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导演-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王扬不会马上就到税务局申报和缴纳税款,因为美国的个税一般是一年一交,而每年的个税申报截止日是4月15日,在那天结束前申报了就行,如果过了那天你还没有申报,那就是偷税漏税了,等待着你的是国税局的调查和重额罚款。
    王扬不是想要拖税,而是电影的分红还在6续入账,等明年一口气清了今年的所有税款,才是最方便的。反正他得到了二千一百多万的可用资金,一举成为了千万富翁。
    虽然狮门公司没有对媒体透露王扬具体的分红数字,但媒体还是打探到了一些细节,从而猜测得出王扬的分红在千万以上。这个猜测也得到了狮门公司的默认,行部经理乔恩-菲尔蒂梅尔说:“他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财富,而他只有18岁,太年轻了不是吗?我希望他能珍惜这些,祝他好运!”
    “最年轻的千万富翁”,这是《洛杉矶时报》送给王扬的最新一个头衔,文章里找来专业的分析师,评估王扬的身价已经过二千万,而随着《鬼影实录》海外和多渠道行,他的身价很快就会涨到三千万以上。
    对于媒体这些报道,王扬没什么所谓,不否认也不回应,对比起“最年轻的千万富翁”,他更喜欢“最年轻的导演”这个头衔。
    得到了这笔巨款之后,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依然租住在原本的那间公寓,只是把里面那些破烂得实在不能再用下去的家具换掉了,然后购置了一套高档的家庭影院器材,疯狂地扫下了很多电影dVd,准备收藏和好好欣赏;另外,他还买了一辆通用的双门轿车,方便自己出行。
    媒体对他的关注逐渐退热,他不肯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名利场》杂志邀请他拍摄一组写真,兼做专访,他拒绝了,他宁愿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影,也不想去拍摄写真。一来他暂时没有这个兴趣;二来他要从这些事情中早点脱身出来。
    什么杂志专访、什么名人派对……他不能沉迷这些,不能让自己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他还年轻,他需要的是保持进步,而不是迷失在成功带来的诱惑中,直到被人踢出局。他不停地提醒着自己:“扬,你只是一个菜鸟,你什么都不是,看看关于《女巫布莱尔》主创们的后续报道吧,你想成为他们吗?想想自己的初衷!?成为一个导演,拍电影。”
    所以王扬拒绝了《名利场》的专访,拒绝了一些派对邀请。他知道最终决定一部电影是否成功,不是取决于你参加了多少个派对、或是上了多少个杂志封面;而是取决于电影的本身。
    在做完《鬼影实录》的后期宣传之后,他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每天在家里看书看电影,有时和杰西卡等好朋友聊聊电话,偶尔一起出去玩,生活得很平静。在此期间,他加入了导演工会(dga),虽然行程很低调,但还是被一家八卦小报登了出来,然后直到九月底的这两天,他又上报了。
    上报的原因是狮门公司对媒体宣布了一个新的拍摄计划,他们将拍摄《灵动-鬼影实录2》,而且已经以5oo万的价钱,从王扬手里购得了一集的续集版权。
    是的,王扬又进账了5oo万,一开始狮门公司只肯出1oo万的价钱,但是王扬理都不想理他们,只有一个字“no”,又透露给乔恩-菲尔蒂梅尔一点信息“新线、艺匠……还有很多公司都联系了我,他们知道我的续集版权还在,他们想要购买。”这是事实,现在轮到了新线、艺匠、帝门等公司主动找他,语气诚恳跟他商讨,而王扬还给了他们一个个的“no”。
    不过他也不会认定狮门,他虽然很感激狮门公司给他的机会,但是《鬼影实录》也给狮门带去了几千万的盈利,没谁欠谁的。电影的续集版权,哪家公司符合他的条件,他就给哪家公司。
    于是,狮门公司的开价一路提高到了5oo万,但艺匠那边似乎铁了心要买,他们又把价钱抬高到了7oo万,再加总票房的2o%分红。最后王扬选择了狮门公司,5oo万,加总票房2o%分红,他作为这个选择有几个原因,一,他和狮门公司关系好;二,他实在担心艺匠会拖欠分红;三,讲到拍摄恐怖片的续集,未来的狮门公司一直做得很好,虽然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鬼影实录》,但是一年后上映第二部,盈利应该没问题,不是图2o%分红有多少,重要的是保住《鬼影实录》这个招牌。
    花了这么大的价钱,狮门公司对于《灵动-鬼影实录2》自然是非常看重,所以他们刚一买下版权,就把这件事大肆宣传,同时宣布了《鬼影实录2》将不会是王扬执导。狮门红人乔恩-菲尔蒂梅尔对媒体说:“不邀请王扬执导,是因为我们想要转换电影的风格,第二部的故事背景会放到办公室,这显然不是18岁年轻人擅长的场景。”
    对此,很多影迷早有意料了,除了很少一部分人说“不会看非王扬执导的《鬼影实录》”,大部分人都是持观望态度。而媒体在报道这条新闻的时候,也表达了他们对王扬未来的看法,《洛杉矶时报》说:“尽管这个幸运的年轻人身价又增加了5oo万,但他刚刚被无情地抛弃了,他失去了《鬼影实录》的导演话筒,而且现在看来,没有哪间电影公司愿意把一个话筒递给他。”
    《芝加哥太阳报》翻出了王扬之前在《奥普拉脱口秀》里回答奥普拉的一段话:“不,我想我暂时不会再拍恐怖片了。”《芝加哥太阳报》的语气颇是不善:“难道扬早就知道了,自己不会被邀请成为《鬼影实录2》的导演?我有个同事问,他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投资拍续集,再来一次1万变一亿?我想这才是他的精明之处,直接得到5oo万,然后好好享受生活,不好么?现在的问题是,扬不拍dV恐怖片,他还能拍什么?噢,他还会有第二部电影吗?”
    看了这篇报道,王扬在电话里跟瑞秋开玩笑说:“他说得很对,我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坐在家里收钱,这很好。”瑞秋笑道:“是啊,正好符合你的退休计划。”王扬哈哈一声,对她笑道:“不,我又不想退休了,我会有第二部电影,我跟你说过的,歌舞片。”瑞秋问道:“扬,你真决定了?”王扬点了点头,认真地道:“决定了。”
    公寓的大厅已经换了个样,那张破了几个大洞的沙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一张藤沙;电脑也从卧室里搬了出来,放在一张崭新的木书桌上,桌面上还摆放着一些书本、摄影机模型,还有一盆水仙花。
    王扬坐在书桌前面,看着电脑屏幕里一片空白的文档,皱着眉头在思索,他下一部电影要拍什么?
    歌舞片在7o年代进入萎缩期后,来到9o年代,其实并不是没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风中奇缘》,就叫好又卖座,但它是动画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贝隆夫人》,仅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麦当娜。
    为什么现在只有《风中奇缘》这种“伪歌舞片”才会大卖?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展到了现在,和“黄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歌舞片也开始注重剧情,而不是弄一个简单的内容,然后全程载歌载舞就行了。在未来,歌舞片能够复兴,正是靠着剧情和歌舞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人看故事的同时看歌舞,让歌舞为剧情服务,而不是两者生硬地分离。
    未来歌舞片是怎么复兴的?2ooo年,《黑暗中的舞者》以黑马姿态惊艳了电影界;接着2oo1年一部《红磨坊》让妮可-基德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oo2年《芝加哥》名利双收,票房大卖的同时,获奖无数,包括了第75届奥斯卡(2oo2-2oo3)最佳影片。如果再说远一点,未来还会有一部《黑天鹅》。
    其实这些电影都不是单纯的歌舞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情,在于电影本身表达出来的话。像《芝加哥》、《黑天鹅》等,它们探讨的是人性的**,歌舞只是为此服务而已。
    这一类歌舞剧情片的文艺性很大,制作也大,女演员的人选更是至关重要,非影后级的表演水平都没办法搞定。而以他现在的情况,就算他开出2ooo万片酬,也不会有哪个影后来参演他的电影,她们不缺钱,不缺片约,她们不会去演一部会拿“烂番茄最佳电影奖”的片子。
    所以,这类电影不是他现在的选择;那么便是第二类了,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的歌舞片由来已久,1978年的《火爆浪子》、1983年的《闪电舞》都是经典之作,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而下一波热潮,正是在2oo6年,由一部电视电影《歌舞青春》全面引爆,同年《舞出我人生》不期而遇,然后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全面复兴,其后充斥着整个市场,出名的有《摇滚夏令营》、《美少女啦啦队》等等,而没什么名气的片子更是不计其数。
    “歌舞青春?”王扬轻声地喃喃了句。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好片,它找准了青春校园歌舞片的命脉,也就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主题;还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和歌舞;吸引着学生阶层的俊男美女演员。这些方面都做好了,获得来自学生阶层的巨大反响也就不出奇了。
    王扬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如果他拍《歌舞青春》的难度,拍摄的场景集中在高中校园里,是他熟悉的地方,没问题;拍摄过程中没有复杂的镜头,没有特技,没有特效,没有问题;在演员上面,杰西卡、瑞秋、扎卡里都是很适合的人选,再说好莱坞缺影帝影后,就是不缺年轻的、有些演技的俊男美女。
    他拍歌舞片唯一的问题,就是编舞和编曲,但是这些工作可以雇请专业的舞蹈指导、编曲家来做,事实上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