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妖精的功力又精进了不少,看来数日的修炼,小妖精终于把七叶紫彤果的灵力吸收得差不多了。李培诚虽然没有回头,但金琳收功一瞬间的法力波动让李培诚清晰地感觉到了金琳地强大。
金琳乖巧地盘坐在李培诚地身边,然后一声不吭地与李培诚一起观察四个丹炉的变化。
再过三天就到开炉地时间,但在李培诚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紧张的表情,而是越发的冷静稳重。这是他的长处,越到后面他是越沉得住气,就像他以前考试一样,别人临考的时候往往发挥失常,他却能发挥稳定甚至超常。
金琳是李培诚最信任也是最得力的亲信,对金琳李培诚从来不会吝啬。他见金琳乖巧地坐在身边,便顺口指点她一些炼菡柏丹的知识。若不是目前还没富有到可以挥霍的程度,李培诚倒不介意让金琳也练练手。
到差不多要打丹符印的时候,李培诚便停了讲,专心致志地研究丹炉里的变化。
时间飞速而过,三天转眼到来。
金琳碧蓝的眸子里跳跃着兴奋的异彩。
四个丹炉在李培诚面前一字排开,他一动不动地端坐地板上,脸平静得犹如一面镜子,看不到一丝起伏。
李培诚的神念一丝不苟地观察着丹炉内的变化,因为前期严格地控制条件一致,目前四个丹炉内的情况基本上一致。
现在,李培诚将对最后一步的条件进行细微的改变,这细微的改变若引起巨大改变,那至少说明李培诚成功了一半,若这种巨大的改变是向提高成丹率的方向发展,那么说明李培诚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也就是说他的猜测是正确的,他的前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而是最后一步出现了差错。
画丹符印就如写字,可以写得张狂,可以写得含蓄,可以轻描淡写,也可以下笔苍劲有力。以前李培诚打最后一道丹符印的时候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因为玉简里记载的就是那样子,把丹符印的形状,把大致的力道说了下,其它却没有多提,李培诚便依样画葫芦。
其实作为知识的记载和传承,它本身就是一教课书式的形式存在。就如老师教你写字,永远是教你规规矩矩地写,但你如何变通,如何变得老练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本事。老师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叫你练草书的。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玉简里记载的东西,不论是练功心法、炼器、布阵、炼丹等知识,都是中规中矩,不可能把遇见不同情况的细微变化都记录下来,那是需要你自己去变通,去体会的。
李培诚一开始炼丹时的失误也就失误在这里,当然他前期没有经验,第一次炼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是主要原因,以为按着“教科书”来肯定没错,却没去想修真界的“教科书”同样跟现实是有差别的。
事实上,第一次炼丹成丹率能达百分之十,排除李培诚本身炼丹的天赋外,说明玉简中记载的炼丹知识可操作性已经是非常强了。
现在李培诚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最后一道丹符印上做变化,当然不是新创一个新的丹符印出来,就算他想,他目前也还没有这个本事。
李培诚控制真元力的输出,小心翼翼地画了个丹符印,然后打了出去。
一道带着浩瀚法力的丹符印在空中闪过一个奇怪的字符,然后没入了丹炉。
丹符印一入丹炉,雾团立刻被打碎了开来,然后在丹炉中形成了三个漩涡,以肉眼难以观察的速度快速地旋转着。
李培诚稍微观察了下,又画了一道丹符印,然后打了出去。
金琳目中闪过一丝诧异,因为她发现这道丹符印不论从蕴含的法力,还是法力的劲道甚至性质都跟前面一道有着可以明显察觉到的差别。这在前面九天是从来没发生的事情。
莫非是主人控制力道出问题了,还是什么原因呢?金琳心里有些疑惑,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却不敢出一点声音。
丹符印入炉时,雾团同样被打碎了开来,然后形成了三个漩涡,但旋转的速度和轨迹却起了一丝变化。
四道丹符印打完之后,李培诚仍然一脸平静,双目在四个丹炉间来回扫描,这个时候他的眼眸深处才流露出了一丝紧张和期待。
丹终于结成了,跟以前一样仍然是圆状,仍然是翠绿色,但四个丹炉内的丹药大小、表面颜色光芒深浅亮度却都有些不一样。
丹悬浮在丹炉半空中,仍然在转动着。李培诚此时的心同样悬在半空中。
这可都是宝贝啊,这一次若不成功,意味着他李培诚又损失了一笔不小的天材地宝。虽然这天材地宝对于李轩庭留给他的珍宝只是九牛一毛,但李培诚如今最需要的就是这个级别的天材地宝。当然最让李培诚头疼的是这种情况将意味着他的猜想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虽然没错,但丹符印的力道等各方面没拿捏好。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将意味着更多药材的投入,尤其是第一种情况,那根本就是完全否定了李培诚的猜想,意味着一切将从头开始。
正文 第两百五十二章 丹成
神念透过丹炉,仔细地探查着四个丹炉内丹药内的灵力波动情况。这灵力波动其实就是相当于肥皂泡内的压力。
李培诚用笔记录了下来。
他还记录下丹药的大小,圆形的程度,丹的亮度,颜色等等,只要能观察到的李培诚都一一记录。
丹药终于静静的躺在丹炉底部,颗颗都散发着淡淡的翠绿色光芒。
李培诚深深吸了一口气,打开了第一个丹炉。
噗!噗!噗!
颗粒无存。
第二个丹炉同样如此。
李培诚脸色虽然如常,但眼神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一丝失望。
虽然科研试验中,这种小小的失败实在算不了什么。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也没放弃过。数次的失败对于李培诚而言确实算不了什么。但问题是,那丹炉里的东西随便一件都是稀世珍宝,拿到世俗中怎么拍卖都能拍出天价。李培诚经受得起数百上千次的失败,却经受不起这种浪费,事实上,这次若全部失败,李培诚最多也只能再试验一次。若再不成功,他只能尝试着炼制别的丹药了,因为炼制菡柏丹的药材没了。
第三个丹炉终于只发出两声爆破声,留下了一颗丹药。李培诚眼目终于亮起一丝喜色,虽然只留下一颗,虽然一次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成丹率就在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也有可能只是偶然,毕竟只做了一次,无法把它定性为稳定的规律。但至少表面看起来比上次好,至少有收获了。
第四个丹炉也被打了开来,竟然只发出了一声爆破声,留下两颗丹药。
李培诚长长舒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李培诚露出笑容不仅仅是因为最后两炉地成丹率高于第一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势态的发展趋势跟他想象地比较吻合。
李培诚修改丹符印不是乱修改的,若是乱修改,那就是随机事件,那真的跟瞎猫碰死老鼠没什么区别。还不如原来中规中矩来的实在。
李培诚首先是假设这些丹药完全符合自然界中的表面现象。然后充分进行物化有关表面现象相关知识总结。并把它跟丹药联系起来后,加入了丰富地想象力和推理,然后对丹符印进行相对应的修改。
在李培诚的推理中,后面两个丹炉的成功把握性比较大。因为为了印证自己地肥皂泡猜想,李培诚是让四个丹炉内形成地丹药逐级接近他认为的最稳定状态。就比如一个肥皂泡如何要让它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一个很显然是肥皂泡的大小,一个是肥皂泡壁的薄厚,还有形成肥皂泡壁的材料等等条件。而李培诚做这个炼丹试验前是完全把丹药看成是符合这种表面理论的,并用这种理论来大致推导丹药完美状态。然后设计四个丹炉内的丹药每一炉都逐级接近他认为完美的状态,若果如他所预测的,那么就算不能说明丹药这种特殊东西完全符合表面理论,但也至少说明跟表面理论是有很大关联,而这种关联足以影响到成丹率。足以让李培诚做为炼丹地关键条件来控制。
现在很显然李培诚幸运地印证了他洗澡时的那灵光一现。李培诚基本可以肯定丹药跟表面理论有很紧密的关系。至于是不是完全符合现在暂时还难说。这就如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把宏观中的万有引力也就是经典力学理论近似的引用并运用到氢原子结构,电子迁跃等上面。写下了著名地波尔理论。但波尔理论却只适用于氢原子这种最简单地原子,一旦运用到其它原子分子的微观世界却出现了很大地误差。但后人还是根据波尔理论发展下去,形成了很多微观世界的理论。
同样现在严格意义上讲,李培诚不能就因为在菡柏丹上成功运用了表面理论,就把这一次的成功总结成炼丹必然规律,就以为丹药必然符合表面理论。事实上,多年以后,随着后来李培诚境界的进一步提高,丹药级别的提高,他发现丹药跟表面理论虽然还有联系,却变得很微妙,这是后话,此处暂不详提。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金琳见前次炼了十粒成功了一粒,这次十二粒成功三粒,按成丹率来说,几乎是上次的三倍。顿时美丽的眼眸里都是蓝晶晶的亮光,很是开心兴奋。当然让金琳开心兴奋的只是那多出来的两粒丹药,却不知道对于李培诚而言,这多出来的两粒丹药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收获的是炼制更多“两粒”的诀窍,那才是这次最宝贵的收获,才是真正无价的。
李培诚知道这种诀窍一时很难讲清楚,见金琳为区区多出来的两粒菡柏丹高兴成那样子,也不点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转身盘坐到床上去琢磨总结这次炼丹实验。
一个仅仅会做实验的人永远只配做一个科研助手或者操作工,成不了科学家,只有那种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科学家,很显然李培诚具备成为出色科学家的条件。
李培诚将这次炼丹实验,事无巨细全都好好在脑子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