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物种起源 作者:[英]达尔文_著_周-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也一般进行得最为剧烈。因此,一个改进了的和变异了的后代一般会招致亲种的绝灭;
而且,如果许多新类型是从任何一个物种发展起来的,那么这个物种的最近亲缘,即同
属的物种,最容易绝灭。因此,如我相信的,从一个物种传下来的若干新物种,即新属,
终于会排挤掉伺科的一个旧属。但也屡屡有这样的情形,即某一群的一个新物种夺取了
别群的一个物种的地位,因而招致它的绝灭。如果许多近似类型是从成功的侵入者发展
起来的,势必有许多类型要让出仑们的地位;被消灭的通常是近似类型,因为它们一般
由于共同地遗传了某种劣性而受到损害。但是,让位给其他变异了的和改进了的物种的
那些物种,无论是属于同纲或异纲,总还有少数可以保存到一个长久时间,这是因为它
们适于某些特别的生活方式,或者因为它们栖息在远离的、孤立的地方,而逃避了剧烈
的竞争。例如,三角蛤属(Trigonia)是第二纪地质层里的一个贝类的大属,它的某些
物种还残存在澳洲的海里,而且硬鳞鱼类这个几乎绝灭的大群中的少数成员,至今还栖
息在我们的淡水里。所以如同我们看到的,一个群的全部绝灭过程要比它的产生过程缓
慢些。
    关于全科或全目的明显突然绝灭,如古生代末的三叶虫和第二纪末的菊石,我们必
须记住前面已经说过的情形,即在连续的地质层之间大概间隔着广阔的时间,面在这些
间隔时间内,绝灭大概是很缓慢的。还有,如果一个新群的许多物种,由于突然的移入,
或者由于异常迅速的发展,而占据了一个地区,那么,多数的旧物种就会以相应炔的速
度而绝灭:这样让出自己地位的类型普通都是那些近似类型,因为它们共同具有同样的
劣性。
    因此,在我看来,单一物种以及物种全群的绝灭方式是与自然选择学说十分一致的。
我们对于物种的绝灭,不必惊异;如果一定要惊异的话,那么还是对我们的自以为是—
—一时想像我们是理解了决定各个物种生存的许多复杂的偶然事情,表示惊异吧。各个
物种都有过度增加的倾向,而且有我们很少觉察得出某种抑止作用常在活动,如果我们
一刻忘记这一点,那么整个自然组成就会弄得完全不可理解。不论何时,如果我们能够
确切说明为什么这个物种的个体会比那个物种的个体为多;为什么这个物种,而不是那
个物种能在某一地方归化;一直到了那时,才能对于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明任何一个特殊
的物种或者物种群的绝灭,正当地表示惊异。

    全世界生物类型几乎同时发生变化

    生物类型在全世界几乎同时发生变化,任何古生物学的发见很少有比这个事实更加
动人的了。例如,在极其不同气候下的、虽然没有一块白垩矿物碎块被发见的许多辽远
地方,如在北美洲,在赤道地带的南美洲,在火地,在好望角,以及在印度半岛,我们
欧洲的白垩层都能被辨识出来。因为在这等辽远的地方,某些岩层中的生物遗骸与白垩
层中的生物遗骸呈现了明显的类似性。所见到的并不见得是同一物种,因为在某些情形
里没有一个物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属于同科、同属和属的亚属,而且有时仅在极细
微之点上,如表面上的斑条,具有相似的特性。还有,未曾在欧洲的白垩层中发现的、
但在它的上部或下部地质层中出现的其他类型,同样出现在这等世界上的辽远地方,若
干作者曾在俄罗斯、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若干连续的古生代层中观察到生物类型具有类
似的平行现象;按照莱尔的意见,欧洲和北美洲的第三纪沉积物也是这样的。纵使完全
不顾“旧世界”和“新世界”所共有的少数化石物种,古生代和第三纪时期的历代生物
类型的一般平行现象仍然是显著的,而且若干地质层的相互关系也能够容易地被确定下
来。
    然而,这等观察都是关于世界上的海栖生物的: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资料可以判断在
辽远地方里的陆栖生物和淡水生物是否也同样地发生过平行的变化。我们可以怀疑它们
是否曾经这样变化过:如果把大懒兽、磨齿兽(Mylodon)、长头驼(马克鲁兽)和弓齿
兽从拉普拉他带到欧洲,而不说明它们的地质上的地位,大概没有人会推想它们曾经和
一切依然生存的海栖贝类共同生存过;但是,因为这等异常的怪物曾和柱牙象和马共同
生存过,所以至少可以推论它们曾经在第三纪的某一最近时期内生存过。
    当我们说海栖的生物类型曾经在全世界同时发生变化时,决不假定这种说法是指同
年,同一世纪,甚至不能假定它有很严格的地质学意义;因为,如果把现在生存于欧洲
的和曾经在更新世(如用年代来计算,这是一个包括整个冰期的很遥远的时期)生存于
欧洲的一切海栖动物与现今生存于南美洲或澳洲的海栖动物加以比较,便是最熟练的博
物学者,大概也很难指出极其密切类似南半球的那些动物是欧洲的现存动物还是欧洲的
更新世的动物。还有几位高明的观察者主张,美国的现存生物与曾经在欧洲第三纪后期
的某些时期中生存的那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起它们与欧洲的现存生物之间的关系,更
为密切;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沉积于北美洲海岸的化石层,今后显然应当
与欧洲较古的化石层归为一类。尽管如此,如果展望遥远将来的时代,我们可以肯定,
一切较近代的海成地质层,即欧洲的、南北美洲的和澳洲的上新世的上层、更新世层以
及严格的近代层,由于它们含有多少类似的化石遗骸,由于它们不含有只见于较古的下
层堆积物中的那些类型,在地质学的意义上是可以正确地被列为同时代的。
    在上述的广泛意义里,生物类型在世界的远隔的诸地方同时发生变化的事实,曾经
大大地打动了那些可称赞的观察者们,如得韦纳伊(MM。de Verneuil)和达尔夏克(d。
Archiac)。当他们说到欧洲各地方的古生代生物类型的平行现象之后,又说:“我们如
果被这种奇异的程序所打动,而把注意力转向到北美洲,并且在那里发见一系列的类似
现象,那么可以肯定所有这等物种的变异,它们的绝灭,以及新物种的出现,显然决不
能仅仅是由于海流的变化或其他多少局部的和暂时的他种原因,而是依据支配全动物界
的一般法则的。”巴兰得先生曾经有力他说出大意完全相同的话。把海流、气候或其他
物理条件的变化,看作是处于极其不同气候下的全世界生物类型发生这等大变化的原因,
诚然是太轻率了。正如巴兰得所指出的,我们必需去寻求其所依据的某一特殊法则。如
果我们讨论到生物的现在分布情形,并且看到各地方的物理条件与生物本性之间的关系
是何等微小,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上述的那一点。
    全世界生物类型平行演替这一重大事实,可用自然选择学说得到解释。新物种由于
对较老的类型占有优势而被形成;这等在自己地区既居统治地位的、或比其他类型占有
某种优势的类型,将会产生最大数目的新变种,即初期的物种。我们在植物中可以找到
关于这一问题的明确证据:占有优势的,即最普通的而且分散最广的植物会产生最大数
目的新变种。占有优势的、变异着的而且分布辽阔的并在某种范围内已经侵入到其他物
种领域的物种,当然一定是具有最好机会作进一步分布的并且在新地区产生新变种和物
种的那些物种。分散的过程,常常是很缓慢的,因为这要取决于气候的和地理的变化,
要取决于意外的偶然事件,并且要取决于新物种对于它们必须经过的各种气候的逐步驯
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有优势的类型一般会在分布上得到成功,而最后取得胜
利。在分离的大陆上的陆栖生物的分散大概要比连接的海洋中的海栖生物来得缓慢些。
所以我们可以预料到,陆栖生物演替中的平行现象,其程度不如海栖生物的那样严密,
而我们看到的也确是如此。
    这样,在我看来,全世界同样生物类型的乎行演替,就其广义来说,它们的同时演
替,与新物种的形成是由于优势物种的广为分布和变异这一原理很相符合:这样产生的
新物种本身就是优势的,因为它们已经比曾占优势的亲种和其他物种具有某种优越性,
并且将进一步地分布、进行变异和产生新类型,被击败的和让位给新的胜利者的老类型,
由于共同地遗传了某种劣性,一般都是近似的群;所以,当新而改进了的群分布于全世
界时,老的群就会从世界上消失;而且各地类型的演替,在最初出现和最后消失方面都
倾向于一致的。
    还有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另一值得注意之点。我已经提出理由表示相信:大多数富
含化石的巨大地质层,是在沉降期间沉积下来的;不具化石的空白极长的间隔,是在海
底的静止时,或者隆起时,同样也在沉积物的沉积速度不足以淹没和保存生物的遗骸时
出现的。在这等长久的和空白间隔时期,我想像各地的生物都曾经历了相当的变异和绝
灭,而且从世界的其他地方进行了大量的迁徒。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地面曾蒙受
同一运动的影响,所以严格的同一时代的地质层,大概往往是在世界同一部分中的广阔
空间内堆积起来的;但我们决没有任何权利来断定这是一成不变的情形,更不能断定广
大地面总是不变地要受同一运动的影响。当两个地质层在两处地方于几乎一样的、但并
不完全一样的期间内沉积下来时,按照前节所讲的理由,在这两种情形中应该看到生物
类型中相同的一般演替;但是物种大概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