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者几丧吾宝。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古文正解'
道贵无,德贵虚,万千济一。
何谓“道贵无”?有以为是,无以为妙,精以为真,常以为信。其字曰道,其名曰大,其所曰玄。故道和天下,同有无,一阴阳,善然无物。是以其居也,莫不相宜;其制也,莫不属是;其牧也,莫不自然。故万物处之而不知所与,性而不知所以,生而不知所恃。生生然自成,适适然自性,是谓玄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故恢恢而大综,自然而大成,所以为万物之尊者,道贵无也。
何谓“德贵虚”?唯道可从,唯道是从。见其居,知勿争;见其制,知勿妄;见其牧,知勿为。故能大行不害,大成不弊,大治不败。故生乎其性,止乎其正,常辅万物以自然而不敢为也。其居曰慈,利而不害,故能勇也;其持曰俭,奉而不纵,故能广也;其行曰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故能长也。是谓柔弱之学,是谓不争之德。夫舍慈且勇,强梁也;舍俭且广,奢靡也;舍后且先,矜骄也。夫如是,则殆而死矣!故心明而德浑,事善而情沦,所以为天下之贞者,德贵虚也。
何谓“万千济一”?玄道之实,与物不失,往,来,遐,迩,是谓无极之极;玄同之义,与道不更,物,我,人,众,是谓自然之天。得者亦得,失者亦失,是谓袭常。守其母,要其宗,玄以超然,双用两全。故虚极而万应,静妙而从容,所以为圣人者,万千济一也。
为无为,欲不欲,知不知,学不学。抱一守中,与道大行;天人不忒,与德大得。
'今文正解'
道之贵在于虚无,德之贵在于虚容,一切事物都归属于一个大道。
什么叫做“道之贵在于虚无”?真实存在才以此肯定,没有形质才以此奥妙,蕴蓄精微才以此纯真,永恒不改才以此信宜。它的字叫做道,它的名叫做大,它的所在叫做玄。所以道合和着天下万物,合同着有无形态,合一着阴阳性状,善妙啊没有物态。因此,它的居处,万物莫不相宜;它的规制,万物莫不从属;它的畜养,万物莫不自在而然。所以,万物无不与道相处却不知有所交接,万物无不秉从天性却不知为何如此,万物无不得以生息却不知何为依恃。生机蓬勃自己长成,安适怡然自己顺性,这就叫做玄微的齐同。大道生成万物而不占有,作为而不恃功,长成而不宰制,这就叫做玄微的德行。所以空虚广漠却综系着一切,任物自然却成就着一切,之所以是万物的尊主,就在于大道的没有物态。
什么叫做“德之贵在于虚容”?只有大道可以依从,只有大道作为依从。根据道的居处,懂得不妄争;根据道的规制,懂得不妄图;根据道的畜养,懂得不妄为。所以能够最大的行为而没有妨害,最大的成就而没有弊端,最大的治理而没有失败。所以生息顺由天性,停止依据常正,总是辅佐万物以自在而然而不敢妄为。他的居处叫做“慈柔”,利好而不妨害,所以才能够真正的勇敢;他的操持叫做“俭啬”,奉养而不纵任,所以才能够真正的广大;他的行为叫做“不敢做天下的率先”,作为而不妄争,所以才能够做众人的官长。这就叫柔弱的修学,这就叫不争的品德。舍弃慈柔的勇敢,叫做强梁暴虐;舍弃俭啬的广大,叫做奢侈淫靡;舍弃谦后的率先,叫做自矜骄横。若是如此,则困殆而灭亡了!所以,内心洞明而德行昏闷,处事完善而情感消散,之所以是天下的崇贞,就在于大德的内涵虚容。
什么叫做“一切事物都归属于一个大道”?玄微大道的真实所在,与万物一体并存,不论过去未来还是遥远近周,这就叫做没有极端的极端;玄微齐同的要义所在,与大道一起永恒,不分外物自我还是个人大众,这就叫做任物自然的天道。与之相得则会物我两相获得,与之相失则会物我两相失去,这就叫做双重的常正。慎守住万物的源本,把握住一切的宗主,进入玄同而得以超越,大道的方式与功能合并利用而后自身与外物共同周全。所以内心清虚到极致而能够应对一切,举止静默微妙而完善从容,之所以是世间的圣人,就在于能够做到一切与大道一致。
以无为作为行为,以无欲作为欲望,以无知识作为知识,以无修学作为修学。抱定混一守定内心,与道合一才是最大的行为;天然大道与人世不差错,与德合一才有最大的获得。
'订正与辨析'
1。通行本“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故天下乐推而不厌”句中“人”字按帛书本以及简本一概订为“民”字,如此“圣人”与“民”比对意味更为明显。
当然,此处“民(百姓)”字并非专指“百姓的整体概念”,也首先侧重于“他人”含义,而后推及“天下”。
2。通行本“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器之长”或“按帛书订为“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所谓“器之长(器具之首领)”或“成器长”大概取意于“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说,然而彼此含义大相径庭。
“成事长(能够总是做事成功的官长)”,更切合“不敢为天下先”而“善于成功”的含义。对此下文作解“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再如,楚简本甲本句“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3。通行本“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帛书本为“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所谓“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大概承接上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句。然而“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显然针对于陷入遭遇战争的状态。
所谓“天将建之,以慈垣之”则取应于“善建者不拔”句。然而“天将建之,以慈垣之”显然针对于战争和不战争的状态,即所有状态。而且是更为深层次的比喻表达,也较切合《道德经》常见的章节结尾文采修饰习惯。
重要的是“天将建之,以慈垣之”含义更全,更有总结性。“天将建之”照应于“能为成事长”,而“以慈垣之”则照应于“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作为章节结束语,
因此订按“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4。通行本及帛书乙本“抗兵相若”按帛书甲订为“称兵相若”,意思即“(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当”。“称兵”是当时常用的表达法。
之所以说“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在于“哀者(不是沮丧者)”不浮躁不懈怠,反而有“悲重”的战斗意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战斗力激发;而士气矜骄则疏忽懈怠而容易轻敌,导致失败。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七十 七一
'原文'
'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矣,则我者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古文正解'
道无所有,行无所为,修无所益,成无所得。
故,知之易,莫易乎道;行之简,莫简乎自然。大修若乎无益,大成若乎无得。言之所宗,非宗乎道邪?而恒无物;事之所君,非君乎道邪?而恒无名。大道者,万物也;万物者,大道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为无为,自然也;欲不欲,纯朴也;学不学,习一也;知不知,晦深也。淡淡然被褐怀玉,超超然唯乎道德,圣人也。
察于细,博于粗,囚于己,困于物,营营而得失,炯炯而傲惑,民之病也。夫唯无知,是以惑也;夫唯无明,是以迷也。夫唯病病,是以圣人不病也。身,心,动,静。
'今文正解'
大道没有形质,行道没有作为,修道没有增益,成道没有获得。
所以,求知的容易,莫容易于知晓大道;行为的简易,莫简易于任物自然。修行最大却好像没有增益,修成最大却好像没有获得。言论的宗旨,难道不是宗法于大道吗?而大道总是没有物态;行事的主导,难道不是主宰于大道吗?而大道总是没有名号。大道,也是万物;万物,也是大道。而大道却又好像独立而不更改,却又好像周行而不歇殆。
以无为作为行为,是取法于自然;以无欲作为欲望,是珍贵于淳朴;以无修学作为修学,是修习于混一;以貌似无知识而对待自己的所知,是洞明于大道的精深却谦藏韬晦。情怀淡泊啊好像穿着麻布却怀揣美玉,意志超脱啊唯独抱持大道施行大德,这就是圣人。
把察识于具体事物作为能事,把杂知于物理作为广博,为自我所囚禁,为外物所困顿,追求不已却盘桓于得失,思虑不止聪明张扬却不免于迷惑,这就是俗人的病症。正因为俗人无知于大道,因此迷惑;正因为俗人不洞晓恒常,因此迷失。正因为把俗人的病症作为病症,因此圣人不会困顿迷惑。圣人修持大道,贯彻于身体,贯彻于心灵,贯彻于行动,贯彻于静处。
'订正与辨析'
“言有宗,事有君”乃比喻表达法。
“宗”含义不是“祖宗”,而是“宗旨,宗法所在”。此处“言有宗”即“(作者)言论观点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