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镇。在桂系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这场战斗共打了17天,日军伤亡16000人,损失
40辆坦克、70辆装甲车、100辆汽车和许多大炮。这是日军现代化以来遭受的第一场
大惨败。在大战中汤恩伯那个军是增援部队,打得很好,史迪威如果不去兰州,正
好同他们在一起。但他和一些支持中国的外国人一样,认为中国没有乘胜追击,已
经丧失了良好战机。他对参谋次长白崇禧说:“中国人永远听不进发动进攻的主张!”
    史迪威到台儿庄现场参观时,同李宗仁谈了话。坦率地抨击了不乘胜追击,向
日军发动进攻,就想以拖垮日军而取胜的想法,认为中国抗战的前途令人悲观。李
宗仁对这位美军上校的看法印象很深,他要史迪威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大笔贷
款,以使中国购买作战物资。李宗仁恳切地说,帮助中国可使美国自身取得可靠的
保障。到8月30日,美国财政部驻华代表洛辛·巴克拜访史迪威,了解中国的军事形
势,史迪威陈述了李宗仁将军的观点,巴克随后在给财政部长摩根索的报告中写道:
          ……史迪威上校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奉行
      更加积极的政策。我国以提供贷款和军事装备的形式帮助中
      国,对我们本国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措施,这比我们仅仅生
      产本国需要的国防设备要好得多。即使把生产本国防务装备
      费用中极小的一部分提供给中国,起的作用也会大得多。
    财政部长摩根索同意史迪威的观点,认为“我们太平洋地区保住民主政府的可
能性只有一点点了”。他力促罗斯福总统向中国提供贷款。1938年12月,美国政府
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了2500万美元贷款。所以,就在这个月的最后几天,蒋介石夫
妇接见了史迪威,赞许他办了一件大事!
    台儿庄大战胜利后,中国的对日作战使美国产生了深刻印象。记者、传教士和
其他观察家,都集中宣传中国值得赞扬的方面,只字不提中国的缺点和弊病。中国
在美国人心目中,成了被理想化的形象。《时代》杂志把“蒋委员长夫妇”的照片
刊登在一期封面上,称为被选就的“1937年夫妇”。该杂志的发行人亨利·卢斯,
生于中国,父母都是传教士,他崇拜蒋介石夫妇不是偶然的。而封面上这对夫妇清
高地凝视着前方,表情严肃而从容,博得了读者的赞扬。
    台儿庄大战后,日军重新发起进攻,5月底,徐州失守。同时日军另一路部队从
华北南下,企图在开封以北强渡黄河。整个中原地区,包括武汉本身面临危险。蒋
介石这时不是组织军队进行抵抗,而是孤注一掷,不计后果地求助于黄河。他命令
商震将军在日军先头部队过河后,立即炸毁郑州大堤。后来商震对史迪威说,蒋三
番五次打电话催问,督令执行。商震一直拖到他的部队撤到安全地带后才炸堤。炸
药爆炸了!目击者都惊骇万分。当时在场的杰克·贝尔登报道说:“混浊的河水涌
过黄河故道,卷起巨大的旋涡,翻腾着冲击堤坝上炸开的缺口。突然,随着一阵天
崩地裂的巨响,河水冲开缺口,汹涌地冲向地势低洼的地区,咆哮着向东奔人大海。
11座城镇、4000座村庄被淹没,3个省的庄稼和农田被毁坏,200万人流离失所,四
散逃荒。日军暂时被挡住了,而在这片幅员辽阔的灾区里,又积起干百万平民百姓
对蒋氏政府新的仇恨!”
    1938年8月,日军决定向汉口推进。史迪威是从北平回到汉口的。共产党人要求
政府动员15万工人、学生和市民青年组成一支部队,由一批“革命觉悟最高的青年
担任先锋”。但蒋介石根本不相信在日军进攻下能守住武汉三镇,更不希望看到一
支由共产党人控制的工人骨干队伍,此事只好作罢。史迪威悟出了蒋介石的战略:
宁愿拖垮敌人,不同日军交锋。中国的防御战节节失利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史迪威同英、法武官,还有位曾在西班牙采访过一年的摄影记者卡帕一道前往
前线。但英国武官中途告辞了,法国武官染上了痢疾,返回汉口不久就死了。史迪
威和卡帕连夜朝前走,离前线越近,受到的欢迎越热烈。他们爬上一座高山,沿长
江朝德安方向眺望,发现士兵从湖的后边拖出各种各样的大炮,说是拖到可以使用
的地方去。史迪威后来到了那支炮兵部队,参观了一个75毫米口径的火炮群,官兵
们告诉他,不敢拿出来用,因为拿出来就可能失掉它们。史迪威感叹道:“要等到
战争结束后,就什么用也没有了!”他们参加过上海战役、徐州战役,但没开过一
炮。
    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空军身上,但空军一直不中用。驾驶员和领航员,是
从知识层挑选来的,他们缺乏尚武精神,伯在同日军作战中牺牲。1937年,蒋介石
聘请美国著名战斗机驾驶员陈纳德上尉来为他筹建空军。陈纳德因耳聋和有意见分
歧而从美国空军退役。陈纳德很得蒋介石的赏识,1938年晋升为中国空军上校,开
始实施一项建设机场的庞大计划。但他培训驾驶员的工作不怎么成功,于是回美国
招募雇佣兵,组织一支志愿军,以保卫中国领空。
    蒋夫人宋美龄是在汉口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之一。9月间史迪威拜访过她,
发现她“非常有魅力,聪明,待人诚挚”。虽然她承认自己说了许多宣传性的话,
但是,她工作干得很出色。那次会见后,史迪威给她送去了一束鲜花。
    10月,史迪威又前往华南前线。步行15里,到王亮峙上校的指挥所里,观看了
德安争夺战。那场战斗打了5天。起初王上校控制着一个高地,后来被迫撤进城里,
战斗继续逐屋进行。王上校到夜间带领一批人,穿过狭窄的街道,袭击日军。战斗
一直打到后半夜和第二天。他的部队原来1500人,但撤离战场时,只剩下不到400人
了。史迪威通过观察这一类战斗,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给陆军情报部的报告中
说,中国的防御战术,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败。中国军队缺少飞机、坦克和大炮,
遇到日军的这些武器时,只敷衍了事地抵抗一下,就轻易放弃了阵地。中国最大的
失策是没有利用自己最大的财富——人力。中国士兵的素质极好,但他们遭到愚蠢
的领导人的贻误和背弃。史迪威推论说:“假如让中国士兵吃饱,供给他们精良的
武器和装备,好好关心他们……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在10月21日至25日这5天时间里,日军不仅占了汉口,而且占领了中国最后一个
出海口广州。史迪威不在汉口,没有目睹日军入城。他离开汉口到了长沙商震的司
令部里。长沙是新防线的中枢。但战局变化不定,他和前线部队、外国同僚、记者
和大溃败中流离失所的人一道转移。
    来自广州、南京、徐州等城市的人群、货物和各种设备,天天往大后方转移。
人们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长途跋涉。纤夫们弓着腰,背着沉重的纤绳,顶着湍急
的江水,拖着船穿过一座又一座峡谷。大学的教职员工、学生,兵工厂的工人,农
村的苦力,形成长长短短、各有重负的大迁徙的队伍。中国劳工、普通民众那种不
屈不挠的精神,使史迪威惊叹不已。
    史迪威和中国部队的几个师保持着联系,和指挥官们研究战局发展,在混乱中
弄清真实情况。他们一起向南走,经过衡阳到了广西的桂林。他发现这样走要等到
1939年2月才能到重庆,这是不行的。于是,设法在一辆小汽车上弄了个座位,沿着
唯一的一条汽车公路,经过贵州,抵达重庆。因为他将在1939年5月结束任期,在重
庆停留的时间不过十来天。
    重庆是座有500年历史的名城,如今是中国的首都。应史迪威的要求,蒋介石定
于12月28日会见他。这次会见仅有15分钟,但蒋氏夫妇是愉快的。史迪威也说:
“非常融洽,两人看上去都非常健康。他们相当坦率,给了我一张签名的照片,并
向我表示赞许。”史迪威回到北平以后,把照片挂在了卧室的显眼处。
    1938年的最后一天,史迪威乘飞机离开重庆到达昆明。昆明已是中国的空军基
地,是滇缅公路的起点。他下榻于湖宾饭店,晚上同陈纳德共进晚餐,彻夜长谈。
    1939年1月,史迪威心绪安定之后,在给陆军情报部的报告中认为,美日之间爆
发战争势不可免,在这个前提下,中美是盟友的关系。他概述了对中国领导人蒋介
石的看法。他写道:“在蒋介石的指挥系统中,通常存在的混乱状况,在很大程度
上是他本人直接造成的。”其原因,史迪威认为,在于蒋介石总是怀疑有人反对他,
不信赖自己的部下,不想让部下掌握应有的权力,而总是把尽可能多的指挥权握在
自己手里。他“首先考虑的是他本人,控制最精锐的部队和物资,以使自己的地位
不致受到威胁”,“从来不肯把好大炮分配给各师使用,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手里的
任何东西被别人拿走,他只让各个师有机枪和迫击炮……他总是盘算着如何把军备
省下来,留待将来他的地位一旦受到威胁时使用”。当然,这些情况主要是史迪威
观察和体验到的,有的则是蒋的部下的抱怨。他所以坦率直言给陆军部,是他的职
责使然。他对中国军队的评价是肯定的,他认为,中国军队如果能得到美国的充分
帮助,是能够卓有成效地抗击日军的。
    史迪威在日本占领的北平生活,十分烦恼,他很少离开自己的宅院。但是,他
的懂日语的助手,坚持要他拜会一次日本的同村将军,认为这是不可少的外交礼节。
他勉强去了,回来便列了一张日军素质优劣对照表,长处列了6点,列出的缺点却有
26条,其中不少条是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