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爱玲文集第2卷-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要添一个女佣,孙家就把她荐了去。这家人家姓吴,男主人本来是孙先生的同事,不过
是洋行里一个式老夫,也还是最近方才跳出去自立门户,几个人合伙开了个公司,因为他会
说几句日本话,便勾结了日本人,小小的做些非法的生意。孙先生看着眼热,又有些气不服
,所以把这些事情全部给他说了出来,慨叹着说他自己是不肯做这种事情,不然也发财了。

  小艾到了吴家,他们那里已经用了个烧饭娘姨,她就管洗衣服打杂兼带孩子。那吴太太
是个中年妇人,一张焦黄的尖削面孔,脸上那样瘦,身上却相当的胖,圆滚滚的身子,穿着
件金晃晃的织锦缎旗袍。她有个脾气,不肯让佣人有一刻工夫闲着,否则就觉得自己花这些
钱雇这么个人有点冤枉。因此只要看见人家在那里歇着,暂时没做什么,她没事也要想出些
事来给人做。每天吃剩下的鸡鱼鸭肉,她宁可倒了也不给佣人吃,说道:“给他们吃惯了荤
的,哪天要是没有荤菜吃就要叽咕了!索性一年到头给他们吃素,倒也一声不响。”有时候
骂烧饭的这碗菜做得不好,拿起来就往痰盂里一倒,道:

  “当是烧坏了就给你们吃了?偏不给你们吃!”小艾就最受不了这种叱骂的声气,那仿
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回声,她以为是永别了的一个世界。但是她也只能忍耐着,这里的工钱虽
然也不大,常常有人来打麻将,所以外快很多。

  她又把金福荐给他们,在吴先生的行里做出店。金福很认识几个字。

  金福有了职业以后,也寄了点钱回家去,但是此后没有多少时候,他的老婆就拖儿带女
找到上海来了。也还是因为乡下抽壮丁,他们家的男丁全跑光了,不出人就得出钱,保甲长
借端敲诈,金福的老婆被逼得没有办法,想着金福在上海也有了事情,便带着几个孩子和他
们最小的一个弟弟一同到上海来了。当然仍旧是住在小艾这里,好在小艾现在出去帮佣,不
住在家里,所以金福也可以不用避什么嫌疑,便和他的老婆孩子一齐都住到阁楼上去。

  小艾有时候回家来看看,仿佛形成了雀巢鸠占的局面。但是她觉得这也是应当的,她因
为她自己娘家没有人,一向把金槐家里的人当作她的至亲骨肉看待。同时她总忘不了她从前
是个丫头,人家总说大户人家出来的丫头往往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她倒偏要争这口气,
所以一向非常刻苦,总想人家说她一声贤惠。她现在每月的收入自己很少动用,总是拿到家
里来。不但冯老太靠她养活,就连金福夫妇也全仗她接济,金福的收入有限,又有那么一大
群儿女嗷嗷待哺,也实在是不够用。最小的一个小叔金海已经送到一爿皮鞋店里去做学徒去
了,两个小叔都在店里学生意,虽然管吃管住,衣裳鞋袜还是要自己负担,又要小艾拿出钱
来。她有时候也有一点怨,但是每逢看到他们总觉得十分亲切。尤其是现在,香港陷落了已
经快四个月了,金槐至今还没有信来,她渐渐地感到凄凉恐怖和绝望,在这种时候,偶尔抽
空回去一趟,虽然家里这些人也并不能给她什么安慰,她只要听见他们一家老小叽哩喳啦用
他们的家乡口音说着话,不由得就有一种温暖之感,也不知为什么缘故,心里仿佛踏实了许
多。

  有一天晚饭后,金福忽然到吴家来找小艾,很兴奋地说:

  “金槐有信来了!今天早上到的,他们也不晓得,等我回去才看见。”说着,便从衣袋
里取出那封信来,念给她听。上写着:

  “玉珍贤妻,吾现已平安到抵贵阳,可勿必挂念。在香港战事发生后,吾们虽然饱受惊
恐,幸而倒没有受伤。惟印刷所工作停顿,老板复避不见面,拒绝援助,以致同人们告贷无
门,流落他乡。去冬港地天气反常奇冷,棉衣未带,饥寒交迫。吾们后来决定冒着艰险步行
赴内地,现已到抵贵阳,在此业已找到工作,暂可糊口。现在别的没有什么,只是不放心你
们在上海,不知何日再能团聚。而且家中生活无着。不知你病好了没有?你的身体也不好,
但吾母亲与家里人仍须赖你照顾。书不尽言,夫金槐白。”

  小艾听到后来,不觉心头一阵辛酸,两行热泪直流下来。

  她本来想马上就写回信,就请金福代笔,可是这封信她倒有点不愿意叫他写,另外去找
了个测字先生写了。其实里面也没有什么话,不过把家中的近况详细告诉他,无非叫他放心
的意思。她现在也略微认识几个字了,信写好了,自己也拿着看看,不是自己写的,总觉得
隔着一层。她忽然想起来从前他给她的“冯玉珍”三颗铅字,可以当作一个图章盖一个在信
尾。他看见了一定要微笑,他根本不知道那东西她一直还留着。

  次日下午,她趁着吴太太出去打牌,就溜回家去拿那铅字。冯老太见她来了,便说起金
槐来信的事,因道:“这金槐也是的,跑到那地方去——不是越走越远了吗?”小艾也没有
替他辩护,心里想说了她也不懂。

  她那铅字是包了个小纸包,放在一只旧牙粉盒里,盒面上印着一只五彩的大蝴蝶。她记
得就在抽屉里靠里的一角,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冯老太问道:“你在抽屉里找什么?”小
艾道:“我有个牙粉盒子装着点东西,找不到了。”冯老太道:

  “那天我看见阿毛拿着个牙粉盒子在玩的,一定给她拖不见了。”阿毛是金福的大女儿
。当下小艾便没有说什么,心里想要是查问起来,她嫂嫂要多心了,而且东西到了小孩手里
,一定也没有了,问也是白问。但是她为这一桩小事,心里却是十分气恼,又觉得悲哀。同
时又注意到桌下搁着一只双耳小钢精锅子,是她借给他们用的,已经敲瘪了两块。

  家里有小孩,东西总是容易损坏些。金福夫妇带着几个孩子在这里一住两三年,家具渐
渐的都变成缺胳膊少腿的。这还没有什么,小艾有一次回来,看见她的一面腰圆镜子也砸破
了,用一根红绒绳缚起来,勉强使用着,镜面上横切着一道裂痕。小艾看了,心里十分气苦
。金槐到内地去已经有两三年了,起初倒不断的有信来,似乎他在那边生活也非常困苦,一
度到重庆去过,后来因为失业,又飘流到湖南,在湖南一个小印刷所工作过一个时期。今年
却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打听别人,也有人说是长久没有收到“里边”来的信
了。

  她有一个小姊妹名叫盛阿秀,住在她们隔壁,这一天阿秀听见说她回来了,便走过来找
她谈天。只有她们两人在阁楼上,那阿秀是个爽快的人,心里搁不住事,就告诉小艾说她的
丈夫怎样负心,她丈夫也是到内地去了,听说在那边已经另外有了人。她诉说了半天,忽然
想起来问小艾:“你们金槐可有信来?”小艾苦笑道:“没有呀,差不多一年没有信了。

  听见人家说,现在信不通。”阿秀道:“哪里!昨天我还听见一个人说接到重庆他一个
亲戚的信。”小艾听了这话,不由得心里震了一震。

  阿秀也默然了。过了一会,方道:“听他们说,到重庆去的这些人,差不多个个都另外
讨了女人。黑良心,把我们丢在这里,打算不要了。我就不服这口气——我们不会另外找男
人呀?他们男人可以我们女人不可以呀?老实说,现在这种世界,也无所谓的!”她涨红了
脸,说话声音很大,小艾听她那口气,仿佛她也另外有了对象了。

  她们这样在阁楼上面谈话,可以听见金福的老婆在楼下纳鞋底,一针一针把那麻线戛戛
地抽出来,这时候那戛戛的声音却突然的停止了,一定是在那里竖着耳朵听她们说话。等会
一定要去告诉冯老太去了,冯老太的脾气,也像有一种老年人一样,常常对小艾诉说大媳妇
怎么怎么不好,但是照样也会对大媳妇说她不好的。小艾可以想象她们在背后会怎么样议论
她,一定说是阿秀在那里劝她,叫她把心思放活动一点。本来像她这样住在外面,要结识个
把男朋友也很便当的。

  也说不定她们竟会疑心她有点靠不住。她突然觉得非常厌烦。

  她辛辛苦苦赚了钱来养活这批人,只是让他们侦察她的行动,将来金槐回来了,好在他
面前搬是非造谣言吗?她倒变成像从前的寡妇一样了,处处要避嫌疑,动不动要怕人家说闲
话。

  她有时候气起来,恨不得撇下他们不管了,自己一个人到内地去找金槐去。但是他的母
亲是他托付给她的,怎么能不管呢?所以想想还是忍耐下去了,只是心里渐渐觉得非常疲倦


  她在那吴家做事。吴家现在更发财了,新买了部三轮车。

  有一天他们的三轮车夫在厨房里坐着,有客人来了,一男一女,在后门口递了张名片给
他,他拿着进去,因见小艾在客堂里擦玻璃窗,便把名片交给她拿上去。小艾把那张“陶攸
赓”的名片送上楼去,吴先生马上就下来了,把客人让到客堂里坐着。小艾随即倒了茶送进
去,还没有踏进房门,便听见里面有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有点耳熟。

  她再往前走一步,一眼便看见沙发上坐着一个胖胖的西装男子——是有根。不过比从前
胖多了,脸庞四周大出一圈来,眉目间倒显得挤窄了些,乍一看见几乎不认识了。小艾捧着
一只托盘,站在门口呆住了。自从她出嫁以后,一直也没有听到有根的消息,原来他发财了
。有根虽然是迎面坐着,他正在那里说话,却并没有看见她,小艾的第一个冲动便是想退回
去,到厨房里去叫他们家里车夫把茶送进去。正这样想着,一回头,却看见吴太太从楼梯上
走下来,吴太太换了件衣服,也下来招待客人了。这里小艾端着个茶盘拦门站着,势不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