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裰腔郏腔劢饩鑫侍饷挥泻笠胖ⅲ媸且涣税倭耍晕颐且寤岬秸庖徊恪�
  善财出去参学,第一个参访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叫做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两种翻译,吉祥就是德,德就是吉祥,这个人是比丘的身分,他是初住菩萨。所以善财能够去访问他,他们的功行达到平等,善财也就是初住菩萨,才能访问初住菩萨。如果你自己不到这个境界,你根本就见不到他,一定是同等的境界。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般舟三昧在念佛法门里面是最精进的,它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坐著,只可以站著走动。所以这也叫做佛立三昧,九十天不能坐下来,不能躺著睡觉,这不是一般人能修的,身体要好,你得要熬得住。所以站著经行,这样绕佛经行,它主要是走动,走累了可以站著不能坐下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参访他,他给他讲念佛法门讲了二十一种,这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要是展开,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所谓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妙!所以在这里你才看到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哪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全是!念不是口里念,中国人这个念字是个会意的字,念是什么意思?今心,就是现在的心,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在,现在这个心上有佛就叫做念佛。不是我们讲什么口念心念,不是,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讲绝了。佛是什么?佛是觉,就是自性觉,你现在这个心不迷就是觉,那就是佛。从这个意思讲,所有佛法全是佛,全是念佛法门,这是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而且表的相那就是极乐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叫佛立三昧。
  再看最后,这开头第一个,再看结尾第五十三,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非常明显,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引导他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你看这一头一尾,他当中还会变卦吗?不会!所以善财就是专修念佛法门,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他搞多元文化,他五十三参里面什么宗教都有,什么学派都有,而且还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都有,他全都去参访,全都向他们学习,就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所有宗教学术是一家,所有宗教学术是一体,妙极了!宗教是一家,学术是一体,最早是谁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的时候提出来,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明了,不能不懂。懂得之后要认真学习,以《华严经》做根本,所有宗教学术是《华严经》这棵大树的枝叶花果,真善美慧,大圆满。所以胜慧的味道就很浓,它不用法慧,它用胜慧。到第十位,「及我坚固慧」,坚固慧菩萨是第十住,这就是把十住菩萨全包括在其中。『无数亿劫中,说亦不能尽』,所有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共同来说如来的智慧德相,说不尽!这品经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末后李长者的论,只有一行半不到两行,我们看「已上十菩萨,各说十行颂」,这个十行,一行就是一首,各说了十首颂。「和会入位法,令身心诸计,皆无所依,离於偏执,住佛所住」。这是李长者,就是作《华严合论》的李通玄长者他老人家说的。这是以上这十位菩萨所作,每个人讲十首偈颂,和会,和重要,会是会合,入位法就是你证入十住这个地位的方法,他们是赞叹。令身心诸计,这个计是什么?就是计度分别。计度分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别执著,一定要把身心分别执著离开,皆无所依,离於偏执,你才能住佛所住。执是执著,偏是偏计,偏计是什么?是妄想分别,离妄想分别、离执著你才能住佛所住。佛所住的,我们一般大乘教里面讲住实报庄严土,在《华严经》里面讲住华藏世界、住极乐世界,华藏跟极乐都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凡夫住十法界是有所住,到实报庄严土是无所住,住无所住那是住在法性里头,完全回归到自性,这才叫真正大圆满。只要你有所住,你就有妄想、就有分别、就有执著。
  你看在四圣法界,虽然执著没有了,他有分别、他有妄想。有执著,他就住六道。没有执著,六道没有了,他住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阶级。这四个阶级里面,就是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有轻重不同,分成这四等,愈往上面去愈轻,真正放下,断掉,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才是佛住。所以佛回归到法性,与法性融合成一体,这才讲到是究竟圆满。这个法门怎么修法?这些都是赞颂,在赞叹,都是在劝我们,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要真正发心提升自己境界,提升到十住,十住修学的方法在下面一品。今天是二00八年的除夕,我们这个偈赞品圆满,明天初一我们就开始学怎样修学十住。如果我们学一品就升一品,那《华严经》学完之后,各个都成了究竟圆满佛,就跟善财童子没有两样。善财童子一生成佛,我们如果是跟著这个经文步步高升,是好事情。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祝福大家新年如意,谢谢。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二0卷)  200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之一」。
  这品经有两卷,所以它有之一跟之二。我们看清凉大师的介绍,「释此品凡四门,初来意」,释是解释,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这品经,品是品类。这部经很长,它一共有三十九品,每品经文长短也不相同,最长的是末后一品,叫「普贤行愿品」,也叫「入法界品」,它有四十卷,差不多是《华严经》的三分之一还要超过,这是分量最大的一品。像「十住品」都是很平常的,文字不是很多,但是它的义理非常丰富,深广无尽。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为我们说明,在这品经他分为四大段,第一段来意,就是佛为什么要说这品经、要说这个法门。「来意者,上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次来也」。十信品讲完之后,就提升到十住,十住,我们前面所学的是「须弥顶上偈赞品」,文也不长,也就是十位菩萨,就是十住菩萨,每位菩萨有十首偈颂赞叹法门的殊胜。上由致既彰,彰是明显、彰显。正宗宜显,在这一会里面,「十住品」是正宗品,所以他一定是接著要讲这一品,我们怎么学习才能把自己提升到这个阶层。「又前辨所依佛德,今辨能依十住,故次来也」,前品,前面所学的是所依的佛德,通明古义;这一品就要给我们辨别能依的十住,故次来也,这是说明佛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给我们讲「十住品」,这是两个理由。能依十住,这是现在的意思,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把我们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一直到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就对了,这是来意。
  第二段「释名」,释是解释,名就是「十住品」,「十住品」是什么意思,也得先把它说清楚、说明白。《疏》上讲「释名者,慧住於理,得位不退,故名为住」。他解释确实很简单,可是非常重要。由此可知,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开智慧,不是别的,如果智慧开了,你自自然然就住於理。这个理是什么?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大道理,这是我们一般讲法;在佛法里面讲法,理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本性。住是什么?住是你安住,安住在理上,就是我们中国佛教禅宗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理就是性,见性就成佛了。所以十住菩萨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民国初年我们佛门有位大德,在家居士,江味农老居士,他一生专攻《金刚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经》,替《金刚经》写了一本注解叫《讲义》,《金刚经讲义》。这个注解在佛法里面,它算是权威性的、代表性的,真正是集《金刚经》古今注解的大成,我们学《金刚经》有这部《讲义》就足够了,这里面是包罗万象。在《金刚经》里面经文许多地方都讲到「诸佛如来」,江居士解释这个诸佛不是说很多很多,不是这个意思,诸佛是说什么?就是说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阶级的这些菩萨,《华严》称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
  天台宗的六即佛,他把佛说成六大类,第一类是「理即佛」,讲的是理,慧住於理,理就是自性;从自性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从理上讲。从理上讲你是佛,现在你要修行证佛果,那怎么证不到!当然可以成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这个说得好、说得透。我学佛为什么会能成佛?我本来是佛,《华严经》说得好。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变成凡夫?这桩事情它的根源,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说破了,「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我们是佛,但是我们现在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东西都叫做烦恼,统称为烦恼。妄想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烦恼无量无边,佛把它归为这三大类。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现在变成烦恼,变成这些东西了。我们现在要学佛,学佛是为的什么?不为别的,学佛是让我们回归自性,所以说回头是岸,回归自性,见性成佛,那就真的是佛,不是假的。
  到什么时候才能见性?十住就见性了。所以要晓得,十信位在十法界,这个前面我们学过,你看从初信位到第六信是在六道,没有出六道轮回,是我们现前的境界。第七信位就超越轮回,七信位相当於小乘阿罗汉,你只要到这个阶层,六道就没有了。不但是六道,包括十法界,佛说得很好,这些境界都不是真的,假的。《金刚经》最后一首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不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