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这里,王思锐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某部电视剧里的那一幕,有一个皇帝觉得很不爽,于是便用小棍子将那冕旒上垂直的珠子绑在了一起,这样珠子就不会乱动。
不过王思锐可没打算也那么干,如果真要那么干了,估计会让人把大牙给笑掉的。
“准备好了吗?”王士珍急匆匆的走到了后方,对着一名太监问道。
“大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恩,你去通知皇上过来,登基大典马上开始。”王士珍继续说道。
在袁世凯那里待了将近三个月后,王士珍终于被王思锐给放了出来,当然,除了王士珍以外,袁世凯也同样是离开了那座深宅。
随着新帝的登基,袁世凯也终于是接受了王思锐的邀请,因为这个时候,王思锐在天下间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巅峰,内乱已经停止,朝廷的仁政也正在惠及着每一位百姓。
除非袁世凯能够打败天下列强,给百姓更好的生活,否则的话,袁世凯这一辈子都无法威胁到王思锐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袁世凯才决定了要离开那座他已经待了三年的院落,接受了王思锐的邀请,成为了新朝廷当中的一员。
袁世凯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重新出仕,也知道什么时候不应该出来。
“袁大人,许久不见呐……”一些朝廷大臣在见到袁世凯之后,不由的有些惊愕,紧接着上前问候道。
跟袁世凯打招呼的,是前朝遗老,只不过当时地位并不高,加上汉军占领京城之后,及早的就投靠了他们,所以才会有站在朝堂上的资格。
像这类前朝遗留下来的大臣,还有许多的人数,中华帝国成立之前,这些人便投靠了汉军,而汉军在甄别过他们的资历之后,没有问题的,则继续留用,若是问题特别严重的,则是选择秘密的处理。
尽管王思锐很重视官员的培养,可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又能培养出多少的合格官员?
也就是说,王思锐只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使用这些前朝的官员,要么选择自己培养,两者各有优劣,就看怎么抉择了。
王思锐选择了第一种方式,一是能够安抚人心,二是能够避免政府青黄不接,同时也避免了年轻人位高权重的现象发生。
“裘大人最近可是风光不断呐,比起裘大人,袁某今日站在这里倒是极为勉强。”袁世凯笑着回应道。
“袁大人说哪里的话,这些年来袁大人为陛下出了不少的主意,且为陛下培养了王大人,段将军和冯将军,仅凭此功,此处便无人可及袁大人,袁大人谦让了。”裘大人急忙恭维道。
袁世凯的事情,外界真正知道详情的并不多,加上王思锐总是隔三差五的到袁世凯那里坐一坐。
所以,外界也是下意识的认为,袁世凯就是王思锐背后的幕僚之一。加上内定总理王士珍,炮兵总指挥段祺瑞,第二集团军司令冯国璋这三人,即便袁世凯没有出仕,但在朝中的地位依旧难以比拟。
如果说他们这些人是开国元老的话,那么袁世凯,则是排行前几位的开国元老,他的地位也要远超其他人。
所以,这些人这才有了结交之心。
好在几年前在李鸿章的举荐之下,他们也与袁世凯有过一些交情,只不过随后袁世凯被迫下野,又没人能够联络的上他,所以这才断了几年的交往。
“裘大人过奖了,王、冯、段三位大人先前的确是在我手下不错,但真正发掘他们的,重用他们的是陛下,如果他们还在我手中的话,现在顶多也就是一个师长,袁某人还是有这点自知之明的。”袁世凯心中暗暗的摇着头,旋即便下定了决心。
高层官员之间的交流,那是必须的,但袁世凯身居宅院三年之久,岂能不了解王思锐的心思?
换句话说,即便不了解王思锐,他也很清楚那些帝王心术,正常工作的交流,那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拉帮结派的交流,还是少做为妙。
况且袁世凯很清楚,王思锐最厌烦的便是下面的人拉帮结派。
否则的话,只是王树起,武羊,武自诩这三位军界大佬联合在一起,段祺瑞和冯国璋在军队里便会举步维艰。
而政府这边,王士珍也是很清楚王思锐的心思,所以也没有做出什么过火的事情来。
而这一次王思锐给袁世凯安排的职位,也是有些特殊的,这注定了袁世凯将会是一个无情的人,与其日后与这些人交恶,倒还不如趁早与他们划清界限,免得日后为难。
“吉时已到!登基大典开始!”一名太监站在龙椅旁边,高声的唱着。
台下哄乱一团的大臣们也停止了交流,各自迅速的按照自身的级别排序,站到了各自对应的位置。
整个大典一时间一片寂静,针落可闻,甚至能够听到一些人沉重的呼吸声音。
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四十来岁中年人,手持圣旨站到了太监的另一侧,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的打开了圣旨:“奏为国体已定,天命攸归,全国商民,呼登大位……”
ps:抱歉,这章晚了这么久,多的理由就不说了,下周一三更表示。
感谢zcf516scz的月票支持,感谢趙廸的两张月票支持,感谢fvefgrthg的月票支持!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
292:大赦天下
登基诏书很长,宣读了整整十分钟左右这才念完,而宣读诏书的那位,始终保持着声音一致,语气平稳,极为流畅的特点。
宣读圣旨的这位,是前清礼部的一位官员,主要职责是培训太监各种礼仪,包括宣读各种圣旨的方式等等。
按照中华帝国的新规,大臣将按照长袍的颜色进行区分等级,分别为深红,浅红,深蓝,浅蓝,深黄,浅黄,灰色,灰白,深青,浅青,黑色,浅黑,紫色,浅紫,橙色,浅橙,白色,米黄为官服。
重色为正,浅色为从。
对于朝服的制定,王思锐本人是比较不认同的,他觉得穿什么衣服都一样,没必要划分的这么清楚。
但下面的人却并不这么以为,显然是受到了前朝思想的影响。最终,王思锐不得不妥协,但是这一规定也做出了更改,所有官员只有在上朝的时候穿官服,平日工作可穿便服。
准确的说,现在宣读的这份诏书并不能够被称之为登基诏书,而是开国诏书。
诏书里详细的讲解了国体,中央行政部门等,并且宣布了新的都,中京,然后就是奉天承运云云的,反正就是怎么好听怎么说。
其实这也是这些大臣们第一次了解到这些全新的部门,跟前清时期的许多衙门有着天差地别,但若是仔细一想,又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然后部门的职权稍微变化了一些。
而最让人摸不透的,则是两院,立法院以及最高法院。
立法院这个众人倒是明白一些,就是讨论法律的部门,之前刑部也有这个职责,商议过后,便在朝会上禀报圣上,然后通过的话,就可以直接实施。
甚至许多人以为,这个立法院其实就是将刑部的那个部门给单独了出来,其实他的职责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相比较于众人比较容易接受的立法院,这个最高法院又是个什么东西?
在古代,衙门代表着一切,无论你需要办什么事情,只要找到衙门就行了,到了那里之后,大到举报杀人放火,小到打架斗殴,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在那里被解决。
但是这种政体,官府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个县令,便能够集大权于一身,固然,这样会让官员能够方便施政,但这里面也有这不少的弊端。
最高法院,是全国众多法院的直接上司,是一个游离于官府之外的体系,他不受政府的领导,只对皇帝负责。
“恭请皇帝登基……”见宣读圣旨的官员离开了高台,一旁的太监在得到了王士珍的授意之后,按照先前计划的步骤宣读了下一个环节。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喊,除了武装警卫以外,宫殿内所有的大臣们纷纷下跪,迎接新帝王思锐的到来。
在众人的包围之中,王思锐极为别扭的走入了大殿之中。
隐隐的,有兴奋的感觉,也有一些激动,但是这一切却并不能表现出来,表面上,王思锐必须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登上高台,让众大臣起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玉玺,当众展示了一遍,然后便坐在了龙椅上。
当王思锐坐在龙椅上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他已经真正的成为了皇帝,一个国家的开国皇帝。
附近的一些宣传部门的官员,则是拿着那种老式的相机,将这宝贵的一刻记录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王思锐坐在了龙椅上,众大臣再一次的跪倒在地,与先前那次不同的是,这次大臣们口中有了口号,而不是跪拜迎接。
‘万人朝拜的感觉就是不错,难怪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都想当皇帝。可是这皇帝,又岂是那么容易当的?身居高位,可每一天却也必须要小心翼翼的。’
“皇上!该让大人们起身了……”身旁的小太监低声的提醒着,很显然,这一刻王思锐跑神了,可即便是这样,那些跪倒在地的大臣们,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满,甚至只能将额头紧贴地面,不敢有任何的动静。
“诸爱卿平身!”经小太监的提醒,王思锐这才回过了神,暗暗的有些自责。
“谢陛下!”众大臣表示感谢,这才缓缓的起身。
王思锐朝着太监点了点头,太监会意,一旁另外准备好的太监匆匆登上高台,手中端着一只长方形托盘,上面静静的躺着一份圣旨。
这份圣旨是王思锐亲自拟定的,除了王思锐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份圣旨中的内容,但是这个环节,是大赦天下,新帝登基必须要进行的环节,以彰显皇帝的仁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帝国初立,亦未稳,应大赦天下,普天同庆,然,朕闻受害者冤屈,家属以泪洗面,特命最高法院普查全国囚犯,释放案情轻微之囚犯与亲团圆,其余罪犯,皆不****。
然新帝登基,理应大赦天下,朕闻百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