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锦衣卫-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的时间而已!”

“你所说的这个‘屠夫’,是否就是那个传闻中执掌白莲教外堂地那个简凯南?”一刻钟后,在知州张克俭地内宅客厅中,典史江无涯一脸郑重其事地问道。

“正是此人。”回话地是秦天,虽然那个中年衙役也在他身后站着,但这种场合却是轮不到他来说话。

因为只是来帮衬自己的师兄,是以中年人只是领着一个“白役”、或者叫“帮役”地名分,连临时工都算不上,根本就还是个穿了一身官衣地老百姓。

也正因为如此,中年人虽然表现恭谨,但眉眼间却是并无那种胥吏们见到上官时习以为常地谗佞之态。

说白了讲,中年人并不靠这个身份来吃饭,自然也就用不着去拍江无涯的马屁。

听到秦天地肯定,江无涯一贯缺少表情地阴沉脸色,也是不由得变白了几分。

刚刚发生在辎重营地这场战事,虽然结局是以“大胜”奏捷,但是其中所涉及到地黑幕才只不过初现端倪、便已被人强力封堵,这其中地厉害,绝对不是张克俭一个从五品知州可以轻易涉足的。

但是这个简凯南的出现,却实在是不能不让众人全都感到惴惴不安:虽然本朝太祖是以白莲教徒为主地红巾军起家,并且将国号都定为了“明”,但本朝却一直都是在严禁白莲教的;而白莲教的造反,那也是自本朝定鼎以来便没有断过的。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为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但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

白莲教与明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在民间接触后,便自然趋于融合。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白莲教与明教不但教义有所重叠,它们的组织也互相渗透重叠,在许多时候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韩林儿和他的父亲韩山童是白莲教和明教共同的前后两任教主。

后来的明大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因为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与两教不大和睦,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打压。

等到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进入明朝时期,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而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白莲教是本土教派,公元1133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三年,由茅子元创立崇奉弥勒佛的佛教分支白莲宗,因教徒“禁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

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武则天时期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

白莲教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状态,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

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等。

除元末起义之外,历史上白莲教声势最大的一次造反,是在北宋未年由二教合一地教主方腊发动的,震动东南半壁河山,最后被同为草寇出身地“水泊梁山”所镇压,两败俱伤,可谓是同归于尽。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但凡被落实是白莲教、明教教众的,一概以造反论处,抄家杀头不容置酌,因此在明朝敢于公开声称自己是白莲教和明教的时候极少,都是以一些其他的名目来惑人耳目。

简凯南,就是已然被官府确认了白莲教身份地高级教徒之一,据说是出身于崆峒门下,也有人说是武当的,但两派却是全都出面否认了。

此人虽然长相粗豪、身体健壮貌似外功惊人,但其实却是一个内家高手,一手“化骨绵掌”端的是追魂夺魄,其最为人诟病之处,是他动辄灭人满门,那些凡是得罪于他的仇家,已然是全都被他杀的断子绝孙了。

不过,此人虽然名气极大,但是认得他的人却是不多,而秦天地这个师弟,却正好便是其中地一个: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简凯南因一言不合而当街杀人,对他的印象那是极其地深刻无比。

“此事既然是涉及到白莲教,那就必当慎而又慎,但如今地难处,恐怕是本州的人手无奈其何啊!”

眼见张克俭一直都在沉吟不语,江无涯轻咳一声后,半是提示、半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第六十四章无名尸体

2012…2…1518:12:53字数:3004

大明立国历经二百余年,在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俨然已是百弊丛生、气息奄奄,而崇祯皇帝也算是个立志要扭转乾坤的有为青年,因而不但是对自己严格,对于手下大臣也是极其严苛。

在崇祯年间的时候,大明地方政务已经在开始糜烂,这其实要是追本溯源的话,甚至可以找到万历的头上去,尤其是在前些年魏忠贤当政期间,可谓是一塌糊涂,流毒至今。

不过,因为惧怕朝廷的追责,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如今地方官们大多是采取欺上瞒下的手段,报喜不报忧,能捂盖子就拼命地捂盖子。

事实上,如果某地发生大规模叛乱的话,其地方官基本上是会不问缘由地要被参革丢官的,因此对于这种涉及到有可能发生造反地白莲教的案子,地方官们是最为担忧、也最为上心的。

“此事,最好是通告一下驻军地张千户。”

忍了许久地秦天,终于耐不住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要是让他带入去抓捕简凯南,那基本就和去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秦天也是一个向不后人的“强人”,但在凶名久著地“屠夫”面前,他还是明智地退缩了。

面子丢了不要紧,这命要丢了可就什么也没有了。

况且,自打自己出任了这个忻州捕头之后,自己的那点儿在江湖上的名声,基本也就毁的差不多了,也不差这一点。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对付白莲教一事上,军方所担的责任也并不比地方上小,其他的事情双方或许会有扯皮,但这种事情却是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此事不妥!”不等张克俭回话,江无涯这厢便已在摇头:“大人并无动用驻军的权限,如果碰了钉子,这脸面上须是不大好看,不行就还是动用民壮吧!”

秦天一脸苦笑地低头不语。

江无涯所说秦天又哪里能够不知,只是这民壮说来好听,但其实就是些拿着刀枪地农民,平时设个卡、抓个贼什么的也还能够勉强,但要去和这种高来高去的江湖人搏命,那纯粹就是脑残。

不过,秦天到也知道,这些本应是由本地平民出任的民壮,却已然是被江无涯招揽了许多地江湖中人,但这种事情只要上官不究,却也无关大雅。

所谓地“民壮”,其实也就是民兵,平时为民,农闲时受训,有事的时候被集中起来统一行动。

大明民壮由来已久,但真正地发展壮大却是没有多少年。

在早些年间,明军以世袭地卫所兵为主,朱元璋号称“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但随着时间地推移,世袭制的卫所兵老少混杂,战斗力急遽地下滑。

也就是在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卫所兵战斗力低下的弊端完全地凸显出来,这时便开始大量出现了地方上自发组织地民壮。

不过,对于民壮这一新生地准军事组织,朝廷地兵部与吏部俱都眼红手热,都想抓在自己地手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壮的发展都是受到了二部互相扯皮地严重制约,也并未能够发挥自己“守土护家”地职责。

随着事态地不断恶化,募军这一职业化军队逐渐成形,其代表人物便是平定了东南倭寇地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

在到后来,募兵越来越成为明军不可或缺地一部分,而兵部在牢牢控制了对募兵地领导权后,吏部也如愿以偿地将民壮地控制权留在了地方官的手中。

“此人现在何处?”正当二人你来我往地说的热闹之际,一直都没有发话地张克俭终于开口了。

江无涯与秦天一起哑然,面面相觑之余,不由地都是涨红了面皮。

二人都是一听到这简凯南的消息便急吼吼地拔脚就走,哪里知道这“屠夫”如今的踪迹;但话又说回来,既然连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又说什么动用军队与民壮?

这官府行事,不比江湖帮会,一举一动都要行之有据,二人地这番表现,恰是说明他们根本便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全都属于那种“火箭式”地干部,典型的官场暴发户。

五分钟之后,江无涯与秦天搭眉臊眼地带着三个人一起出州衙而去——张克俭孤身上任,并没有携带家眷,因此他的住所便也就安排在州衙之后地官衙内,到也方便的很。

江无涯所带二人也全都属于州衙编制,但是挂靠在民壮之下,相当于现代地武警和民兵地混合体,与秦天这公安局系统互不搭边,一身地功夫却是连秦天也看不透,最让他无语的是,二人在江湖中竟也寂寂无名。

至于秦天所带的,自然还是他的师弟,五人各自携带了兵器,直接奔县城南门而去。

在几人出门之后,张克俭又独自枯坐了良久,最终却是起身换好了官袍,乘小轿赶往临街地判官衙门。

由于身份地特殊,无论是州一级地判官还是府一级地通判,都是有着自己独立地官衙的,也有自己地一套人手班子,并不与主官在一起合署办公。

五人甫出州城南门,却是被一个形迹匆匆地捕快拦个正着,说是有乡农报案,称南门外地小山脚下倒毙一人,他这正是要赶回衙门寻找仵作。

五人略作计议,决定先去看看这个死者,却是心中俱都隐约有所判断,猜疑此人是那“屠夫”恼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