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臣道-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筇煜戮冒病!衷疲骸 骞俨焕勖瘛!尬煜轮鳎绱说惹骞伲晃H蚍参骞僬撸嗪嗡惺岩宰园埠酰俊薄罢挪芯庸偾逭煜轮宋薏痪≈鄙俨啪摺8晾袼洳啪哂杏啵韵采拢次庞星逭C挪腥粤粼危晾褚酪楦镏啊!痹诳滴醯劭蠢矗鄄拍埽晾袷す挪小5蹦暝诳滴醯矍渍鞲炼さ恼揭壑校晾褚蛟肆秆杆伲艿娇滴醯凵褪叮坏饺晔谏轿餮哺А?墒强滴醯鄹厥忧辶?滴醯鄱浴傲庇搿澳堋惫叵档娜鲜镀那澹钪帐骨骞俚靡匝锩纪缕=帐棵裎叛叮甲呋逗簦绶杲谌眨壹姨旆允椤疤熳邮ッ鳎刮姨煜乱磺骞佟薄?滴醯郯で骞伲彩亲鹬孛褚獾谋硐帧?滴醯鄱愿晾竦娜似肥贾沼幸晌剩幸淮嗡蚋晾竦哪盖籽矢晾竦那榭觯晾竦哪盖捉曳⒘硕犹霸咄鞣ǖ淖镄校晾裆バ牟】瘢谷灰采崩夏浮J路⒑螅豢滴醯鄞兔跃 2痪茫蹦暧敫晾窆唇崤贪傩盏目崂粽苑镖驳姑沽耍慌姓毒觯飨允且蛭饺擞泄嵌喂叵档脑倒省

  在封建官场中,即使是整治贪官,也往往成为官吏之间相互倾轧的一种手段,或皇帝用以证明自己高明的手段,反贪固然是为了政治清明,但是纯粹为了政治清明而反贪的事却不多见。一般情况是才胜于德者,往往比德胜于才者更受重视。贪官被整治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由于贪腐,而是由于皇帝对他的认识不佳。人类认识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什么?古人以为主要取决于人心,即人心的光明磊落与否。因为康熙帝自己就注重修身,所以对于清官多有保全。但是像康熙帝这样自觉地以“公心处之”的皇帝也难免庇护贪官。可见做清官极其不易,非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坚强的意志决不能做到。

  清初,政治相对清明,理学盛行,是一大原因,凡理学名臣,莫不是清官。于成龙即曾被康熙帝誉之为“理学之真者”。史称于成龙“素以帖括无益经济,遂专攻经史之学,于程朱源流尤多发明,为诸生时已负大儒之望”。张伯行更是当时名儒,他一生“读书自少至老,不厌不倦,虽鞍马舟车之上,死生危急之秋,未尝释卷”。他于康熙二十四年中进士后,不去做官而归乡闭门读书,这在封建社会实在是少有。他辟园筑屋,陈书数千卷,凡天文、地理、医卜、农圃以及佛、老之说,靡不涉猎。他在园中苦研七年,一生之中先后纂辑诸儒经典《续近思录》等上百种。他著述颇勤,有《困学录》等著作数十卷。理学主张“知源于行”,康熙帝强调“学问无穷,不在徒言,要惟当躬行实践,方得益于所学”。于成龙、汤斌、张伯行等清官之所以备受康熙帝赏识,正在于他们的穷理知性与伦理涵养是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如此之真知灼见去指导治理地方的工作,自然会收到实际成效了。如一切学问道德一样,理学(或称道学)也有真假之分,不能因为有假道学,就将真道学一概否定,如果那样,清官现象就解释不清了。有人贬低清官,自以为是透彻,其实是出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蔑视,从哲学角度说就是不懂得时间和空间为何物,一锅糊涂粥。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某位钦差大人对张伯行为民请命的精神很不以为然,硬说他“狂妄自矜”,将他革职,关押在镇江城隍庙中。张伯行不以为意,处之坦然,日日读书自娱,又为侄儿讲解经典,著书立说。在回京路上,张伯行所到之处,士民焚香而拜,挥泪相送,络绎不绝。回京后,钦差大臣向皇上告张伯行“拒不认罪”,康熙帝说,“他原无罪可认”,仍予以重用。先命他在南书房任职,后又调任总督仓场侍郎,数年后又任户部右侍郎兼仓场总督。他把仓场官吏贪污舞弊的行为揭发出来,受到康熙帝的赞扬,说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张伯行介然自处,无论在朝在外,从不结交大臣豪吏,始终以不结党自律。同时,他又大力扶持清官廉吏,保举了一批学问醇正、志操洁清的官吏,如陈鹏年、焦映汉、臧大受、李发甲、余正健和陈瑸等人,皆为国家有用之才。 






 
君臣治河与朋党之争
  黄河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缓慢,因泥沙沉积使河床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每遇雨季,往往泛滥成灾。尤其在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灾情最为严重。因为黄强淮弱,黄水灌入淮水,再涌入运河,至使漕运受阻,影响北京的粮食供应。每年,朝廷都须由江南调运四百万担的粮食进京,以供八旗军消费。康熙帝亲政之后,便把平定三藩、治理黄河和疏通漕运这三件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天天提醒自己,这是国事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

  治理黄河,历朝历代都是难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没得力的治河大臣。正如张伯行所说,治河无功,往往坏于不学无术之人,妄行己私,变乱成规。因为面对自然现象,不像面对百姓那样,可以滥用高压手段去“治理”,河水滚滚东流,它可不怕杀头,故此一般头脑简单的治河官僚,面对河患都是束手无策,不过是借机会发发国难财而已。

  中国历史上,治河最见成效的时期,要数清朝初年,而康熙朝所以治河大有成绩,在于康熙帝十分敬重清官。最能体现清官聪明才智的事业,乃是“天人合一”治河的事业。清官所要做的只是顺应自然而已,既不必好大喜功,也不可化公为私。历任河道总督,做事极不认真,却要谎报功绩,贪污治河经费。河臣乃是肥缺,在没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的时候,选任清官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康熙帝经过慎重考察,决定起用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

  靳辅(1633~1692),字紫垣,辽阳(今辽宁)人,汉军镶黄旗。康熙初年任内阁学士,十年(1671年)任安徽巡抚,政绩卓著,加兵部尚书衔,升河道总督。靳辅上任之后,立即开始考察,为期两个多月,走遍黄、淮、运河干道,然后总结经验写成《河道败坏已极疏》、《经理河工八疏》,进呈康熙帝,提出五项工程,得到康熙帝的同意。

  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开始,各工程陆续开工。靳辅亲自率领治河官员六十多人,食宿在黄、淮河边,栉风沐雨,不辞辛苦。他很善于学习,无论是幕僚还是缙绅兵民以及工匠杂役,只要有一言可取之处,莫不虚心采纳。他还仔细研究了历代治河经验,认为明朝潘季驯的“筑堤束水刷沙法”,很是可取,便实施采用。本来,沿河百姓就有集资集力共同治河的传统,可是各处都是仅治家乡这一段,有些地方无人治理。又或者由于财力有限,治理效果不佳。然而,一旦由国家治理,地方百姓就依赖国家,不再主动参加。所以治河官吏就强征民伕,弄得河工弊端百出。其实花钱雇工就是了,但官吏们认为征调民伕可以为国家省钱。

  靳辅的幕客陈潢是他治河的主要助手。陈潢(1637~1688),字天一,浙江钱塘人。有奇才,无奈时运不济,困于科场,很不得志。流落在邯郸,游览古迹,题壁赋诗,抒发郁闷。有一次,靳辅因公事路过邯郸,见到陈潢的题壁诗,大为叹异,寻访得之,二人结下深厚友谊。靳辅敬佩他的才学,将他聘为幕客。从此,陈潢为靳辅出谋划策,办了不少大事。此番治水,靳辅见河道败坏不堪,曾有疑虑。陈潢却认为这正可以有所作为,他鼓励靳辅说,非盘根错节不足以试利器。他的一番话大大增强了靳辅的信心。 陈潢日夜奔走在黄、淮、运工地上,心力交瘁,治河官员深为感动,对他尊敬有加,将其视为师长。

  靳辅将黄河下游河道疏浚三百里,以所挖泥土加固堤坝,在临水面修坦坡,以减消水流冲击;并根据大臣冀如锡、伊桑阿的提议,在两岸广植柳树,疏浚湖泊;并设闸渠与河相通,以便于蓄洪;又把淮河、运河疏通改造,同时高筑分水岭,以利于分洪;修建水坝以备洪期泄流,等等。

  经过三年的努力,黄、淮、运河的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康熙十九年、二十年,黄河上游暴雨成灾,两次洪水又将河道冲坏多处,靳辅一面组织人力堵塞,一面上书自责,请求处分。

  康熙帝派大臣伊桑阿、崔维雅等人前往黄河两岸验看堤工。他们对靳辅的治河功绩视而不见,多方挑剔。崔维雅上书将靳辅治河功绩全部否定,还向皇上建议撤换靳辅。工部尚书萨穆哈又提出让靳辅“赔修”。康熙帝不同意,靳辅是清官,哪里有钱赔修?相互拆台,挖墙脚,是封建社会官场中最常见的现象,防不胜防,如果皇帝又从中推波助澜,清官办事就更难了。所以孔子强调要“亲君子,远小人”。康熙帝算是一个明君,对小人君子的认识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是,君主对臣工们永远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小人亲、君子远的官场环境。多亏康熙帝对靳辅仍比较信任,他认为,若另用一人,则旧官离任,新官推诿,必致坏事。他虽将靳辅革职,但仍予以留用,只是“戴罪督修”限期完工。由此看来,历代河臣大多治河无功,主观原因是官场环境使然。坏也惩罚,好也惩罚,总是受到干扰,干脆就玩忽职守了,这一点,再看靳辅往后的遭遇就清楚了。

  靳辅指挥民工,塞决口,筑堤坝,又经过一年苦干,除了海口工程尚未完成外,各项工程多已完工,黄河归于故道。靳辅又在宿迁清河挖一运河,以保漕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二月,康熙帝恢复靳辅河道总督职。次年,内阁学士席柱从广东回京,路过黄河,顺便拜访靳辅,视察河工。回京复命时,康熙帝问他河道情况,席柱说: “曾见靳辅容颜憔悴,河道颇好,漕运无阻。”康熙帝自慰当初没有换掉靳辅,使其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