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面对余长宁如此狡猾的回答,李道宗却是化作一笑,压低嗓音回答道:“余元帅在百济如此高调,不想引人注目都很难,现在那群御史抓住你这点痛脚,整日在陛下面前弹劾你,陛下想不知道就难啊!”
余长宁闻言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神情,扬起手掌重重地拍在自己的膝盖上,冷哼道:“宇文节那老匹夫实在太可恶了,闲得没事就去陛下面前说我坏话。”
李道宗摇了摇手道:“余元帅啊,本官与你也算是生死之交,现在不妨说句实话,不遭人妒是庸才,然而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望你一定慎重慎重。”
余长宁缓缓地点了点头,眉头却是皱得更紧了。
第1190章 面见天颜
群山巍峨矗立,巨大的城池如同盘踞在山脚的怪兽,显赫而又**。
连绵军营围绕着盖牟城铺排了很远,皑皑白雪将军营染成了一片银装素裹,与沉浸在风雪中天地万物一般无二,飞扬的赤旗依旧迎风招展,为大地带来了一抹嫣红之色。
正午时分,余长宁一行穿过盖牟城城门,沿着长街徐徐而行,来到了城北一片威严的府邸前。
府邸铁门石墙坚固肃穆,门口蹲着两只造型别致的猛虎,张牙舞爪屈腿而蹲作虎踞之象,府门的六级台阶站着威风凛凛的金瓜武士,个个容貌威武目不斜视,任凭风雪打在脸上也毫不退缩。
余长宁目光在金瓜武士们前面巡睃了一圈,正欲举步蹬阶,然而视线却突然凝固在了其中一名年轻的金瓜武士脸上,露出了震惊莫名之色。
那年轻武士顶盔贯甲,身形比起同伴来多了一份纤弱,然他依旧手持粗长沉重的金瓜一动不动,宛如石雕木俑。
“长远……”
余长宁陡然一呼,撩起长袍快步蹬阶行至年轻武士面前,看着阿弟还有些稚嫩的脸孔,双目陡然就湿润了。
余长远没料到竟能看到余长宁,一时间又是惊讶又是高兴,颤声呼唤道:“二哥,你怎么来了……”
余长宁拼命压抑激动难耐的心情,回首对着正在登阶的金德曼和高建武笑道:“我陪高句丽王和新罗王前来参见陛下,刚从百济来到辽东。”
余长远点了点头,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展颜笑道:“长远正在执勤守卫不方便闲聊,二哥,我下来之后再去找你。”
“好,”余长宁伸出手来用力一拍他的肩膀,赞叹道:“值守不忘公,果然是我的好弟弟,我先去觐见陛下。”说罢,对着两王伸手作请,昂昂登上了府门。
行至前院中,金德曼小声问道:“余元帅,刚才那卫士是你的亲阿弟?”
余长宁点头笑道:“是啊,他名为余长远,乃是我的三弟,尽管乃国子监的学子,然而结业后投笔从戎,目前在皇宫中担任千牛卫,为陛下执仗开道。”
金德曼颔首一笑,言道:“有其兄必有其弟,余元帅,本王相信你的阿弟今后一定能够如你这样出色的。”
余长宁笑着一拱:“但愿如此,那就多谢王上吉言。”
经过那晚倾心交谈后,两人之间早就消除了那朦朦胧胧的隔阂,金德曼爱意深切,美目含春地瞥了余长宁一眼,唇角溢出了一丝动人至极的笑意。
通禀之后,三人站在前院中等待了片刻,便有一名手持佛尘的内侍从正堂中一溜碎步而出,站在廊下高声宣呼道:“宣高句丽王、新罗王、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余长宁觐见。”
一个“宣”字尽道上下尊卑,高建武和金德曼尽管都是一国之主,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大唐天子的眼中,两人也只是臣服于自己的藩王而已。
快步而入,高建武和金德曼便看见一个身着黄色龙袍的半老男子正坐在长长的案几后,纱罗幞头盖着两鬓斑白的头发,宽阔国字脸上有着很深的法令纹,犀利有神的双目闪烁着智慧清冷的目光,厚阔的嘴唇紧紧抿起,使之看起来平添不怒自威的感觉。
两位国王同时心头一凛,趋步上前对着长案微微躬身道:“新罗王金德曼(高句丽王高建武)见过天可汗陛下。”
李世民大手一抬,沉声开口道:“两位王上不必多礼,来人,赐坐。”
话音刚落,立即有内侍搬来圆柱形的绣墩,放在了阶下右侧,恭请两王入座,而余长宁则站立在左侧,垂首而立。
李世民的目光在金德曼和高建武脸上巡睃了一圈,捋须微笑道:“今番朕率王师征伐辽东,誓灭渊盖苏文等乱臣,幸得两位相助,朕心甚慰。”
高建武长期被渊盖苏文欺凌,早就将之恨之入骨,此刻闻言,立即感激零涕地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下御下不严,致使高句丽蒙受乱臣荼毒,幸谋陛下不远万里率王师前来辽东,救高句丽国祚社稷,臣下实在感激不尽。”
李世民淡淡摇手道:“高句丽乃大唐属国,朕安能坐视不管,高句丽王实在客气了。”
闻言,余长宁心里面不禁偷偷一笑,他知道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视高句丽为心腹大患,高句丽尽管曾上表向大唐请臣,但是双方一直是貌合神不合,高句丽时刻不能忘怀隋朝三征高句丽带给其的苦难,而大唐也不能忘却有百万华夏儿郎葬身在辽东,正是因为这两点,决定了两国一直是摩擦不断,这其中固然有渊盖苏文的原因,但在高建武和历代高句丽王的心中,也一直存在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邦国仇恨何能轻易忘怀?
如今,高建武失去国祚,只得依靠唐军收复国土剿灭乱臣,无奈沦为了大唐附庸,即便他有多么的心不甘情不愿,也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
而作为李世民来讲,尽管檄文上表明的是讨伐高句丽乱臣渊盖苏文,但在高句丽百姓眼中,大唐却无异于是外来侵略者,在道义上始终落入下风,现在高建武来此,必定将为唐军树立起道德大旗,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说不定还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金德曼乃第一次见到大唐天子,高兴之余亦是微笑开口道:“陛下令余元帅率大唐雄师,劈波来到新罗,三战解新罗之危,敝国臣民将牢记天朝厚恩,陛下若有差遣新罗之处,尽管下书诏令,敝国一定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女王严重了。”李世民捋须一笑,望着余长宁说道,“朕这位帝婿,乃文臣出身从未领军远征,今番能够率领平壤军攻克百济,也是大出天下人所能意料,朕听闻余卿与元帅一直相处甚佳,双方合作也非常愉快,还望你们能够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助朕平定高句丽。”
金德曼飞快地瞥了余长宁一眼,喜声道:“臣下遵命。”
第1191章 时不我待
寒暄客套后,话题自然落在了正事上面。
李世民轻轻一拍长案,加重语气道:“朕围攻安市城数月,守将杨万春自持坚城兵广粮足,一直誓死抵御王师进攻,如今正值冬月休兵息战,高爱卿不如写封招降信将杨万春招降,使之投靠大唐,不知你意下如何?”
高建武沉吟了一番,露出了一丝苦笑之色,拱手道:“启禀陛下,杨万春尽管只是一个区区的安市城城守,然其擅长韬略战法,在高句丽也算数一数二的名将,以前臣有意将之调到平壤统领禁军,只是渊盖苏文反对,而只能作罢,杨万春的父亲是在抵御隋朝进攻时阵亡沙场,所以他对中原王朝始终有着一份刻苦铭心的仇恨,将之招降的机会恐怕不是很大。”
李世民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显然正在思忖当中,余长宁微笑插言道:“王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试试怎么知道杨万春的用心?”
李世民恍然回过神来,认同点头道:“余卿说得很对,先试试再说,如果不行再另谋他法。”
高建武拱手道:“外臣遵旨,待下去之后外臣立即撰写招降书。”
李世民微微颔首,又将话题转移到了百济事务上面来。
眼下百济全境已被大唐新罗联军攻占,其中大唐占据百济北部,而新罗占领了百济南部,这也是余长宁和金德曼事先商量好的格局划分,对于这样的结局,李世民自然感觉到比较满意,而当务之急需要处理的事情,便是与金德曼协商,邀请新罗开春之后继续与平壤军合作,北上攻掠高句丽,达到南北夹击的战略目的。
正在几人商谈正酣之时,一名内侍大步匆匆地走了进来,捧起一张黄帛包裹的折子道:“启禀陛下,长安八百里加急文书急送御前,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点头接过,双手极其利落地展开奏折,目光钉子一般落在了上面,看着看着,脸色立即就严峻了起来。
见李世民如此神色,余长宁隐隐猜测到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然李世民不说,余长宁尽管很是好奇,也不能多问,只有垂首等待。
片刻之后,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合拢奏折皱眉喟叹道:“其势已成,安有猛士替朕扫荡北寇?难矣哉!”
听到这莫名其妙的一叹,余长宁更是二丈摸不到头脑,不知李世民此话是何等意思。
看着侍立在一旁的余长宁,李世民淡淡道:“余卿,这封奏折与你也有关联,看看吧。”
“是。”余长宁拱了拱手,趋步上前走到长案旁接过奏折,退后一步展开细细一看,整个人便愣怔住了。
奏折乃是留守长安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以政事堂加急公文的名义呈送给李世民的,尽管内容很短字数不多,然而上面的每一个字都让余长宁看得是震撼不已:去岁夏日,突厥汗王甄云率三十万控弦之士西征,展开对西突厥的攻击,汗国骑兵骁勇善战,汗王甄云指挥得当,三战消灭西突厥主力,乙毗咄陆可汗望风归降,乙毗射匮可汗逃遁西域不知所踪,甄云占据西突厥全境。九月七日,甄云登上金山祭奠白狼神及突厥汗国历代君王,昭告天下分裂长达七十年之久的突厥汗国,重新归于了统一。
房玄龄在最后写到:甄云尽管为女子之身,然巾帼不让须眉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杰,如今突厥汗国复归统一,兵强马壮君主英明,其视线下一步一定会落在中原,其祸堪比两汉之时的匈奴,不得不及早防范,愿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