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比较;五章底“天地不仁”以下几句与四十九章底“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之”,“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二十章),“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
章),“善,人之宝杯善,人之所保”(六十二章)比较起来,不能不说彼此痛矛盾处
很多。
今本《老子》有些地方夹入俚谚,有些是引用它书底文句。如“曲则全”(二十二
章)之后,便说“古之所谓‘曲则全”’,是用古谚底证据。八十章底“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见利在子·
肤筐篇》。十三章底“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与拉子·在有篇猢同。恐怕是辑《老干》底人改窜《庄子》而来底。又如“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八十一章),是战国末年流行底辩者所说,在老子时代恐怕也不能有。又
三十六章“将欲龛之,必固张之”等句明是一种方略,与主张虚静无为底老子思想全然
不同。这文句在《战国策》与《韩非子》中同说为引惆书》之文。所谓《周书》即惆书
阴符》,或《太公阴符》,为阴谋家与纵横家所尊崇底经典。这些文句是阴谋家言履行
入《老子》里头。又,十八、十九两章底仁义等句,明是反对高唱仁义底儒家。孔子虽
常说仁与义,却未尝把仁义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辞。仁义是孔子以后底儒家术语。孟子力
说仁义,然而《孟子》全书,并没提到这排斥仁义最力底老干。如果《老子》之说为当
时所流行底,孟子不能不攻击他。这章恐怕是孟子以后之文。在道家系统中,与这章最
相近底主张是法家慎到底说法,恐怕也是慎子一派之言窜入《老子》里头底。这样看来,
今本《老子》直像一部从多方面选录底道家教科书,思想与文体都呈混杂的状态。最低
限度,也可以说是原本《老子》底增改本。在《论语》及《孟子》里,我们可以看见孔、
孟底人格活跃在纸上;在《道德经》中却不能找出老子底真性格,所以怀疑老子不是历
史人物也未尝不可。
然则《道德经》原本底作者及其时代是否相传底老子又是另一问题,津田先生以为
从《苟子·无论》对于老子底批评“老于有见于破,无见于信”看来,这书当成于《孟
子》以后,《苟于》以前,作者大约是西历纪元前三百年左右底人物。武内先生以为老
腴是西历纪元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而随德经》当成于纪元前二百四十年顷。老子以后
面数十年间,其思想传授底历程不得而知。现存《老干》里底有韵部分大概比其余散文
部分较古。《苟子·解蔽篇》中有“《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底引文。《道
经》这名字,暗示着在苟子时代道家底书不止《老子》一部。再者,当时道家不但有像
儒家底经,并且也有传。《苟子·修身篇》引“《传陶,君子投物,小人役于物”一句,
与《庄子·山木篇》“物物而不物于物”底见解相同,可知这所谓“传”,是道传。
《解蔽篇》有“虚一而静”、“至人”、“无为”,《礼论》中有“太一”等辞,都是
出于道书底。在《老子》里没有“太一”、“至人”。《庄子·天下篇》叙关尹、老响
之道,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名辞后来屡见于《吕氏春秋》(《仲夏
纪·大乐人《审分览》诸篇)。“至人”这辞见于《庄子·逍遥游》:“故日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老于》中只有“圣人”,故《解蔽》所用底“至人”是从以
前的道书得来底。贩子》中底“放日”底下底文句多是引用早期的道书。可知在现存的
《老子》未被修辑以前当有许多别行底道家经籍。《列子·天瑞篇》“谷神不死”一段
是今本《老子》所载,而书却冠以“黄帝书”底名称。同篇别段也有这名字。又《力命
篇》及《庄子·知北游》底黄帝之言亦见于《老子》。当时的道书多半是佚了,只剩下
些被采入《老人《庄》等书底引句。打开《老子》底时候,读者当注意到这一层。
丙 老子底思想
从现存《老子》看来,通篇首尾,除掉十篇左右以外,都是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
术。其中所谓“道”、“德”、“虚静”、“得一”、“无为”、“无欲”、“不争”、
“自然”、“柔”、“损”等都不外是政治底方术,成功和保全身命底道理。它含有很
浓厚的法家思想,恐怕是法家底学者将道家底《老子》原本改订底。《庄子·天下篇》
评论周末诸子之学:一论墨翟、禽滑整,二论来研、尹文,三论彭蒙、田骄、慎到,四
论老观、关尹,五论庄周。《天下篇阿以看为《庄子》底跋,作者把庄子放在五派底末
了,可知为庄周底后学所作。作者评老、关底学说说: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
尹、老耿闻其风而说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
物为实。
关尹日:在已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荷乎若亡,寂乎
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未尝先人,而尝后人。
老耿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路。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
独取后。日:受天下之垢。
人皆取实,已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
也而巧笑。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日: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日: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
削于人,可谓至极。
关尹、老耿乎,古之博大宾人哉!
这里所引老响之言和现今的《老子》不甚一致,作者大概是师承庄周所传底老耿底
话;至于今本《老子》或者是师承法家学者所传底老子底话。从这两派底异传,我们可
以推测老子思想底原型。《天下篇》所传可以说是正统道家底思想。正统道家思想底出
发点在辨别存在现象底精粗。存在底本体是精的,现象是粗的。凡是体积底事物都不足
以当道底本体,所以独要淡然向着超体积底神明去求。这神明便是本。本即是常恒不易
而超乎现象底无。从产生万物底功能说,便名为有。有万物底实体本是虚空无有,所以
存于万物中间而不毁万物。因为万物底本性不毁,人生不能有何等造就或改革、或毁坏。
所以处世资乎顺从、无为、懦弱、谦下。这些话,归纳起来,不过两端,一是玄学方面
底太一论,一是实用方面底谦弱论。
老脱、关尹以现象底本体为太一,“常无有”来说明。“太一”不见于今本老子。
在今本中只有“大”(第二十五章)与“一”(第十四、三十九、四十九章)。太一底
最早的解释,当以《吕氏春秋·大乐篇》“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
为之,谓之太一”这一句为最近于老胭底意思。太一便是道底别名。今本《老子》第二
十五章,俗名这先天地生底物回道、曰大,和《大乐篇》强名之为太一底说法很相同。
又,今本《老干》第三十九章所要得底“一”与第十章所要抱底“-”,都是指道而言。
老胞、关尹举出“常,无,有”三个字来说明太一,今本《老子》第一章解不可道之道
为常,天地之始为无,万物之母为有,可以参照。
老观、关尹底谦弱论在《天下篇》所引比较地详明。关尹说:“在已无居,形物自
著。…··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老胭说要守雌、守辱、取后、取虚、无
藏、无为等。这些是他底处世金针,和今本《庄子》底意思相同。谦弱论底大意是以为
道底运行,在感觉中只见相对的现象,如今本《老子》第二十九章说,物是或行或随,
或改或吹,或强或赢,或培或堕;又如第二章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如第五十八章所说底祸福相倚伏。大道在运行底历
程上必有这种相对的现象,世人若偏执一面,如执有舍无,就易避难,舍短取长,乃至
恶卑好高,趋福避祸。都能使人生陷于不安,竞争从此而起,灾难从此而生,直至把道
失掉。谦弱论便是对这些有对的和积极的见解所下底方药。
以上是对于老、关学说底本来面目底推测,若依今本《老子》,我们便能够了解得
详细一点。但要注意它是法家的道学。今本《老子》也偏重处世一方面底方术,对于道
底本质也谈得不详尽。现在将其中底道论与人生论分析在下面。
丁 道论
《老子》底道论是全部思想底根据。道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宇宙生成底解析,二
是万物本性底说明。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
微。此三者不可致法,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激,其下不昧,绳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炼。”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馆。俯兮
恍兮,其中有象。恍兮腐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第二十五章说:“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智,
字之日道。”道是感觉器官不能完全理解底实体,所以名之为恍馆。宇宙底生成是从道
而来。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元,依上头)意思是道底别名,
不过今本《老子》已将有、无、一、万物,排成次序了。所以四十二章说:‘随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底混饨或恍格状态。一是成了形质底最初元。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开展底最初状态,从此以后,便成为繁复的物。书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