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孩童一阵哄笑,都觉得开门大吉。若是第一家选错了人家,闹个灰头土脸,拿不到三五个喜钱,后面的人家也都不愿多给。
谁都希望这些孩童第一家上自家门,这也是社会地位啊!
徐元佐跟在后面听着,上前一把拉住那个带头的小童,和颜悦色道:“你叫什么?”
“我姓林,叫二狗。”那小童见了徐元佐,满脸堆笑:“徐家哥哥,可有事么?”
徐元佐从腰带里挤出一小块碎银子,掂了掂,也有一两五七分重。他捏着银子在这林二狗眼前一晃:“知道这是什么?”
“银贼!”众小童眼冒金星,中气十足地高声尖叫起来。
徐元佐将银子放在林二狗手里:“跟小伙伴们分了,拿回家过个肥年。”
林二狗眼中发亮,却是欲语还休,良久才道:“这银子怎么分呢?”
“不关我事。”徐元佐直起身子,双手一背,踱步而去,只是带着满脸坏笑偷看小童们怎么分银子。
所以说,没钱能考验人,有钱更能考验人。
没钱的麻烦终究好解决,有钱的麻烦却只有智慧才能解决得了。
这个年,貌似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嘛!
===大明金主
———————————————————————————————
九十六章隆庆三年来了
第九十七章紧抓思想教育
在诸位读者朋友的支持之下,《大明金主》终于要在九月一日上架了!请大家届时多多支援,有月票的投月票,有推荐票的投推荐票,还没收藏的请收藏,各种支援都很重要,小汤在此拜谢!
================
隆庆年间虽然没有家属院的说法,但是夏圩园管行的少年们却都住在朱里,相距最远的两户人家也不过是十几分钟脚程。有好些少年都是贴隔壁的邻舍,一时间走动起来方便而热闹。
不过虽然方便,习俗上去外面拜年是大年初二以后该做的事。而且初二这天较多的是回娘家,这对朱里的小伙伴们没有什么影响,一大早就到了徐元佐家拜年。让徐家妈妈更是着实兴奋了一回。
看着流水一般抱出来的点心,徐元佐真心佩服母亲的预见性和统筹能力。
这样的水准放在后世,绝对是个滴水不漏的办公室主任啊!可惜在这个时代只能作一个家庭主妇。他又看了看负责打下手的姐姐徐文静,见人面带三分笑,却不多说一句话,显然得了母亲的真传。
更可惜的是她不肯在外面做工,连账房都不愿干,更别说让她当办公室主任了。
不过有两个少年倒是有眼力,帮着跑前跑后,不见拘束。徐元佐在脑中琢磨了一下,想起他们是市场部的,有这份心思显然不是庸手,调到总务负责接待可就亏了。
“元佐哥哥,有心事?”顾水生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徐元佐身边。
徐元佐恍然惊醒,道:“哦哦,看到大家这么热闹,光顾着乐了。招呼不周,招呼不周。”
顾水生笑道:“哥哥说的什么话,如此见外。”他面色飞快沉了下来,道:“若不是哥哥,我们这二三十人,焉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这里是二三十人,放在朱里就是二三十户,都是得了哥哥的好处。”
徐元佐摇了摇头:“这是大家帮衬而来的结果。”他道:“其实你在外面走多了也知道,三五两银子在豪门势家眼里算什么?但是放在咱们这里却是天大的数目了。”
“的确如此。”顾水生微微点头。
“你想过里面的道理么?”徐元佐盯着顾水生。
“因为……他们祖宗好?”顾水生追本溯源,觉得那些豪门大家无不适当初跟着太祖皇帝起兵,或是跟着成祖皇帝起兵的人家。因为起点高,自然可以读书做官,然后子孙就不用下地干活,也不用为稻粱谋,仍旧可以读书做官。
“我是说,他们不知道分享的乐趣。”徐元佐知道顾水生误会了自己话里的重点:“他们就是成天只想着往自己家里扒银子占田土,而不知道让街坊、邻里、乡梓、国人一同富起来。最后便是穷者益穷,富者愈富。这也是汉唐之亡的前车之鉴。”
顾水生打了个冷颤。他分明听出,徐元佐这是在说:大明若是继续下去,也会步汉唐的车辙。不过他又觉得,虽然自家没田没地没银子,难道因为人家有钱就要眼红人家?就该让人拿出来分享?元佐哥哥这想法固然吸引人,却有些不近情理。
“自家富裕起来,还要让周围的人富裕起来,只有如此才是咱们该有的眼界。”徐元佐自顾自道。
顾水生猛然醒悟过来:这番话元佐哥哥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上回面对朱里街坊围在他家门口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说的。那时候听起来像是漂亮话,今日两人之间私密聊天,哥哥仍旧如此说,看来是真心这般想的了。
顾水生不是个情感外露的人,只是默默寻思:哥哥有这般鸿鹄之志,又有手段,心量又大,真真是个豪杰。我若是能够附在尾翼,今生也该知足了。
徐元佐见顾水生面色深沉,显然是在心中思考什么,不由欣慰。他相信自己这一番话,已经起到了作用,顾水生绝不应该是个为了三五两银子蝇营狗苟之人。只有拓开了心胸和眼界,才谈得上“创业”,否则只是个找个渠道挣钱,那还不如卖盒饭做餐饮呢。
“哥哥,”顾水生抬起头,“哥哥这番话真是令小弟茅塞顿开,感觉一身热血滚烫。日后火里水里,哥哥只要一声吩咐,小弟绝不皱眉头。”
“我会找条康庄大道给弟弟们走的。”徐元佐笑道:“你我有一样的志向,可谓同志。平日在工作中也要看看,若有弟弟们做一样的念想,便可记在心里。我一向觉得,能力高低可以捶打提升,志同道合的伙伴却是不容易寻到。”
“小弟明白。”顾水生点了点头,见陆大有正有意无意地往这边靠,便道:“哥哥,关于这事,小弟有个想法。”
徐元佐挑了挑眉毛,示意他说。
顾水生等陆大有又近了些,方才道:“哥哥往日也是督促我们读书。不过终究是以识字、算学和作公文为主。”徐元佐点点头。基本的计算能力、实用文写作,这是任何职业的基础。
“但是教导他们做人道理的书,却读得不多。”顾水生道:“想来我们这些兄弟之中也没人有心科举,但处世立身的道理,还是该跟他们讲一讲。”
“这个啊。”
——这是要进行哲学教育,确立思想,统一三观么?
徐元佐轻轻摸了摸下巴,心中暗道:如今要想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思想,只有儒家。
虽然后世很多人批判儒家哲学,但主要原因都集中在乾隆时期中国失去领先地位,从而导致了后来的黑暗血时代。
如果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儒家哲学对生产力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起码中国版图能够扩这么大,宋朝还是外国的大理,现在已经由心底里觉得自己是大明人……这多少有儒学教化的功劳。
再看看蒙元和满清这两个外族入主中原的例子。蒙元鄙视儒学,坚持自己的一套,结果国运不足百年。满清以儒学为武器,非但成功毁掉了汉人千年文化积累,还让汉人世世代代留下了猪尾巴,哪怕国亡之后都没能从心理上剪掉。
所以说儒学实在是一把利刃,关键是看握它的统治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这么好的武器不用,的确有些浪费。
“就是难度略高,怕弟弟们读着乏味。”徐元佐自己也在努力读书,深知这些内容固然洗脑不错,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资质被洗的。
“不用读那么深。”顾水生道:“哥哥只需要将故事提取出来,加以褒贬便是了。”
“唔?”
“譬如某人因为拾金不昧,得到了善报?”陆大有走到了跟前,没有错过顾水生的话头。
顾水生之前就在等他,点头道:“正是,就跟寺庙里的和尚讲故事一样。他们就是讲一个老长的故事,最后落一句‘正是因果相报,丝毫不爽,信佛得生极乐’。我这两日跟着母亲去上寺里,就听这个了。”说到这个,顾水生显然有些无奈。
“唔,我想到一本书……”徐元佐把口一掩,心道:是了,《幼学琼林》还没写出来呢。
顾水生和陆大有知道徐元佐读书驳杂,就连老爷们都高看他一眼,只静静听他讲出书名,回头一睹为快。
;
九十八章义兄
是本好书,据说毛太祖到了晚年还能够背诵如流。≥
这书自从刊行之后,很快就被视作重要的启蒙读物,民间所谓:读会读书。
当然,现在也还没有写出来。
相比民间智慧集合起来的。这书全是骈体写就,对培养语感很有好处。即便是不写文的人,若是在说话中注意一下语感,也会让人高看一眼,起码不会觉得此人粗鄙。
其次,这书不光是传授道理。因为前身是,可见内容多是典故,是以传授实例的形式,最快速度丰富一个人的學识储备。
此外还可以了解历代贤人名士、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传诵后世数百年而不绝。
这更像是一本社会常识通行手册,让少年在还没出社会时,便对社会有所了解,同时也是一本提升逼格的速成教材。
徐元佐怀疑自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手下都将只有这些“小學五六年级”水准的少年。而则能填鸭式地培养一批近乎初、高中水准的人才——此书许多典故和名句的确是高考语文卷里的知识点。
全书只有两万一千余字,作为文科學霸出身的徐元佐,能否默写下来这套呢?
能全文默下来就有鬼了!
毛太祖晚年还能背诵入流,因为人家小时候背的就是这个,所谓童子功是也。
徐元佐当年背这个的时候也是童子功,但只是作为启蒙读物,又没有科举可考。先过一遍,目的是为了读后面的书打下基础。更何况这书是一般的语录体,上下文全然没有联系,错漏几句,或是放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