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登之围-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仍不住地摇晃着脑袋,他又问边上的柴武:“柴将军,你跟匈奴人打交道也不少,你的看法呢?”    
    柴武想了一想:“匈奴人并非真想与我们议和,末将以为这是一计。”    
    “喔,什么计?”刘邦颇有兴趣地问,众人也都认真听着。


《白登之围》 兵困楼烦投桃报李(2)

    “缓兵之计。周勃、灌婴两位将军硰石大捷后,匈奴人已无法抵挡我军北上,为了取得喘息时间,便故意派人来跟我们讲和,以延缓时日。当初王黄、赵利等在马邑就使过这个计,这回是故技重演。”    
    刘邦心里很同意柴武的看法,只是柴武最后那句话他不怎么爱听,这像是在为反贼韩信开脱。    
    “你们几个怎么看啊?”他问边上的夏侯婴、王陵、陈豨等人。    
    王陵答道:“匈奴自与我开战以来,屡战屡败,也可能真想求和,不妨与他们接触接触,恩威并加,显示我上国的风范。”    
    陈豨却摇摇头:“安国侯是以常理来度蛮夷之人。如果匈奴真想求和,便会派来一重臣要员,不会只让一个裨小王来担此重任,给陛下的信函中也不会如此狂妄傲慢,会以谦逊之言辞显示其诚心。因而,臣以为那信函中最后一句话泄漏了天机,‘和谈期间,双方应该休兵’,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分明是想以和谈换取喘息时间。”    
    “蛮夷之人,不习礼仪,言辞莽撞,倒不足为据。臣疑惑的是那冒顿单于威镇北国,为草原部落之盟主,难道这么不经打?如果那样,他的那些故事便是虚妄之言了。由此看来,这议和之事,像是虚晃一枪,那匈奴单于很不简单。”夏侯婴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刘邦笑了一笑:“滕公这虚晃一枪之说,当是灼见。至于以往听说的那些神奇故事,则不能全信,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事一定会有的,那冒顿在蛮夷之邦中是个出众的人物,但岂能与华夏人物相比,你们不要被那些故事吓住了。”    
    这番话显示出刘邦内心深处对匈奴人的轻蔑,像许多人那样,把他们看做没开化的野蛮人。另外,这番话也显示了他老谋深算之处。他知道,任何一个人物要登上领袖的宝座,一定要编造出许多神奇故事来蛊惑人心,都要把自己搞成半神半人的模样,这样才能让部众敬服,才能确立起自己的权威。权威与迷信是一对亲密的兄弟,或者说是如影随形。有权威便会有迷信,没迷信便不会有权威。他自己就有许多故事,如当年在林子里他偶然砍死了一条蛇,便编出了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故事;还有,自己明明是到酒铺赊酒喝,喝醉了就酣睡,便让人说看到他头顶上出现了龙形,把卖酒的老太婆吓得半死,以后便白白地供他喝酒,不敢提一个钱字。那些故事越编越多,越传越神,自己真还得益不少,从凡人一步步登上了神坛,似乎自己真是天神下凡,是个不同凡响的圣人。他想那个匈奴单于大概也如此,即使他自己不会编故事,他的左右也会给他编。只要编出一个大概来,自有百姓们会来丰富加工,将那故事编得越来越圆,越来越神奇。因此,对于冒顿的那些故事,他并不认真看待。    
    陈平在边上一直不说话,这件看来很平常的事却让他感到疑团重重。如果说匈奴人被打怕了,想以议和换取喘息时间,行使缓兵之计,那他应该言辞谦和甚至卑微。夏侯婴说他们不习礼仪,可是那信是汉人写的,那些降臣应该懂得其中的利害;要说此信写得没条理吧,那更不对,信中一开始就提出,雁门、云中、代郡乃是楼烦故地,是被你们抢占去的,匈奴现在出兵收回是师出有名。应该说这很有说服力。这信中还分明藏着一股强悍之气,仍在向皇上挑衅,像要激怒皇上。如果是那样,那又为了什么?还有,刚才夏侯婴讲的那点很有道理。冒顿不是个寻常人物,十年里他登上单于大位,降伏了这么多的草原部落,那可不是虚妄的故事。这样的人物会轻易服输轻易求和吗?如果为了喘息,他为什么不暂且退出燕、代呢?他若退出燕、代,皇上便没有理由继续留在这里,便会班师回长安,那冒顿不是可以喘口气了吗?过一段他完全可以调整部署再度南侵,以往的许多战例不都是那样吗,这次为什么搞得如此复杂……陈平头脑中乱哄哄的,一时理不清楚,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头。因此当刘邦最后问到他时,他只得搪塞地回答:“大家说得很好,臣也以为匈奴求和是假,愿听陛下示下。”    
    刘邦下意识地拈一下胡须,胸有成竹地说道:“左贤王败走,求和使者便来,这并非巧合,正如大家所言,此乃缓兵之计也。他不肯退出燕、代,也有苦衷,一是丢了他草原霸主的脸面,二是也无法向楼烦部落交代。但他又怕我们进兵,于是便使出了这漏洞百出的缓兵计。从这个态势看,他十分惧怕我们北进,我们当抓紧行动,不要丧失这个战机。我们不必在那些漏洞上费脑子,那个裨小王把他赶回去得了,与这种人没什么好谈的,本来就是个小角色,要紧的是别让这些诡计耽误了我们的时间,你们以为如何?”    
    别人还没答话,陈豨抢先说道:“要不,把那些匈奴人扣了,好好拷问,也许能问出些什么来,他们毕竟是从那个匈奴单于身边来的。”    
    “不必了,匈奴既然派这样的小角色来,也不打算他能活着回去。此人不会知道什么的,他毕竟是个使者,‘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岂能为此无名之辈,坏我上国风范,把他赶走得了。”刘邦挥挥手,对那个裨小王不屑一顾。    
    这时,陈平说话了。他对刘邦说道:“陛下,既然匈奴单于让那裨小王来使缓兵计,马上把他赶走,怕是不妥。那样,不是告诉冒顿,我们识破了他的奸计吗?臣以为不妨假戏真做,请奉春君与他盘桓两日,再让他走。至于匈奴单于信中让我们派员去洽谈,也不必拒绝,只说容陛下考虑后再定。这样,也麻痹了他们,以为我们真为他的提议所动。陛下以为如何?”    
    刘邦听了,心想:这陈平就比别人鬼,也比自己精。他点点头,对刘敬说:“奉春君,那你就按户牖侯的意思去办吧。就说单于的信朕读了,得好好想一想,想好了会跟他们联系的。不要太生硬,也不必热情,再跟他们谈一两次,就送他们走。注意,别让他们四处乱串,有时间可与那两个汉官多聊聊,能从他们嘴里套出一些实情也好。咱们得加紧准备,弄清情况后,马上进兵。那个匈奴单于看来是没招了,使出了这么笨拙的手段……”    
    三    
    各郡国的军队源源不断地开来,晋阳一线的大小城镇成了一座座兵营。民伕们赶着牛车、骡马大车,将大批作战物资与粮秣衣被等运了上来,堆满了各地的仓房。这全是丞相萧何日夜筹集的成果。    
    大路小道上尘土飞扬,马铃声不断,军使、信使们一个个如急火流星、拍马而来、绝尘而去。各路大军的主将也都赶到了晋阳,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也被刘邦召回。晋阳城一片大战前夕紧张、忙碌的景象。    
    派出觇敌的侦察小队这几天都陆陆续续赶回来了,令人惊奇的是,这十支队伍都安然无恙,他们带回来的消息更出乎人们的意料。无论在代谷地区,还是在代谷以北的辽阔草原,他们都没发现匈奴的主力兵团,甚至大的畜群都没遇见。沿途的帐篷里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连牲口也很少有膘肥体壮的,都瘦骨嶙峋,毛色斑驳,像它们主人那样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总之,那片广大地区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富裕、兴旺,也很少见到剽悍的匈奴骑兵来往驰骋。    
    陈平与众将仔细询问了那些斥候,在地形图上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核对了他们的搜索范围,应该说,该到的地方那些斥候都到了,找不到什么明显的遗漏。    
    陈平向刘邦报告了这些情况,刘邦听了十分惊异。冒顿虽然打了几场败仗,但刘邦估计跟前的匈奴骑兵至少还有五六万,甚至更多,因为代谷一带有他们不少迁来的部落,冒顿能很快补充兵力。另外,都说那片草原十分兴旺,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凄惶。他决定亲自过问那些斥候们,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白登之围》 兵困楼烦投桃报李(3)

    他将那十个带队的卒长召来,挨个地一个个问下来,情况与陈平所言大同小异。那些卒长们很详细地描绘了所见所闻,他们确实已深入到敌方腹地,就是没发现大规模的匈奴兵团。有三四个卒长报告,他们见到的最大军事集群也只两三千骑,队伍凌乱,军容也不齐整,大不如晋阳城下的匈奴骑士。综合他们的报告,代谷一带的匈奴军队至多只有两三万骑,不会更多。那些卒长们也很疑惑,经他们仔细打听,了解到两个重要情况。一个是:据当地百姓讲,原来这儿的匈奴人确实很多,牲畜也遍布山野。前些天,听说汉军要杀奔而来,他们便纷纷逃离了,说是十几年前吃过蒙恬的亏,这回可得早撤。因此青壮男女与壮健牲畜都往北去了,都急急忙忙逃往匈奴草原了。第二个情况是:人们都在说,匈奴军自从与皇帝陛下的大军交手以来,接连败了几阵,死伤不少,这是近年来匈奴从未受到过的挫折。眼下天又这么冷,因此有的部落便不听冒顿将令自行溃逃了。留在这儿的是单于庭的军队,是从晋阳城突围出来的队伍,士气也不高,不想再跟兵力占优的汉军交手。因而听说匈奴单于想与皇帝陛下议和,已经派人去晋阳城了。    
    听了这些解释,刘邦心里明白了些,也踏实了些,看来这些情况是属实的,匈奴人已经开始撤离了,他们打算逃跑了。想到这里,他忙问那些卒长:“那匈奴单于还在那儿吗,他逃跑了没有?”    
    那些卒长回答:种种迹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