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互联网公司除了三大门户网站和阿里巴巴这个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外,有一大批与传统经济密切相联的网络公司如做旅游的携程;做招聘的前程无忧;做即时通讯的QQ;做游戏的盛大、联众等公司都已经盈利或者进入良性循环,而同时,三大门户网站的盈利也已经摆脱了一开始时的摇摆性,进入正常状态。
在盈利的带动下,被人们称为风险投资的第二轮回归迅速开始了。以老虎基金为例,2003年它向E龙向了1500万美元、向卓越投了620万美元、向当当网投了1100万美元。几乎是到了要多少给多少的地步;软银在看中了盛大以后,为了不失去投资机会,不惜卖出已持有的雅虎的股票向陈天桥投资了4000万美元。
热钱!热钱!(3)
实际上,到了2003年,向中国互联网经济投资的风险基金,已经变得相当成熟。经过互联网经济的一起一落以后,投资空间最大的中国互联网ICP各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的公司,接下去的发展,虽然还将有创业型的公司出现,但更多地将以收购和兼并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势的出现对投资人来说风险无疑大大降低,经过两年的磨合,现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完全清楚了在公司生长链上自己应该所处的角色,以这些公司为基点去整合整个中国互联网经济中,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大大降低。
阿里巴巴凭什么?(1)
本章被命名为《投资》,无疑是因为我们要在这一章中理清阿里巴巴在得到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投资这一条线上一路走下去,把阿里巴巴的所有投资结构理清楚。
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获得投资的过程赶上了所有的节拍——天使基金、第二笔投资、公司自身盈利、投资者为扩大公司规模而进一步注资、投资者以公司为投资门户向外整合。
在本章第一节把这个节拍定下来以后,我们在本章的以后几节中可以沿着这个节拍一直搜索阿里巴巴在这个过程中的步子。从中读者可以体会到阿里巴巴的强势。马云多次说过:“在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是客户,其次是员工,然后才是投资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者是娘舅。”
“马云从来不管钱。”阿里巴巴的一位创业元老这样回忆说。
但无论你管不管钱,钱都会来管你。在湖畔花园创业四五个月后,钱已经是阿里巴巴能否生存下去的核心问题。1999年7月份的时候,马云不得不向阿里巴巴的创业队伍借钱来发工资,因为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
幸运的是,阿里巴巴其实已经身处它的成长三维坐标之中,几乎在这个生长于中国南方普通省会城市的网站出现之时,最顶级的国际商业媒体都注意到了它的动向。关于这个网站,最早的报道来自美国《商业周刊》。“他们说有人在我们这个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消息把我们吓了一跳,可是我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马云这样回忆道:“按说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工编辑,这规矩从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我相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它很少乱讲话。”
作者在阿里巴巴的档案库里已经无法找到这个《商业周刊》的报道,因此我们只能凭借马云的回忆来做这样的描述。不过客观事实是,当时国外媒体的报道确实很多,这造成了阿里巴巴当时在国外的声望不小,进而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很多投资者。而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分析。
实际上,这条消息反映的事实是,阿里巴巴的流量已经在商业网站中开始让它脱颖而出了。我们已经知道,到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网站流量已经达到了八万人次/天。
“就在我们的封闭期里,国外的记者也来过几拨,每一次都会带来流量的增加,同时还会带来投资者。”
不管钱而且已经快没钱的马云似乎并没有把资本看得很重。阿里巴巴的现任副总裁彭蕾回忆了这样一个与投资人谈判的场景:
1999年7月的一天,马云在湖畔花园那个房子的客厅里接了个电话,用眼睛看了看正在公司的人,对她说:“你和我一起出去一趟好吗?”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了。到了外面彭蕾才知道,马云和她是要去见投资人。但是她和马云一样没什么准备,她带了一个普通的本子,马云干脆什么都没带就过去了。
彭蕾已经记不得那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们是从上海过来的是那个投资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当时过来的一共有三个人,住在杭州的世贸饭店。他们已经到过湖畔花园阿里巴巴的地方,了解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也回去做了汇报。这些投资人手里是有权限的,在得到老板的原则同意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因此马云和他们的谈判是实质性的,如果双方都确定,资金就可以划过来。”
因为双方都已经实质性地了解对方,所以虽然是上百万美金的谈判,但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谈判的样子。场地就在投资经理们住的房间里谈的,普通的标准间而已。五个人,她和对方的一个人坐在单人沙发上,马云坐在一张床上,不过他总是喜欢走来走去,几乎也没怎么好好坐下过,他们中的另两位一个坐在另一张床上,一个坐在写字桌前面的凳子上,就这么进行了整个过程。
例行的寒喧过后,谈判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问题。投资经理们出了一个价,因为投资金额他们是有权限限定的,所以所谓的价钱就是这个金额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他们表示如果马云同意的话,他们可以马上决定。可是马云看来不满意股份比例,他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言下之意很明白,投资经理们出的钱占不到那个股份比例。谈判进行到这里就有点僵了。于是马云提议停一下,对投资经理们说:“我们要出去走走。”
马云和彭蕾下了世贸的电梯,走到就在边上的曙光路上。一开始马云默不作声,过了很久他突然问了一句话:“你觉得怎么样?”
阿里巴巴凭什么?(2)
“我知道他的这句问话并不是真正咨询我的意见,因为他在这种事情上的主意是拿得非常定的,这时候的问话只不过想缓和一下两个人默默走路的气氛罢了。但我在那时候是管钱的,我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所以特别想他就让步把钱拿进来。所以就说:‘马云,公司账上没钱了。’”彭蕾回忆说。
马云不吭声,又走了一段,说:‘好了,我们回去吧。”于是他们就回去。到了饭店的房间里,马云告诉对方说:“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就这样就结束了这次谈判。我记得结束后我们下电梯还是和对方的一个人一起下来的。在电梯里那个人还特别遗憾地说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后来马云阐述过他内心对风险投资的要求:除了钱以外,他尤其希望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给阿里巴巴带来更多的东西。比如说进一步的风险投资,比如说其他的海外资源。因此马云说他总共拒绝地三十八家投资商。
现在我们必须说到蔡崇信了,这个现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的台湾年轻人加入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举动。
蔡崇信的经历使人很难相信他会在阿里巴巴的最早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他毕业于耶鲁,在纽约做过两年律师,后来在欧洲一间名叫“INVESTAB”的投资公司亚洲区里当投资经理,与马云认识是因为阿里巴巴在找风险投资。
一开始蔡崇信是作为投资人来杭州与马云谈判的,但一谈判就把自己谈进去了。他的太太告诉马云说:“我如果不让他来你这里,他会后悔一辈子。”于是这个在香港年收入数十万的经理人在1999年的4月份一晃成为阿里巴巴每月五百块钱收入的员工。而对于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蔡崇信本人来说,这个事情似乎很简单。“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对于蔡崇信这个人在阿里巴巴的地位,马云也有过评价:“他是专门管与投资人说话的。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到股东利益的想法的时候,只要找蔡崇信把话说到他懂就可以了,他会再去找投资人把话说明白的。”
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笔“天使基金”与蔡崇信有点关系。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以后,就和马云一起一直在各地为快要断粮的阿里巴巴找米下锅,虽然1999年对互联网公司的风险投资很多,但似乎马云和蔡崇信中意的不多。
到了8月份,一次在香港,蔡正在为一笔可能的投资奔走的时候,在一间酒店的走廊里碰到了老相识,在高盛公司香港区的投资经理林小姐。他们是蔡在念书的时候一次从美国回台湾时飞机上认识的,因为是投资银行的同行,所以一直保持着往来。此刻遇见寒喧之下蔡就问林最近在忙什么,林说忙着跑硅谷,因为高盛当时看中互联网,有相当大的投资。
这次的偶遇造就了阿里巴巴的天使基金。
“这里有一个变化,因为高盛在之前是不投资高科技产业的,他们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比如说大的制造业。在大中国地区他们投过台湾一间很大的制鞋厂,在晋江地区也有过很大的制造业投资。但没有投资过高科技的东西。”蔡崇信说。于是蔡就问林,有没有可能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因为是老相识,林很爽快地答应派人考察。
高盛考察下来对阿里巴巴比较满意,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