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物种起源 作者:[英]达尔文_著_周-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的、持续久远的地质层的堆积有赖于沉积物在沉陷地域的大量沉积,所以现在的地质
层几乎必须在广大的、不规则的间歇期间内堆积起来;结果,埋藏在连续地质层内的化
石所显示的有机变化量就不相等了。按照这一观点,每个地质层并不标志着一种新而完
全的创造作用,而不过是在徐徐变化着的戏剧里随便出现的偶然一幕罢了。
    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一个物种一旦灭亡了,纵使有完全一样的有机的和无
机的生活条件再出现,它也决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一个物种的后代虽然可以在自然组成
中适应了占据另一物种的位置(这种情形无疑曾在无数事例中发生),而把另一物种排
挤掉;但是旧的类型和新的类型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二者几乎一定都从它们各自不同的
祖先遗传了不同的性状;而既已不同的生物将会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变异。例如,如果
我们的扇尾鸽都被毁灭了,养鸽者可能育出一个和现有品种很难区别的新品种来的。但
原种岩鸽如果也同样被毁灭掉,我们有各种理由可以相信,在自然状况下,亲类型一般
要被它们改进了的后代所代替和消灭,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就很难相信一个与现存品种
相同的扇尾鸽,能从任何其他鸽种,或者甚至从任何其他十分稳定的家鸽族育出来,因
为连续的变异在某种程度上几乎一定是不同的,并且新形成的变种大概会从它的祖先那
里遗传来某种不同的特性。

    物种群,即属和科,在出现和消灭上所遵循的规律与单一物种相同,它的变化有缓
急,也有大小。一个群,一经消灭就永不再现;这就是说,它的生存无论延续到多久,
总是连续的。我知道对于这一规律有几个显著的例外,但是例外是惊人的少,少到连福
布斯、匹克推特和伍德沃德(虽然他们都坚决反对我们所持的这种观点)都承认这个规
律的正确性;而且这一规律与自然选择学说是严格一致的。因为同群的一切物种无论延
续到多久;都是其他物种的变异了的后代,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传下来的。例如,在海
豆芽属里,连续出现于所有时代的物种,从下志留纪地层到今天,一定都被一条连绵不
断的世代系列连结在一起。
    在前章里我们已经说过,物种的全群有时会呈现一种假象,表现出好似突然发展起
来的;我对于这种事实已经提出了一种解释,这种事实如果是真实的话,对于我的观点
将会是致命伤。但是这等情形确是例外;按照一般规律,物种群逐渐增加它的数目,一
旦增加到最太限度时,便又迟早要逐渐地减少。如果一个属里的物种的数目,一个科里
的属的数目,用粗细不同的垂直线来代表,使此线通过那些物种在其中发现的连续的质
层向上升起,则此线有时在下端起始之处会假象地表现出并不尖锐,而是平截的:随后
此线跟着上升而逐渐加粗,同一粗度常常可以保持一段距离,最后在上层岩床中逐渐变
细而至消失,表示此类物种已渐减少,以至最后绝灭。一个群的物种数目的这种逐渐增
加,与自然选择学说是严格一致的,因为同属的物种和同科的属只能缓慢地、累进地增
加起来;变异的过程和一些近似类型的产生必然是一个缓慢的。逐渐的过程——一个物
种先产生二个或三个变种,这等变种慢慢地转变成物种,它又以同样缓慢的步骤产生别
的变种和物种,如此下去,就像一株大树从一条树干上抽出许多分枝一样,直到变成大
群。

    论绝灭

    前此我们只是附带地谈到了物种和物种群的消灭。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旧类型的绝
灭与新而改进的类型的产生是有密切关系的。旧观念认为地球上一切生物在连续时代内
曾被灾变一扫而光,这已普遍地被抛弃了,就连埃利·得博蒙(Elie de Beaumont)、
默奇森、巴兰得等地质学者们也都抛弃了这种观念,他们的一般观点大概会自然地引导
他们到达这种结论。另一方面,根据对第三纪地质层的研究,我们有各种理由可以相信,
物种和物种群先从这个地方、然后从那个地方、终于从全世界挨次地、逐渐地消灭。然
而在某些少数情形里,由于地峡的断落而致大群的新生物侵入到邻海里去,或者由于一
个岛的最后沉陷,绝灭的过程可能曾经是迅速的。单一的物种也好,物种的全群也好,
它们的延续期间都极不相等:有些群,如我们所见到的,从已知的生命的黎明时代起一
直延续到今比有些群在古生代结束之前就已经消灭了。似乎没有一条固定的法则可以决
定任何一个物种或任何一个属能够延续多长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物种全群的消灭过
程一般要比它们的产生过程为慢;如果它们的出现和消灭照前面所讲的用粗细不同的垂
直线来代表,就可发见出这条表示绝灭进程线的上端的变细,要比表示初次出现和早期
物种数目增多的下端来得缓慢,然而,在某些情形里,全群的绝灭,例如菊石,在接近
第二纪末,曾经奇怪地突然发生了。
    物种的绝灭曾陷入极其无理的神秘中。有些作者甚至假定,物种就像个体有一定的
寿命那样地也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大概不会有人像我那样地曾对物种的绝灭感到惊奇。
我在拉普拉他曾于柱牙象(Mastodon)、大懒兽(Megatherium)、弓齿兽(Toxodon)
以及其他已经绝灭的怪物的遗骸中发见一颗马的牙齿,这些怪物在最近的地质时代曾与
今日依然生存的贝类在一起共存,这真使我惊奇不止。我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自从
马被西班牙人引进南美洲以后,就在全南美洲变成为野生的,并且以无比的速率增加了
它们的数量,于是我问自己,在这样分明极其有利的生活条件下是什么东西会把以前的
马在这样近的时代消灭了呢。但是我的惊奇是没有根据的。欧文教授即刻看出这牙齿虽
然与现存的马齿如此相像,却属于一个已经绝灭了的马种的,如果这种马至今依然存在,
只是稀少些,大概任何博物学者对于它们的稀少一点也不会感到惊奇;因为稀少现象是
所有地方的所有纲里的大多数物种的属性。如果我们自问,为什么这一个物种或那一个
物种会稀少呢。那末可以回答,是由于它的生活条件有些不利;但是,哪些不利呢,我
们却很难说得出。假定那种化石马至今仍作为一个稀少的物种而存在,我们根据与所有
其他哺乳动物(甚至包括繁殖率低的象)的类比,以及根据家养马在南美洲的归化历史,
肯定会感到它在更有利的条件下,一定会在很少几年内布满整个大陆,但是我们无法说
出抑制它增加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是由于一种偶然事故呢,是由于几种偶然事故,也无
法说出在马一生中的什么时候、在怎样程度上这些生活条件各自发生作用的。如果这些
条件日益变得不利,不管如何缓慢,我们确实不会觉察出这种事实,然而那种化石马一
定要渐渐地稀少,而终至绝灭;——于是它的地位便被那些更成功的竞争者取而代之。
    我们很难经常记住,各种生物的增加是在不断地受着不能觉察的敌对作用所抑制的;
而且这等不能觉察的作用完全足以使它稀少,以至最后绝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了解得
如此之少,以致我曾听到有些人对柱牙象以及更古的恐龙那样大怪物的绝灭屡屡表示惊
异,好像只要有强大的身体就能在生活战争中取得胜利似的。恰恰相反,只是身体大,
如欧文所阐明的,在某些情形里,由于大量食物的需要,反会决定它更快地绝灭。在人
类没有栖住在印度或非洲以前,必有某种原因曾经抑制了现存象的继续增加。极富才能
的鉴定者福尔克纳博士相信,抑制印度象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昆虫不断地折磨了、消弱
了它们;布鲁斯对于阿比西尼亚的非洲象,也作过同样的结论。昆虫和吸血蝙蝠的确决
定了南美洲几处地方的归化了的大形四足兽类的生存。
    在更近的第三纪地质层里,我们看到许多先稀少而后绝灭的情形;并且我们知道,
通过人为的作用,一些动物之局部的或全部的绝灭过程,也是一样的。我愿意重复他说
一下我在1845年发表的文章,那文章认为物种一般是先稀少,然后绝灭,这就好像病是
死的前驱一样。但是,如果对于物种的稀少并不感到奇怪,而当物种绝灭的时候却大感
惊异,这就好像对于病并不感到奇怪,而当病人死去的时候却感到惊异,以致怀疑他是
死于某种暴行一样。
    自然选择学说是建筑在以下的信念上的:各个新变种,最终是各个新物种,由于比
它的竞争者占有某种优势而被产生和保持下来;而且较为不利的类型的绝灭,几乎是不
可避免的结果。在我们的家养生物中也有同样的情形,如果一个新的稍微改进的变种被
培育出来,它首先就要排挤掉在它附近的改进较少的变种;当它大被改进的时候,就会
像我们的短角牛那样地被运送到远近各地,并在他处取其他品种的地位而代之。这样,
新类型的出现和旧类型的消失,不论是自然产生的或人工产生的,就被连结在一起了。
在繁盛的群里,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新物种类型的数目,在某些时期大概要比已经绝灭的
旧物种类型的数目为多;但是我们知道,物种并不是无限继续增加的,至少在最近的地
质时代内是如此,所以,如果注意一下晚近的时代,我们就可以相信,新类型的产生曾
经引起差不多同样数目的旧类型的绝灭。
    如同前面所解释过的和用实例说明过的那样!在各方面彼此最相像的类型之间,竞
争也一般进行得最为剧烈。因此,一个改进了的和变异了的后代一般会招致亲种的绝灭;
而且,如果许多新类型是从任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