯麟医术高明,这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澳门,他完全可挣到很多的钱,但柯麟对穷苦人收费总是很低廉,甚至完全免费义诊。从上层社会的绅士太太到穷困潦倒的渔民车夫,他都一视同仁,悉心诊治。
柯麟的医德,使他在澳门社会各阶层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有一次,何贤与柯麟一道去看望一个朋友。走在路上,不断有人向柯麟问好或点头致意。他们走到白马行街与竹园围斜巷的拐角处,突然有一个小男孩儿欢呼着向他们跑来,抱住柯麟的腿亲热地叫着:“柯先生!”
柯麟面露笑容,亲切地摸着孩子的头问他到哪里去?
小男孩告诉柯麟,妈妈叫他去买粽子叶,端午节快到了,要包些粽子送给柯先生。
柯麟对小男孩说:“回去告诉你妈,你爸爸病愈没多久,刚出来拉车,要省着点钱,她的心意我领了。好不好?”
听柯麟如此一说,小男孩突然一本正经地说起大人话来:“妈说,柯先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我们家穷,送不起别的礼物,送些粽子表心意是一定要的,不能免的!”
说完,孩子一溜烟地跑了。跑了很远,又回过头来喊着:“柯先生再见!”
小男孩儿走后,柯麟告诉何贤,那孩子的父亲是个车夫,一年多以前得了肺病,在别的诊所花光所有积蓄也没把病治好,后来经别人介绍找到了柯麟诊所。柯麟不收诊金,给他治好了病。这位车夫全家对柯麟感恩不尽,逢年过节,总要登门拜访,再穷,他们也要提上几件称心的礼物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听了柯麟的介绍,何贤心头似乎有所触动。
何厚铧家族传22、共产党人识何贤
22、共产党人识何贤
柯麟诊所成了何贤每天必去的地方。每天,他都要找一个时间约柯麟聊聊天儿,喝喝茶。
晚年何贤曾回忆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柯麟,但他从来未向我讲过半句宣传共产党的话,我是从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