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感受清华 作者:尚尔凡-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盒枰闹丁M笨芍涞目斡嗍奔涞难≡褚泊蟠笤黾樱丝梢韵裰醒蹦茄嘌约旱男巳ぐ茫扛鐾Щ箍梢圆渭痈髦指餮纳缁峄疃褪导H胃髦稚缁峁ぷ鞫土蹲约海踔量梢缘礁髦止救プ鍪迪盎蚣嬷岸土蹲约骸R虼耍�♫;出现在了更多的方格里,不同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性格选择了不同的课余安排。
  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内容又重新变得集中起来。每个人要选择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做出细致、深入的研究。同时,因为大部分时间不用上课,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有了更多的空间参与到课余发展空间中去。除了上面讲到的,研究生们经常去尝试各种兼职和工作实习,或者为今后的出国做充分的准备。随着学历的提高,每个人能够选择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会越来越多,每个人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也越来越不相同。到了研究生深造阶段,每个人的“笑脸”会出现在各个领域。
  给每个人3年的时间,对着高中屈指可数的几门课程反复地学,最后取得不错的分数,对于勤奋的学生并非一件难事。高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重复记忆、重复劳动的过程,很多学过的内容在高考前已经是背得滚瓜烂熟。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一天也都是24个小时。在高中,课程少,每门课可以花掉很多时间。而在大学本科,要学习的内容远比中学要多,每门功课自然花的时间比中学的一门课程要少得多,但该学好的同样要学好。这可就真的要看同学的悟性了。需要同学学会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锻炼自学能力。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光会学习还不够,还要学会创新。通过本科锻炼出来的自学能力,花上几年的时间,从选择的研究课题中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每个学生的这段十年寒窗,学校给你安排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少,自己安排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在逐步教会你,如何独立地把一件又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做好。
我和好学生的差距在哪里?
  什么是好学生?
  什么是好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好学生”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学阶段,倡导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其实,只要学生学习好,别太淘气,就是一个老师、家长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好就是硬道理!
  在大学本科,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除了年级的前几名仍然被同学和老师认为是尖子生外,其他被大家认可的“好学生”都是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们的优秀。有些同学某些方面动手能力强,比如,建筑系的同学能设计出精美的大楼,计算机系的同学编程能力很强,他们能做出很多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虽然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年级中下,但同样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成为一名大家心中的“好学生”。还有些同学社会工作能力很强,担任了学生会主席,或者是学校某个协会的会长等等,他们当中很多人学习成绩也非常一般,但同样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也就是说,只要同学在大学本科阶段能够有“一技之长”,在专长上做得出色,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弱项,就会被大家认可,成为公认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在大学,也只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体现着它的“威力”,比如保研(保送研究生,具体的可以参看第三篇中的《读研》部分)和评定奖学金。如今上了研究生,想想本科四年的平均分,只能说明过去。就像高考成绩一样,过去了就扔到角落里了,不会再去想它。
  到了研究生阶段,国内外的研究生导师都普遍认为,许多本科很会考试、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做研究的能力很一般,他们作了研究生反而不是好学生了。正所谓学习是第一步,创造是第二步,会学习书本并不等于会做学问。研究生中的“好学生”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读研过程中,绝大多数工作要合作完成,项目做完了,自己也很难找出哪一块是自己单独做的内容了。是我的工作中有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中也有我的工作,因此沟通和协作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好学生的含义在不断地变化。学习阶段越高,学习成绩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同学越发看重的是人品、钻研精神、合作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中学里的“好学生”是成绩好的学生,大学里的“好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而研究生里的“好学生”才算的上是真正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差距究竟在哪里?
  来清华,和天才们一起学习、找差距,是一个“一针见血”的好地方。各地的学习佼佼者跑到一起,有些继续领先,有些在学习上被彻底比了下去,他们非常苦闷:我怎么就不能像班里几个“大牛”那样,学得那么轻松呢?
  其实从中学就应该观察到,勤奋、努力不是学习成绩有差距的直接原因,班里学习最好的几名同学往往不是学习最用功、最努力的,最多也就是班里的平均努力程度。
  同时,粗心也不是不能提高成绩、缩短差距的借口。高考模拟考试,满分是750,一个同学考了580分,分析试卷,觉得数学马虎丢了10分,大综合马虎了10分,要是细心点,600分以上没问题。不过当他又看了班里同学考了650分的卷子,他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发现其实“好学生”由于马虎丢的分一点不比自己少。每个人都会在一次数个小时的考试中出现一些马虎的错误。好学生并不是靠认真细致而取胜你几十分的。
  那么差距究竟在哪里呢?差距就在于好学生能够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想想高中的时候,上课大多数人都听得很明白,书大家也一看就会,留的课后题也都能做,但是找一些参考书或者老师留的提高题,有些同学还是会顺利做出来,而大部分同学则不行,这就是因为普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而这种对知识一次性的理解能力,是普通学生在之后多次的反复巩固学习中,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的,最终造成了成绩上的差别。
  尤其是在清华里,对这种知识理解程度上差别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上完了一次两小时的课,书本讲了二三十页,有些“大牛”就能不仔细看书,边翻书对着老师讲过的内容边做作业,很快就把作业写完了。而大部分的清华里的“普通学生”,就必须在课后,对着课本“啃”上几个小时,才能把内容吃透,然后再开始做作业。如果硬要像“牛人”那样不看书直接做作业,会感觉做作业时非常吃力,每做一道题都要向前翻书很多次,为了做一道题,看书反而要花上更多时间,还不如先把书系统看一遍的好。这说明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适合普通同学。好学生因为上课时听课能够抓住重点,掌握得好,就可以课下少花一些时间看书,直接做作业。这种差别是不能用上课是否在认真听讲或同学是否努力来区别,是一种能力上的差距,必须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
  如果能从中学阶段就意识到这些,而不是陷于题海的苦战,那么对于同学的学习效率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同学们也应该用心去分析,这种差距究竟是来自于智力,还是来自于方法?
我曾“站在‘大牛’的肩膀上”
  清华里有个词叫“傍大牛”,这可和“傍大款”没关系。在清华,很多课程是要做实验、写论文的,往往一个实验是要两个或多个人一组完成。那么一旦老师布置了实验,很多同学就会纷纷行动,找班里大牛“傍”成一组,这样就不怕实验做不出来了。
  一次,阴差阳错,不知怎的我们班的第一大牛在《计算机原理》课实验上和我分到了一组,或许是平时一起打球、踢球,他觉得我人不错,或者是班长分配的,我就这样“傍”上了一个“大牛”。
  这位大牛从高中就经常参加全国和国际计算机比赛,摘金夺银。上了大学,平时根本没有见到过他学习的,最后考试成绩还出奇好,现在他已经在美国读书了。
  实验我觉得特别难,对着实验要求和教材看几天了,还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一天,他找到我,说和我讨论一下实验。我非常紧张,因为我当时什么都不会,他又是“大牛”,怕他责怪我笨。但后来的讨论让我有两个完全没有想到的地方:第一,没有想到他是从最有难度的一种方式找到突破口的。这个实验主要有三个可以参考的东西,一张原理图、书上的例子和实验要求。他告诉我,在和我讨论之前的一天,平时很少上自习的他特意去上了一次自习,愣是面对着别人最望而生畏的“原理图”把各个环节都想清楚的。而据我所知,其他同学都是根据书上的例子改了改就用到实验里的。所以我没有想到他用了一条最直接,但最不容易成功的思路搞定了实验。他的做法就像登山一样,一般的人都是从坡度较缓的一面登顶,需要时间很长;而他是从陡峭的一面登顶,只有登山好手才能成功,但确是捷径。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能够给我讲的这么清楚,以至于我这样一个开始不太明白的人,听他说完以后,回到宿舍还能给其他组的同学讲一讲。我原本以为像他这么牛的同学给我讲东西,我一定会因为他讲得高深而听不懂,没想到他讲得是那么有条理,他的思路是那么的细致和清晰。这次的经历让我很难忘,我明白了原来大牛做事的思路是这样的,不是仅仅为了能够得到实验结果,而是主要把精力放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彻底想清楚。
  在清华的几年里,我受了许多类似的刺激,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好,总有人做得好。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压力和烦恼,自己会变得没有信心,生活会变得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