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嵌嗝囱现亍D阍诜鹈拧⒛阍诘莱⌒藁俣嗟墓Φ拢蛭刀市摹⒁蛭谅模涯愕墓Φ氯涑筛5拢Φ旅挥辛耍涑筛5隆9Φ略趺椿崦挥校科涫稻辖驳煤芮宄⒑苊靼祝敢荒畈_心起,百万障门开」,你嫉妒心一起来那是瞋恨,把你的功德全毁掉,功德是毁掉,福德在,就是功德变成福德。本来这个福德是功德,现在功德没有了只剩福德。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此事福不能救」,这个事是什么事?是六道轮回生死苦乐之事。要想了生死出轮回,福不能救,福再大的在三善道享福,恶大的在三恶道受苦,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叫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能够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够帮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福德不行。要出三界、要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功德,你看回向偈上讲「愿以此功德」,没有说愿以此福德,天天念,天天要能省悟。
功德跟福德也得要搞清楚,功德跟福德往往在事上是一样的。譬如修布施,财布施也好,法布施也好,修布施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有傲慢心在,有贪欲心在,那就是福德。如果我修布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瞋恚,没有傲慢,没有嫉妒,也就是没有分别执著,那就叫功德。你看事情是一样的,财布施也好,法布施也好,无畏布施也好,没有执著是功德,有执著就是福德,这要分清楚。这些年来,我们同修在一起学习,我们的道场是建立在网路上、卫星电视上,所以同修虽然不在一起,真正学习的同修都得利益,不一定要人在一起,统统得利益。那就是我们常讲的,先要把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四个字,名闻利养四个字,五欲六尘四个字,贪瞋痴慢四个字,四四一十六,这十六个字放下,那就恭喜你,你行一切善事、断恶修善,全是功德。如果这十六个字没放下,念念当中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有贪瞋痴慢,你做再多的好事都是福德,你所修的是人天福报,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做的善,三善道受报,你造作不善,三恶道受苦,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福德跟功德的差别。福德,用我们净宗的话来说,你的心是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去修就是功德。不是清净那就染污,没有平等就是有傲慢,没有觉那就迷,从这个地方你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所以要清楚。
佛菩萨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效果不可思议,真干,感应立刻现前,快得很,就是要认识清楚。眼前一点小利要认识清楚,那个小利往往是障碍大德,所以小甜头必须要放下。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有两句话遗留给后人,这是世尊最后的遗教,两句,「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是我们的老师,他老人家走了,走了我们找谁做老师?释迦牟尼佛没有指定人,没有说哪个人是可以代表他,没有。他指定的是法,以戒、以苦,你能够持戒、你能够吃苦,你就会有成就。你不能持戒就放逸,不能吃苦你就贪图享受,快乐,你就会堕落,这说得好!所以我们想想华严会上这些菩萨,看到他们,再回头想想自己,他们得到诸佛威神加持,我们今天也遇到,真的是得人身、闻佛法,我们有没有得到佛的加持?就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明白?佛经里面的意思是不是真明白?是不是真的依教奉行?真能够明了佛在经上讲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懂得佛教导我们的意思,我听明白,我能够断恶修善,我能够破迷开悟,就得清净眼。
《金刚经》上所讲的五种眼,我们现在凡夫只有肉眼没有天眼,天人有天眼,阿罗汉有慧眼,菩萨有法眼,诸佛如来有佛眼。五眼圆明,是法身大士。《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初住法慧菩萨一直往上面去都是五眼圆明。我们看到非常羡慕,羡慕没用处,自己得认真学习。学习的秘诀没有别的,章嘉大师教给我,从凡夫地一直到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秘诀就是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这他老人家教给我的。我们从什么地方下手?要从放下下手,放下一分你就看破一分,看破一分你再放下一分。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像爬楼梯一样相辅相成,从第一层到顶层。这是对於中下根性,依照这个秘诀去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真的是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成功。功夫只要得力,放下就得力,开头大乘教里面佛菩萨非常慈悲,教我们先放下三样东西,叫三重障,最严重的障碍,你想想自己有没有?第一个是傲慢,第二个是嫉妒,第三个是贪欲,这三个要放下。
我们不肯向人低头就是傲慢,佛菩萨跟人问讯都是九十度鞠躬,佛菩萨行大礼都是顶礼三拜。这些决定不是封建迷信,是什么?是折服我慢,这是性德。我慢没有了,他对人自自然然是这样恭敬,他的恭敬是从内心发出来。所以存於心他就形於外,外面表现他就是九十度鞠躬。我们中国古人写的字,你看篆字,篆字那个人就是九十度鞠躬礼。你看古人造字,什么是人?行九十度鞠躬礼那是人,智慧的符号,那是正常的人;傲慢呢?傲慢是不正常的人。一切恭敬,这是佛教的;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的,《礼记》头一篇,「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跟一切恭敬是一个意思,对人要恭敬,对树木花草要恭敬,对山河大地要恭敬,没有一样不恭敬。普贤菩萨头一句话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怎么讲?凡是有法性的都叫诸佛。哪一样东西没有法性?万事万物它的体就是法性,所以一切恭敬,这个应当学。
第二个严重障碍是嫉妒,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看到别人好,超过我们,我们是帮助他、是成就他;还是排斥他,把他挤出去?如果这个人做的是好事,对社会、对大众都有好处,我们去障碍他、去排斥他,这个罪就很重。如果它是桩好事情,像是学道,他将来道业成就,他成为菩萨、成为佛,他要度化多少众生!我们障碍他让他不能成就,这个结罪不是跟他结,他不会怪你,人家是个好人,你怎么障碍他他无所谓。结罪是从什么?从他的影响那方面来结罪,就是有多少众生失去跟他学习的机会,罪是从这里结的。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看到,这是佛说的过去有两个出家人,讲经说法的,讲得很好,很得信众的欢喜赞叹,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另外有一批出家人看到心里很难过,生嫉妒心,就在信众里面造谣生事,说他们破戒犯规,在那里欺骗众生。这些听众听了这些谣言,逐渐对法师疏远。以后这些造谣生事,就是嫉妒、毁谤的这些法师,都堕在阿鼻地狱。他这个结罪是不是跟那两个讲经法师结罪?没有,讲经法师通达道理,不会责怪他。他那个重罪是从哪里来?是让许许多多众生他们接触佛法、听闻佛法、修学佛法的缘断掉,从这里结的。所以他影响的人愈多,影响的时间愈长,他的罪就愈重。我们要是以真正的真诚慈悲心成就一个法师,那个功德不可思议!
毁谤一个法师,法师怎么样?法师自己提升。怎么会提升?法师还感激他,成就他的忍辱波罗蜜。你毁谤他,你陷害他,他没有怨恨心,他没有报复心,他怎么想的?你是来帮助我消业障的,纵然我这一生的业障轻,我过去生中的业障很重,你对我种种的毁谤、障碍,甚至於陷害,我统统接受,不生瞋恚,这个境界就提升。就像佛在经上讲忍辱仙人的故事一样,忍辱仙人故事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事,是自己的事情。他在深山里面修行,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是暴君不讲理,对他产生误会,把他凌迟处死,真叫大冤枉。忍辱仙人在被杀害的时候没有一点怨恨心,那个处死是凌迟处死,不是让他好死。用刀一刀一刀慢慢的把肉割下来,一片一片割下来,这样把他割死的。仙人感激他,感激他什么?感激他帮助他把忍辱达到了究竟圆满。受这样的侮辱,受这样的残酷的刑罚没有怨恨,而且还跟歌利王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的歌利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个证阿罗汉的弟子憍陈如尊者,佛说话算话的,真的第一个证阿罗汉。歌利王害了忍辱仙人,堕阿鼻地狱,所以结罪他不是在佛这边结罪,不是在修行人这边结罪。如果普通人他有怨恨、他有报复,那个仇恨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麻烦可就大。所以你害修行人的时候,对修行人不结罪,是对闻法大众从那边结罪的。所以这个事你得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
所以这段经文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以佛威神力,威神力就是教育、就是经教,我们真正能够对於经教有信、有解、有行、有证,有证就得清净慧眼。我们不能像十住菩萨真的得到五眼圆明,我们至少也要得到一个慧眼,慧眼比天眼就高,比菩萨不如,是阿罗汉,至少要有这么一个境界。你有能力,无论什么境界,你只要一接触,一看、一听、一接触,你就晓得它是邪还是正,它是真还是假,是非、利害、得失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眼。「了诸佛境界」,不能彻底也有部分,至少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看破,看破就不会执著。这个境界在前面我们学过,天台大师所讲的「观行即佛」,在这个境界里头。有这么一个境界,遇到净土法门,就是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是一生成佛的,往生是一生成佛,无比的殊胜。想想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大的,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殊胜的!帮助众生要讲缘分,缘分是他能够信解行证,至少他能信能解,有这个缘分可以帮助他;他根本就不相信,他也不愿意接受,缘不成熟。缘不成熟的时候,要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