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二弟,三弟?”冯耀试着叫了一下,两人已经被冯耀所说的话给惊呆了,直到冯耀各在两人头顶拍了一下,才哎呀一声,惊醒过来。
“大……哥!你……如何知道这些的?莫不是……!”周仓晃了晃脑袋,崇拜不已。
陈到也猛然省悟,脸上露出笑容,一拉冯耀,指着地图问道:“大哥,你再说一次,这里是什么地方来着?……?”
冯耀一阵无语,叹了一口气,道:“二位兄弟,以后再说吧,我们得快点收拾一下,去议事了!呃,对了,二弟,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特意从数十万大军中,精选出了两万泰山兵,成立了一个精锐军,名为泰山军,我打算让你来统领!”
周仓大喜道:“大哥,这可太好了,你可知道,三弟练了一支新军,士卒皆重甲长枪还配有小盾,威武无比,几乎没有弱点,不怕骑兵,不怕弓箭手,更不怕步兵,除了重弩能伤之,能军能伤!!三弟时常在我面前夸耀,这次我有泰山军,就再也不羡慕三弟了!!”
“哼!”陈到有些得意的轻哼了一声。
冯耀看着两人的神情,不免心中暗喜,看起来陈到确实已经好了很多了,虽然相比周仓,仍然是不苟言笑,但却是开朗了不少!
三人边说着话,边收拾着,洗涑,喝粥,穿戴,有侍婢侍候,很快就完成。
州府
冯耀坐在主位上,不再似前些日子,此时在冯耀的左右满是人,除了杨武,徐庶,更是有不少的州吏伴在左右。
而堂下,文官武将甚为整齐,平时在外的官员,能回来的,基本都回到了府中,等待着冯耀的命令。
这两天徐庶已经将所有人的战功都总结好了,按名字写在竹简上,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方便冯耀查看与下达命令。
第一件事,冯耀就是要封将!虽然还没有拿到开府的权利,但是现在冯耀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至于是不是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冯耀的看法是:“管他呢,此时不先许下名号,岂不是寒了众将的心?只要众将齐心聚在我的身边!!何愁大事不成!!”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全面大升职
冯耀现在还只是杂号将军,是不能让手下的名号超过自己的,所以最高也只能封手下为中郎将,而且也只是杂号中郎将,地位比起统领朝中禁军的左、右、五官中郎将差了很多,当然所统的也不是禁军,只不过是武官的一个级别,所统的军队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全是冯耀的私兵。
大堂中,文官武将一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着冯耀的封任。
武将排在第一的是周仓,第二是的陈到,第三的是许禇,第四戴陵,第五魏延,第六纪灵,……。
文官排在第一的是简雍,第二是满宠,……。
徐庶虽然也是文官,但是其职位不在文官之中,而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并不用在下面列队,而是随侍在冯耀的左右。
“夏侯兰、赵云也该到了吧!”冯耀心道。
冯耀其实是想等赵云来了之后,再统一封任的,这样可以借着大封的名义,悄悄将没有名气的赵云,封得稍高一点,也不至于引起众将的不满,甚至冯耀想将赵云直接封到校尉的级别,让赵云本会到受到了他的重用。
但是军中一般是要靠军功来升职,赵云之前也只是曾经当过军侯,现在就算因为转投自动升一级,也只能是部曲督一个级别,没有战功,要封为校尉还真怕不能服众。
“元直!”冯耀转过头,轻声喊道。
徐庶立即凑近了一点。
冯耀道:“如果赵云来了,我封他一个什么职位合适呢?”
徐庶道:“主公,赵云曾是白马义从的一员,如果让他统领主公的五百幽州弓骑兵,最为合适不过了!”
冯耀眼前一亮,点点头,心中暗喜。
这五百幽州弓骑兵原来是属于公孙瓒手下的,当年因为要支援盟友袁术,所以公孙瓒派其族人公孙凉,率一千幽州弓骑兵南下,此后便一直留在了袁术营中。
幽州弓骑兵虽然比起名震天下的白马义从要差了一点,但是亦是公孙瓒的精锐兵之一,不但弓骑兵是精于骑射的幽州兵,所骑的马也是优良的幽州战马,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冯耀的这五百幽州弓骑兵一直只能维持在五百之数。
这五百名幽州弓骑兵的督统公孙凉并没有在冯耀手下,而是率着另一半的五百弓骑兵,仍然归袁术所有,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正式的督统,为了方便管理,冯耀也只是临时任命了其中一名军侯为假司马,临时在战时统领这五百弓骑兵,平时则由冯耀自己亲自掌管。
让赵云来统领这五百弓骑兵,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云原本就是白马义从的一员,精于骑射,统领这五百弓骑兵,就相当于是冯耀的亲兵将领了,虽然所统兵不多,但是其受到重用的程度,将会仅次于许褚、戴陵、杨武等人!
“不过!这样一来,又有矛盾了,这一年来,这五百弓骑兵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就算赵云曾是白马义从,但是突然成为他们的统领,只怕他们中很多人都心有不服……!”
冯耀目光又一扫堂中诸将,忽然看到了许褚和魏延,猛的脑中灵光一闪,面上不由露出了笑容,“不如等赵云来了之后,举行一次比武选拔大赛,既可以直观的了解赵云的本事,也可以让赵云名正言顺的当上弓骑兵的统领!!而在这之后,我将大力扩大弓骑兵的规模,让他们在战场上能发挥出更为惊人的威力!!”
主意一定,冯耀立即开始封任。
首先,冯耀将重新划分豫州各州的决定公布了出来,众文武立即震动,议论了良久,最终基本赞同冯耀的决定,只有少数几名原本的州吏持有反对的意见,不过这并不能影响大局。
在一些的小地方,稍稍有一些变动,主要还是对其中关于缩小沛国的决定,不能赞同,因为沛国一直以来就是豫州的州治所在,又是大汉皇室的发祥地,减小沛国的版图就是变相消减沛王的食邑,这有损大汉皇室之威。
通过决定后,冯耀立即开始正式任命。
龚都升为中郎将,领汝南太守一职,仍主要负责协调豫州各郡之间的粮草。
周仓升为中郎将,领颖西太守一职,并统领新军泰山军。
陈到升为中郎将,领颖川太守一职,统领白眊军。
纪灵升为中郎将,领沛国相一职,原沛国相舒邵冯耀任命其为新的庐江太守。
魏延升为中郎将,领汝阴太守一职。
甘宁升为中郎将,领戈阳太守一职。
王虎升为中郎将,领鲁国相一职。
程固仍为梁国相,并升为中郎将。
陈国仍然任用袁嗣为相,同样升为中郎将。
还有远在蕲春的支月,虽然只是从别部司马升为了校尉,但是却被任命为蕲春郡太守。
另外许褚、戴陵、杨武、管承、郭祖、昌豨、李典、赵旺、刘顺、车胄、张达、王成皆升为中郎将。
这一次的封任,冯耀手下一共拥有了二十一名中郎将。
接着是校尉,因功升为校尉的多达百人,不过绝大多数并不具有独自领兵的权利,而是归各中郎将统率。
校尉中有一直跟随冯耀的元老,如周征、张石、陈任、王霸、何铜、何铁,另外许定、范能、韩双、杜衡、文勋、徐商、范疆、袁奥、袁敏、吴昊、夏候兰、吕常、胡奋、荀正等俱升为校尉,就连冯耀一直敌视的雷薄,这次冯耀也升其校尉了。
所有校尉所统仍是原部人马,只有少部分有一些变动。
冯耀规定,校尉领兵不得超过一万,不得低于二千,中郎将领兵不得超过五万,不得低于一万,特殊情况必须要另外得到许可,另外中郎将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最多能调动本部一万人,校尉只能调动本部二千人,部曲督只能调动本部五百人!
校尉虽然多达百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校尉领的都精兵,有的全是精兵,有的是精兵和辅兵混杂,还有的只领有辅兵和杂役,所以虽然同为校尉,其具体的地位和权利相差得也非常大。
校尉以下的职位,冯耀并没有一一细管,而是将权利下放到了中郎将和校尉手中,让他们依据手下的战功升赏,最后将名册报上来即可。
县一级的管理,冯耀也将权利放手交给了新任的各郡太守,不过对于平舆及平舆新城的管理,冯耀则是亲自任命的。
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马银甲赵子龙
其中周征仍继续管理平舆,虽然周征的并不强,但是周征的忠心和稳重是最让冯耀放心的!
平舆东城和平舆北城的城守,冯耀想了一下,考虑到两城是新生的城市,必须要有善于管理人才来担任最好,而且还要有带兵的能力!
吕常、徐商让冯耀非常满意,吕常被任命为东城城守,徐商被任命为北城城守。
平舆城,平舆东城,平舆北城,三城归冯耀直接管理,这三城所在的位置,就是整个豫州的中心,将来也会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
汝南学院正式任命徐干为院长,王粲为副院长。
将近午时时分
在冯耀的迅速的决断下,大事一一处置完毕,正处理一些次要的事务时,门亭长进来禀报。
“主公!夏候兰将军已经抵达平舆城外!!”
“好!!来得太好了!!”冯耀大喜道。
徐庶这时低声进言道:“主公,既然众将分封完毕,不如令众将解散,午宴后各自依命行事!主公也好去迎接夏侯兰!”
“嗯,就依军师之言!”冯耀点头,命众将可以自行离去,依命行事。
不过,除了文官大部分依命开外,绝大部分的武将都好奇的留了下来,欲跟随冯耀一起去看看这位被冯耀从千里之外,不惜代价请来的将领。
冯耀立即领着众将及亲随,数百人一齐迎出北门。
北门外
因为冯耀从青州迁来的百姓,还有不断从其它各州闻冯耀名声来投的百姓,早已如城中一般热闹,虽然很多百姓仍然住着临时搭建的营帐,但是很多地方,一座座新的住宅正在迅速建设,民工在其中进进出出,显得十分的忙碌。
不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