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还谈不上是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特别是与国际公司的技术队伍相比,差距还很大。甚至与台湾公司的技术队伍比也有相当的差距。
研发投入方面,主要应考评两个方面:投入的强度和投入的质量。从强度来说,联想在2000年以前,研发投入不可想象之低,2000年后,达到国内比较可以接受的水平。比较像样的投入是在2002年以后,也就是成立了新的联想研究院之后。但是与国内一些技术驱动型企业比,并不是列在做得最好的一批企业里。比如像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其研发投入均大大超过联想的投入,据说华为的研发投入接近营业额的10%。从质量上看,联想研发投入的主要成分没有在真正的技术积累上,像高水平研发人员的保有、高水准研发项目的承接与运作、高水准研发设施的拥有、高质量技术专利的保有等等。而是把相当的投入量投入在外观设计、工程评测技术、部件评测技术等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每年在一次性消耗的模具费上面投入巨大,在重点产品项目上,这方面的投入能达到上千万元数量级。
成果转化方面,2000年以前,研发成果很有限,也谈不上转化。后来联想研究院成立后,成果转化一直是最大的问题,此问题将留在后面分析。
第2章要做高科技第7节高科技企业
当天会上分出两大派。一派认为:联想这么多年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这么走挺顺,没必要去闯新路;另一派认为,联想应该按照高科技企业的标准去努力。当然一旦走上那条路,肯定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包括领导层的意识、习惯的做法、相应的政策,以致许多具体的方面都要改变。记得那天争论得相当激烈,谁都没有说服谁。最后总的感觉是前一派比较占优势,而主张变革的还是少数。这使我想起中国历代王朝和许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情形,一贯是保守派占上风,而改革派最后孤掌难鸣。这可能与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由于是务虚会,也不需要最终的决策。但大致的一个统一意见是:联想还是要做高科技企业,至于如何去做、按什么标准去做,没有结论。我们可以分析,此时的联想,正是发展到了巅峰期,没有什么迹象可以表明马上会有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得出这个结论似乎也是合理的。不管怎么说,联想在发展的顺风时期,想到是否可以往高科技企业上靠一靠,也表明是有一定想法的。这样说来,这次会议还是很有意义的,至少说明联想的管理层开始严肃地思考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尽管会议没有得出十分明确的结果,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是很够,但能够开始认识,就是一次巨大进步。何况讨论的过程对每位参会者的思想毕竟都是一次冲击,这对联想最高管理者们今后的工作一定会产生影响。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在会议之后。由于我是加入联想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高层会议,心情比较激动,当时认为公司高层开始意识到我们距离高科技企业还有一定差距,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深圳回来后,趁着思绪清楚,连夜赶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联想要做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文章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高科技企业以及它的特征;二是我们要做高科技企业,差距何在?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发表在《联想》杂志上(该杂志是联想的内部刊物,当时叫《超越》)。稿子投上去之后,编辑们都说挺好的,但能否发表,需要当时主管宣传的一位副总裁审批。过了一个多月,最终的结论下来了,结果是不能发。原因没有太多解释,只是说从题目到内容都不太合适。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当年那篇胎死腹中的文章附在下面。文章内容今天看来可能略显稚嫩,但有意思的是以此分析为何不能发表的原因。
联想要做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联想是高科技企业吗?你不妨做个小型社会调查,结果你肯定会得到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一种说不是。其实外界的评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什么是高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外是如何定义高科技企业的。
由于“高科技企业”一词是近年的新提法,各种理论书上似乎没有统一定论。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自己试定义一下:高科技企业一般是指在当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领域内,具有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一类企业。
我国关于高科技产业的定义主要采用概括法,即按技术类型定义,按此定义,高科技产业应在如下领域: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新工艺新技术;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
(国家科委,1991)
国外确定高科技产业有六种方法:1。主观判定法(Bollinger等,1983):如美国PaloAlto硅谷地区,或波士顿128号公路一带的公司。
2。生产过程法(McQuaid,1984):通过把蕴涵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因素的生产者与那些后来的产品组装者区分开来的方法确定。
3。创新标准法:以科学上的创新定义标准,如美国将研发比重超过3%的定为高技术产业。
4。研发比例法:通过辨别该产业或产品是否具有很强的研发(R&D)特性而定义。
5。科技人员比例法:定义企业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很高比例(高于国家产业部门平均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
6。销售额分析法(ReeS,1979):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与开发基金,创新在产品总销售额中的比重定义的。
第2章要做高科技第8节奋斗目标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高科技企业的特征。高科技企业的特征或者说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但其最基本的特征应有以下四点: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产品系列的积累。
这里的关键词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任何OEM、ODM的模式都不是严格意义的“自有产品”。国际大企业(IBM、LUCENT、SUN、MS、Intel)在此方面自不必说,国内的海尔集团1998年申报专利538项,新产品262项,号称“一天一个产品,两个专利”。2。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
这支队伍的高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相互激发新思维能力、对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方向敏锐的捕捉能力等;这支队伍应能聚集一批高水平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应能与业界一流企业有良好交流;这支队伍应能从事比较基础性的研究;这支队伍内部还应具备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一种较宽松的研究氛围。
3。具备对企业研发进行规模的、长期的资金支撑能力。
高科技企业应具有相当规模,在金融市场上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能支持企业进行较稳定、较系统的研发工作。一般国外高科技企业在R&D上的投入是销售额的5%以上。
4。具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能力。
这是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必备的一条特征。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出科研成果的能力,而没有将其转化为适路产品的能力,那它一定不能成功。
通过以上对高科技企业特征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联想电脑公司在上述几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差距。
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方面,我们存在明显差距。当然这是中国计算机企业普遍问题,并非我们一家的问题。但是,要作为高科技企业,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应是最核心的一条。
企业创新有三种战略: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当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在我国国情下,每个产品环节都是企业自主创新是不可能的,国外企业也不这样操作,但关键判别点是该企业是否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比如IBM不生产芯片,但它可以去研究用于新一代芯片的铜技术。模仿创新是通过购买别人技术或专利,并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的创新形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一些著名企业都是通过此种形式发展起来的。如日本Sony公司就是模仿创新的成功范例。这种创新形式的关键点是如何通过消化吸收别人的技术,变为自己的东西。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院所的合作形成的创新模式。
由此得出我们的创新战略应是:从模仿创新入手,辅之以合作创新,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比重。
在有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方面,我们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水平的研发带头人较少;与科学界和业界一流人才还形不成交流;研发的氛围较差。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人,这点已为近年众多高速发展的国内外企业所证明。我们正在进行的“联想跨世纪寻才活动”也表明公司正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当然要真正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最终建成一流的研发队伍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在研发投入上,尽管我们在逐年增加,但与国际水准还差距甚大。与国内一些企业比亦有差距,如海尔集团的研发投入达到4%。这个问题是与我们目前的企业定位相关的。计算机制造业的现状就是高销售额、低利润的行业,指望这类企业拿出较高比例的利润投入研发是不现实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尽我们能力增大研发投入比例,二是尽快拓展我们的新业务,增大利润率,反过来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