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厚铧当天下午在北京港澳中心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今天非常高兴。有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有澳门各界的努力,我对澳门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何厚铧办公室,挂着一幅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今,在另一间会议室里,则悬挂着6个醒目的大字:“中国心,澳门情。”短短两处文字,反射出他的“心”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与祖国血脉相连;作为一个“澳门的儿子”,他更愿承担为澳门服务的重任。
(全文完,此书已由广州出版社出版。明日连载《武警女将军杨俊生》)
何厚铧家族传我们创造辉煌
我们创造辉煌
记者柳悦
五十年代,本市第一辆吉普车试制成功,标志着天津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夏利”,是天津人的骄傲。发动机,是“夏利”的骄傲。因为,它是夏利轿车的“心脏”,关系着夏利轿车的“生命”。为了天津的“夏利”,天津的“一号工程”,3000名天内职工用心、用情、用汗水描绘着天内的今天和明天,用几代人的奋斗换来了民族轿车的骄傲。
在“天津一号工程”中,天内企业的改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始终站在“一号工程”前沿阵地上的高级工程师蔡济昊,如数家珍般地讲起了天内的改造,翻开了天内在夏利15万辆扩建工程中最光辉的一页。80年代中期,随着夏利轿车生产项目的引进,市政府决定改造当时的天津内燃机厂,让这个老企业肩负起天津汽车工业腾飞的重任。
1988年,投资1.05亿元的一期技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当年达到年产3万台发动机的设计要求。1994年,他们又完成了投资额为4亿元的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形成年产1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1996年,又达到年产15万台的生产能力。生产步步跨,效益节节高。二期工程投产后,两年便收回了全部投资。去年,这个分公司生产发动机13.5万台,实现利润11900万元。如今的天内企业,其产品已形成两个系列、5个品种。
质量是“心脏”的本,品质是“夏利”的“根”。在这一点上,天内人从来不打马虎眼。连续9年,该分公司被评为市级优秀企业,并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获得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产品质量始终保持一等品水平。天内的成功,震动了国内外同行。1995年,国际发动机年会组织国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到天内参观后惊讶地说,没想到,天津有这么棒的发动机生产厂,有如此高的生产与管理水平。
几年来,在3000名天内职工的“众人捧柴”中,天内正时刻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市级劳动模范、铸工车间老工人刘和喜,一件件介绍着伙伴们在“一号工程”中争作主人翁的故事:
机加工一车间的崔文贵发现凸轮轴线磨床加水时不易控制,就主动设计了水位报警装置;
机加工三车间凸轮轴线线长楚文龙等人,通过反复钻研,重新设计改进冲屑槽的形状,改善了生产环境;
……
一桩桩,一件件,天内职工做得如此的平凡,如此的自然,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相互比着为企业多做贡献。
职工的革新得来了丰厚回报。1997年起的3年里,职工通过本岗位技术改造,共为企业节约资金2102万元。细微之处见精神,天内职工的精神,就在于真心实意地爱企业。
“夏利”,你载着天津人的骄傲、民族的骄傲,开足马力奔驰吧,天津人民祝福你。
本报记者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