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启苏叹息:〃说到中国人的苦难,一夜白头。〃
晓敏提高声音,〃小阳,你要不到动物园去?〃
小阳闻声出来〃你搞错了,那是小孩去的地方〃不悦地板着脸。
晓敏对外甥的心态甚感兴趣。迟早要访问她,作为报道中最后一篇。
小阳初到的时候还不愿意走路,时常举起双手叫父母抱,会说粤语,尚未入学,一进洋童学校就改变她的一生,学得一口美国英语,渐渐思想都改用英语,晓阳说她发梦呓也讲英文。
林启苏夫妇很经过一番挣扎才安顿下来。
晓阳说得好:〃你问我什么叫做贫贱夫妻,我全知道。〃
积蓄快用光,两夫妻却找不到工作,所有老板都回绝说〃阁下没有当地经验〃,人人不肯给新移民机会,新移民过了十年也还是新移民,哪来的当地工作经验。
终于本来从事银行业的晓阳下个狠心,跑去读半年书,考到张地产经纪执照,从此做楼宇买卖,当初一个月都做不到一单生意,晓阳的脾性就在那时作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早出晚归,兼夹染上江湖习气,夫妻关系曾经一度非常恶劣,女儿丢给一位唐人街过来的老太太照顾。
两年前晓敏的老板移民,晓敏无意中把姐姐卡片交给这个生意人,没想到他到了西岸一个电话把晓阳约出来,三天内就光顾了了百万地产,晓阳约抽到六个百分点佣金,身价立刻上涨,生活也就安定下来。
今天,说到太阳顾,大抵没有人不知道。
林启苏是工程师,凭着太太的关系,不致沦落到超级市场当柜格员,现在车门做旧屋修茸翻新转卖工夫,进帐非常好。
困难时期已完全过去,但是打了折扣的夫妻感情永不复原。
晓阳越来越似生意人,绝少留家中,没事都要开着平治房车到市中心兜几个圈子。
晓敏这次来,见面几乎不相识,变了,全变了.姐姐眼内有股冷漠孤寡的神色,不留余地,看不上眼的东西最好全部扫开,唯一没有变的,是对妹妹的关怀,对晓敏来说,已经足够。
晓敏始终比较喜欢从前的姐姐姐夫,在本家的林氏伉俪,反而比较松弛轻快,也没有那么市侩。
晓敏现时老觉得姐姐眼中只得符号,看任何东西.甚至是人,都在价格,最惨是她目光如炬,绝无错漏,所以经她估价范里,绝对可能是真的范里。
当下晓敏说:〃没有人要去动物园,我告辞了。〃
林启苏已经躺在长沙发上盹着,啤酒肚子轻微一上一下随呼吸移动,十分趣怪。
十年前的姐夫不是这样的,那时他起码比现在小三号,英俊、神气、有股读理工的青年特别的气质,算了,晓敏想,人总会老的,只要姐姐不嫌他,他不嫌姐姐就得了。
晓敏轻轻离开林宅。
隔壁的洋婆子正伸长耳朵听邻居的动静。
她同晓敏说:〃一点声音都没有,是否在进行大阴谋?〃
晓敏忍不住反问:〃你怎么把我当好人?〃
〃你不会是坏人,你至少肯跟我说话。〃
〃不,〃晓敏靠在栏杆上笑说:〃我比他们更糟。〃
洋妇主观极强,〃我不相信。〃
林宅草地上有日本人正受雇剪草,闻言转头一笑。
剪草机轧轧来回往返,那种固定地有节奏的机器声在蓝天白云下催眠作用,蜜蜂嗡嗡,绕着玫瑰花丛打转,春日将尽,夏季将至,晓敏的心仍然没有着落。
〃这算不算一个美丽的国家?〃外国老太太问。
晓敏答,〃没有更美更富庶更平安的土地了。〃
〃谢谢你。〃
〃为何谢我?〃晓敏笑,〃我也是本国居民。〃
晓敏与老太太道别,问得她叫马利史蒂文生。。
她可以保证晓阳不屑知道邻居的姓名。
并非天性如此,实在流离的次数太多,一颗心麻木不堪,外表就冷酷。
走完一次又一次,心全然没有归属感、香港本是蛋家与客家的地头,此地原居是红印第安人,怎么样攀亲戚,论交情,实是个大问题。
自清朝起就吃足外国人的苦头,一时如何推心置腹,而且,刚刚种下感情,说不定哪一天就要转头走。
离开香港时,报纸上激动的社论标题是〃英国人总得对香港人负点责任〃,晓敏无限惆伥,但还是赶着到航空公司去取飞机票。
算了,一个人对自己负责最好。
她男伴的态度就刚刚相反。晓阳忿忿的代妹妹抱不平,〃很明显,这人心中有许多人与事都比你重要。〃
晓敏记得她幽幽的说:〃我从来没有野心在任何人心中占首位。〃
晓阳答:〃当然,人人觉得最重要的一定是自身,留得青山,方有柴烧,但如果你在他心中连次位次次位都够不上,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我们分手。〃
〃但是你那么思念他,耗尽你体内能量,所以你一直嚷累。〃
他不肯来,总得有人留下来,他说。
晓敏听了,觉得这话何等熟悉,仔细回忆,啊,是母亲与她说的,她大舅舅在三十五年前立下同样志愿,留在天津,没有南下。
车子驶到大路,晓敏没留神,后边来的司机按号警告,刹车,晓敏惊魂甫定,发觉两车距离只有一公尺。
那名司机下车说:〃一个便士买你沉思。〃
晓敏抬起头,〃呵,郭先生,你好。〃意外之喜。
她连忙把车子驶至一旁。
天气并不那么暖和,郭剑波已换上短袖短裤、十分俊朗,晓敏一直带缺憾地喜欢这种似干文艺工作的男生、头发松松,衣着随和,她从前的他便是代表,晓敏不喜接近西装上班族,虽然后者收入与情绪都比较稳定。
〃你住在附近?〃晓敏问。
〃开玩笑,这一带的房子什么价钱。〃
晓敏连忙避开敏感问题,顾左右言他:〃今日礼拜天。〃
郭剑波笑,〃谁说不是。〃很腼腆地把手插裤袋中。
两人都留恋着不愿分道扬镖。
郭剑波问:〃你的朋友呢?〃
〃我们约好星期一在勃拉图书馆见面。〃
〃没想到你们同我太曾祖父是朋友。〃
〃我们很谈得来呢,接受访问之前,他只叫不要把他的年龄张扬,然后就有问必答。〃
郭剑波点点头:〃数年前太阳报记者问他,他只肯认九十岁。〃
那张大胆放肆的报纸,那些可恶的记者。
晓敏说:〃未知郭家是否人人都享有高寿。
郭钊波摇头,〃曾祖父早已故世,祖父与父亲住在东部,只剩我在此地陪他。〃
〃你的孝心令人敬佩。〃话说出口才发觉自己原来会讲这样好听的话,脸先红了。
〃我可以做的实在不多,你过奖。〃
〃你还能说中文,实在难得。〃
〃讲得不好。〃他又汗颜。
年轻的他们站在抽嫩芽的枫树下好一会儿,晓敏在上车时说:〃那么星期一下午见。〃事前她也不知道自己会得不露痕迹地与男生定下约会。
看,顾晓敏不是弱者,顾晓敏多懂得把握机会。
回到家中,她取出打字机,想写一篇辩论文章,寄到太阳报。
好不容易开了头,进入正题,忽然觉得气馁,哗啦一声把纸张自打字机拉出,扔到废纸箩。
晓敏用手捧着头,她从来不与人打笔仗,私人恩怨,不值得花那么大的精神时间,任由谁爱胡扯什么都无关宏旨,涉及大前提.她又觉得气促心跳,浊气上涌,根本没有办法控制情绪,冷静地写一篇论文出来。
换言之,她不是这方面的人才。
晓敏喝了几杯咖啡,终于按下传真机,把那几篇攻击性评论传到香港去给那个他。
晓敏一直讳避着不愿意提起他的姓名,到现在避无可避,必需在剪报空白位上写〃胡小平先生注意:温哥华顾付〃。
是的,他叫胡小平。
晓敏相信早已有联络站向他提拱这一宗消息,天涯毗邻,绝无隔涉误会,她不过想向他拿一个答覆,谁晓得,也许他只会回活该两字。
晓敏觉得困,倒在长沙发上,重温郭牛的故事。
郭牛被他叔父送上船的时候,才十一岁,在货轮澈斯特号上做厨房小工,拖一条小猪尾,操作时缠在脖子上,长时间蹲在厨房洗碗碟,他是文盲。
家里人多,养不活.把他自乡下送到香港叔父家,郭牛回亿道:〃半年后叔父发觉我食量惊人,似永远填不饱肚子,吓坏了,把我送到外国船去,有没有工资不要紧,但求解决食的问题。〃
一年后,他随船在北美洲一个港口上岸,该港口在一七九二年由英国海军上校乔治温哥华发现,郭牛抵达该埠在将近百年之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四处招募华工,澈斯特号伙头将军以为有利可图,设法带着郭牛留了下来。
他们以为三两年后可以衣锦还乡,可惜事与愿违,郭牛固然没有穿过锦衣、也没有再见过家乡。
晓敏吁出一口气。
十一岁。她记得自己十一岁的时候,还因为得不到一个洋娃娃而蹬足大哭,被大人责备,把自己锁在房中三个小时不肯出来,要大人轻言央求。
顾家的环境也并不是那么好,但七十年代社会已上轨道,民生逐渐富庶,各行各业都做得轰轰烈烈,晓敏享受到稳定的生活,她没有吃过苦。
郭牛的个人经验十分遥远,每次去做访问,老人只说一点点,年代越远的事他记得越是清楚。无论重复多少次晓敏仍然有兴趣听下去,今早吃过什么菜,老人却说不上来。
她父母吃过的苦就真实接近得多。
尤其是晓敏的母亲、读到中学已经不易,一直由官校栽培,没有能力进私校、田、因为功课好,也没有必要,她告诉晓敏,整个青年期就是帮着家里省吃省用寄包里到内地去接济扬言〃总要有人留下来〃的兄长。
等到他们娶妻生子,仍然希望得香港亲人的帮助,晓敏的母亲把家用省下来尽力而为,算一算,晓敏不过比内地的侄子略长几岁。
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何尝不烦,晓教看看父母有限的收入既要照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