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办法总比问题多-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儿不该答应时又该怎么办呢?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跟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你不能“遵办”的苦衷,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的,看来应该做,但一做起来很麻烦,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寿保险经纪,他来向你说了一大堆买人寿保险的好处,然后请你向他买100 万元保险。你也明知此举真有益处,但是,后来当你细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险费等于你收入的1 /3 ,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过是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你心里清楚这事很难办到,你就不妨“轻轻地摇头”,然后说出上述的理由。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家跑几次来听他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很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
  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诺方式和方法。这里有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一是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
  二是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诺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诺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合情合理。
  三是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诺。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事情,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诺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
  第25节:乱开“空头支票”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没有把握的许诺。
  须知,许了的承诺,就应努力做到。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特别恼火。
  万一因情况有变而没实现自己的许诺,也应向对方如实地说明原因,并诚恳地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理解。
  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当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
  借用他人的智慧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方法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你应该明白,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够加以利用,协调别人为自己做事,与合作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则。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自己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三国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多一样才华,等于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伙伴、同业、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前往上帝许诺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过度,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吃苦头了。于是杰塞罗想法帮助摩西解决了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1000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0 人,再将100 人分成2 组,每组各50人。最后,再将50人分成5 组,每组各10人。然后,杰塞罗又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位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那些负责1000人的首领,分别找到知己胜任的伙伴。
  用心去倾听每个人对你的计划的看法,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表现。他们的意见,你不见得各个都赞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过、考虑过的。广纳意见,将有助于你迈向成功之路。
  万一你碰上向你浇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与他们再有牵扯,还是不妨想想他们不赞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们是否看见你看不见的盲点?他们的理由和观点是否与你相同?他们是不是以偏见审视你的计划?问他们深入一点的问题,请他们解释反对你的原因,请他们给你一点建议,并中肯地接受。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谁的计划都会大肆批评,认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们。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么,只是一味认为你的计划一文不值,注定失败,连试都不用试。这种人为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别人打入地狱。
  要是碰上这种人,别再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苦苦向他们解释你的理想一定办得到。你还是去寻找能够与你分享梦想的人吧。
  借别人的钱,赚更多的钱
  一个初涉商道,手头资金不足的人,怎样才能借别人的钱,赚更多的钱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丹尼尔。洛维格,1897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小镇南海漫,洛维格的父亲是个房地产经纪人。洛维格10岁时,父亲和母亲因为个性不合离婚了。这样,洛维格跟随父亲离开家乡,来到了得克萨斯州的小城——阿瑟港,一个以航运业为主的城市。
  第26节:空手套白狼洛维格对船情有独钟,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终于高中没念完就去码头工作了。他先给一些船主做帮工,拆装、修理轮船引擎。洛维格对这一行有出奇的天赋,简直称得上是无师自通。
  由于他手艺出众,揽的活越来越多,忙都忙不过来。于是他干脆辞职,独自开了个修理行。
  就在洛维格即将30岁的时候,灵感开始迸发了。童年的一个小小的赚钱经历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在他9 岁时,偶然获悉邻居有艘柴油机帆船沉在了水底,船主想放弃它。洛维格向父亲借了50美元,用其中一部分雇了人把船打捞上来,又用一部分从船主手里买下了它,然后用剩下的钱请人把那条几乎报废的帆船修理好,再转手卖了出去。这样他净赚了50美元。他知道如果没有父亲的50美元,他难以做成这笔交易。洛维格发现,对于一贫如洗的人,要想拥有资本就得借贷,用别人的钱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自己赚更多的钱。
  洛维格能选择的惟一办法,就是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在相当长的日子里,纽约的很多家银行里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得说服银行家们贷给他一笔款子,并且使他们相信他有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可是银行对他的请求一一给予了拒绝,理由很简单,他几乎一无所有,贷款给他这样的人风险很大。希望像一个个肥皂泡般破灭。就在绝望之际,洛维格突然计上心来。他有一条尚能航行的老油轮,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装,并精心“打扮”了一番,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后,他带着租约合同去找纽约大通银行,说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如果银行肯贷款给他,他可以让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转给银行,以分期抵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经过研究,大通银行的经理们答应了洛维格的要求。当时大多数银行家都认为此举简直不可思议,把款贷给洛维格这样一个两手空空的人,等于是把钱白白扔进大海里。但大通银行的经理们自有他们的道理:尽管洛维格本身没有资产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却有足够的信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除非发生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只要那条油轮还能行驶,只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产倒闭,这笔租金肯定会一分不差地入账的。洛维格的思维巧妙之处在于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誉为自己的贷款提供了担保。
  他拿到了大通银行的第一笔贷款,马上买下了一艘货轮,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