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车臣之鉴-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措施制止美国法西斯,其中包括废止与北约签署的所有协议;解除对南斯拉夫、利比亚、伊朗的武器禁运;组织自愿兵向塞尔维亚兄弟提供援助;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带有核弹头的导弹等。    
    在这次北约肢解南联盟期间,俄罗斯除了在舆论和道义方面对兄弟的塞尔维亚给予了支援外,也采取了一些行动。1999年3月3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布: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七艘舰只将前往巴尔干地区。4月2日,俄“河湾”号侦察舰也从黑海驶往地中海,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与此同时,俄在远东地区开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这次行动的有远东军区、太平洋舰队、空军和空防部队、内卫部队。俄罗斯北方舰队在海上也进行了配合演练,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和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以及其他几十艘舰只,都参加了这场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演习中,俄军试射了多枚导弹。    
    为了挽救南联盟的命运,俄罗斯还应南斯拉夫的要求,考虑构筑俄白(白俄罗斯)南联盟。这项提案很快就在议会获得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俄罗斯真正与北约短兵相接的只有一次,但仅仅这一次,就成了“瘦死骆驼比马大”的专题讲座,在给北约上了一课的同时,也为俄罗斯挽回了一点颜面。    
    1999年6月12日,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进入了第77天。这时,出于各种考虑,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接受了八国集团条件,同意主要由北约组成的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当天早4时30分许,由英军第五空降旅1000多人组成的先遣部队越过了马其顿与南斯拉夫边界进入科索沃。为了防止遭到袭击,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进了11个小时,于下午3时到达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但眼前发生的一切让英国人瞠目结舌,原来200名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绿色迷彩服的俄罗斯空降兵横刀立马,出现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索沃首府机场,他们不仅控制了机场建筑和设施,而且挡住了英军北上的道路。原来这支俄罗斯部队,早在一天前,就分乘10辆装甲运兵车和30辆轻型卡车,用了七个半小时,行军500公里,从波黑赶到这里,不费一枪一弹,“窃取”了北约的战果。两国空降兵在机场发生了对峙,英军后续部队和赶来支援俄军的塞尔维亚部队也剑拔弩张。经过俄先遣部队司令扎瓦尔津与北约维和部队司令杰克逊中将三个多小时的谈判,俄军同意把机场南面的一角让给英军,其他战略地带均由俄军占领。    
    俄罗斯部队神兵天降,完全打乱了北约维和部队的部署,也为莫斯科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消息传到国内,人们把空降兵比做当年抢先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争相传诵。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叶利钦宣布对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官兵,授予“巩固战斗友谊”奖章。    
    尽管俄罗斯空降兵为俄罗斯讨回了一点面子,但在这次科索沃危机中,莫斯科毫无疑问失去了更多。痛定思痛,俄罗斯得出这样几方面教训:(1)尽管手中仍然握有足以使西方担心的核力量,但连自己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会使用的。这就是说,仅仅依靠核威慑无法制止地区冲突,更不能保证在来自西方的挤压和反挤压中取得胜利。(2)美国已经不再以联合国授权和莫斯科的态度作为动武的先决条件,其做法让人感到一种美国在单极世界里为所欲为的危险。(3)几年来与北约建立和签署的“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制度化伙伴关系”都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空文,几乎就是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和一个秘密议定书的翻版,在美国最终要彻底搞垮俄罗斯的过程中对莫斯科不会有任何保护作用。    
    这种看法很快就在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中形成了共识,成为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制定战略的依据和前提。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莫斯科先后公布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两份文件。对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对策做出新的判断和部署。在文件中,俄认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两种倾向的对抗”,宣称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并使俄在未来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文件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是俄罗斯当前最主要的军事对手,为此,俄罗斯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防备北约发动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视为战备重点。


第四部分车臣问题的国际背景(6)

    2000年,俄罗斯将国防预算从上年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提高到35%,同时将原来受《欧洲常规武器条约》限制的军事力量进行了调整,将防范目标直接指向了北约。至此,美俄关系进入了自80年代以来最低谷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车臣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发生的,所以,自然会引起西方一阵吵闹。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通过科索沃战争,美国似乎找到了一条肢解俄罗斯的途径,因为科索沃问题与车臣问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冷战思维决定了西方的立场,搞垮俄罗斯的企图使他们自觉地站到了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边,这就使车臣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国际背景,看似容易但一打就是十几年。    
    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后,美国马上带头发难,克林顿总统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先后至少10次公开发表讲话,认为俄军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是不祥之兆,美深表关切”。美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批评俄罗斯违反了欧洲常规裁军条约,指责“俄罗斯所部署的武器已经远远超过了装甲车和战斗武器范畴所限制的数量”。一些媒体还把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说成是“种族清洗”和“人道主义灾难”,称俄罗斯对车臣的轰炸引发了“难民潮”,呼吁国际社会加以制止。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俄罗斯参加或没有参加的国际会议,都要讨论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车臣问题,都要对俄罗斯加以谴责。其中在奥斯陆讨论中东问题的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措辞严厉地要求普京停止在车臣的“暴力”。    
    1999年12月初,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俄军,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攻打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为了尽量减少平民伤亡,俄军用飞机在城市上空抛洒传单,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城内居民尽快撤离,同时在传单上标出了撤离通道的位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再次对俄罗斯发出最强烈的指责。他在一次演说中批评俄罗斯的最后通牒已经威胁到车臣平民的生命;称俄罗斯将会为自己的行动付出惨重的代价;认为俄军的行动只能强化极端主义,降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法国总统希拉克、意大利总理马西莫·达莱马、北约秘书长乔治·罗伯逊,紧随克林顿之后,也都以不同方式代表自己国家或组织对俄罗斯在车臣的行动进行了谴责。欧盟外长还建议拒绝与莫斯科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以此要挟俄罗斯。    
    与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不同的是,受科索沃战争期间美俄关系走向的影响,第二次车臣爆发后,俄罗斯国内朝野空前团结,主张对车臣和干预车臣问题的西方采取强硬路线的普京政府,得到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拥护。    
    对于美国人的说三道四,普京的解释是:“俄联邦军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与侵略毫无共同之处。车臣是俄联邦的一部分,俄军在车臣的行动是为了恢复那里的法律秩序,是为了剿灭匪帮。”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的态度是,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提供贷款,“俄罗斯也不会垮台”,“我们将寻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关系的其他贷款人”。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认为,俄罗斯不应在车臣政策问题上惧怕西方的威胁。他对记者表示:“俄罗斯将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我们需要搞和平建设,而且不只是在车臣,在印古什、在达吉斯坦、克拉斯诺达尔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都要进行和平建设。”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斯特罗耶夫说道:“我们不是南斯拉夫那样可以被威胁和这样对待的国家。”他说:“我们正面临压力,但这正是我们以往的软弱和一步步退让造成的。”他不同意这样就会导致俄罗斯在国际上被孤立的说法。他解释说:“谁也不会使我们孤立,因为俄罗斯不是想孤立就能孤立的国家,经济制裁对我们来说并不像描绘的那么可怕。”    
    斯特罗耶夫提醒人们,“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都想同我们结为友邦,日本不顾大洋彼岸发出的警告向我们提供了贷款,韩国也在向我们提供贷款。”他强调指出:“多极世界是各族人民进一步相互合作的基础。”    
    在俄罗斯领导人发表措辞强硬讲话的同时,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对媒体宣称,西方某些势力在北高加索局势上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歪曲事实和真相,用冷战思维看待问题。这位外长强调,俄罗斯不能接受这样的路线,我们始终渴望着健全的思维和积极的对话。    
    普京在另一次讲话中表示:“车臣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领土。”他明确指出俄联邦三年前与车臣签订的协议(指1996年8月由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与车臣非法武装领导人马斯哈多夫签订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是错误的,是这个协议使车臣武装分子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把车臣变成了训练国际恐怖分子的基地。因此,必须不惜代价地对车臣叛匪重拳出击,毫不手软,一打到底。他反对向来自西方的压力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