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刀陈,长刀出鞘两寸。
燕小六,腰间长剑已经完全出鞘。
长刀,出鞘一尺。
长剑,刺击之势已成。
青城派剑术,基本中的最基本,入门剑法风火剑第三势,名唤星追月。
只是最简单的单手刺剑动作。但从踏地的左足,上至腿臀,到腰肢,到胸肩,到肘臂,到握剑的腕指——每一条该发动的肌肉都发动了。从下至上,从足趾到手指,每一重关节的活动,都把那积蓄的力量增幅并传递上去,最后完全贯注到剑尖上——此即为武门气劲贯发①的秘窍。
『注①:关于气劲原理,详阅《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一》。』
而要做出这样高度协调的动作,燕小六的脑袋想也不用想。
——一个六年来每天风雨无间练习最少五百次,总计已经做过超过一百万次的动作,不需要再想。
燕小六目线所至,鼻尖、前足尖、剑尖,三尖相照。一条无形的直线,直指鬼刀陈咽喉。
这是星追月一式的首要目标。燕小六无数次朝空气中幻想的对手刺击,无数次与同门对剑练习,皆是如此瞄准,同样已经变成不用思考的习惯。
攻敌所必救。这原是颠扑不破的对战铁则。
——如果,对手真的堪称为敌的话。
所以,张鹏的手拍在燕小六的肩头上。
因为这一拍,燕小六这未经思索的星追月剑势角度下沉了。
原来应该已经从鬼刀陈后颈透出的青城佩剑,贯入了鬼刀陈那柄刚拔到胸部高度的长刀,穿过刃面,钉进鬼刀陈胸口的羊皮棉袄里。
然后一切静止下来,就是其余所有人看见的结果。
鬼刀陈全身固然僵硬。可燕小六却也呆在当场,额头渗出点点冷汗。
这是十七岁的他,一生人第一次挟着真正的敌意,向一个活生生的人发剑。
——而且本来已经杀死了对方。
张鹏的手掌再在师弟肩头上轻轻拍了两下。
燕小六这才发觉自己在众人面前失态,猛地收剑。
青城剑在刀刃那个孔洞里抽出,发出令人牙酸的刮擦声音。剑尖抽离时,也夹带抽出几丝棉絮。
被鬼刀陈鲜血染红的棉絮,在半空中飘飞。
亭子内众人瞧着那几丝飞絮,看得呆住了。
长剑拔离后,鬼刀陈才敢吸气。
剑尖透过棉袄,刺进了他胸膛两分,并没有伤及肺脏。
——要不是那柄长刀的阻隔,加上张鹏那一拍令剑劲稍为消解,鬼刀陈已经是鬼。
燕小六仔细检视那刺穿过钢刀的剑刃。确定剑身没有受损后,他松了一口气,还剑入鞘。
他心脏还在怦怦乱跳,眼神带着不解地瞧向师兄。
张鹏知道师弟的疑问。
这种等级的人,还没有资格死在青城派的剑下。
鬼刀陈的长刀,呛啷堕地。
几乎亦在同时,亭子外头那两百人,手上的兵器也都纷纷掉落在泥泞的地上。
有的人甚至跪了下来。
——这些凡人,跟我们不是对等的。
小六看见这景象,终于明白师兄说这话的意思。
胸口渗着血红的鬼刀陈整个人爬到地上,头脸不敢抬起来看两个青城派剑士一眼。
他这一生再没有握过刀子。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下落。有传言说是出了家,也有说被仇家斩了。他在灌县山岭那伙匪盗,也都散逃到别县去了。
一切全因为一个十七岁少年的一剑。
——这就是青城派。
甚至连请两位剑侠下山的庄老爷子也都惊得不敢说话——当一种力量太强太可怕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沾光的胆量。
张鹏和燕小六亦没有再跟他们说话。没有再说任何话的必要。
他们重新用布囊包好长剑,披上蓑衣,戴上竹笠,离开五里望亭,朝着来时的上山路回去。
亭子内外两百人目送这两个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
两百双眼睛,犹如仰望神祇般虔敬。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一
武道中各种攻防动作的力量,被称为内劲,又称气劲或内力。因为这些特有名词,内劲常遭坊间传说神化,被想象成为体力以外的一种特殊能量,能够积存在修练者体内,更夸张的甚至形容内劲可发放体外遥距伤人,又或传输转嫁他人身体……种种说法,其实皆属讹误不实。
其实武者一切身体操作,依靠的仍旧是肌肉筋骨产生之动能,与寻常人的作息活动并无根本差异。
分别在于质素。武者的动作所以能发挥超乎常人的速度与力量,实乃身体筋肉极高度协调的结果。比方最简单一个出拳动作,力从地起,自足腿蹬地,往上到腰肢旋转、肩臂伸展、手腕扭旋,以至最后拳指握紧贯力,力量从一个关节传递到下一个关节,假如协调完美,则无半点流失,兼且每一关节的力量更充份加乘上去,到最后贯注于拳头,自然奇速奇猛,此种高度协调所产生的力量,即为内劲。相反常人挥拳不懂其理,即使一样踏腿转腰,但协调不良,肌肉的力量互相抵抗抵消,最后能传达到拳头的不足十之一二,仅是拙劣之力。
所以内劲仍是一种肌肉力。不懈锻炼筋骨肌肉,乃是武者必修之课。仙风道骨或身体羸弱,却是能发千斤之力的世外高人——这不过又是坊间的想象而已。
观乎现代运动生理学,同样讲求肌肉协调产生最高表现,此与武道的内劲在本质上相同。但古代武道除了锻炼身体操作,另方面又有各种秘法,增进脑部及神经的传输,把协调提升至更高境地,所产生之动作效率,今世之运动家难望项背。以前文燕小六所击出的一招星追月为例,其反应时间与瞬发起动的速度,已经相当于今世奥运顶尖短跑选手的起步爆发。但燕小六不必任何预备,不用培养精神集中,在无预兆的突发情况下,举手投足间已经做到(假若一击不中,还能够接连重复爆发)这又远超运动选手的能耐。而燕小六亦不过青城派一个中阶弟子而已。
内劲只是武道的最基础。至于其他更高等秘法,后文将再述及。
第二章青城剑派
走在返回青城山的坡道上,燕小六默默跟随在师兄张鹏身后。
寒雨已经渐细。两人继续走着。
燕小六的肩背上,不断在冒着白烟。张鹏看见了,微笑不语。他明白。
五年前,他跟随大师兄找山匪试剑,事后也是如此血脉沸腾,久久不能自已。第一次下山与外人交手,然后发现自己拥有远远凌驾大部份世人的能力——这是一种无法压抑的亢奋。
到了一棵大树下,张鹏停下来。在树底,他脱下竹笠,从腰间解下装着清水的竹筒,交给燕小六。
燕小六心情还没有放松,此时确实口干舌燥。他接过师兄的竹筒,大大喝了好几口。
张鹏观察师弟的表情。那张纯真的脸上,有兴奋与紧张,却也有疑惑。
小六,你有话想问,是吗?张鹏拿回竹筒,也喝了一口水。
燕小六垂头沉默看着地上的树根。
你尽管问。张鹏又说。我不会告诉师父。
燕小六又考虑了好一会儿,这才鼓起勇气:师哥……有件事情,我不明白……那个姓庄的老头,不是什么好人啊。我们……
你是想问:我们为什么要帮他?
燕小六点头。
你看见那『五里望亭』前的大票人吗?他们几乎就要开打了。这场架打起来,你猜会有多少人死伤?会结下多少梁子?以后又会再打多少场架?现在因为我们,这场架打不成了,许多人不用死伤了。这不就是好事了吗?师父其实才不关心应该帮哪一边,只是上山来求我们的是姓庄那个罢了。
张鹏拍拍师弟的肩头,又说:你那一剑,已经救了那儿许多人,还有他们各人的家眷。这就是行侠。只要看结果就行了。其他多余的事情,不用再多想。
燕小六点头,然后随着张鹏继续上路。
可是途中他还是不断思索着师兄的说话。然后又想起那个鬼刀陈。
——我们这么做,其实跟鬼刀陈有分别吗?……
然而这样复杂的世事,不是一个多年住在深山练剑、从来没有涉足江湖的十七岁少年能够想得通的。
所以直至到达了山门,燕小六还是没有答案。
◇◇◇◇
青城山为道教发祥地,传说上古时代轩辕帝已在此问道;东汉时道人张陵(即初代张天师)定居青城山,创五斗米道,开道术丹法之根基。此后历朝皆有高人入山修道传教,增建庙观宝地,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青城派拳剑初始亦是道门武术,为强身健体与抵抗匪贼之用;但后来发展越渐精专,而且走上了辛辣刚劲的纯实战路线,与修道养生不合,渐渐道士就不再习练,而由俗家弟子继续研究传承。到百余年前,剑派与道观正式分家,不再于前山上清宫内练剑授徒,另于青城后山立一座玄门舍为根据地,舍堂后并建有十数座房屋,作弟子、家眷及役工居住之用。
张鹏与燕小六沿着山道往西走,到了后山门牌坊,向看守的小道士施礼,径自继续登上山路。
山门后乃是一座山城小镇,名唤味江镇①。镇民与青城剑侠多有来往,青城派多数衣食器物皆在此镇采购,也常雇用镇民作临时役工。但今天张鹏不想引起镇民注意,没有穿过味江镇上山,而是带着燕小六走东面一条山林小路,往北爬上后山。
『注①:清代后易名为泰安镇,至今仍存。』
两人身手脚步犹如猿猴,在湿滑的山间道上飞快而上,不一会儿越过一个山坡,玄门舍那铺着青色琉璃瓦顶、气势森然的殿宇建筑,蓦然出现眼前。
到得舍堂正门,两人依师门礼仪,将腰间佩剑解下,双手捧着剑鞘,这才进门。
沿途经过院子及前廊,有几个师兄弟正在整修锻炼的器械。看见两个同门回来,他们皆兴奋得上前探询。但两人知道礼节,不发一言,脚下不停,继续捧剑步向正堂。
归元堂。青城剑派最神圣之地。
这座厅堂正如整座玄门舍,建筑简朴无华,打扫得一尘不染。桌椅器具大多都是已用上数十年甚至逾百年之物,但打理保养极好,整座归元堂自然散发出一股庄严。
张鹏两人到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