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我讲佛经哲学。我那时候非常讶异,佛教是迷信、是宗教,而且是多神教,多神教的意思就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它怎么会有哲学?方老师告诉我,他说你年轻你不知道,他给我介绍是这么说的,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这样介绍给我,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后头又说了一句,「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这样被他摄受过来,引导我认识佛法。他还郑重的说了一句话,他说佛教哲学不在寺院,在经典里面。这个指示很好,我就不会迷失方向。从此之后我就逛寺庙,逛寺庙目的何在?看看这个寺庙有没有藏经,有没有经书。因为在那个时候佛教的经书非常缺乏,市面书店里买不到,所以只有到寺庙里面去借来看,借经书,重要的经论自己就用笔记来抄写,我是这样入门的。以后我出家我再去看他,他看到我,你真干了,我说是,是真干了。老师指我这个方向正确,我非常感激。为什么真干?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多中听、多么吸引人,所以我决定学。这一生确实我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一生感谢老师、怀念老师。所以护佛就是教学。
  中国人讲孝道,什么叫孝?能继承祖宗家业的这是孝子。我们发心继承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让这个教学不至於中断,世世代代祖祖相传,不能说传到我这里就断了,我接收过来,那我还得找人传到底下一代。不过这个传人不好找,可遇不可求,为什么?他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佛讲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持戒,以戒为师,第二个是吃苦,能持戒、能吃苦,这第一个条件他具足了。真有这个条件,我相信其他的那些缘分佛菩萨会加持,会让你遇到。其他的条件,你要遇到正法,你要能遇到真正的佛法,要遇到好老师,要遇到同学,那你才能有成就。所以真具备持戒、吃苦,佛菩萨会加持你。所以我也在那个时候遇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劝导我,要我跟释迦牟尼佛学习,这个指示非常鲜明。护法,法是经典,在台湾做得相当不错,我们《大藏经》的流通接近一万套,这是护法。第三护僧,护僧是要培养弘护人才,培养接班人。弘法的人才、护法的人才,正法才能久住在这个世间,这讲或传或护。
  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晓得,一定要把因果教育摆在第一,深信因果。特别是最近的因果报应的这些例子、这些案例,为什么?大家亲眼看见、亲耳所闻,电视报导了,报纸杂志上报导了,你看到不能不信。第二个,现在的科学也非常难得,科学也把这桩事情证明了,证明什么?证明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让我们的信心自自然然就能够生起来。如果看到佛法要消灭了,那我们弘护的心就更迫切。我们既然依佛为师,依法为师,依三宝为师,在这个阶段当中应当全心全力来报恩。护持,怎么护持法?一定从自己本身做起。我首先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好,你现前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得到了,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你的事业就很顺利,你对社会大众、对国家、对整个世界都做出正面的贡献,这是佛家讲的无量功德。所以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
  我们现在看清凉大师《疏》里面末后这一句,「此之十缘,与贤首品所引瑜伽四缘,但开合之异耳」。这个十缘,下面讲,「谓前六」,就是第一句到第六句,第六句是或见神足,这六句是「见佛缘」,「次二」,就是第七、第八,这是「闻法缘」,第九是「见生受苦缘」,看到众生受苦,这都是初发菩提心。最后「即见法灭」,你看到佛法,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承传,快要断绝了,你能不起来吗?你能不发心吗?末后「结前生后者,唯证菩提,方成前事」,这是结前,「求一切智」,这是生后,「缘难得法而发心」。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真的很幸运,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佛法难闻,我们也闻到了,这个机缘是真不容易。闻了的时候,外缘没有问题,现在要内缘,内缘什么?得善根福德。你看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条件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不缺乏,具足,问题在善根。什么是善根?善根就是你接触之后、听到之后能信能解,对这个法门不怀疑,读诵经教,听闻讲解能听得懂,这是属於善根。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干,那就有福。听了之后依教奉行,这个人就有福,这个人真正就是佛子,肩负起续佛慧命、正法久住的重担,他担负起来了。人要发这种愿,而且以行动去兑现,一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一定的道理。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二段,「正明缘境发心」,我们把经文念一遍,这里头也有十句:
  【此菩萨。】
  『此菩萨』就是初发心的菩萨。
  【缘十种难得法而发於心。】
  这一句是讲前面的,前面这是十种心,十心,他发了心。
  【何者为十。所谓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
  这十句就是前面讲的求一切智,你看「发菩提心,求一切智」。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疏》,「第二,正明缘境发心,前言求一切智,十种智力即一切智」,这是讲得很清楚了。这经文虽然不长,有「标」、有「徵」、有「列名」、有「结数」。『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於心』,这是标,『何者为十』,这是徵,下面『所谓是处非处智』以下这十句,是列名,末后一句『是为十』,这是结数。「义见初品,大同初地,为得十力故等」,这是这个十种。在大乘经教里面常常会遇到,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讲过,前面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我想不只讲过一次,现在讲到这个地方,过去纵然听过的,可能都忘掉,我们今天就再复习一遍,初学的同学能够在此地知道如来十种智慧,也叫十力。
  说如来十种智力,一定要晓得,如来是讲性,佛经里面常常称佛,佛是从形相上说的,如果说如来,如来是从自性上讲的。你看普贤菩萨十愿第一句「礼敬诸佛」,第二句「称赞如来」,他用的就不一样。诸佛是从形相上看,形相上看一切都要恭敬,没有分别,一切恭敬。称赞,称赞就不是一切,就是如来,那就是他的思想、言行与性德相应就赞叹,如来是讲性德,与性德不相应不赞叹,恭敬,不赞叹,差别在此地。供养也是一样的,恭敬供养,不赞叹,如果他是称性的,那要赞叹的。这是佛经里面用的这些文字,我们一定要懂得它所含的意思。这个就是说,说如来,我们自性人人都有,这十种智每个人都有。现在呢?现在是佛有,法身菩萨有,我们没有。为什么没有?我们是迷失了自性,也就是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能力被障碍,烦恼障碍了。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十种智统统恢复,它并没有真的丢掉,只是有障碍而已。
  我们看下面的文,「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这是总说。如来证得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叫实相之智,实是真实,相是现象。所有一切诸法的真相全都明了,一切现象的体性、现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这在宗教里面一般是赞美上帝,称上帝为全知全能,佛经上是赞叹自性,我们每个人的自性确实真的是全知全能,所以不要向外求,你只要把障碍放下,它就现前了。现在难,难就是我们的障碍放不下,所以它就不能现前。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十种智是智慧,他说一切众生统统有,有如来的智慧。不但有智慧,还有德能,万德万能,还有相好,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但是身相好,你居住的环境也非常之好,找不到一点缺陷。诸佛的实报庄严土,统统都是心现识变,这个道理要是懂得,那人家问你为什么去学佛?我要恢复自性的智慧德相,为这个。这个回答正确,一点迷信都没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这一生能成就究竟圆满?究竟圆满里的第一德就是寿命,自性里面的寿命是真的无量寿,不是假的。惠能大师得到了,他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没有生灭,那就是无量寿。有生有灭,时间再长,终归於灭。真正不生不灭,在印度人称之为涅盘,所以印度所有的宗教都追求般涅盘。有没有得到?有得到,但不是真的,相似的,就像什么?像阿罗汉、像辟支佛所证得的涅盘,印度其他宗教修行好的人也能证得。可是大乘法身菩萨的般涅盘他们就不能证得,不但不能证得,他们还不知道,要不跟释迦牟尼佛一起学习的话,他们都不晓得有这桩事情,以为小乘证得的般涅盘就是究竟的果位,这是很大的一个误会。
  我们现在就照著经文里面这十句,一句一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是处非处智』,「谓如来於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叫「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道家说得最多,儒家也讲,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行善一定得乐报,造恶,说造恶也能够得乐报,没有这个道理。我们确实看到有一生行善的人,过著非常贫穷艰苦的生活,有人一生作恶,无恶不作,他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很大的财富,他在享福,这跟佛这一段讲的不是有冲突了吗?这个一定要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