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去整修水利、整修道路、挖掘煤矿、整修田地等基础事宜,等到麦子收割完了,他们才分到地,他们把zhōng yāng军发下来的谷子种子播下去以后,他们还需要五个月的小麦维持生计,这些人一天一斤即可,也要九千多万斤小麦。
如此算来,吕布还剩下四亿五千万市斤小麦积压在仓库里,除了明年各地屯田的小麦种子,还预留半年的粮食,还剩下一亿多市斤小麦,按道理吕布是不应该再去其他地方购置粮食了,吕布却还让严牧、甄姜等官办粮商在甘宁黄河水师和吕岱的渤海水师护送下,前去黄河南岸诸郡县、江南诸郡县、辽东、高句丽、东瀛购置粮食,哪怕那些地方的粮食比冀州、并州这边贵上两三倍,严牧、甄姜派去的掌柜们传报说买了不合算,吕布还是一个字,买。
在这东汉末年已近三国乱世,粮食绝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品,没有之一。
现在的冀州、并州在吕布强力治理下,渐渐恢复原来的气象,成为大汉一片安静的沃土,其他地方如青州、兖州因为有黄巾作乱,民众一直不得安宁,自然无心种田,反正种了也是给那些黄巾贼们糟蹋了;洛阳司隶地区频遭董卓西凉军洗劫,民众亦是不能安居乐业;豫州西部为孙坚、袁绍、刘宠等势力时常争斗之地,亦不能安宁,这些地方的民众很多都流离失所,很多都落草为寇,不管是做流民还是流寇,粮食对他们始终是最重要的东西,吕布便用那一亿多小麦来诱使更多的流民、流寇来冀州、并州。
在吕布眼里,比粮食而更重要的是人口,人口越多,耕作的田地越多,收获上来的粮食就越多,能够征用的兵役人口就多,这是一个良xìng循环。
吕布是想要更多的人口,怎奈因为那数州世家叛军和青州黄巾的叛乱侵袭,不但其他州郡的流民觉得冀州、并州战乱不断舍弃不来,连吕布本来就笼络到的流民也弃之而去,反观刘虞的半个幽州、公孙度的辽东、刘表的半个豫州、陶谦的徐州、袁绍的荆州、刘焉的益州都逐渐从战乱之中安定下来,成为附近战乱地区民众争先恐后扶老携幼前往投奔的地方,此消彼长,不由得吕布不心急如焚。
吕布便连连发布了几项政策,以鼓励外来流民踊跃进入冀州、并州安居乐业。
第一点,流民不再强制编入屯田,毕竟屯田比起正常的均分田自耕农来说,拿去四五成的收入,剥削太重,难以持久,同时吕布亦觉得屯田兵团下辖一百多万人,规模过大,有些尾大不掉,有心减少屯田兵团下辖民众人数,便规定rì后只有俘虏兵、盗贼等需要进行劳动改造的才入屯田兵团。
第二点,流民进入冀州、并州直接去当地官府登记造册,可领人均十亩的均分田,第一年可领取免费种子并免除赋税,从第二年才开始征收一亩两斗的薄赋,流民参与基础建设,每天每人都可以享受五十到一百钱不等的补助。
第三点,流民可免费入住zhōng yāng军统一建造的宅院,流民的子女统一免费入读zhōng yāng军在各郡县乡亭设置的中小学堂,流民可享受zhōng yāng军在各郡县乡亭设置医疗所的医疗服务,流民可参军入伍加入地方郡县乡兵,总之一句话,冀州、并州本地人享受的一切普遍的福利待遇,外来的流民均可享受。
吕布特别在意第三点,因为他在后世特别瞧不起dì dū、魔都的一小簇本地土著无限狭小的心胸,在他看来,搞本地土著、外地移民之间的两极分化是再愚蠢不过的,既然都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都是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又何必分本地人、外地人呢,吕布当政的邺城朝廷,绝对不能设置那样错误的户口制度,亦不能坐视民间出现的互相歧视,要强硬地让民众接受本地人外地人皆平等的观念。
因为幽州的刘虞、辽东的公孙度、豫州的刘表、平原的曹cāo、颍川的孙坚、荆州的袁绍、益州的刘焉都意识到人口、粮食的重要xìng,他们都努力地招揽流民,也都效仿吕布的惠民政策,他们地盘附近的流民也不愿意舍近求远,投奔冀州、并州,一时之间,吕布的政策一出,并未收到应者云集的效果。
不过,吕布已经决定从全民族、整个大汉的高度来,考虑出台一个全新的政策。
第454章 全民超生
虽然说大汉子民尚未遭受三国的近百年战争,人口尚有五千万人,但在吕布治下的只有七百万人。
七百万人看起来不少,但吕布治下还有更多荒地、更多矿产急需要大量劳动力。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并州、冀州这一带矿产很少,但在吕布眼里,可谓遍地黄金。
并州那里有大量的富煤矿就不用多说了。
并州垣曲境内的中条山腹地,有大量铜矿,号称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开采铜矿山。这年头的金融体制是铜本位,铜矿的重要xìng有甚于金矿,等吕布完全掌控了并州,便会大力挖掘这里的铜矿,用这里的铜炼制铜钱,如此一来,这里需要大量矿工开采铜矿。
并州闻喜境内的铁矿,是有名的大铁矿,需要大量劳力开采矿石,打造兵器。
冀州境内的迁安邯郸铁矿、吕布老家五原郡的白云鄂博铁矿,也是大铁矿,同样需要大量矿工。
并州、冀州这两州在后世能开垦出两亿亩良田,在这一世,吕布为了巩固水土,只让开垦出一亿五千万亩,但目前整个并州、冀州开垦出来的良田还不到八千万亩,大约折合每个人十一亩,还有大约七千万亩荒地需要人来耕作。
因吕布的政策十分优惠,可提前赊贷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而且五年后耕种的田地归个人所有,国家只收一亩两斗的薄赋,其他全归个人。
等黄河以南的诸侯混战爆发、灾荒频发以后。其他州郡的大量流民必将大量涌入冀州、并州,他们暂时可以解决制采矿、耕田劳力不足的问题。
吕布不是一个眼睛就盯着眼前一小片地方的鼠目寸光之辈,他曾想过。随着自己麾下数十万zhōng yāng大军在大戟所指之处,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未来的疆域面积没准会远超秦皇汉武时期。
但是。在这个东汉末年,后世那个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的江南还只开发出两成田地,还有七八成的荒地未曾被人开垦,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后世的和谐国能开垦出十八亿亩田地,而这个东汉末年的大汉领土面积不逊于后清和谐国,但耕地面积只有六亿多亩,如此推断。还有三分之二的耕地没被开发出来。
吕布心中有些烦忧,以五千万汉人再加上落后的生产力,如何才能把后世十三亿人以先进的生产力才勉强开发完的国土给开发出来呢?
吕布通过在大学堂开设技术学院和开设格物课程来促进技术革命,想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但他心里很清楚,以东汉末年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极端落后的技术条件。不知道能不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发展到机械化那一步,提高生产力是可以指望的,但不能完全指望,至少在眼下的十几年内,生产力不可能有飞跃的提高。
吕布又曾想过大汉男子天下布种。把汉人的种子洒向全世界,做到这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汉人的种子要多才行啊,不然也没有那么多男子为国争光地搞那么多金发碧眼的良田,吕布本着有一亿多斤小麦和陆续从各地收购回来的一亿多斤粮食,前思后想,最后毅然决然地推出了继“全民皆兵”、“全民教育”之后的另一项撼动人心的基本国策,“全民超生”!
吕布想起后世的一些错误透顶的政策都不觉得扼腕叹息,后世有十三亿国人就人满为患了吗,粮食就不够吃了吗,其实这是一个赤…裸裸的谎言。某混蛋错误的理论诱导了某些大官僚,使得那些官僚们根本没有横向对比国外的具体情况,便发动了惨绝人寰为祸三十年的某个基本国策!
实际上不论是从人口密度还是从其他资源分配来说,这个国度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里面都是中下等的,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rì本、新加坡和一些西欧国家,才叫做人满为患,和谐国除了沿海一些大城市外,其他内陆中小城镇和广大的乡村,可谓“大国空巢”!
大国空巢,多么恐怖的事实,老龄化提前来临,人口再也不是红利,短缺的劳动力制约了整个民族尤其是大汉民族的发展,因为大汉民族占据整个中华民族的百分之九十人口,每年新生儿跟占据中华民族百分之十的少民们竟然是一样的,长此以往,大汉民族恐怕有成为少民的可能。
那个基本国策是变相的自我阉割,几乎断绝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元气所在,中华民族之所以千百年间昂首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人口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和西方蛮族再穷凶极恶,也挡不住中华民族人多势众,以强悍的大汉儒家文化把他们都汉化了,可在后世和谐年间以后就很难说了,中华民族,尤其是大汉民族会到什么地步,他抱着极端悲观的心态。
来到这东汉末年,他要是再搞那个脑残至极的某个基本国策,他就枉为汉人!
为了大汉民族的千百年大计着想,为了大汉民族能够把大汉种子洒向全世界,能够打造大中华共荣圈,在他有生之年里,实现大汉民族人口破两亿是必须的!
大中华共荣圈需要这么多主体民族的人去开发,不然把整个东亚地区囊括进来,大汉民族只有五六千万人,跟那些异族的人口差不多一样多,大汉民族就无法强有力把大中华共荣圈推动下去。
后世的大唐,把高句丽打下来了,只派兵驻扎,不派民开放,结果被那苟延残喘的高丽棒子们死灰复燃,空流了数百万大汉男儿的热血得来的高丽半岛再度回到高丽棒子手里。
再看后清初年,和谐国之所以能够强有力地掌控西域,跟王大将军强大的屯田兵团密不可分。
这一正一反的例子,说明了作为主体民族的大汉民族必须要时刻保持人口众多这个最大的优势,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移民到那些新占领的疆土,以大汉子民为主,以本地土著为奴,再驻扎