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厍蛏鲜迪郑皇亲霾坏剑龅玫健N颐窃谡饫镒鎏焯茫系鄯床环炊裕课颐窃谡饫镒黾质澜纾⒚滞臃鸺挡患刀剩烤悦挥校M阕觥1榉ń缧榭战缡且惶澹匀种鼙椋谌瞿且惶踔匾且痪渚褪俏颐瞧匠=驳摹感陌椋恐苌辰纭埂D憧此菘沼校站褪切陌椋萦校菽赏蛴校遣痪褪橇恐苌辰缏穑磕敲创蟮男牧浚挥蟹直稹⒚挥兄粗⒚挥屑刀省⒚挥姓习馐欠鸬慕逃K苑鸾逃耪嬲驳骄烤埂⒔驳匠沟住N颐且哉飧隼砟罡煌诮掏础N以鞠氲幕挂ü缏郏皇悄敲慈菀椎摹C幌氲秸馐改昀矗龅阶诮蹋凰担蠹叶寄芙邮埽飧龊媚训谩K宰诮滩荒苤唤残问剑问绞墙右右粗笠欢ㄒ芙逃涞慕逃:孟裱#颐遣荒苤皇钦猩歉鲂问绞钦猩猩床簧峡危恍校庹猩薪吹氖焙蛞峡巍O衷诘淖诮瘫涑墒裁矗空猩煤芏嗍侄卫凑猩欣粗蟛簧峡危妒蔷筒矶嗝呕е斐刹恍鳌⒉缓湍馈U饩褪鞘裁矗堪蜒欣吹氖焙蛎簧峡巍H绻峡危扛鲎诮潭己茫挥幸桓鲎诮叹浣棠阕龌凳隆⒔棠阕龆袢说模挥小�
  所以说定、三昧,这是自性本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我们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就是代表佛的形相、佛的名号现前了。你看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现身所用的;换句话说,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这些众生,此时此地的众生,教他什么?他缺乏什么,你就教他什么。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仁慈,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缺少仁慈,都是自私自利。仁者爱人,仁是两个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仁。缺少这个。慈是慈悲的意思。所以释迦,你看看这个意思,我们要把它做到,真正做到仁慈的人,口里念释迦不行,要做出来。牟尼是寂灭,就是清净的意思,对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对别人大慈大悲,推己及人。你看他这个名号就是在此时此地教学的指导原则,我们把它做到了,我们不是跟释迦同名同号了吗?这不就现前了吗?佛菩萨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性德。我们的性德,德能无量无边,所以一个名号没法子包容,要用许多名号来说明它。
  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我们怎样修法。地藏菩萨是孝悌,孝亲尊师,地代表什么?心地。心地怎么样耕耘?地能够生长万物,我们心地能生长万法,用什么?孝亲尊师。我们把孝亲尊师做好,地藏菩萨现前了。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时时刻刻伸出援手帮助苦难众生。今天这个世界,众生最大的苦难是什么?是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全世界。我们今天能把宗教里面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恢复,这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都得把它演出来、做出来,才管用。文殊菩萨表智慧,无论干什么事情,理智做主宰,不能用感情,这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你看这个名字,希望人人都是贤人,人人都是圣人,所以普贤菩萨代表是实践,真干,他代表修德,佛号是代表性德,从修才能证得性德。佛教要是不认识它,真的会当面错过,认识它你才会欢喜它,你才真正全心全力去学习它。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信宗教,尤其是佛教,最反感的,认为它是迷信。我的佛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他怎么介绍给我的?我那时候怀疑,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里有哲学?方老师告诉我,你年轻,我那时候二十六岁。他说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我头一次听过,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从来没听说过,「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还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你老人家这个佛经哲学从哪里学来的?他老人家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好像在重庆。有一段时期他生病,生病的时候就在峨嵋山养病,峨嵋山那个地方确实环境非常好。他说在峨嵋山,山上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一般书籍想找的东西都看不到,只有佛经。每天养病没有事情就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所以他就告诉我,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里面。这是指出我一条路,要学佛一定要从经典下手,我就明白了,形式是另外一桩事情,经典是真的。所以没有这个指引,我们很不容易契入。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劝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书他叫我看《释迦方志》、《释迦谱》,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这样的老师很不容易遇到,我这一生从初接触到现在五十八年了,再过两年就是一甲子,可以说没走冤枉路。一生没有离开经典,为什么?方老师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离开经典,最高的享受就没有了。确确实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这是讲佛身,佛的身相,佛身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我们可以从大乘教里面看到的,十善业是基础,也是终极,它是开始,它也是圆满,这个我们决定不能疏忽。这个十条,在小乘展开,阿罗汉三千威仪,三千威仪浓缩就是十善,十善一展开是三千威仪;在大乘菩萨,这一展开是八万四千细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佛像,这画的佛像,圆光上面有三个字,通常是用梵文写的,三个字,也有用中文写的,它的发音叫「唵阿吽」,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三、口四、意三,你看十善在佛圆光顶上圆满了。从哪里学起?从开始学起,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是根据这一句,这么多年来在全世界告诉我们学佛的同修,扎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因果教育,《太上感应篇》,后面是修十善业。《十善业道》是佛的根,《感应篇》是道的根,《弟子规》是儒的根,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的学业、道业决定有成就。如果没有这三个根,你再努力,你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你是学儒、学道、学佛,那就是真干。如果没有落实的话,那你搞儒学、道学、佛学,把它变成学术,跟你自己的思想、言行不发生关系,换句话说,方老师讲那个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没分,你还是生活在烦恼跟痛苦的世界,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老师的恩德,不容易!我们念念不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八卷)  2009/11/20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四本分」末后的李长者的《合论》,今天我们从「三明三昧之力者,其力有五」,从这里看起。
  一、定体净欲遍周力,二、定能显智慧同佛力,三、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上一节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从第四,「定能契佛所知见,得诸佛共所加持力」,从这个地方看起。长者给我们的开示,明显的告诉我们,戒生定,定生慧。无定不生佛智,佛智就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无定就不见佛的身相。所以见佛身相,生佛智慧,一定要有定,这就是法慧菩萨在此地示现入定的真正的用意。实际上,为什么讲示现?法身菩萨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他这个定没有出入的。大乘经里面佛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的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个定不是讲身,绝对不是身盘腿面壁那就叫入定,那是形式,身虽然不动,他的念头在动,那不叫入定。真正入定是讲念头不动,他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开悟,之后就是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在印度这个地区,我们常说五印度,就是印度的五个地区,东南西北中,走遍印度这一块大地,他都在定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才叫自性本定。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所以定生慧,见佛身相,见的是法身,见的是报身。我们是见不到佛的报身、法身,见不到,我们偶尔能见的是佛的应化身。应身是示现住在我们世间,跟我们一般凡人一样,这应身;化身是偶尔见到的,你有这个缘分,见到之后他就不见了。
  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见到的,老和尚有一次朝五台山,你想他从南方,三步一拜要拜到五台山,陜西的五台山,这么远的路程三步一拜,从出发拜到五台山,时间总得要一、两年,很长的时间。路上难免生病,真生病,走在荒山旷野,没有人烟的地方,也没医生,怎么办?正在困难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要饭的乞丐遇到。这个乞丐看他病倒在那个地方很可怜,照顾他,照顾他几天,慢慢恢复健康,他又能拜了。虚老和尚非常感激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住在哪呢?他说我就住在五台山下,你到五台山问大家都知道。他就记在心里,到五台山到处去打听,没人知道,以后在寺院里面问这些法师,法师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什么?那是化身,文殊菩萨的化身,在朝五台山的过程当中两次救他,化身。所以有定才有这个能力,没有定不行!这个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执著,真能做到不执著这是小定,这个小定是阿罗汉所证得的。能不分别这是大定,菩萨证得的;到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定,是自性本定。法慧菩萨所入的定是自性本定,不应该有入有出,他做出有入有出的样子,是演给我们看的,为人演说,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这个要知道,实际上他什么时候不在定中!所以他自性本定没有入出。
  我们今天看第四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