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立即批准了向印度空运补充兵员。到1942年底,中国驻印军已达到了3·2万人。
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1。25万人,各辖有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l个
辎重营,1个通讯营及其他配属分队。此外,还组建了3个炮兵团,每团36门105毫米
榴弹炮;2个迫击炮团,每团48门150毫米重迫击炮;1个汽车团,有400辆载重汽车。
中国驻印军已成为一支火力凶猛,机动性较强的战役突击部队。
    当然,在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和整编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史迪威非常
了解国民党军队中虚报冒领、克扣军饷“吃空额”等腐败现象。为杜绝这些情况发
生,他建立了“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后勤保障体制,特别是坚持以集体点名的
方式,直接把津贴费发放到士兵手中。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基层官兵的拥护和欢迎,
而一些高级军官却对此耿耿于怀。罗卓英到印度就任副总指挥之后,要求由他来
“总领”驻印军官兵45万卢比的军饷,遭到史迪威的严词拒绝。这成为史迪威和罗
卓英之间爆发一系列冲突的重要原因。不久,在史迪威的坚决要求下,蒋介石不得
不调走了罗卓英。
    史迪威为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和装备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在翌
年初便发起夺回缅甸的反攻战役,以重新打通滇缅路,扩大对华援助,增强中国战
场的对日作战力量。但是,他完全没有料到,就在他苦心说服蒋介石接受他的建议
的时候,罗斯福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却在华盛顿从背后捅了他一刀。
    柯里在访华期间虽然支持了史迪威的基本立场,但两个人对中国政府和中美关
系的看法却存在着明显分歧。
    史迪威在写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认为:“蒋介石政权可能把美国当成傻瓜来捉
弄;这个政权敷衍塞责,言而无信;它虽然期望同盟国胜利,但却不尽自己的本分
去努力争取胜利,而企图到战争结束时囤积一大批军火,以维持他们的统治。”因
此,他主张以美国的租借物资为交换条件,迫使国民党政府进行军事改革和积极对
日作战,“否则蒋介石就会把大量的美国援助囤积起来,最终用来对付共产党和国
内的其他敌手。”他提出,美国政府必须了解中国的政治现实,以免上当。
    柯里却抱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回国后于8月24日写给罗斯福的报告中认为:“我
们有着难得的机会对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施加影响。据我看来,在军事上和外交上
充分支持委员长,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对这种支持附加
任何条件或规定任何限制。……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我们完全能够信赖他按照我
们的愿望推行一项有力的战争政策,并创建一个现代化的和民主的强大国家。”他
认为中美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由于史迪威和蒋介石的个人纷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改变美国人在中国的活动方式和个人表现得到解决。因此,他竭力要求罗斯福撤回
史迪威,代之以一位懂得“外交”、能够安抚蒋介石的人,同时,他还要求召回和
史迪威抱有同样看法的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过了不久,柯里就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目
的。他向罗斯福吹嘘,只有他本人才是美国驻华大使的最合适人选。
    美国陆军部支持史迪威的观点。史汀生交给罗斯福一份书面建议,要求在向中
国提供租借物资时附加交换条件,以促使中国整编军队和参加反攻缅甸的战役。但
是,罗斯福却明显地接受了柯里的观点,他否定了陆军部的建议,并在给柯里的复
信中说:“我不免感到,整个形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性格,而不是什么战略
计划。”他同意“在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后”,考虑撤换史迪威。根据罗斯福的授意,
柯里去试探了马歇尔和史汀生对撤换史迪威的态度,结果是碰了一鼻子灰。
    那天,柯里敲开了马歇尔办公室的门,神气十足地说:“总统请你考虑撤换史
迪威。”马歇尔膘了柯里一眼问道:“是总统让你来告诉我的吗?总统确实想撤换
史迪威吗?”“是的。”柯里点点头。马歇尔又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在中国呆
了多久?”柯里一脸尴尬,他知道,马歇尔并不是想问他在中国逗留了多长时间,
实际是在说:“你能比史迪威更了解中国吗?”他硬着头皮答道:“三个星期,先
生。”马歇尔阴沉着脸,不再说一句话。柯里悻悻然,只好起身离去。
    10月初,罗斯福又一次提起这件事,他亲自写信给马歇尔说:“史迪威在中国
的情况究竟怎样?很显然,他和委员长的关系非常紧张,引起了很大麻烦。因此,
我认为史迪威到其他战区去或许更能发挥他的作用。”马歇尔和史汀生一同复函罗
斯福,他们认为,史迪威与中国打交道已经近20年,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找不
到比史迪威更合适的人选了。而且目前正在准备反攻缅甸,美国的驻华代表必须是
一个能够指挥部队作战的统帅,“而不是一个只会与重庆发展和谐关系的谈判者,
或是一个物资供应者。”由于马歇尔和史汀生的坚决反对,罗斯福总统只好暂时打
消了撤换史迪威的念头。
    一场风波过去了,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马歇尔和史汀生只是指出了保留史
迪威的现实军事需要,而没有触及美国人对中国政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种
看法上的分歧,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对华政策。于是,紧接着又发生了一起对史
迪威十分不利的事情。
    10月2日,美国共和党领袖温德尔·威尔基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特使来华访问。虽
然他与罗斯福总统在国内政策上互相攻汗,但对外交政策的看法却十分接近。这次,
为了显示美国在政治上的团结一致,他受竞选对手罗斯福之托,进行了49天的环球
访问。在中国的6天逗留是他此行的重要一站。
    蒋介石夫妇对威尔基的访华极为重视,他们认为,这是向美国施加影响以争取
更多美国援助的重要机会,特别是威尔基或许有可能成为下届美国总统。为了使威
尔基对中国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他们确实费尽了心机。重庆市的军警拆除了破烂
不堪的贫民窟,把成群的乞丐赶出城市,沿街的一些小杂货店禁止开门营业,学生
和儿童组织成欢迎队伍,街道上佳满了彩旗和标语。在威尔基的访问日程里,安排
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阅兵式,丰盛的宴会、酒会、午餐会,参观经过精心布置的工
厂、学校、军事演习,蒋介石夫妇还多次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促膝交谈”。史迪
威看透了蒋介石对威尔基玩弄的狡猾手段,他认为:“中国人的目的是要让他酒足
饭饱,筋疲力尽,使他的所有视听器官麻木迟钝,以便趁机给他的头脑里塞进各种
正面的说教。”
    蒋介石的伎俩居然得逞了,“威尔基完全陷于阿谀奉承之中”。他返回美国之
后,连续在报纸上发表了10篇访华观感,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大加赞赏。他在一
次演说中谈到:“全中国举国上下团结奋战,领导他们的是一批训练有素,骁勇善
战的将领,中国军队是一个由懂得为谁而战和怎样作战的将士们组成的有力的战斗
集体。”不久,他又出版了一本名为《天下一家》的书,记述了他的环球旅行。其
中关于中国部分进一步宣传了上述观点。这本书发行的头4天,书商们就订购了30万
册,不足两个月,销售量就达到了100万册,成为空前的畅销书。按照威尔基宣传的
观点,史迪威关于推动中国政府实行军事改革并积极对日作战的建议简直是毫无意
义的。
    威尔基也像陈纳德一样,被宋美龄的花言巧语和动人魅力所征服。他热情地邀
请来美龄对美国进行一次友好访问,并兴致十足地对她说:“夫人若能访美,对我
的美国同胞认识和理解亚洲问题将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夫人的智慧、才华和魅
力,循循善诱的天赋,高尚的品格,豁达的胸怀和同情心,雍容的仪态和火一般的
坚定信念,一定会成为最理想的外交使节。我真诚地相信,人们将会以超乎寻常的
注意力倾听您的声音。”在重庆最后一次会见时,威尔基甚至一再要求宋美龄第二
天就和他一起同机飞往美国。他对宋美龄保证,一定尽力说服罗斯福拨给中国所要
求的全部飞机。
    同对蒋介石夫妇的热情相比,威尔基对史迪威和高斯大使却十分冷淡,他根本
听不进史迪威和高斯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史迪威曾三次拜访了威尔基,但是,“他
一个问题也没有问,完全被蒋介石夫妇欺骗了”。威尔基甚至竭力劝说史迪威,对
委员长说几句恭维的好话。史迪威对此嗤之以鼻,他在日记中写道:“让他这套废
话见鬼去吧!”
    根据蒋介石夫妇的要求,威尔基在重庆期间两次会见了陈纳德。从来就喜欢越
级对上层当权者施加影响的陈纳德,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天花乱坠地吹嘘一通他
的空中作战计划。威尔基对这位“空中英雄”的大胆设想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他要
陈纳德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他可以把这封信直接转交罗斯福总统。陈纳德激动得浑
身热血沸腾,他几乎用尽了所有夸张和狂妄的语言,写下了一封可以称得上是旷世
奇文的信件。
    陈纳德在信中声称,只要能给他105架新式战斗机,30架中型轰炸机,在最后阶
段再给他12架重型轰炸机,并一直保持这个水平,他就能在“半年或者至多一年的
时间内,有把握地摧毁日本空军并打败日本”。我们用不着过细地去追究这一计划
的事实根据,只要看看战争的实际进程,就可以了解陈纳德的极度荒唐。太平洋战
争期间,美国在对日作战方面仅空中力量就投入了9个陆军航空队和90艘航空母舰上
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