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皇帝听得有些烦了,这都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呀,一老一小两个六品小官儿当着百官的面斗嘴,如此儿戏、如此胡闹,再这么任他们闹下去,他的朝会岂不变成菜市场了?

    用力拍了下面前的几案,皇帝沉声道:“好了,闲话少说。崔幼伯,对于耿某的指控,你可有什么辩解?”

    还不等崔幼伯回话,萧禹不干了,他举起手上的笏板,申请发言。

    皇帝横了他一眼,心说话,这老汉又想说什么怪话?

    他可没忘了这个老亲家是怎样的狂傲,当着他的面儿就敢跟大臣掐架、骂阵,生生把朝会弄成了演百戏的花园子。每每都把皇帝气得够呛,可皇帝又不能把他怎样,除了申斥就是降职。

    可问题是,萧禹刚刚从外面回来呀,如果再因为什么降了他的职,啧啧,他家女婿都要有意见了。

    无奈的叹了口气,皇帝点了下头,准许了萧禹的申请。

    萧禹直起身子,不客气的指出皇帝的错误:“圣人,这里是朝会,不是大理寺、京兆府,圣人亦不是大理寺卿、执京兆,如果事事都要您亲力亲为,还要臣等做什么?”

    唔,这话倒也有理,皇帝缓缓点头,很满意萧禹没有说怪话。

    萧禹见皇帝点头,气势更足,“执京兆既已接了状子,且已定好审理的日子,那就让先让京兆去审嘛,如果审理得不公,或是有什么问题,御史再弹劾也不迟。现在人还没死呢就先哭上了,吴御史,你是不是也太心急了?!”

    皇帝的脸瞬间垮下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最不乐意听到的一个词儿便是‘死’,萧禹又不是不知道,竟然还当着他的面提——这老汉,还是一点儿都讨人喜欢!

    不讨人喜欢的不止一个,就见崔幼伯躬身行礼,从袖袋里掏出个折子,朗声道:“臣也有一本启奏陛下……”

    弹劾这种工作,不光御史能干,皇帝的机要秘书中书舍人也能干!

    PS:二更,马上启程了,某萨要去围观大神,亲们祝我围观成功哈!


☆、第190章 崔大的手段(三)

  中书舍人是一个弹性很大的职务,官方的说法是为皇帝草拟诏书,负责中书省的一些文书工作,也可以称之为“打杂”。
  但事实,凡举有关皇帝的事情,他们都能搀和一脚。
  虽然崔幼伯童鞋是太子为自己准备的储备人才,平日里这厮在中书省也是个布景板似的存在,但这都不能否认他现在的官职——中书舍人,当今圣人的机要秘书。
  而像弹劾人这种事儿,由中书舍人来做,也不算是捞过界,因为崔幼伯弹劾的人,正与是某件皇帝关心的事儿——‘大考’有关。
  前文咱说过了,所谓大考是朝廷每隔几年对治下百官的考核,更多的是郡守、刺史一级的,如果能顺利通过‘大考’,且入了圣人的眼,恭喜你,你擢升有望。
  但如果被发现了什么劣迹,或是人长得不咋地、字也不咋地,那就不好意思了,你有可能被降级,甚至被赶回家吃自己哦,亲!
  负责‘大考’的一般是吏部,但中书省也有监察的职责。
  比如中书舍人,他就可以代表皇帝去吏部问询‘大考’情况,或者了解某一官员的考绩。
  崔幼伯童鞋,这次就非常尽职,也不等圣人派遣,他便积极的去吏部问询,且还很是‘随意’的抽查了几位前来参加‘大考’的官员。
  好巧不巧(某萨吐槽:你确定你不是故意的?)的,崔幼伯还真的查出了问题。在他抽查的三位刺史中,有一位姓袁的刺史,吏部给的考绩是‘上下’。
  唐时考核官员主要是采用‘二十七最’的法子,既按照不同部门的职责,给旗下的官员评定。比如说吧,吏部主要是负责官员的铨选、任命、考核等事宜。那么针对吏部官员的考核,其考核内容就是该官员铨选的时候是否认真、考核的时候是否公正等方面。
  而考核的成绩则分为九档,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基于人无完人的道理,也基于国人善‘谦虚’的美德。吏部评定等级的时候,极少打出‘上上’的分数,能得个‘上中’已经非常不易。这样的官员。绝对是能臣干吏,且品德素养好得一塌糊涂。
  真正优秀的官员,也就能得个‘上下’的考绩,拿不到第一也不要灰心,因为但凡能评得上‘上下’的人,百分百都能升迁,当然其长相必须对得起观众。否则,成绩再好、皇帝看你不够美观,也会把你晾到一边坐冷板凳。
  那位袁刺史能得到个‘上下’的考绩,足见他在地方上做得极好,看看吏部给的评语,什么兴修水利啦、什么鼓励生产啦、什么教化百姓啦……总之,绝对能当天下刺史的榜样。
  但事实如何呢?
  这位袁刺史果如吏部考评的那般出色?
  抱着‘好奇’的心态,崔幼伯调来袁刺史的卷宗,又命人去打听了下袁刺史的为人。
  幸好袁刺史所牧之州郡距离京城不远,崔幼伯派去的人没几天就发回了消息,结果、结果……
  崔幼伯看了那消息,便立刻写了这份弹章,弹劾袁刺史是枉法贪婪的酷吏,另弹劾吏部考核有问题,有徇私舞弊之嫌。
  崔幼伯的文笔也是极好的,写出来的奏章也是颇能看的,至少在场的人听了他诵读的弹章后,纷纷有种袁某人确实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法纪。
  就是御座上的皇帝,听了这些也忍不住变了脸色。在他治下的州郡,居然还有这样贪腐的奸臣?!
  要知道,圣人生平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一手打造的繁荣盛世,以及提拔了一大批廉洁、能干的官员。
  如今乍闻袁某人的种种骇人听闻的劣迹,圣人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在他的治下,放回家的死囚都能按时回来报道,位高如魏征者,更是勤俭得一塌糊涂,家中连个看得过去的正寝室都没有,还是他觉得魏征可敬、可怜,特意从自己修行宫的材料中调拨出一部分给魏征盖了寝室,这才让他得以‘寿终正寝’。
  在他的地盘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酷吏蛀虫,最让皇帝不能容忍的,袁刺史所在的州郡并不是什么穷山恶水的荒芜之地,而是距离京城不足千里的富庶之地呀。
  该死、真该死!
  皇帝并不怀疑崔幼伯弹劾的真实性,因为相较于吴御史的捕风捉影,人家崔幼伯的弹章就详实多了,袁刺史所犯之过错,例如贪污了多少银钱、抢占了多少良田等等等等,另外,苦主的资料也非常完整,像姓甚名谁、家住何处、被抢占了多少亩田等等全都写得清清楚楚。
  观其具体程度,绝对能当大理寺断案的凭证。
  崔幼伯表面淡然、心中却暗自得意,你当我在大理寺是白混的?
  足足两年的时间,读了那么多的卷宗、研究了那么多的律法旧例,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做什么事都会想一下这个合不合法。
  而做文章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按照大理寺写判词的风格落笔:行文简单,证据详实,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这样的文章可能不够华丽,但绝对有说服力,哪怕没有核实,人们一看便会觉得可靠——数据远比文字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嘭!”
  不等皇帝爆发,太子也发火了,他用力捶了记凭几,叱道:“好个‘堪为天下楷模’的刺史,圣人,儿建议立刻复查袁继亮,另,参与本次大考的吏部官员亦有渎职之嫌,儿建议重新安排考核人员,先将吏部官员重新考校一番。”
  皇帝重重的喘了口气,点头道:“太子所议,甚合朕心……”
  接着,皇帝便开始点将了,命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以及五相之一的萧禹组成专案小组,专门稽查吏部官员的渎职问题。另外又遣大理寺少卿亲去袁刺史任职的州郡实地取证。
  有了这个大案子,吴御史的那个荒唐弹章便被扫到了角落里,大殿上,众人的注意力也都转移到今年的‘大考’上,唯有事件双方,还惦记着此事。
  当然,除了崔幼伯和吴御史,崔泽也分了些心神去关注,今天崔幼伯的表现,崔泽太满意了。
  虽然崔幼伯捅出来的这个案子貌似与耿子西一事无关,但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这是崔幼伯的反击。
  君不见,那边诸王席位首座的魏王,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了嘛。
  啊?你问魏王为何生气?
  原因太简单了,那位袁刺史是他的人,细究起来,两人还是远房亲戚,魏王妃的妹妹便嫁给了袁氏。
  另外,负责考校袁刺史的吏部员外郎姓闫,有个弟弟叫阎三郎,有个姐姐叫闫婉,当然,你也可以称呼闫婉为魏王妃。
  崔幼伯特意找出袁刺史的案子来发难,摆明就是冲着魏王来的,你没见太子脸上激愤难平,眼中却漾满笑意嘛。
  要知道这货刚才还一脸焦急,唯恐韦季和崔幼伯被皇帝罚处呢,结果,前后不过半柱香,形势逆转,看热闹的被拉上了舞台,而被迫登上舞台的那个则得意洋洋的去贵宾席看戏了。
  太子怎能不高兴,他一面板着脸跟皇帝一起愤怒,一面在心里欢呼:肃纯,干得漂亮!
  自魏王回京后,太子就一直过得有些压抑,说话行事的时候也分外小心,唯恐被魏王系的人抓了把柄。
  反观魏王呢,则步步紧逼,不但在朝政上频频插手,不断推荐自己的僚属入仕。
  偏圣人喜欢魏王,爱屋及乌,也很欣赏他荐来的人,很大方的给了官职。
  一来二去的,魏王回来还不足一个月,就已经成功安插了三四个亲信入了大理寺、金吾卫等重要衙门。
  取得如此成绩,魏王还不满足,他的目标有两个:第一,安插自己的亲信,经营自己的人脉;第二,则是打击太子系人马,最好能干翻几个太子的心腹重臣。
  这两个目标是同时进行的,不过,为了谨慎起见,魏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