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称第142 师,欧致富任师长,谢镗忠任政治委;第32 师改称第143 师,李光辉任师长,刘禄长任政治委员;第33 师改称第144 师,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同时冀察热辽独立第8 师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144 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61 师,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全军5。5 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12 月至1949 年1 月,参加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密云、石景山发电厂、门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会同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4 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 兵团建制。6 月,第161 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 月上、中旬,参加湘赣战役。7 月下旬至8月,该军单独进行赣南战役,仅以伤亡200 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7 万余人,解放县城22 座的重大胜利,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9 月起,第48 军部兼赣西南军区。其间,主力在赣西南、一部入粤北剿匪。1950 年1 月,拨归江西军区建制。同年12 月,第143 师改为炮兵,另将原第38 军第151 师改为第143 师,调归该军建制。1952 年3 月,第142师改编为公安第11 师,第1439 市调归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司令部,第144 师调归第21 兵团。3 月15 日,第48 军军部改为第21 兵团兵团部,该军番号撤销。 
 
四十九、第49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的前身是东北军区第12纵队。该纵队是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2、第3师、山东军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
  1945年9至12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由新四军第2、第3师和山东军区调往东北的一部分部队,分别进至哈尔滨以东、以南和肇东、肇州、肇源地区,与当地抗日联军、县大队、保安队等合编成武装团队,分别在北满和西满军区领导下,参加当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战,建设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以这些部队为基础,11月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 1947年4月组建独立第4师,5月组建独立第5师。5至6月,独立第2、第4师参加东北夏季攻势的磐石和乌拉街等战斗。9月至1948年3月,3个独立师在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中,先后参加陶家屯、新立屯、四平和法库等战斗。其间(3月),3个独立师合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任副司令员,陈志芳任政治部主任。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34、第35、第36师。纵队编成后即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6月,执行围困长春国民党军的任务。长春和平解放后,参加辽沈战役,在沈阳地区执行外围作战任务,配合友邻部队攻克沈阳。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钟伟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任副军长,陈志方任政治部主任,毛普安任后勤部部长,第34师改称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第35师改称第146师,王奎先任师长,栗在山任政治委员;第36师改称第147师,沈启贤任师长,王建中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3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62师,张万春任师长,陈德任政治委员。全军5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第145师配属兄弟部队攻克天津,军主力解放塘沽,尔后第145、第146师担负天津守备任务。3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4月,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在宜沙战役中攻克沙市和江陵,并乘胜渡过长江追击国民党军,8月,第162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9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 11月由湖南邵阳地区进军广西,担负接收城市和维护交通安全任务。1950年1月,所属3个师依次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部队参加剿匪作战。4月,军部与广西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所属3个师归广西军区领导,第49军番号撤销。1951年7月15日,以第145师师直为基础又扩建为第49军军部,原辖之3个师归建,原兼各军分区,归广西军区领导。
  1952年1月8日,第49军番号又撤销,军部改编为空军第3军军部,第145师编入第21兵团,第146师调归广西军区,第147师改编为公安第12师。 
 
五十、第50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是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后改编的。
  1948年秋,在东北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奉命从5月开始,时长春守军东北“剿总”第1兵团(指挥新7军、第60军等部)共约10万人,采取“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的方针,进行长困久围。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面对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又经过人民解放军的争取,毅然率所部3个师于1948年10月17日宣布起义。这一果断行动,为长春和平解放及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60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县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叶长庚、参谋民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后勤部部长耿万福。其所属原第182师编为第148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21师编为第149帅,师长龙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52师编为第150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167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58师改编而成),编入第50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第50军成立后,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进行政治整训,建立各种制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建立革命的官兵关系,培植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从东北军区所属机关、部队陆续抽调各级各类干部466名,从辽北学院、长春青年干校等单位招收青年知识分子600多名,从牡丹江教导团调来460多名改造较好的云南籍解放军官到该军任职;又从东北翻身农民中补入5400多人,使部队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改善。该军也抽调2490名班以上人员和军官到东北军政大学和牡丹江教导团学习,调341名军官到教导队学习。通过整训,这支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很快成为坚决反对反动统治、忠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彻底胜利而战斗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49年6月14日,第50军奉命入山海关南下,归第四野战军建制。9月,到达湖北当阳地区,遵照中央军委和第四野战军决定,第150师所属部队按营、连建制,分别补入第148师和第149师;第167师改称第150师,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李冠元。9月中旬,中南军区抽调一批中、上层军政领导干部到第50军工作,送往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的干部500余人分配回军。10月,参加鄂西战役,俘国民党军第79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下官兵7000余人。11月下旬,奉命配属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 12月,参加成都战役,俘国民党军8100余人,迫降1。7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50年2月,奉命归属第四野战军建制,回师湖北沙市、钟祥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修筑汉江大堤工程。中南军区将补训第15团、第15医院调归第50军建制。此时,加上在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中解放、收编的国民党军官兵2。7万余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1600余人,全军官兵已达5。8万余人。5月,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将收编的川东挺进军士兵2000余人补入第148师,将成都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第20兵团3个军的残部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7师,师长方暾,政治委员秦振,归第50军建制,并在天门地区进行整训。9月下旬,第50军奉命由湖北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挥,在吉林西丰、辽源、磐石、海龙一带集结待命。在此期间,奉命撤销了第167师和军炮兵团,组建了3个师属炮兵营。1950年10月25日,第50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1951年3月15日回国整补。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朝鲜军盘踞的极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1955年4月,第50军从朝鲜撤军回国。
  第50军在入朝作战的期间,广大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1个团、6个连、 11个班、7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五十一、第51 军
 
  首任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9兵团改编而来的。
  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于2月11 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指挥所属部队120万人,在汉口至江阴间实施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