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情的教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当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如果教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的学生就会关注那些左右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对人类最关注的问题充满激情、极端敏锐,这正是一个人的道德高度发展的明证。苏联人就具有这种敏感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感受,而是决心为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进行斗争。一个人如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这种认识就使他变得高尚。他感到自己不是被人海淹没的一粒尘屑,而是能够影响道德进步的现实力量。

胸怀坦荡可帮助一个人区别高尚与浅薄。浅薄的情欲不会触动他的心。可是他并不因此而变得目中无人,相反,他对所有与他合作共事的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极端关心。这种人的感情无愧于他的坦荡胸怀。对批评他的缺点的同志,他从不憎恨;他对妄图发动战争的狂人却疾恶如仇,势不两立,纵然他从未见过这些人。真正的人类美使他产生爱的情感,可是外表美对他来说并不是一切,他竭力想知道对方的生活目的是什么,整日想着什么。胸怀坦荡的人对自己可能触及别人精神生活的感情是严格控制和严格要求的,他知道这种感情可能给别人带去欢乐,也可能带去痛苦。因此在感情问题上,他绝不允许有任何虚伪和轻率的行为。他不去寻觅爱情,他相信生活,幸福时刻一旦到来,这种感情就会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来。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应当同今后10年、20年、50年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如果学生为了未来不仅甘愿献出体力而且献出精神力量,特别是毅力和情感力量的时候,可以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了崇高的生活目的。教育的艺术就表现在,教师善于组织学生为未来劳动,使学生从劳动中得到欢乐,热爱所从事的劳动,并热爱自觉地献出力量为未来而斗争的人。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道路。新人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彻底地实行道德教育的一项极重要原则:一般原理通过感情才能变成个人的行动指南。无论教师怎样不厌其烦地讲解要热爱劳动,鄙视寄生生活,尊重人格,不容忍阿谀奉承的行为,可是倘若这些认识没有渗入心灵,倘若学生没有从感情上认识到寄生行为、好逸恶劳、阿谀奉承、卑躬屈节是卑鄙可耻的,那么这些认识仍然不能化为坚定的信念。诚挚,在社会意识中起着重大作用,必须通过积极关心周围世界,特别是积极关心人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个人精神世界里培养这种美德。

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应从他们所进行的有着崇高目的的活动中感受到高尚的感情。这时教师不可忽略每一个学生。集体的一般情绪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个人的感情。只有当纯个人的欢乐——洞察事物的欢乐,与人们进行精神交往的欢乐,特别是创造带来的欢乐,增强了人们对崇高目的的认识时,才会产生珍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全社会的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但是只有当一个人不仅认识到,而且感觉到自己是社会进步的参加者的时候,这个全民目的才能成为每个学生的个人目的。

感情,这是一个纯个人的过程,因此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在集体中不要失掉个性,不要随波逐流,而要以自己的行为、自己活动创造集体的面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我们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不为个人,而为集体、为社会做更多的事。这种劳动做的越多,从劳动中感受到的欢乐越多,一个人的生活也就越具有崇高的目的。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要让为社会、为未来进行有益劳动的崇高思想激励每个学生,并在他们的内心唤起为建设未来而贡献更多力量的愿望。一个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受越深刻、越明显,他付出的体力就越多,而且具有为未来而斗争的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特点。要知道,一个人不仅要同面临的某种对抗力量作斗争,而且当今天把自己心灵的一部分献给未来的崇高事业时也要进行斗争。我们的年轻一代要认识到,参加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劳动,不仅是一种义务,而且是自觉自愿的、从中可以得到欢乐的行为。过了青少年时期,再经过20 年、30年、50年,一个人将看到他用自己的双手所创造的成果,回忆起与他青少年时期最激动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劳动成果。这种人从不考虑他的劳动会得到什么报酬,他首先想到的是他所从事的劳动具有何种社会意义。因此,他们不仅想象到未来,而且切身感受到未来。这是形成道德理想的一个极重要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没有深挚的感情,就不能以积极态度对待未来。

我们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从事的绝大部分社会公益劳动,都是为社会、为未来所做的无偿劳动。劳动使他们感到快乐,这首先是因为今天付出的劳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可是人民在未来将从他们的劳动中获得可观的成果。例如,学生种植小橡树林。这种作业连七、八岁的孩子也可以完成。把橡树子埋在土里,接着用上几年时间精心地照管幼苗,就可以了。可是我们向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多年之后这里将有一片橡树林哗哗作响,树能活上百年,将造福于几代人。这种思想鼓舞了孩子们,使他们的日常劳动变成了充满高尚思想的精神活动。让来自劳动的喜悦激发出新的劳动热情,这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成绩。每个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他们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但除此之外,他们也有纯个人的生活。如果整个班级集体没有下地照管树苗,没有安排什么作业,那么每个孩子就可能单独地去做他认为需要做的事。对他们来说,嫩绿的树苗展示了激动人心的未来的瑰丽。一个集体如果能齐心协力地劳动,每个孩子如果能竭力做某种有益的事,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认清了崇高的目的,而且深

刻感受了崇高的目的。崇高的目的已经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了根,致使他们除了参加集体劳动之外,还为实现崇高的目的而单独劳动。例如,我们的许多学生在父母的宅旁园地里修建了苗圃,培育果树苗,嫁接果树,然后把树苗分送给庄员们,以便让整个村子变成果树园。出于同样目的,有人修建了培育葡萄秧苗的苗圃。近五年来,他们共培育出九千多棵果树苗和葡萄秧苗。

一个人从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未来的劳动中获得的快乐,是一种极深挚的感情,这也正如同一个集体在从事某种活动中所受到的鼓舞与激励一样。

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这些感情与高尚的爱情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很密切和直接的。人对人要求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快乐的动因是什么,个人精力专注于什么,毅力和道德信念的联系程度如何。情感环境不仅在青少年,而且在成年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导致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喜悦心情的思想越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纯洁、越高尚,在这种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也表现得更鲜明。一个决心为未来做出更多贡献的人,一个有着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对其他人的这些品质也极为敏感。对他来说,人类美首先表现为心灵美;他所迷恋的意中人,是不谋求个人私利,一心为崇高的社会目的而献身的人。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精神生活越丰富,他的生活越是充满激情和崇高目的,到了形成精神面貌时期,他就有了确定自己的生活目的、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坚实基础。这就是道德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已坚定不移地确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要达到的目的,那么他就能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他和心爱的人不仅今天,而且明天,永远并肩前进,白头偕老。这种人的情绪和激情不是昙花一现、瞬息即逝的,他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深思熟虑、审慎决定的。他对别人既能提出严格要求,又对与自己建立精神心理关系的人满怀责任感。

高尚的爱情,就其实质来说,是向往未来,不仅珍惜今天的美,而且更加珍惜明天的美。爱情高尚与否首先表现在一个人能在何种程度上珍惜美。这种高尚的品质绝不是在对异性的情欲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基础,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一个青年如果能把争取美好未来而进行的具有崇高意义的活动看作是美的最高价值,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对妻子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爱的丈夫。随意摘下爱情花朵的人,是意志薄弱、冲动一时、不堪指望的人。这种人如果处在对未来必须表现出责任感,对未来的美必须表现出珍惜态度的情况下,他的激情将顿时消失,并在正直的人们面前暴露出自己精神贫乏,心灵空虚的丑恶面目。

这就是崇高的生活目的与高尚爱情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还有什么比培养崇高的生活目的更为重要的道德教育任务了。

六、女性美与爱情

我们认为,女性美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外形美与心灵美的统一。由于道德、审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美体现了人类美的最具魅力的全部特征。在女性美中之所以最鲜明地表现出人类美,首先是因为在这种美中汇集了人类的最美好的东西——新生命的诞生、成长、发展。我们对女性美的崇敬,首先是对妇女—— 母亲的崇敬。妇女是生命的体现者,对人类的未来怀有最高尚的道德感情。因为她的爱产生新生命,所以她的美较之男人的美更充满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妇女,就是尊重新生命。不允许侮辱妇女,只因为她是妇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