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品官-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品官 
作者:海因茨·G·孔萨利克 译者:华宗德、常克强、徐晓英



    拉特诺夫是德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时,与女翻译丽云产生了恋情。香港黑社会组织胁迫拉特诺夫为其服务,否则将对丽云下毒手。他被迫认命,代他们向德国的中餐馆定期收取“保护费”。后来丽云到德国,拉特诺夫巧妙地利用香港黑社会和俄国黑社会之间的矛盾,同她偷偷地逃出德国,并向警方密告。警方采取行动,一举摧毁了在德国的两个黑社会组织。




孔萨利克和他的新作《黑品官》
序幕
第一部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第05节
第06节第07节第08节第09节
第二部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第05节
第06节第07节第08节第09节第10节
第11节第12节第13节第14节第15节
第16节第17节第18节第19节
尾声后记



孔萨利克和他的新作《黑品官》




——代序
崔少元

  海因茨·G.孔萨利克原名海因茨·君特,是德国最著名的通俗小说家,1921年5月28日生于科隆。10岁时开始在练习簿上写长篇小说,把他所听到的有关印第安人生活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想象力。从15岁起,他开始在当地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初露写作才华。17岁时,写出一部戏剧。中学毕业后,他按照父亲的意愿,到慕尼黑学医,三个学期后改学戏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应征入伍,获中尉军衔,被派到苏联当随军记者。战后被关入战俘营,获释后回到家乡科隆。1951年起成为职业作家,1952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沙漠舞女》。195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斯大林格勒的医生》,这部小说通过德国军医弗里茨·伯勒尔尼在苏联一个战俘营里的生活,揭露了战争的罪恶,赞颂了医德和人性,出版后在德国引起轰动。这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大突破,奠定了他在德国文坛的地位。 
  孔萨利克是一位多产作家,至今已发表一百多部长篇小说,其中十几部被搬上了银幕。他早期的作品多以战争为题材,引导读者认清战争的罪恶性。许多小说的主人公是医生,这也许可以说是他对放弃学医的至诚忏悔和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怀念。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创作的题材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出版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敲诈》、《女船王》等。这些作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自己宣称“我是个民间作家”。他的小说广为流传,已被译成二十多种外文,销售量在当今德语作家中首屈一指。 
  孔萨利克对中国怀有美好的感情。1981年和1986年他曾先后两次来中国旅行。他说:“早在10岁的时候,我就梦见了马可波罗曾游历过的那个神奇的国家,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魔力和具有几乎不现实的美的国度……以后,一个为西方世界知之甚少的民族所具有的数千年历史的高度文明,越来越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吸引着我。”1994年,他推出了长篇新作《黑品官》。在卷首,他写道:“我得感谢柯,她使我爱中国。——不仅仅爱中国。”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涉及到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这些充分表明孔萨利克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喜爱和了解。 
  《黑品官》以德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拉特诺夫和中国女翻译丽云的恋情为线索,揭露了黑社会的内幕和罪恶。本书的作者旨在以文学描写的手法,通过拉特诺夫的人生遭遇,再现当今黑社会势力的泛滥和猖獗,呼唤人道和正义,探究人性的善与恶。因此,《黑品官》有着深远的社会意蕴。 
  《黑品官》的小说名称有双层涵义。其一是指德国慕尼黑一家由三合会14K操纵的饭店,它是当地黑社会势力的老巢。其二是指穿梭于各大华人饭店之间,身着黑色西服秘密收取保护费的三合会的使者。整部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就是以拉特诺夫同14K的纠葛为基石而得以扩展和延伸的。三合会14K的邪恶、拉特诺夫的忍辱和叛逆构成了小说的两道主要风景线。拉特诺夫为了研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亲自来到D市进行考证。在那里他认识了一名导游小姐王丽云。王的美丽和聪颖深深打动了他。正在这时,一张由黑社会编织的网却悄悄向他撒来。 
  国际黑社会组织三合会14K近来受到了德国警方和俄罗斯黑手党的两面夹击。金三角——香港——欧洲的贩毒通道遭到了警方的严密监控和查禁;前往饭店收取保护费的使者先后被捕;俄罗斯黑手党虎视眈眈,欲同三合会14K一比高低。面对这种情形,三合会将目标集中在拉特诺夫身上,想借他开辟一条新的发财之道:用瓶装假咖啡去走私毒品,用他去充当三合会的“黑品官”。三合会选择了拉特诺夫,是因为他知名学者的特殊身份。他以此容易躲避警方的视线。 
  《黑品官》中的拉特诺夫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他怯弱,忍让。面对闵驹和宁林的威逼胁迫,他一次又一次扮演黑衣使者去收取“保护费”。他去饭店用微型相机拍摄俄国黑手党成员的照片。他这样做是为了他和丽云之间的恋情不致受到破坏。三合会正是利用他感情上的弱点,逼使他成了黑社会的成员。另一方面,他的良知并未泯灭,他时时寻找机会进行抗争,最后终于站到正义的一边,勇敢地向慕尼黑警察局揭发了三合会14K和俄罗斯黑手党的罪行。《黑品官》正是通过拉特诺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适,告诉世人:必须用正义去消灭一切非正义的东西。人世间只要有正义之举,邪恶势力将不能长存。《黑品官》的社会批判性也就在于此。 
  《黑品官》作为一部扬善抑恶的佳作,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还表现在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上。在小说中,孔萨利克融批判现实主义和心理描写为一体,对于外部世界,他以报告的形式和似乎不加筛选的方法,详尽叙述了每一件惨案。他手中的笔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香港高佬的神秘、闵驹的阴险、宁林的凶残、PP的坚韧,无不跃然纸上。这一切都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对于拉特诺夫的精神世界,作者则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他时而直接剖开主人公的灵魂,时而采用心理独白,十分准确地捕捉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此外,小说含蓄的结尾也为这部小说增色不少。德国警察告诉拉特诺夫:他的瑞士住址已被人告发,他不得不面临另外一次搬迁和躲避。作者在此设置了一个悬念:主人公的命运如何,他将逃亡何处?这样的结尾十分耐人寻味。作者的目的就在于告诫世人,三合会虽然遭到严厉的打击,但是并未被彻底摧垮。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还将长久地持续下去。 



  
  
序幕



  他叫蒂莫西·伊文思,热爱生活,生性欢快,为人友好。他的熟人中没人会背地里对他说三道四,说他失礼或粗暴。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独特且高雅,说话时他那女性般的嘴唇上挂着微笑:“看来似乎一切都杂乱无章,但要是我们朝事情的背后看看,反面往往比正面诱人……就像许多女人一样!”就这样,问题惊人地被解决了。对他的魅力视而不见简直是不可能的。 
  他身材微圆,给人一种舒适感,满头棕色鬈发中夹有一些白发,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对又大又蓝的眼睛。他的眼神给人一种信任感。他妻子名叫埃塞尔,她一再劝他把头发染了,他却回答:“该让人知道,我55岁了!每根白发都表明我又获得了知识。” 
  他每年两次离开伯明翰,告别机器制造厂的经理办公室,躲避英国的雨雾。“我是太阳的热中者,”他在谈及自己时说,“我生在英国,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不幸,我梦寐以求的是周游世界,躺在美不可言的海滨,埋在暖烘烘的沙里,解开异国人的奥秘。这样,当我生命告终时,我可以说:我了解这个称之为地球的星球!但我父亲却给我留下了一个机器制造厂,并责成我将其扩建,30年来我就是这样干的。” 
  听上去他挺顺从的……伊文思毕竟还雇了3675人,付给他们的钱远高于工资表上的钱,他还为他们盖了一个住宅区,他们都亲切地叫他“蒂迈爸爸”,他为此而感到自豪。 
  他每年两次实现自己的愿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作适度的冒险。就这样,一位身穿浅蓝色双排钮扣衫的绅士成了一个摆脱了尘世纷繁习俗的男子,不带妻子埃塞尔,只身一人过上六个星期。他睡在树干搭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茅舍里,他同印第安人一起吃欣古河畔的烤虫,有时同阿拉伯沙漠里的游牧人为伍,吃羊内脏。在偏僻、人烟稀少的澳大利亚内地,他同当地土著居民一同坐在红土地上画树皮。 
  那年5月伊文思去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在迅速发展,在北京他目睹了这一切。高楼大厦、超级市场、住宅区、高级旅馆、饭店和办公大楼竞相拔地而起,宽广的混凝土大道伸向远方。 
  中国之行是成功的。伊文思同一批温文尔雅的官员谈判了三天,对方所需的订货量远远地超出了他的预料,大大高于他公司迄今的生产能力。他可不是懦夫,在草约上签了字。 
  在北京的第四天,他向对方提出请求:“我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来华前我已读了几本有关你们美丽的国家的导游书,如K市的名胜古迹……” 
  “没问题,阁下,”谈判负责人说。“北京每天有班机飞往K市。我们将同旅行社联系安排您的旅行。我们很荣幸,您在华期间,我们能把您作为我们的贵宾。” 
  在中国的第五天,伊文思飞抵K市。 
  旅行社的一位译员接待了他,将他送往金龙饭店。这是一个华丽的旅游饭店,房间洁净,布置舒适,抽屉柜上放有一台彩电。伊文思淋过浴,穿上米色西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