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宄恕U飧龅览硎鞘裁矗康览硎鞘ハ退谴幼孕岳锪鞒隼吹摹J湾确鸬亩魇谴幼孕粤鞒隼矗⒚滞臃鹨彩谴幼孕粤鞒隼吹模磺兄罘鸲际谴幼孕粤鞒隼吹模幼孕粤鞒隼聪嗤模鸱鸬劳粤恕7鹪诰喜皇墙驳煤芮宄穑俊敢磺兄谏杂腥缋粗腔鄣孪唷梗愕闹腔凼亲孕岳锉居械模愕牡履埽滦小⒛芰σ彩悄阕孕员居械模灰慵诵裕孕粤鞒隼此趺椿岵灰谎】酌厦挥屑裕茏袷刈孀诖啻模茫瞬黄穑笕俗鲎詈玫陌裱7鹗敲餍募裕憧础读嫣尘罚读嫣尘防锿纷肿志渚洌愀鸬拇蟪司倘ザ裕忻挥幸痪浠俺逋唬棵挥校孕粤鞒隼吹摹N蘼墼诶砺凵稀⒃诜椒ㄉ稀⒃诰辰缟稀⒃诠蒙希枷嗤�
这个道理我们懂得,懂得之后就相信了,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一生诱导人没有别的,诱导你明心见性,回归到自性,你就圆满了。回归到自性就成佛了,在佛法里叫成佛,你把你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凡夫是迷失了自己,佛菩萨是找回来了,他找回来,看到我们想找回来,他就来帮忙。我们还不想,不想他在旁边等著,等你什么时候想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把自己的本来佛找回来,他就帮你忙。只要你动这个念头,所谓讲三宝就加持你;你没有这个念头,佛菩萨虽然都在我们周边,你也没有丝毫感觉。如果有这一念,感触就多了,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三宝加持力量就在周边,从来没有离开过。然后才知道,我当时糊涂不相信,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他也在我身边,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像陌生人一样。现在豁然觉悟了,好像很亲切,在从前很陌生。从来没离开过,这真的,这不是假的。
所以,菩萨跟声闻恰恰相反,为什么?声闻不为众生,菩萨念念为众生,念念不舍众生。此地这个念念,我们要明了,不是像我们起心动念,像我们起心动念那他就迷惑了,他就变成凡夫。菩萨念念什么?你要看中国文字,这个念字里头意思,念是什么?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的心是什么?是众生,这就是菩萨。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念念是众生,所以说生佛不二,他跟一切众生已经融合成一体。这当中没有界限,绝不是有起心动念,这叫真佛,这是佛心。二乘没有,二乘必须众生有感,他才有应。他有应他还有选择性的,换句话说,他还有很多条件,不适合这个条件你就入不了他的门。每个阿罗汉习气没有断,每家的门槛不一样,那叫真是度有缘人;不像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所以这有大悲心。
「不求菩提,无大智也」,阿罗汉往往到这个境界他就很满足了,不想再向上提升。他的正觉现前,他上面有正等正觉,再上面有无上正等正觉,他正觉就很满足了。佛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肯定会,他停留是有期限的。佛告诉我们,阿罗汉在他这个境界里,一般来讲多数是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他会回小向大,他就希望再向上提升。辟支佛比阿罗汉聪明,辟支佛是一万大劫,也会向上提升。这是佛在大乘经教里跟我们说明的。
「大饶益者」,这是菩萨,大乘菩萨,「具悲智也」,他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德,他具足,像前面所说的。你看阿罗汉已经有这样的神通,你就想想,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超过阿罗汉太多了!这个比喻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第四句,「能以一身现多身,复以多身为一身」,这句最重要。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学这句,我们要学菩萨求智慧,要学菩萨念念为众生。虽然我们现在分别执著都没有断,行,分别执著没有断,你只要发大心,那个大心太大了,就把分别执著给挤破,自然就超越了。没有任何条件帮助苦难众生,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尽心尽力去做,决定不要怀疑。许多人修积功德的时候,就是被疑障碍住,所以大乘教里佛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他不疑的时候他就勇猛精进,所以勇猛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他只知道向前,他没有后退;如果他有疑他就中止,他就退转了。
譬如现在我们讲做好事,有人怕我们这些钱财被人骗,不敢做了。这是许多善缘功德摆在你面前,你就舍弃掉了,菩萨做这个没有怀疑。没有怀疑是正确的,你一个善心,对人从来都没有怀疑,常常欺骗你的人,到最后他会觉悟,他会被你感动,他会回头,这怎么样?你度了一个人。你帮助这个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是多大的功德。我们在经教里学到,可是在过去在事相里面遇到过这么一桩事情,我也给诸位报告多次。道安老法师,这个人了不起,他没有为个人想,没有嫉妒心,我跟他的时候还很年轻,他大概大我二十多岁,是我父亲这一辈。在台北他办大专佛学讲座,借中国佛教会的讲堂,一个星期上一次课,星期天。那个时候台北市地区的大专学生,来报名参加佛学讲座的,从三百人,大概半年之后到八百人。
他请我去做总主讲,我记得我们有三个法师,上午有两堂课,下午有一堂课,一堂课是两个小时。我都记不清楚了,好像上午是一堂课,下午两堂课。他老人家自己讲一堂,我讲一堂,另外还有个法师讲一堂。我上课的时候听众多,听众最少的就是他老人家。本来是把我安排在上午的,我一看上午人多,他们学生听完课之后,有的时候吃了饭就走了,下午课就不上了。我看到这个情形,我就跟他对调,我说老和尚你讲上午,我讲下午。结果对调之后,又发现什么情形?上午这些人不来,到什么时候来?到吃饭时候来,他来吃过饭之后,他听我讲一堂课。这个样子,可是老和尚从来没有介意过,非常欢喜,他对我非常好,非常爱护。这就是说他能够提拔年轻人,他能够栽培年轻人,成就年轻人,这个难得。
还有一桩事情,一个信徒是个做生意的,欺骗老和尚。他搞个公司让老和尚投资,请老和尚担任董事长,老和尚就答应了,常常向他要钱,老和尚知道。有一次我去看他,他就问我,有个蒋居士蒋某人刚才从我这里出去,看到没有?我也跟他很熟,我说看到了,在大门口,我进来,他出去。他告诉我,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你给他没有?给他了。非常可爱,那个蒋居士不知道,骗了很多次。到最后蒋居士明白了,惭愧心生出来,原来以为不知道,没想到每次老和尚都知道。知道怎么样?你要多少给你,这个难得。不是像一般人你来骗我,我上一次当,以后我再不上你当。他不是的。他不说穿,他也不是对别人说,我跟他是很亲近的人,他告诉我,我才晓得这桩事情。老和尚实在不容易,一生当中没有碰到第二个这种人,像这样的人他才能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老和尚七十岁走的,他走了之后大专讲座就没有人接办。中国佛教会要收回去他们办,他们办我就不能再上课了,我这个总主讲的职务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办好像办了一年,两个学期,大概人就没有了,很可惜。这是《论语》所讲的话,「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事在人为。
菩萨,细心观察真有,你真正在这里面去学习,把握机会,不怕上当,不怕吃亏,功德才能圆满。如果怕吃亏、怕上当,你寸步难行,到最后吃亏是自己。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得多,大智大悲才能做大饶益者,不是大智大悲不能够做大饶益众生的事。现在做饶益众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这是第一。第二,如何把圣贤教诲,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就是儒释道三家,怎样帮助儒释道能够继续承传下去,而且能发扬光大。不但利益中国的众生,利益全世界的众生,现在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做得到,把教学的效果扩大。全心全力找这些志同道合,我们真干。开始干的时候小小的,三个人、五个人,八个人、十个人就行,起头,这凡事起头难,开头做好了,后续的人多了。
做的方法一定要扎根,如果没有根,那个学问是假的,是不可靠的。根是什么?根是做人,他会不会做人!做人的根,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弟子规》,那是根,道家的就是《感应篇》,佛家的就是十善业,这三个根必须真正做到。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谈举止,这三个根扎下去了,这个人就具备圣贤的基础,这条件,他有这个条件了。然后帮助他,希望他一门深入,一生当中专攻一部经论,决定不能搞多,一部。「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教、学都要专一,一部经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就变成世界上顶端的老师,这好老师。一门行吗?行,一门通,门门都通了。就怕你一门不通,为什么不通?学多了就不通,学杂了就不通,你的心乱了。学一个,一个心是定的,心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智慧了,这个道理在中国儒释道三家都懂,三家都讲求。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家讲戒定慧;儒家讲礼,礼就是戒,守礼、守规矩。专攻一门,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非常单纯,容易摄心,摄心就是定,所谓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我们前面读过的。
如果说是有三、五个,八个、十个同学,每天在一起有切磋琢磨。一个人学一门,有十个人就有十门功课了,每个人都是专攻一门,其他的,其他可以听。学习这一门的时候每天提出报告,如果有十个人的话,每天一个人半个小时报告,一天就有五个小时在一起听报告。听的时候其他的九个同学都在听,听完之后请大家指教。这样的课堂,我们把它做成摄影棚,里面十个座位,记录下来,这就是他学习的成绩。不必让他去写论文,当然他要写,他不写不行,报告就是他的论文。同时用网路把它播出去,虽然在一个小小的书院里面学习,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