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打击,但英国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同时华东自治政府的纺织业还有部分流入了国际市场。
日本也是经营纺织业的主要国家,他们的工业在一战之前的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最发达的莫过于造船业,除了造船业,日本人开得最多的也就是纺织厂这样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工厂。
但因为华东自治三省的纺织厂的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出的纺织产品成本更低,质量也更好,日本在中国的纺织市场甚至丧失了90以上。
而在钢铁方面,英国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也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钢铁所击溃,并且随着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扩大,已经有钢铁流入国际市场与英国竞争。
日本还有一个农业支柱,那就是生丝业。
不过华东集团开设的生丝厂已经投产,并且种植了一百五十万亩桑树,目前日本在国际生丝业上已经遭到了对手。
虽然华东集团种下的那些桑树还没有到能够使用的时候,但凭借着生丝厂的先进设备,在生丝价格上依旧能隐隐压制日本生丝。
就上个季度来说,华东集团已经在出口上盈利了近八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上也有近五千万元的盈利。
华东集团的盈利大大缓解了华东政府的财政,虽然华东政府有向德国要了一笔政治援助贷款,但在花钱上实在是太快了。
最吞钱的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修水利,除了华东电力公司修水电站辅以修缮水利外,那些不具备发电能力的防洪堤坝都是华东自治政府自己出钱修,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没有盈利的可能,华东银行也不可能去投资防洪堤坝吧
除了水利,还有交通上的建设,乡镇之间的道路都需要华东自治政府财政部拨款,还有自来水管道、电话线等等,这也需要政府去铺设。
另外华东自治三省的那些企业也很有盈利,他们上缴的税收在上个季度达到五千万元了。
加上这次又发行了一亿元,华东自治政府的财政状况初步改善。
这次发行的一亿元搞不清楚是谁的了,毕竟华东集团之前的盈利基本上都被华东自治政府挪用掉了,以至于养殖公司买饲料都得向政府要钱。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华东养殖公司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盈利,这笔钱很快又会流回华东自治政府的中央银行。
教育部见中央银行发行了一亿元,他们也跟着发行了一千万元小面额辅币。
在财政上,华东自治政府和华东集团之间虽然有些混乱,但这并不妨碍发展,每一笔资金现在都在高效率的使用。
第一卷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此时在英美法德等国家,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聘用技工,特别是对于造船和机械制造的技工,中国人都开出高薪的待遇。
那薪水不是一般的高,比那些技术工人在本国的月薪还要高出20左右,这对于那些技术工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这些招募技工的就是贸易部的人,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为此招募到了近三千多名技工。
这些技工被送回了华东自治三省的各工厂之中,极大的解决了技术工人不足的和企业扩张迅速的矛盾。
同时在华东自治三省,众多的技校已经开设了起来。另外近期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向美国派遣了近三千名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到美国的工厂实习。
这些工人进的工厂大多是塔娜安排的,塔娜的父亲是美国钢铁公司的一个大股东,而且塔娜近期也在收购一些和造船、军工、机械制造业有关的工厂。
因为塔娜得到了夏钧的提示,夏钧告诉她战争快要来了。
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即将达到巅峰,各国之间早已预料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军费支出一个比一个高。
在这种气氛下,很多人都能敏锐的嗅到战争的味道,只是人们并不是太清楚战争具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发生并不是夏钧要关心的问题。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
从这一刻开始,战争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向德国提出了巨额赔款,从那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也埋下了。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
就算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没有被人暗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始终都会出现。
因为此时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他们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让双方感觉骑虎难下,同时巨大的矛盾已经不可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不管是法国、德国之间的仇恨,或者是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还是德国在运输业上的崛起等等,都终将注定,只有一场战争才能解决问题。
战争的爆发,只在于双方能否持续这种不断加强的军事竞争。当双方都不可承受,或者一方不可承受的时候,任何细微的事件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因此夏钧并不担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分因为他的出现而不发生,他依旧在努力的为这次大战做准备。
这次世界大战并没有中国什么事,唯一可能和中国发生冲突的就是日本。而在其他方面,夏钧只管大发战争财就行了。
对于塔娜的指点自然也是没怎么保留的,这小妞肚子都被他给搞大了,就算阿布洛特集团不是自己的,未来也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的。
得到了夏钧指点的塔娜,打电话回美国,让她老爸把她的那些股份拿去贷款,也要走与夏钧相同的发展路线。
那个谁说的来着……用别人的钱来做生意才是最聪明的。
……
德国,慕尼黑军事大学内。
一个中国军官正在讲述着狙击战的作用,这个中国军官正是华东政府派遣到德国帮助建立狙击手学校的人员。
“狙击就是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也是训练狙击手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如果敌军要进行一次进攻,那么他们的军官突然被精准射杀,那么敌军的这次进攻就可能被延误,甚至是终止。如果狙击手在敌人后方破坏了敌人运输的弹药,那么敌军的前线士兵就有可能拿不到弹药而溃败下来……”
那名中国军官在讲解过后,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德国人对建立狙击学校高度重视,不仅让中国的军官到慕尼黑大学授课,还从各地挑选了大量猎人和林场看护人员,在华东自治政府派遣来的教官协助下建立狙击学校。
华东自治政府派遣的狙击教官拥有极高的专业素养,无论是伪装、作战技巧和作战思维上都表现得十分超前,这也赢得了德国人的尊敬。
当然,德国人也为此付出了学费,那是一千万马克,虽然不是太高,但仅仅是授课而已,已经显得非常高了。
在狙击器材上,德国人甚至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购买了五百把09式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以装备这些狙击人员。
不过德国人能自己生产光学瞄准镜,并不需要向华东自治政府购买。而在光学瞄准镜上,英法美都无法生产出能够作为狙击步枪用的瞄准镜。
此时德国已经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弄到了不少先进的作战武器,MG08/15、BZ…26轻机枪以及‘重锤Ⅰ’轰炸机、‘雄鹰Ⅰ侦察机’,还有潜艇的图纸。
而华东自治政府也从德国那里获得了很多基础工业技术,例如火炮、炮弹、机枪、鱼雷的生产技术,还从德国那里买到了十几个船坞和一些造船技术,更是要到了四亿马克的援助贷款。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德国人目前也不在意什么市场了,他们自然清楚的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对于亚洲市场的丧失,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他们更在意的是军事技术上的发展。
特别为德国人所注意的还是摩托化部队以及狙击的军事概念,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领先的概念?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东自治政府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亚洲势力,他们正在快速的崛起,这一点已经为德国人所清晰的意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