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市井人家-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不是往日怯官的模样。
    见了温太爷,把事情讲明,琴官脱籍之事若在平头儿百姓看来势比登天还难,搁在温艳阳手里不过小事一桩,立等书办过来,写下各类文书,另造户籍,装订在案,哪消一句闲话,从此叫那杜琴官做了良家子弟。
    出脱了保官儿的乐籍,拿当日张老爹给五姐留下的嫁妆给这一对小夫妻赁了一间房,草草的办了婚事,五姐如今稍稍显怀了,见了保官儿也知道羞臊,心里又怕他是个走旱路的,男欢女爱上头不吃劲。
    谁知被窝儿里说了交心的话,原来只爱女娇娥,实在是穷得没法子,才做那假凤虚凰的勾当。五姐此番仗着哥哥家中势力,做了家里头把交椅,那保官儿知道大舅子在高显城里手眼通天,少不得在炕上伏低做小,把个张五姐服侍得宫里的娘娘一般,两个闹了半夜方才睡下。
    到了第二日出来拜见母亲、哥哥,王氏心疼姑娘,虽然原先恨这姑爷不长进,如今见小夫妻两个出来见过,生得整整齐齐,心里倒也熨帖,说话就和软了。
    那保官儿知道家里如今是大舅子做主,拜过岳母,过来相见,多谢舅子脱籍的大恩,三郎闻言冷笑一声道:“原先就是良家子,要学好也容易,若是来日带出一星半点儿的脂粉气,莫怪我叫你顺了心意,从此就做了女娇娥……”
    一句话唬得保官儿险险尿了裤子,还是王氏和张五姐两个插科打诨的圆了过去,又要留饭,三郎懒怠应酬这些人,叫他们自己张罗,自家依旧往悦来客栈里头歇脚。
    第二日去寻了杜琴官,说明脱籍之事,琴官再想不到张三郎肯为自己伸这个手,登时就要行大礼,还是三郎扶住了笑道:“你我联络有亲,算是一门亲家,这事于我那学弟手上不过举手之劳,况且咱们不亏心,上下赏人跑腿儿的银子也没少与他,我知道你是个利落的人,也不用蝎蝎螫螫的,就算是雇了你做个二掌柜,来日生意场上多为我周旋,替我白干三个月,抵了这一笔花销就是。”
    那杜琴官原是犯官之子,没入乐籍之前也是个少爷秧子,这一生伤心之处就在贱籍上头,如今一旦出脱,心里只当这位张三哥是他重生父母再长爷娘一般,知道大恩不言谢,往后跟了他做长随自是兢兢业业,帮衬着本钱坐大起来,才不辜负这番知遇之恩。
    三郎见他不尴尬,方才放心,一面说出这一趟返乡缘由,只因这一二年走镖赚下了本钱,本想借着自己与太爷的交情将花二哥保释出来,谁知这位花爷有些美人恩在江湖上没有还清,哪里是脱不出牢笼,反而将这男监当做是个护身符一般不愿走,既然身陷牢狱,自然没有地方使银子,三郎之后留下一笔银钱交给何大郎,托他上下打点,叫自己这位义兄住得舒服罢了。
    如此这般剩下一笔银子,买卖家儿有个讲究,带出去的银子不白走路,要么办货,要么生利,一来一回没个变数,拿回家去勾动了家中银子也要跑路,不吉利。
    想了一回,听见母亲念叨,祖上做过一任小京官儿的时候常听同僚们说起,为官的想要守住了万年基业,总要在祖坟附近广置良田,哪怕日后混到抄家的勾当,这些都是祭祀的神道,除非欺君之罪,是动不得的。
    只是当年祖上虽然听说,却不过一任穷官儿,哪儿有那个本钱,如今既然多出钱来,倒好做些置业的勾当,往小了说给自家留下后路,往大了说也是给族里尽一份心力。
    因对琴官说了,请他帮着说合,看小张庄儿附近可有人要出卖良田。琴官此番脱籍,正是出了苦海,并不留恋风尘,将戏班子的家底儿一股脑儿都托付给了妹子,自己轻装简从跟着三郎下乡收购农田。这小戏班子原先在杜老爹手上不过也就是混碗饭吃,自从琴官接手,又生得好,又有眼色会服侍,十来年倒攒下不小的家业,如今白给了李四郎家,也是发了一笔小小的外财。
    这杜琴官身在梨园多年,裳下之臣颇多,虽然没有手尾,到底也算风尘之中几个知己,又都是商会里有头有脸的主儿,略一放出风声,没几日就打听着了,也是个会败家破业的人家儿,兄弟几个闹分家争田产,小张庄儿上民风淳厚,因为这事在本地立不住,情愿当买了产业往外乡奔去。
    高显附近寻常良田少说三五两银子一亩,只因为走得急,二两贱卖了,一家子拢共分五户,一百二十亩上等肥田,算下来满破二百多两银子,正和着三郎多来的数目。
    琴官儿这一回旗开得胜,替东家办好了差事,心里也骄矜,只是打怵如何去对那唐闺臣说这事,论理乡试正好也是在元礼府,左右最近他也要与家里告假出来,到元礼去寻个像样的书院沉下心来好生念几卷选本的。
    就怕这唐少爷心高气傲,一个没过门儿的媳妇儿叫人家捷足先登了不说,连自己的相好如今也去三郎家里做了长随,也不知他心里过得去过不去……
    事到如今纸里包不住火,瞒是瞒不住的了,只好与三郎告假,命人套车往玉皇顶寻了唐闺臣把事情说了,谁知那唐少爷倒不是小肚鸡肠的人,知道这张三郎是个坦荡君子,琴官跟在他身边自是无妨,只是心中惭愧愤懑,只觉得自家万事比不得张上邪,竟是个在家吃软饭的废物,因此面上带出些寂寥的神色来。
    琴官只怕他牛心左性不知变通,伴着好言相偎,相谈了半宿,着实疲倦,兀自往书房的春凳上睡了,再一睁眼但见红日喷薄,自家身上盖着唐少爷素日穿的貂裘,他自己端端正正的坐在书案里头,发髻散开了吊在房梁上,春衫轻薄正柔声细读那历年中举的选本子。

☆、110|4。14

踢皮球王氏痰迷
    三郎安顿了妹子,又好生嘱咐了张四郎几句话,叫他养好身子赶快下场,若是中了大家欢喜,若不中时也就老老实实的回乡务农,莫要再生出这些痴心妄想来。
    正筹划着把老娘安置在谁家过年,忽然家里侯儿掌柜的小厮寻了来,说是乔姐儿来信,三郎不知何意,拆了信皮儿一瞧,里头一封手信并一个小荷包,先拿了那荷包在手里把玩了一回,是个双面儿绣,一看就是乔姐儿的手艺,正面照例是鸳鸯戏水的图样儿,背后却是五子闹春,但见五个虎头虎脑的小小子儿,两个攀扯寿桃,一个点炮仗取乐,一个捂着耳朵,想瞧又不大敢上前的模样儿,还有一个坐在门墩儿上发呆望天儿,小胖手儿指着柳梢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三郎瞧着这个荷包,倒好似有个玄机的模样,又一时瞧不出来,只怕乔姐儿信上有个交代,赶忙展开了信皮儿细看。原来乔姐儿只怕安顿了弟弟、妹子,两家儿都不好待,不如把王氏接回家来过年,免得婆母娘和儿媳妇、女婿处得不好,大节下的面上须不好看。
    三郎见乔姐儿恁的贤惠,又有好几日不见,心中着实爱她,也觉得这个法子妥当,就只怕王氏那张嘴没有把门子的,说出什么好听的来,又要让浑家受了委屈。
    正琢磨这个事儿,外头琴官就进来回事,说老太太带了姑奶奶来瞧爷。三郎心说没有好事,让了进来,果然见那张五姐打扮的花枝招展,搀了老娘进来笑道:“听见哥要回元礼府了,如今大节下的,到底老娘怎么安置,哥哥可有主张?”
    三郎自小带了父职把五姐拉扯大的,她有甚要说自己心里还不清楚?装傻充愣的说道:“这有甚说的,如今既然住在你家,自然在你这里过年。”
    五姐正与那唱戏的如胶似漆,家中又不宽绰,碍着老娘面皮不得施展,那保官儿一力撺掇她打发了老娘,两个腻在一处过个风流快活的大年夜,五姐禁不住揉搓,要把王氏塞给四郎,难免又要和柳桃儿大闹一场,还不如来求求三哥,自己虽说行差踏错,见三哥办事依旧回护着自家,况且嫂子是个天下第一等贤德的娘子,把婆母娘送去过年,想来未必驳回了。
    三郎见了乔姐儿手信,原本意欲接了母亲来家过年,如今见五姐恁般不堪态度,只将生身之母往外推,便改了主意,有心要难她,因摆摆手蹙了眉道:“娘恁大岁数,几次三番的舟车劳顿只怕禁不起,你们若是嫌屋子浅窄不方便,就送到四郎那里过年也使得,说话儿我就回去了,你趁早把事情定下来,也叫我走得安心。”
    五姐原先在家当姑娘的时候,遇上这事还好跟哥哥撒个娇儿,如今房子女婿都是三郎与了她的,反倒不敢开口了,只得答应着,领了母亲出去。
    又不敢直接来家,只怕保官儿见她办事不利,小瞧了她去,一径领着王氏就往四郎家去,王氏跟着后头絮絮叨叨的说道:“在你家里过个年,不过十天半月,我老婆子依旧会乡下地里去,给你哥哥嫂子看房子,难道白赖你的不成,才成婚就恋着外来的,忘了本的小倡妇。”
    五姐正没好气,给娘骂了一顿,心里冒火嘴上顶撞道:“论理我也不好说您老的,只是素日原有些倒三不着两,若不是恁的,也未必就这般叫儿媳妇、女婿嫌弃上了,你瞧瞧那三仙姑,还是一个积年的老姑娘呢,男花女花都没有,怎么何大郎、李四郎两家儿抢着接回家去过年,还不是人家行事正派。”
    说的王氏心里堵得慌,待要骂她两句,两个已经到了张四郎家门首处,五姐想起那柳桃儿,气就不打一处来,咣咣咣把街门儿拍的叮当山响。
    那张四郎两口子都没有正经营生,四郎虽说名份上是个念书人,赵钱孙李还背的不圆全呢,成日家睡到日上三竿太阳晒屁股的时候才起,柳桃姐儿更不用说了,家里开着行院,大户人家的姑娘一般娇生惯养的长大,别说厨下灶上的活计,长这么大了,连个针线也没动过一回,倒比四郎起得还晚。
    这会子不到晌午,两口子正睡得好,忽然听见外头拍门,柳桃姐儿娇贵浅眠,兀自醒了,踹了丈夫一脚道:“挺死尸的,外头打门听不见么?”
    四郎给浑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