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同学细心去参究,也能契入这个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三七卷)  2003/11/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3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六段,苦灭道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得光明。】
  「光明」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我们的性德,就是自性。这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尽的德能相好,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诸佛如来证得,『得光明』,得是证得。我们虽然有,现在不能现前,智慧不能现前。智慧变成了妄想,德能变成了烦恼,相好变成了业报,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这桩事情说来话长。
  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讲明白,总的来说就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是什么意思?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迷失了,迷就失了,迷失了无尽的德能,迷失了无量的相好。我这几句话里头,你们如果要是真听懂、听明白了,就是一个字,「迷」,迷才会失掉;换句话说,悟,你就得到了。众生跟如来的差别就是迷悟,悟了,整个宇宙是和谐的;迷了,一切法都是对立的,对立就是孤立。在这个世间,谁真心关怀你?谁真心照顾你?想想,没有!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除了利害之外,从前还有道德仁义,现在没有了;愈来愈孤独,愈来愈没有依靠,愈来愈恐怖,愈来愈苦,这是什么?迷失了性德。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总算是有缘,总算是过去生中还有这么一点善根、福德,遇到佛法!这桩事情,佛在经上常讲「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世尊在经上有「盲龟浮木」之喻,有「须弥穿针」之喻,都是说明千万劫来难得遇到的因缘。经论里面这些启示,学佛的同修都能够说得出。虽然能说得出,你了解的不够透彻。什么原因?真能了解透彻,你就把机会抓住了,你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这个成就正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只有你自己体会到,你周边的人知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是他的境界。比你高的人知道,不如你的人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得光明」是苦集灭道「道谛」里面的名称。你就晓得修学佛法,学佛是「得光明」,恢复自己自性般若智光遍照法界。
  我们为什么失掉了?总的说一句话,迷惑、造业、受报,叫三障;惑业苦三障,三大类的障碍,把我们的性德光明障碍住,虽有,不起作用。现在所起的作用是迷惑、颠倒,造业、受苦,现在起这种作用。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感叹著,这一切六道众生「可怜悯者」!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不是别的,除障碍而已。障碍除一分,我们的光明就恢复一分,除两分就恢复两分,所以你愈学愈欢喜,愈是契入真的是欲罢不能,你真的契入。现在你烦恼重重,妄念纷飞,进的少退的多,这是什么原因?你修学没有尝到法味,从前李老师常常用比喻给我们说,叫囫囵吞枣。给个枣给你吃,放在口里,吞下去了,问你什么滋味,不知道!会吃的怎么样?细嚼,慢慢的咽,体会这里头的滋味!我们今天学佛就是囫囵吞枣,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讲,法味没有尝到,也就是说佛法真实的受用没有得到,这就是不会学。
  今天说会学的人又有几个?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学!为什么?老人不教了。父母没教你,长辈没教你,进了学校,老师也没教你,真正是《无量寿经》所说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怪你。你非常不幸,你这一生当中遇缘不善,可怜可悯。在现代这个社会,大环境不好,民主、自由、开放,父母不能够教训儿女,侵犯人权,虐待儿童,你说糟糕不糟糕!老师更不敢管学生,管了学生,家长来告状,老师还要判刑,还要去坐牢,谁敢管你!所以,现在当老师,我也当过不长时间的老师,跟许多老师在一起聊天,大家说真心话,我们今天到学校来教书,干什么的?讨生活!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是为这个的。敢教吗?不敢教!学生来学校里干什么?混文凭的!变成什么?大家都混日子,老师混一点钟点费,混一点薪水;学生则混一张文凭。你说悲哀不悲哀?你说这是不是可怜悯者!
  问题是你想学佛,有没有成就,完全在自己的一点善根、福德、因缘。我算是非常非常幸运,小时候父母教导,有那么一点印象,这一点印象影响了一生。这一生所遇到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善良,帮助我很多。我在苦难当中长成,年轻的时候苦头吃足了,知道学习可贵,抓到一点机会,决定不放松。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日子不是很好过的。其中也有少数人想把我赶出台中,排斥,对我很不好,有意无意都找麻烦。这时候怎么样?我到台中来干什么?跟老师学佛的。所以我只有一个观念,老师没有叫我走,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我都不走,我能忍。所以,在台中那个时候,老师在同学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老师也称赞我:徐某(是讲我)他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他肯布施,第二个好处,他能忍辱。六波罗蜜里头,我只要有这两个,我就能成功。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对待我,老师没有叫我走,我就会死皮赖脸在这里学。我那时候也跟一些同学说,我学成功之后,你们想请我来,我都不会来。我的话都兑现了。
  我这种智慧在哪里学来的?给诸位说,有一部好书《禅林宝训》,这个书李老师教我念的,老师并没有讲,叫我自己去看。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刚刚到台中的时候,老师介绍这本书。我知道忍辱波罗蜜重要,对照《金刚经》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唯有忍耐。忍耐什么?消自己的业障,这是很深的意思,二、三十年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在当时能忍,但是不知道是消业障。忍,就像美国预言家凯西所说的,人的一生没有突发的事情,没有偶然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谚语所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是生生世世生活在因果相续之中。这个人见到我对我很友善、对我很好,宿世有善缘;这个人看到我就讨厌,很不喜欢我,总是找我麻烦,过去生中有不善缘。所以孟子讲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善恶境界里头,要自己好好反省,过失绝对不在对方。
  孟夫子教我的,我们要学会了,对自己有大利益。为什么?灾消福就来了。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加倍对人好;别人不尊重我,别人轻视我,我要加倍尊重别人。他对我不好,消我的业障;我对他更好,增我的福报、福慧。这要智慧,就是要了解因果报应的理论与真相,要通达明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为什么我劝大家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道理在此地。你学佛了,你学佛的菩提道上重重艰难,你这一生很难有成就,什么原因?你不知道因果报应。换句话说,我这一生学佛得力,说老实话,《了凡四训》是我的基础。这是我跟佛教接触念的第一本书,那是跟佛教徒接触,朱镜宙老居士。
  那时候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里面最高的东西,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於是我对佛法就很留意。我的朋友介绍一位他的朋友,老先生,那时候大概是六十八岁,朱镜宙老居士,他送我一本书《了凡四训》。我没有看三百遍,大概三十遍有,这是真的,愈看愈欢喜。看到了凡先生他在年轻时候那些毛病,我看我统统都有,这是吸引我,我一下看很多遍的道理。他的毛病我统统都有,他的好处我还比不上。所以,这个书读了之后,自己深深反省,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存心、言语、造作,就知道反省。这个书我受益太大了!这时候还没有学佛。
  以后遇到章嘉大师,这时间都不长,都是二十六岁一年当中的事情。这时候才开始接触到佛书,佛书最早接触的,第一部读的《六祖坛经》,我看了很有味道,丁福保的笺注,那时候是一本线装书。我好像是第一次休假,公家服务有休假制度。第一次休假的时候有两个星期,我到台中,住在我父亲一个老朋友的家里。他的书架上书很多,我看到有《六祖坛经》,有笺注注解的。我在他家住一个星期,就把这本书念完了,念了很欢喜,很有味道,似懂非懂。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为什么想到学佛?读过些什么东西?我就跟他讲,我看过《了凡四训》,看过《六祖坛经》。章嘉大师摇摇头:《六祖坛经》太深,你看不懂。他说我看不懂,我自己以为很懂。
  我去见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问我,我也是这样告诉他的。方先生马上就摇头,他说:六祖惠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惠能以前,没有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第二个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去就摔死了。所以他告诉我,这个不能读、不能看,他介绍我看法相、看唯识。他说唯识、法相是渐教,像爬楼梯一样,你爬高一层,得一层受用。於是我听了老师的话,找法相的经论来看,经论看起来还勉强能懂;再一看注解,就跟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这时候才想到,你看这两个大善知识说《坛经》太高太深,我看起来有味道;说法相给初学的,中下根初学的,我看不懂。
  好在那时候遇到困难,那时候真的相宗的东西太深了,正好在那个时候香港印《太虚大师全书》,这个好,白话文的。所以我就请了一套《太虚大师全书》,他一个月寄几本来,我就看这些东西。遇到疑难的,每个星期天跟章嘉大师见一次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大师三年,佛法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