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问:什么叫受伤?汉语非常发达,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只会说受伤吗?你给我掰碎了,说说那受伤里面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是有点沮丧、丢面子,事情没有按照向往的方向发展而已。
你那么年轻,受到一点挫折怎么会伤着呢,这是爱情的体验嘛!
爱情有那么丰富的层次,你此生是否都体验过了呢?
活到现在,谁体验过天雷勾地火?
谁体验过一见钟情?
谁体验过辗转反侧、茶饭不思、心如刀绞、欲罢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谁体验过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吗?有。恭喜你们,都没白活。
这就是爱情世界带给人类的丰富体验。
今天,不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问我:“吴老师,为什么要谈恋爱?”
这个问题还要问吗!
如果要追问我,那我要告诉你:爱情是让自私冷漠的现代人活得还像人的唯一力量。因为没有别的力量让我们如此真实地活着。
除了爱情,了解自我非常困难。你与同事、朋友、父母之间的了解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恋爱和婚姻中,你与爱人才会在这最深刻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最深的体验。
通过恋爱,你知道了自己和对方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们睡在一张床上,没有秘密可言。爱情还促使我们关心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除了母爱以外,那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萍水相逢的男人和女人,为了一种特别奇妙的、叫做爱情的化学物质,彼此相爱,甚至在传说中还付出生命,这是多么难得的生命大奇观!
爱情使我们关照他人,付出爱心,感觉到自己存在。
爱情的意义在今天,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谈恋爱,不会谈恋爱。高科技的发展,iphone、ipad还有i什么的,使我们越来越无能了。一方面,我们以为通过网络似乎和全世界都有连接,跟谁谈恋爱都有可能。另一方面,你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在电脑的另一头,你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有位32岁的“剩女”朋友,她从未谈过恋爱,来找我咨询,然后恍然大悟:“吴老师,我明白了,原来在过去十年,我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电脑。”
她每天下班后,要在电脑上呆五小时,因为美剧、韩剧、日剧等都看不过来。最近她又迷恋上了bbs最新版的《福尔摩斯》,她说那个鬈毛福尔摩斯的手指实在是太修长美丽了,分明就是她爱的男人。
我们似乎永远活在幻想中,但是人毕竟是人,是一个血肉之躯,爱和被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生活需要激情。没点激情怎么恋爱!但如果实在缺乏激情怎么办?我找到了一个平台、一个辅助工具:跳舞。你经历过大学里舞会泡妞的年代吗?
我自己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大学的,那时没有网络和手机,男女彼此认识方法是什么?除了在校园里迎面截住以外,就是在校园舞会上勾搭了。
那时,最不好看的男生也在寝室里抱着椅子苦练交谊舞。唯其如此,他才能在舞场上一展身手。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的恋爱是真刀真枪地干,所以恋爱是一场肉搏战。
有人还要问:什么是肉搏战?肉搏战,就是四目相对、手拉手、面对面地谈恋爱。诉衷肠、吵架、看到眼泪、微笑、闻到彼此的气息、感知到对方的心跳、还要滚床单……对吧。
今天有太多的年轻人用qq、短信、email、私信来谈恋爱,我说那怎么行呢!你哪怕是网恋,也得赶紧降到地面上相见,不就是个见光死嘛,永远停留在网上怎么行。
有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说:“我都是通过短信谈恋爱的。”
我说:“那不行啊,你输入那个字时,已经被思维过滤了,大脑会修改你的感情,会发出一条貌似理性的短信,对方的接收器看不见你的脸,无法捕捉文字之后的真正情绪。”
有个更聪明的年轻人说:“所以我觉得微博很好,因为它配了36种表情。”
我乐了,说:“你知道人类的脸有多少种表情?几千种!”
大家知道一部美剧《别对我撒谎》吗?语言文字能撒谎,身体表情不会撒谎。
你们去相亲,老说没感觉。亲,感觉是什么呀?
今天我告诉你们:感觉是性磁场的吸引力,你闻到她的味道,感受到她的温度,摸到她手的干湿度,这一切构成了你对一个人有没有感觉。
如果是光天化日下坐在星巴克里这样相亲——
“请问张小姐,你在哪里工作?”
“请问王先生,你以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在市中心有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已经付了6年了,还有15年要付,你愿意和我一起付贷款吗?”……
这样僵化的相亲, 是找不到感觉的。
归根到底一句话:你喜不喜欢这个人,决定于他的气味好闻吗,你用手抚摸他身体有没有感觉,才最要紧。咱得先喜欢上这个人,回头再谈别的。
当男女相遇,生活该会多美好。
朋友们,唤醒你的身体,用身体谈恋爱吧。
吴迪,心理咨询师、媒体人
w w w。 xiao shuotxt。 co m
VOL。365 笔仙
》txt
VOL。366 这一年,你也变胖了吗?
(/t/xt|小/说天|堂)
作者小饭
朋友,当你们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个」已经存在一年了。
一年前的现在,我是指小部分朋友此刻熬夜打开「一个」的时候,韩寒还在我家一字一句,修订「一个」的第一期内容。一张图片,一句话语,一篇文章,一个问题。他认真的时候感觉挺酷的,尽管我看不到。他当时被关在我家的书房。隔着房门,我只能听到键盘被敲击发出的细微而连续的声响。几个小时后他把自己放了出来,招呼其他人再看看错漏,看看排版。我们都掏出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重复刷新。谁也没有松口气,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个看似没什么存在感的玩意儿会被如何评价。
韩寒做事常常稀里糊涂,被赶鸭子上架这也不是第一回了。但他一直在做事,这挺好的。那本杂志书被迫停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迷惘,不知去路。说是组建一个乐队,但怕被音乐圈的朋友取笑,单子是有的,可是三脚猫功夫真的不敢接单。还多少因为懒散,缺乏组织和规模训练。
「一个」开工后,乐队的事情更是被搁在一边。不过不要紧,一件事情如果能成,它就一定会成,也许不是今年,也许就是明年。新来的几个小伙子我看也挺热爱音乐,再加几个吉他手好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变成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不信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天意,除非这十二个字给我带来正面的意义。
记得那个凌晨我跟韩寒还打了个赌,关于「一个」第一天的下载装机量的判断我们产生了分歧。总之他太保守,而我显得相对乐观。
后来我赢了。不开车不卖书不比粉丝数,要赢他原来也蛮容易的。
就这么过去了三百六十五天。以后,每一年的国庆,我们都要着手筹备「一个」的生日。在举国欢庆纷繁复杂的日子里,我们都会提醒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其实也不简单,「一个」前前后后一共做了近20个版本,尽管大部分改动都是细微的。前前后后发表了365张图片365篇文章365个问题。我们挑选的图文都是我们自己的真爱,希望你们也会喜欢。我们挑选的问题都曾是我们的困惑,希望也能为你解惑。暂时其他功能还有限,因为我们期望「一个」超简单。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款反潮流的app,的确是,既不是工具,也不是玩具,像是朋友。交这个朋友,不需要喝酒,不需要握手,只需要每天甚至隔几天打开见一面就好。轻松愉快。相比之前那本杂志书,「一个」确实清新了一些。甚至“轻”了很多。如果各位细心观察,韩寒身上这几年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他“监制”的产品中自然就会有体现。文艺和科技是永恒的正能量,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至少我相信这一点。「一个」正是这两者的结合。
尽管「一个」很单纯,但我们的工作没有一般媒体和产品那么细分。就七八个编辑,承担了日报的工作量,之前的三百六十五天无休。除了约稿看稿,约图看图,选问题问问题编辑问题,上传后台,还做微博微信的“宣发”,还编辑好文章中的受欢迎文章成书,还做一些周边纪念品给需要的朋友。说起我们的周边纪念品,就特别要感谢工作室的几位姑娘,谁都没要求她们去做这些又苦又累的活儿,设计方案,挑选素材,沟通厂家,甚至为每一件产品贴标签装袋子,验货发货。小伙子们帮了点忙,陪着。苦力得他们干。大家都很忙碌但又很自足。我想很多年后我们都会记得2013年的夏天,天特别热我们特别容易出汗,也特别多的笑容。在一起又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