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子道经德校释-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河上公并开元御注本作‘繟’,王弼、梁王尚、孙登、张嗣作‘坦’,今
依古本。”又王充论衡初禀篇曰:“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来,黯然谐合,
自然道也。”即本老子此章,但“坦然”作“黯然”。此字景龙碑未刻,敦、
遂本作“不言”,“不言”亦即“黯然”也。傅、范本作“默然”,与“黯然”
形义相近,必有一是,当从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严可均曰:“疏而不漏”,各本“不失”。

毕沅曰:河上“不”作“勿”。

谦之案:作“不漏”是也。孙矿古今本考正曰:“‘疏而不失’,‘失’
一作‘漏’。”后汉书杜林传注、魏书景穆十二传均引“失”作“漏”。群书
治要亦作“漏”。“漏”,玉篇“力豆切,漏泄也。”淮南泰族“朱弦漏越”,
注“穿也。”不漏即不泄不穿,亦即不失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杀、活、害韵(祭部,杀音设,活,胡厥反,
害,胡折反)。

恶、故韵(鱼部),胜、应韵(蒸部),来、谋韵(之部)。姚文田同。
奚侗:杀、活为韵,未及“害”字。陈柱:来、谋、恢、失韵。按“害”,
古读割,释名:“害,割也,如割削物也。”又通“曷”,孟子:“时日害丧?”
经文三十五章“害”,去声,协太。此“害”入声,协杀、活。江有诰唐韵
四声正十四泰:“害”,胡盖切。按古有入声,当与曷部并收。老子任为篇“此
两者或利或害”,与杀,活协。邓廷桢曰:杀、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杀、
活则祭部之入声。诗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
四字。河上题“任为第七十三”,王本题“七十三章”,范本题“勇于敢章第
七十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之,
熟敢?严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
御注、高翿“使”下有“人”字,河上、王弼有“民”字。“○之”,各本作
“杀之”,下仿此。

罗振玉曰:“若使民”,景龙本、敦煌辛本无“民”字。“常畏死”,敦
煌辛本“畏”上有“不”字。“吾得执”,景龙本、敦煌辛本“得执”均作“执
得”。“孰敢”,敦煌辛本“敢”下有“矣”字。

武内义雄曰:“民不畏死”,敦、遂二本“民”下有“常”字,景本无。
“惧之”句末,敦一本有“哉”字,诸本无。“若使民”,敦、遂二本无“民”
字,“常”下有“不”字。“吾得执而杀之”,敦本“得执而”作“诚得而”,
遂本作“试得而”,景本作“执得而”。

谦之案:磻溪、楼正、顾、彭、傅、范、赵、高翿首“民”下均有“常”
字,磻溪、柰卷、遂州、赵“使”下均有“人”字。傅无“执”字,“敢”
下有“也”字。严“熟”上有“夫”字,下有“矣”字。又尹文子大道下、
慎子外篇均引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与傅、范本作“如之
何”略同。

易顺鼎曰:毕氏考异傅奕本作“民常不畏死”。按下云“若使民常畏死”,
则此亦当有“常”字矣。容斋续笔卷五、卷十两引皆有“常”字。。。“而”
皆作“则”,“奇”一作“恶”。

谦之案:“杀”作“○”,俗。“杀”字据一切经音义卷六引说文:“戮
也,法也。”二徐本无“法也”二字。“杀”之古训不明,遂使惨礉寡恩者本
老子而归于刑名矣。

常有司○者○。夫代司○者,是谓代大匠○。

罗振玉曰:“常有司杀者杀”,敦煌庚本、景福本均无“杀”字。“夫代
司杀者杀”,景龙、御注、景福、敦煌庚、辛诸本均无“杀”字。“是谓”,
敦煌庚本作“谓”,辛本作“是”。“代大匠”,御注本无“大”字,“匠”作

○,即“匠”之别构。
孙矿古今本考正曰:“夫司杀者”,今本“夫”下多“代”字,“者”字
下多“杀”字。
马叙伦曰:文子上仁篇、广弘明集五、孙盛老子非大贤论引无“谓”
字。
谦之案:遂州本无“常”字,河上、柰卷无首句下“杀”字,遂州、
庆阳、河上、柰卷、顾无次句下“杀”字。遂州、严、彭、傅、范、高翿无
“谓”字。“大匠○”,“○”字,遂州本作“○”,诸河、王本均作“斲”。“○” 
为“斲”之别构。玉篇:“斲,斫也。”易系辞下传:“斲木为耜。”“斩”疑


为“斮”字之误。字林:“斮,斩也。”玉篇:“斮,例略切,斩也,断也,
削也。”夫代大匠○,希有不伤其手。

严可均曰:御注无“夫”字。“其手”,御注、王弼作“其手矣”,河上
作“其手者矣”。罗振玉曰:“夫代大匠斲者”,景龙、御注、景福、敦煌庚、
辛诸本均无“者”字。“希有不伤其手矣”,景龙本、敦煌辛本均无“矣”字,
敦煌庚、辛本均无“有”字。

谦之案:遂州、庆阳、磻溪、楼正、严、顾、彭、赵均无“者”字。
遂州、严、傅均无“有”字。傅“希”作“稀”,“不”下有“自”字。又淮
南道应训引二句有“者”字,亦无“有”字“矣”字。毕沅曰:“本皆异,
唯陆希声同奕。道德书,河上公多与王弼同,奕多与希声同也。”【音韵】此
章江氏韵读无韵,诸家并同。谦之案:此章斲、手为韵。李赓芸曰:“斲”
在广韵入声四觉,竹角切。按“斳”从斤,○声,今本无“声”字,必徐鼎
臣所删也。说文:“○,酒器也,象酒器形。”此即毛诗“酌以大斗”之“斗”。
“斗”为借字,“○”为正字。既是象形,“○”字当为建首。“○”字“金”
旁,后儒所加,宜为重文也。说文如“斗”字从斗,斲声,“○”字从见,

○声,读若兜,皆一例。老子“制惑”章“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
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斲与手韵。吕氏春秋贵可篇:“故曰大匠不
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淮南说林训略同。是“斲”之本音
当与“斗”同,竹角切者,其转音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五字,敦煌本五十四字,河上本五十六字,王本五十
九字,傅本六十一字,范本六十字。河上题“制惑第七十四”,王本题“七
十四章”,范本题“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严可均曰:“民之饥”,御注作“人之”。

罗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诸“民”字均作“人”。“饥”,诸本均作
“饥”,下同。

谦之案:景福、庆阳、楼正、柰卷、河上、顾、赵、诸王本均作“民”,
遂州、邢玄、严及后汉书郎顗传引并作“人”,傅、范本“饥”下有“者”
字。毕沅曰:“‘饥’,河上公、王弼诸本皆作‘饥’。案古‘饥馑’字作‘饥’,
‘饥饿’字作‘饥’,此应作‘饥’。”今案:毕说是也。字林:“饥,饿也。”
“饥,谷不熟。”“民之饥”正作饥饿解,宜作“饥”,不作“饥”。御注、景
福、邢玄、庆阳、楼正、柰卷、河上、顾、严、傅、范、赵、群书治要、后
汉书郎顗传引并作“饥”。又道藏王本二“饥”字亦并作“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严可均曰:“上有为”,河上、王弼、高翿作“上之有为”。

罗振玉曰:“民”,敦煌辛本作“百姓”。“上之”,景龙本、敦煌辛本均
无“之”字。

谦之案:严本作“百姓难治,以上有为,是以不治”。傅、范本作“民


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与诸本稍异。

彭耜曰:“五注无此十五字。”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引王弼注: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下云:“疑
此非老子之所作。”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严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罗振玉曰:“求生”,景龙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谦之案:遂州、彭、
范作“生生”,柰卷、王羲之、赵孟俯作“求生”,高翿作“生求”,傅作“求
生生”。严无“以其”二字,傅、范、彭、柰卷“厚”下有“也”字。案作
“生生之厚”是也。

易顺鼎曰:按“求生之厚”当作“生生之厚”。文选魏都赋“生生之所
常厚”,张载注引老子曰:“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谓通生生之情以
自厚也。足证古本原作“生生”。淮南精神训、文选鹪鹩赋注、容斋随笔并
引作“生生之厚”,皆其证。五十章云“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又其证之
见于本书者矣。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吴云曰:傅本作“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王弼无第一“贵”
字。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为”下更有“生”字。“贵生”,景福本“生”
下有“也”字。

谦之案:首句广明、景福、王羲之、赵孟俯同此石。邢玄同敦煌辛本。
“贵生”下,柰卷、彭、傅、范及治要引均有“也”字,淮南道应训引有“焉”
字。又案淮南精神训:“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
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语亦本此。惟淮南
以父讳长,故变“长”言“修”。俞樾曰:“‘修得生’,本作‘得修生’,‘得
修生’即得长生也”。文子十守篇正作“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所以得长生”。
疑老子古本在“贤于贵生”上本有此一句。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一语,得此而三。又此章每段三句,“是
贤于贵生”与上文“是以轻死”为对句。

【音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