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雪自选集-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攻击人常常得胜,使他去世;你改变他的容貌,叫他往而不回。他儿子得尊荣,他也不知道;降为卑,他也不觉得,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    
    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只能将这些发自肺腑的辩解持续下去。    
    由于约伯的愚顽不化,在第二轮对话中,朋友们对他的谴责就升级了。以利法谈到了神的残酷无情的惩罚,想借此来唤起约伯的恐惧之心,使他中止对神的亵渎。但约伯已失掉了一切,所以也没什么可恐惧的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诉苦,甚至自己对神的埋怨全是〃清洁的祈祷〃,因为在他的内心,他〃愿人得与神辩白,如同人与朋友辩白一样。〃他出于直觉将神这个对象化的自我看作老朋友,他的指望在现世,他也不怕来世的惩罚。接着书亚人比勒达由于约伯说了大胆不虔敬的言辞,自己又反驳不了他,只好以神的名义举例,向约伯描述更可怕的酷刑。约伯听得又愤怒又厌烦,他回答朋友们说,他一点也不怕说出那些他们认为是亵渎神灵的话,他可以将他说过的〃用铁笔镌刻,用铅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远〃。因为他清楚自己所说的全是真实,他向神发怨愤并不影响他的信念的纯洁性。拿玛人琐法听了约伯的违反常识的胡言乱语,心中十分急躁,于是又将惩罚和酷刑的老调重弹了一遍。约伯反唇相讥,将渎神的话说得更为刻薄。由此就进入了第三轮辩论。    
    在这一轮辩论中,以利法仍然强调被动生存为天经地义的事,要他以看不见的全能者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他的话激发了约伯的灵感,约伯说他很想自己亲眼见到神,去向神当面申诉。他说现在神使他恐惧,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不但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在人世间也看不到;而神的所作所为也常常善恶颠倒。比勒达回答约伯说,世人不能评判神,因为世人〃如蛆〃。约伯承认神的威力,也承认人没法洞察神意,但他仍要坚持用自身那种自发的运动来同不可沟通的神沟通,并且把这当作终生的理想,决不放弃。正是在此处他就朗诵了题为〃歌颂智慧〃的诗。这首诗十分晦涩,细细体会,说的还是发生在人性深处的精神矛盾,以及人的智慧的来源。诗中所提到的幽暗的〃极处〃的金、银、铜、蓝宝石等,全是人的精神宝贝,人必须〃凿开坚石〃,〃倾倒山根〃,才会使它们显露。这个比喻暗示智慧存在于人性之根,同冲动直接相连。无价的智慧在那无人知晓的地方,在那潜意识的黑暗里闪光。只有无所不知的神才知道智慧的道路,〃因他的鉴查直到地极〃。所以人要获得智慧也只有同神沟通,而所谓同神沟通也就是约伯这种出自本能的拼死挣扎,诘难似的申诉,而不是以利法们的表面理性分析。    
    约伯在向朋友说出的最后申诉中以悲壮的语言发出了一个又一个恶毒的誓言,是自我拷问又是自我争辩;自己对自己以死相威胁,以此来检验自己对神的忠诚。这种申诉差不多等于是自己担任神职,代替神行使权利了。或许神之所以搞这个测试,也就是为了在约伯身上达到这个效果。即,激发他,强逼他,窒息他,使他拼死争辩,拼死反抗,以演出这场充满了自由精神的好戏。神的意志真是无人能知晓啊。看来神的不现身,不出场是最好的导演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约伯挖尽身上的潜力,达到自由的极限,否则谁又能在活着的时候接近那种辉煌的瞬间呢?    
    布西人以利户的发言比约伯的三个朋友要雄辩一些。他要约伯不要放弃对神的信心,即使自己处在悲惨境地中也要相信神的惩罚是有高贵目的的。因为神创造了人,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人,不是为他自己。而恶人最终被消灭,善举得到张扬是神的不变的原则。〃神借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以利户的发言虽比那三个朋友有道理,并且他也认为神〃并不藐视人〃,但他也不赞成约伯用言语埋怨神、轻慢神。他提倡的是一种理解性的方式,一种偏重理性的追求,而不是约伯那种〃无法无天〃的创造性的发挥,他希望通过他的条理清晰的说理转变约伯。    
    当辩论达到如此的高度之时,耶和华神终于从旋风中现身了。他一来就直接同约伯进行沟通:〃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仅此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同那几个人相比,神更符合约伯的想像。    
    神首先对自己的全能做了一番阐述,为的是将他的深不可测的意志的根基;他的扫荡一切的伟力;他的制造奇迹的本领;他的将天地万物统一于一身的博大;他的通晓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规律的智慧,一一传达给约伯,以在气势上压倒约伯,使约伯在他面前保持谦虚。约伯是明理人,自然对神的万能五体投地。他有幸亲耳聆听了神的教导,于谦卑中隐含着热烈的期待。果然,神紧接着又敦促他不要停留在谦卑之中,而要同他一样:    
    〃你要以荣耀庄严为妆饰,以尊严威严为衣服;要发出你满溢的怒气,见一切骄傲的人,使他降卑;见一切骄傲的人,将他制服。把恶人践踏在本处,将他们一同隐藏在尘土中,把他们的脸蒙蔽在隐秘处;我就认你右手能以救自己。〃    
    他要约伯学习成为神,他也肯定了约伯在测试中的所有表现(似乎还鼓励他今后更加走极端,更加藐视世俗)。由此看来,神的意志仿佛是个矛盾。他既否认人可以认识神性,提出深奥的问题来难倒约伯;同时他又教导约伯不要放弃认识神性的努力(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努力人才可以获得作为人的尊严)。原来悖论是神的有力的武器。如果说神性就是人性,此处对神的意志的描述也就是对人本身的意志的描述,看了下文后这一点就更清楚了。    
    神接着打了一个最有力的比喻。神通过这个比喻告诉约伯整个这场测试的真正目的:他要约伯用这种残酷的修炼方法来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上升到那种近似于神的、万能的自由境界。因为约伯身上具有那种罕见的灵性、生命力和理想精神。神以自己的造物河马和鳄鱼为例,隐喻地谈到了人的意志的力量;人的信仰的一往无前;人的理性与感性的浑然天成之美;人的品性的高贵;人的灵魂的强韧;人的创造力的伟大。总之,他在引导约伯成为像河马和鳄鱼这样的〃完全人〃,将自身的灵魂境界不断提升。    
    〃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的口边,也是安然。〃    
    〃你能用鱼钩钓上鳄鱼吗?能用绳子压下它的舌头吗?你能用绳索穿它的鼻子吗?……〃    
    〃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海洋如锅中的膏油。它行的路随后发光,令人想深渊如同白发。〃    
    神的每一句话隐喻的都是人性深处那个不可战胜的自由之魂。    
    神交就是这样完成了,约伯在炉灰与尘土中看见了天堂。他彻底否定了自己这世俗的肉体,皈依于神的精神。当然这种否定只是暂时的,是肉体下一轮的挣扎与反抗的前奏,神的启示已深入他的内心: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约伯的自发的本能冲动为什么会如此的符合神意呢?为什么约伯的三个朋友,甚至包括后来的以利户,他们那些智者的体会,都不是对神的正确说明,神反而说他们误解了自己,〃用无知的言语〃使神的意志被遮蔽?神的意志与生命冲动之间是什么样的神秘关系呢?也许,这四名说客都是神派来的,他们是人的常识,人的已有的理性,他们之所以在约伯面前设障碍,是因为神交给了他们任务,要他们刺激约伯,使约伯突破框框常识,在创造中达到一种新的理性?这一切的答案都在激情的诗歌里。反复地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地感到,这里的耶和华神,实在是古代艺术家的人性之理念,这理念必须通过约伯这样的个体生命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表演完这场铭心刻骨的精神舞蹈,约伯就获得了新生,神的理想也得到发扬光大。    
    浑身长满毒疮,坐在炉灰里挣扎的约伯的梦,正是我们人类做了几千年的那个痛苦的梦,诗意的梦。没有这个梦,我们将只能停留在野兽的阶段。    
    2001年5月28日,英才园


读书笔记(一)第204节 城堡的起源读《城堡》(1)

    当所有的〃生〃的理由全都被否定,人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如《审判》中的K)时,人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体内那种不灭的冲动了。一个人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如果还不甘心死,还要冲动,对于他,城堡的轮廓也就在那山上初现了。由于没有理由,人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理由,那理由以自身的纯净与虚无对抗着现实的肮脏与壅塞。实际上,在先前的否定中城堡就同时在建立,只是K不知道而已。这样看来,城堡起源于人对自身现实的否定,也就是起源于自审。整部《审判》都在描绘着K如何徒劳地为自己那阴暗卑琐的〃生〃找理由,就是他的艰苦的寻找在证实着那种强大的法的存在,证实法也就是建立城堡。当法战胜了人的那一天,城堡的基本工程也就完成了,只是城堡还隐藏在云雾之中,要等待一个契机让K去发现而已。于是在一个大雪天的晚上,K就稀里糊涂地闯进了他自己用无数痛苦、绝望和恐怖建立起来的庞然大物。他没有完全认出它,却又隐隐感到似曾相识;他自始至终将它看作自己的对手,却又到它那里去寻找继续生活的理由;(从前他否定了生,现在他又在用行动否定死。)他欺骗它,违犯它,目的是为了获得它的认可,以加强同它的联系。我们可以说,法是生的否定,城堡则是生的依据。否定了生的K还在继续活,他当然需要一个依据,有了依据的K的活法,已经大大不同于从前的那种活法了。从K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