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云是什么人,他可不会如此幼稚的向天子奏报请求大军支援,虽然按照五服传统,做宗主大汉确实有义务派兵帮助附庸族击败敢于藐视大汉天威的扶余人。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但是这显然不符合大汉地真实利益,更完全违背了李云的初衷。因此他淡笑着摇摇头道:“难道侯爷不觉得由高句丽的勇士亲自击败扶余人,将他们单于的脑袋送去长安更好吗?”
韩鲍露出难色道:“天使明鉴,小侯合族可战之兵不过三万,可是扶余族至少可动员七万,高句丽委实敌不过!所以才厚颜恳请天朝发兵草原。替小族解除大患!”
李云略做思考道:“侯爷,倘若贵族士兵人人披上本使亲卫的护甲,人人拥有方才本使那亲卫的射术,那么可否击败扶余?”
韩鲍动容道:“若是有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如此优秀的士兵,那么区区扶余不在话下!”他看了看李云又无奈的道:“可惜小侯族小人少,不可能与大汉天兵相比!”
李云笑着爽快道:“侯爷何须如此?这样吧,本使代表大汉天子向侯爷承诺,在未来的一年里大汉将向贵族提供大量上等武器装备,以及一支精锐如本使亲卫的教导骑兵帮助贵族迅速的提升战斗力,不过……”李云抬头看了看韩鲍欲言又止。
韩鲍听说汉人居然答应向他提供武器以及派遣精锐的骑兵帮忙办练士兵,只觉得这名使者大人实在是上天派下来帮助他高句丽的。一想到汉人那完美的武器,那可一弓七鸟的恐怖射箭技术。他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在草原上混了这么多年。韩鲍自然知道精锐的士兵加优良的武器装备可给他高句丽的战士带来什么样的进步。在草原上说到底谁都靠不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
见李云犹豫的样子,韩鲍以为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忙道:“不过什么?还请天使明说!”
李云装做很舍不得的样子道:“侯爷您知道的,大汉的精锐俱是重金训练出来的,而大汉的武器也俱是金钱堆积而成,而且上等武器数量稀少,大汉天军自己都没有装备多少,所以本使不能将大汉国珍贵的东西白白送人,即使本使对贵族十分喜欢,也是不能啊,因为天子面前其他大臣会有意见的,所以本使必须收点什么做补偿!”
韩鲍听了,无奈的摇摇头道:“天使,小侯族小,除了牛羊马匹,再无什么东西了,根本付不起啊,还请天使可怜!”
李云双手撮了撮,面带难色的犹豫一下,旋即像下了很大决心一般,咬牙道:“侯爷这样吧,本使也不想为难您,一头羊换一件装备,一头牛换三,一匹马换四,至于教导骑兵本使就自己垫了侯爷觉得这样如何?”李云心里却乐开了,虽然说这个价格和提供给月氏人的一样,但是这次提供给高句丽的可不是青铜啊!而是铁制兵器,不过却依然是大赚特赚,更令他高兴的是,高句丽人并不排斥他派骑兵帮忙训练的要求,嘿嘿,教导骑兵,其实说穿了,就是洗脑骑兵。他们虽然无法指挥高句丽人,却可稳稳的将忠于大汉,服从大汉天子地思想灌输给高句丽人。再加上高句丽本身的亲汉气氛以及李云以后将要推出的少数民族政策,用不了几年,高句丽骑兵就将彻底的变成大汉的骑兵。
综观历史上,无论是曾经威风八面,号称一个士兵顶三个外族士兵的大汉还是曾经被所有少数民族共同尊为天可汗的唐帝国。他们在草原上都无法长久的立足,究其原因除了帝国实力的衰退之外,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帝国缺乏一个简单有效的少数民族政策,帝国的军队和官员始终用着不切实际的骄傲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这才最终引发帝国西域政策的全面失败。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新中国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的国策以及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使得全国上下基本消除了民族间的歧视以及仇恨。
当然现在假如若李云要偏袒少数民族的话,那么无疑将受到主流社会的抨击,但是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挥舞同是华夏族这面大旗。毫无疑问的,李云十分精通。
韩鲍听了李云的条件,他并不傻,他自然知道在草原上满地可见的牛羊口在大汉国属于极为昂贵的资源,可是大汉的丝绸,铁器以及皮革同样在草原上属于紧俏和昂贵的战略物资,实际上来说,高句丽并没吃多少亏,因为李云允许羊也作为交易单位,要知道羊在大汉并非什么要紧的牲畜。而草原上最多的却是羊,最容易抢掠的牲畜也是羊,这样一来他高句丽就可用几万牛羊换来三万精锐,这买卖划算的很。要知道几万头牛羊或许对汉人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是相对于高句丽而言,这不过是九牛一毛。
至于教导骑兵团的问题,韩鲍并没有多少意见,他也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花招,于是得到满足的两人迅速的就大汉武装高句丽的具体细节达成协议。
按照李云与韩鲍的协议,高句丽用四万头牛羊以及七千匹战马的代价,换来了大汉国整整两万套标准骑兵装备以及五百名教导骑兵帮忙训练,当然这个协议还涉及了战利品的瓜分。譬如当高句丽征服一个小部落时,俘虏以及掠夺到的牛羊需要优先提供给大汉,当然大汉将用丝绸,粮食,食盐以及铁器,菜刀等日用品交换。
整个协议完全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签定的,表面上高句丽得了宗主国莫大的便宜,要知道以往高句丽掠来的牛羊以及人口大部分都被浪费掉了,譬如俘虏,大多数被廉价的处理给了马韩等国,其余的只留下年轻的女子以及小孩子作为高句丽人的奴隶。
而现在大汉国居然开出了一个成年男性奴隶折算为一头牛的天价,要知道马韩人开出的价格是十个男性奴隶仅仅一头羊。两相比较之下,韩鲍不由的在心里大骂马韩人的无耻,同时对大汉国的富庶更加心仪,虽然他不知道这位使者要奴隶干什么,要知道大汉国早就明文禁止了大规模奴隶的买卖。
却不知李云心里早乐开了花,他自然知道奴隶的价格十分低廉,之所以给出如此价格,是因为他需要用高额的利益刺激高句丽人大量的去掠夺其余民族的人口,使之成为大汉战车上第一个跟随者,更可为他提供大量用于开凿道路,开垦荒地的壮年奴隶,要知道草原上的男子普遍比较强壮,这样的一个壮年男子,基本上可顶二个大汉的民夫。但是大汉国人口明显不足,大量的耕地尚且缺乏足够的种植者,所以征发民夫的行为无疑于自掘坟墓,这也是历史上汉武帝被人诰病的原因。可是有了廉价的奴隶的话,那么即使死上十万,大汉国也仅仅是失去了一笔烂在仓库里的钱财,历史上也绝不会有史官写下他李云残暴的记载。
两名各自得了想要的东西的大奸人在签下协议后,相视而笑,历史上第一份军事援助协议就这样诞生了。
建元元年八月,有汉七十四年,辽东高句丽请奏内附,上曰“许之!”特赐其辽东侯爵,许护东中郎将李云前往宣诏,其族闻天使至,出三百里而迎。越三日,护东中郎将回报天子,言其族可信,请天子许卖大汉兵器与之,上闻喜曰:离乡不忘故,此诚谓之曰:真,至远而不忘其君,此可言之曰忠,乃下诏许之。——《史记一一辽东高句丽传》
第一第七节 大雪
通常人们常说,商业是政治的延续,这话一点不差。
高句丽回归大汉后的第一个月,跟随着李云来淘金的商人们就把手上的货物全部出手了,大汉的丝绸,临邛特产的铁器,草原上最好的调料食盐,这一切都令高句丽人发狂。
而高句丽人用来当主食的牛羊,廉价的战马以及奴隶也同样令大汉的商人着魔。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商人,徐岩率领的商队怎么也想不到在大汉根本花不多少钱的一斤食盐竟然可以和高句丽人换上一只羊,甚至一头牛!
这些牲畜拉回大汉内地,至少可以赚取几十倍纯利润。
至于奴隶的问题,大草原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蚂蚁般廉价的奴隶,特别是青年男性奴隶,因为没有哪个部落会在征服他人后还留下壮年男子,通常是杀掉,将头颅割下来当成个人勇敢的见证,但是李云来了,这位大汉的高官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钱财,一边大肆购买高句丽人手上的奴隶。
仅仅一个月,受到大汉物资诱惑的高句丽骑兵就出动了十次之多,共消灭了七个扶余人的附庸部落,抢来了七千多俘虏以及二十几万牛羊,战马,全部被高句丽人换成了汉人的东西,丝绸,食盐,铁器,军械等平常高句丽贵族才用的起的东西,纷纷涌入了高句丽战士的家中,而贵族则深深的迷恋上了临邛最新的主打产品,水晶杯以及烟花。
当李云派遣的军队护送第一批商人从辽东返回大汉时,奴隶们赶着二十多万头牲畜引发了整个长安城的骚动,虽然战马早已经被边关驻军买走,但是如此多的牛羊依然引起了长安贵族们的眼红。
这些牲畜被长安的商人一抢而空,特别是耕牛。这种大汉国最最缺乏的战略物资,仅仅几万头根本不能填补它巨大的缺口,所以相对于长安羊肉价格的下滑,耕牛地价格根本没有下跌的趋势。反是因为临近春耕时节,其价格向上涨了七十钱。
新登基的天子刘彻见了区区几百车丝绸以及其余物品就换来如此多的牲畜。心里大为高兴,下令重重褒奖了这些将耕牛带回长安的商人,要知道本来大司农估计,明岁耕牛价格将上涨一半,刘彻正愁怎么缓解因为耕牛紧缺带来的农业危机,这下可好,几万头耕牛进入长安,而且看样子以后陆续的还会有更多牲畜从辽东运回来,大汉再也不用缺乏耕牛而烦恼了。
从这一天起。大汉国的有识之士正式感觉到了草原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年后,大汉国丞相在朝会上向天子提出了“帝国的利益在于草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